第103頁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4年8月底,烏克蘭第1方麵軍部隊在結束了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並占領了維斯瓦河的重要登陸場之後,把目標轉向柏林戰略方向,其左翼同烏克蘭第4方麵軍部隊一起在喀爾巴阡山山前地帶作戰。
方麵軍各集團軍部隊在桑多梅日登陸場擊退敵軍坦克兇猛而密集的反衝擊的多次激烈戰鬥之後,已相當疲勞,需要補充和休息。在部隊、兵團和後方各勤務部門中,必須進行大量的組織工作。需要調攏各後勤機關,整頓方麵軍各交通運輸線的工作,運送彈藥、燃料和食品,為部隊配備戰鬥技術裝備,訓練部隊、實施偉大衛國戰爭的最後戰局。
戰鬥行動間歇十分需要。
當然,由於我們在維斯瓦河對岸建立了一個大的、戰役方向有利的登陸場,我們便打算向布雷斯勞、柏林總方向繼續實施進攻。至於第60集團軍和第38集團軍行動的方麵軍左翼,我們認為,他們應在烏克蘭第4方麵軍的協同下,沿著喀爾巴阡山山前地帶向克拉科夫方向實施進攻。
我有這樣一種意見,既然我們擁有如此遼闊的機動戰場、非常有利的波蘭地形和維斯瓦河對岸的登陸埸,那麽我們就應該將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主力展開在柏林戰略方向上,任務是粉碎盤踞在波蘭的德國法西斯的基本集團,然後將戰鬥行動轉向德國領土並最後結束這埸戰爭。這一主張是根據當時的局勢得出的,並且同總參謀部的戰役企圖相吻合。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在擬製戰爭最後戰局計劃時,選定柏林和維也納為戰略進攻的基本方向,企圖從南麵迂迴喀爾巴阡山,將敵軍合圍並消滅於山中。使巨大的兵力陷入喀爾巴阡山的持久戰鬥,對我軍是不利的。經驗證明,在山地實施進攻將是艱苦的。實施防禦的德軍依託山地,占有比我們有利的態勢。我非常清楚,隻有當沒有任何迂迴或機動道路,除進行山地戰鬥別無他法時,才不得已實施山地戰鬥。在我方麵軍的計劃中,也來規定在喀爾巴阡山展開戰鬥行動。但是,當時的局勢是,烏克蘭第l方麵軍必須採取緊急措施,支援已於1944年8月29日開始的斯洛伐克人民武裝起義。
我不準備詳細敘述那時斯洛伐克事件的全過程,關於這些,古斯塔夫·胡薩克在《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的見證》(Г·胡薩克:《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的見證》,捷譯本,莫斯科,1969年俄文版,第333—384頁。)一書中已有很好的記述。我隻簡單地介紹一下,我方麵軍的戰事是如何展開的,我們了解那些斯洛伐克局勢,以及我們是怎樣對待斯洛伐克局勢的。
當回憶斯洛伐克事件時,應該指出,這次起義的歷史特點是,一方麵,遊擊隊和遊擊運動司令部派遣的破壞偵察空降小組行動積極,另一方麵,地方遊擊隊迅速成長並十分活躍。兩方麵的人數發展很快,其戰鬥力也不斷提高。還向斯洛伐克派遣了總數有幾百人的24個遊擊指導小組。這在當時的有利條件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由人數不多的遊擊小組迅速發展成了一些擁有成百成千戰土的大遊擊隊。
1944年8月中旬,確定了領導斯洛伐克武裝鬥爭的各種方針。所洛伐克共產黨和斯洛伐克民族議會的任務是,堅決協調斯洛伐克愛國力量同紅軍的行動,準備發動全民武裝起義,烏克蘭遊擊運動司令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駐莫斯科領導機構也主張廣泛吸收勞動人民和斯洛伐克軍隊的士兵參加遊擊隊,開展大規模的遊擊運動。駐倫敦的領導機構卻堅持另一種立埸,不吸收人民群眾、共產黨人參加,不同紅軍合作,隻依靠斯洛伐克軍隊開展軍事行動。
