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過程表明,由於投入了戰略預備隊,因而建立了必需的對敵兵力優勢,創造了有利的機動條件,在短期內打垮了敵人的進攻,接著轉入了堅決的反攻。


    當然,如果保存草原方麵軍並在必要的時候用其全部兵力實施突擊,那就更加理想了。但是,當時的局勢是這樣的:大本營要求用最近的預備隊立即擋住敵人在普羅霍羅夫方向上的突擊。而草原方麵軍同正在作戰的沃羅涅日方麵軍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麽首先按照大本營的指示從草原方麵軍調走2個坦克軍,然後調走2個集團軍,過了一段時間又調走2個集團軍的原因。整個說來,庫爾斯克會戰中使用戰略預備隊的經驗是十分有益的,在現代條件下的確不失其意義。


    誠然,現在戰略預備隊的性質和質量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建立戰略預備隊並將其及時地用於主突方向,仍然是軍事學術中的基本問題之一。


    庫爾斯克地區會戰中防禦的組織和實施,極其明顯地體現了蘇聯軍事學術觀點中的防禦基本實質。蘇聯軍事學術把防禦看作是一種戰鬥行動類型,用來疲憊、削弱敵人,為轉入反攻創造條件。


    有必要再次提示一下,庫爾斯克附近的防禦是按計劃組織的防禦,這對整個防禦性質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例如,眾所周知,我軍在庫爾斯克地區布滿了大量火炮,陣地構築良好,戰鬥隊形呈縱深梯次配置。厙爾斯克地區的防禦不僅比莫斯科地區和史達林格勒地區的防禦更為穩定,而且更為積極。這一點首先表現在實施強大的炮火反準備和航空兵火力反準備、及時占領預有防禦準備的地帶、廣泛機動兵力兵器和對敵軍實施反突擊等方麵。


    庫爾斯克地區的縱深和多地帶的防禦首先是對坦克防禦。其特點是高度穩定,這種穩定性是由於反坦克支撐點和反坦克地域的正確配置及其之間密切的火力協同,工程障礙物,雷場的廣泛運用及其與反坦克火力配係的互相配合,反坦克炮兵預備隊的機動而達成的。但是,這場會戰的勝利是用進攻取得的。


    在庫爾斯克地區的會戰中,組織突破敵軍在布良斯克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上預有準備和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這一十分重要的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


    突破敵軍防禦是在一些比較狹窄的正麵地段上進行的。在這些地段上,我軍大膽地集中兵力兵器,從而保證了兵力兵器上的對敵優勢。僅舉一例就足以說明這一點。西方麵軍近衛第11集團軍司令員n·x·巴格拉米揚將軍,在占進攻全正麵40%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92%的步兵師和全部加強兵器。近衛第5集團軍和第53集團軍的部隊,其基本兵力也集中於主突方向上。這裏的戰役密度為1.5公裏正麵1個師,1公裏正麵上約有230門火炮和迫擊炮、7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進攻兵力兵器的大量集中,周密準備,和密切配合,保證了對敵人堅固防禦的順利突破。


    突破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簡單的算術推演結果。我們從戰爭經驗中知道不少突破難以成功的例子。一般地說,戰役突破的基本內容是,消滅戰術地幅內的敵軍主力,為快速兵團——坦克集團軍或方麵軍(集團軍)第二梯隊進入突破口創造條件。


    為了在戰役縱深發展勝利,在庫爾斯克地區的會戰中,組成方麵軍快速集群的坦克集團軍首次進入了突破口。在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中,近衛坦克第1和第5集團軍的使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這兩個集團軍並排行動,突破防禦的戰術地幅後,展開了神速的進攻,推進了120—150公裏。坦克第土集團軍在博戈杜霍夫方向上進攻時,在脫離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的情況下,平均一晝夜行程20—30公裏,對希特勒軍隊的戰役預備隊、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迫使敵人丟棄防禦陣地,退卻逃跑。


    需要指出的是,草原方麵軍編哎內共有1,380個裝甲單位。而在庫爾斯克交戰中的3個方麵軍共編有4,9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占全部作戰集團軍裝甲單位的50%。這就證明,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規定在主要戰略方向上應集中使用坦克和機械化部隊。這一具有遠見的計劃結果是人所共知的。


    在庫爾斯克附近展開了前所未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交戰。在普羅霍羅夫卡地域,而後在阿赫特爾卡和博戈杜霍夫地域,展開了真正的坦克大激戰。這些戰鬥的經驗十分寶貴。它表明,坦克集團軍交戰的勝利取決於它們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的協同動作,取決於對炮火支援和航空兵火力支援的正確組織,取決於主要方向上兵力的迅速集中,取決於衝擊的神速性和指揮的連續性。


    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空軍的使用經驗為軍事學術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東西。我航空兵奪取了全部製空權。在反攻中,在大範圍內向大縱深實施了航空兵進攻,有效地對付了敵預備隊。無論是在防禦中,還是在反攻中,航空兵都是集中使用的,都是在若幹空軍集團軍與國土防空軍航空兵密切協同的情況下使用的。


    蘇軍後勤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以各種武器和戰鬥技術裝備、彈藥和燃料、食品和裝具保障了部隊的行動。


    我們光榮的醫生應該受到讚揚,他們為了把戰場上負傷的指戰員及時送到後方,為拯救蘇聯軍人的生命並使他們歸隊,貢獻了全部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聯]羅科索夫斯基並收藏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