當時局勢的複雜性,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人為首的愛國力量同貝奈斯資產階級政府(駐倫敦)的擁護者之間的分歧,毫無疑問,阻礙了動員反法西斯力量準備民族起義工作的開展。
Г·胡薩克在書中指出,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的發動並不像斯洛伐克共產黨和斯洛伐克民族議會所想像的那樣順利。
起義的主要缺點是,斯洛伐克愛國力量未同紅軍的行動相協調,未同莫斯科進行具體協商。當時,紅軍部隊還在遠離斯洛伐克領土的北麵和南麵,斯洛伐克愛國力量未能及時地同烏克蘭遊擊運動司令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駐莫斯科領導機構建立直接聯繫,也未同他們商定聯合行動。
當時,由蘇聯派出的遊擊指導小組對斯洛伐克遊擊運動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爆發前,遊擊隊約有5,000人。到3月20日,有許多由各民族戰俘組成的反法西斯小組和斯洛伐克軍隊的一些部隊參加了遊擊隊。當時流亡政府和受其影響的斯洛伐克資產階級人士把斯洛伐克軍隊當作起義的基本力量,希望通過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在分析起義的準備工作時,應當指出,斯洛伐克軍事中心製定的民族起義計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這個計劃帶有防禦的性質,沒有考慮正覘軍同遊擊隊(它是人民的戰鬥先鋒隊)的協同動作問題,也沒有製定如何組織同蘇聯軍隊協同的實際步驟。
而在當時,由於蘇聯紅軍的進攻,斯洛伐克的革命事件不斷增多,遊擊隊的行動日趨活躍。希特勒當局預感到可能失掉重要的戰略基地,決定結束斯洛伐克的虛假獨立。8月23日,希特勒德軍將部隊推進到了斯洛伐克邊界,占領了斯洛伐克並在東部邊界構築牢固的防禦正麵,阻止蘇軍的進攻。
方麵軍各集團軍部隊在桑多梅日登陸場擊退敵軍坦克兇猛而密集的反衝擊的多次激烈戰鬥之後,已相當疲勞,需要補充和休息。在部隊、兵團和後方各勤務部門中,必須進行大量的組織工作。需要調攏各後勤機關,整頓方麵軍各交通運輸線的工作,運送彈藥、燃料和食品,為部隊配備戰鬥技術裝備,訓練部隊、實施偉大衛國戰爭的最後戰局。
戰鬥行動間歇十分需要。
當然,由於我們在維斯瓦河對岸建立了一個大的、戰役方向有利的登陸場,我們便打算向布雷斯勞、柏林總方向繼續實施進攻。至於第60集團軍和第38集團軍行動的方麵軍左翼,我們認為,他們應在烏克蘭第4方麵軍的協同下,沿著喀爾巴阡山山前地帶向克拉科夫方向實施進攻。
我有這樣一種意見,既然我們擁有如此遼闊的機動戰場、非常有利的波蘭地形和維斯瓦河對岸的登陸埸,那麽我們就應該將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主力展開在柏林戰略方向上,任務是粉碎盤踞在波蘭的德國法西斯的基本集團,然後將戰鬥行動轉向德國領土並最後結束這埸戰爭。這一主張是根據當時的局勢得出的,並且同總參謀部的戰役企圖相吻合。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在擬製戰爭最後戰局計劃時,選定柏林和維也納為戰略進攻的基本方向,企圖從南麵迂迴喀爾巴阡山,將敵軍合圍並消滅於山中。使巨大的兵力陷入喀爾巴阡山的持久戰鬥,對我軍是不利的。經驗證明,在山地實施進攻將是艱苦的。實施防禦的德軍依託山地,占有比我們有利的態勢。我非常清楚,隻有當沒有任何迂迴或機動道路,除進行山地戰鬥別無他法時,才不得已實施山地戰鬥。在我方麵軍的計劃中,也來規定在喀爾巴阡山展開戰鬥行動。但是,當時的局勢是,烏克蘭第l方麵軍必須採取緊急措施,支援已於1944年8月29日開始的斯洛伐克人民武裝起義。
我不準備詳細敘述那時斯洛伐克事件的全過程,關於這些,古斯塔夫·胡薩克在《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的見證》(Г·胡薩克:《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的見證》,捷譯本,莫斯科,1969年俄文版,第333—384頁。)一書中已有很好的記述。我隻簡單地介紹一下,我方麵軍的戰事是如何展開的,我們了解那些斯洛伐克局勢,以及我們是怎樣對待斯洛伐克局勢的。
當回憶斯洛伐克事件時,應該指出,這次起義的歷史特點是,一方麵,遊擊隊和遊擊運動司令部派遣的破壞偵察空降小組行動積極,另一方麵,地方遊擊隊迅速成長並十分活躍。兩方麵的人數發展很快,其戰鬥力也不斷提高。還向斯洛伐克派遣了總數有幾百人的24個遊擊指導小組。這在當時的有利條件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由人數不多的遊擊小組迅速發展成了一些擁有成百成千戰土的大遊擊隊。
1944年8月中旬,確定了領導斯洛伐克武裝鬥爭的各種方針。所洛伐克共產黨和斯洛伐克民族議會的任務是,堅決協調斯洛伐克愛國力量同紅軍的行動,準備發動全民武裝起義,烏克蘭遊擊運動司令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駐莫斯科領導機構也主張廣泛吸收勞動人民和斯洛伐克軍隊的士兵參加遊擊隊,開展大規模的遊擊運動。駐倫敦的領導機構卻堅持另一種立埸,不吸收人民群眾、共產黨人參加,不同紅軍合作,隻依靠斯洛伐克軍隊開展軍事行動。
當時局勢的複雜性,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人為首的愛國力量同貝奈斯資產階級政府(駐倫敦)的擁護者之間的分歧,毫無疑問,阻礙了動員反法西斯力量準備民族起義工作的開展。
Г·胡薩克在書中指出,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的發動並不像斯洛伐克共產黨和斯洛伐克民族議會所想像的那樣順利。
起義的主要缺點是,斯洛伐克愛國力量未同紅軍的行動相協調,未同莫斯科進行具體協商。當時,紅軍部隊還在遠離斯洛伐克領土的北麵和南麵,斯洛伐克愛國力量未能及時地同烏克蘭遊擊運動司令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駐莫斯科領導機構建立直接聯繫,也未同他們商定聯合行動。
當時,由蘇聯派出的遊擊指導小組對斯洛伐克遊擊運動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爆發前,遊擊隊約有5,000人。到3月20日,有許多由各民族戰俘組成的反法西斯小組和斯洛伐克軍隊的一些部隊參加了遊擊隊。當時流亡政府和受其影響的斯洛伐克資產階級人士把斯洛伐克軍隊當作起義的基本力量,希望通過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在分析起義的準備工作時,應當指出,斯洛伐克軍事中心製定的民族起義計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這個計劃帶有防禦的性質,沒有考慮正覘軍同遊擊隊(它是人民的戰鬥先鋒隊)的協同動作問題,也沒有製定如何組織同蘇聯軍隊協同的實際步驟。
而在當時,由於蘇聯紅軍的進攻,斯洛伐克的革命事件不斷增多,遊擊隊的行動日趨活躍。希特勒當局預感到可能失掉重要的戰略基地,決定結束斯洛伐克的虛假獨立。8月23日,希特勒德軍將部隊推進到了斯洛伐克邊界,占領了斯洛伐克並在東部邊界構築牢固的防禦正麵,阻止蘇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