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事小說]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完結】
方麵軍司令員筆記
出版說明
《方麵軍司令員筆記》一書是蘇聯著名元帥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1897.12.28—1973.5.21)的戰爭回憶錄。
科涅夫於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應徵入伍,1918年參加蘇軍並加入蘇聯共產黨。歷任縣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軍事委員、裝甲列車政委、步兵旅政委、師政委、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師長、軍政委、軍長、集團軍司令員。1940—1941年任後貝加爾軍區司令員、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偉大衛國戰爭初期,任西方麵軍第19集團軍司令員,後任西方麵軍司令員、加裏寧方麵軍司令員、西北方麵軍司令員,草原方麵軍司令員、烏克蘭第2方麵軍司令員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司令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駐奧地利蘇軍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和駐奧地利最高政委、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蘇聯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喀爾巴阡軍區司令員、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沙條約國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等職。1931—1934年為全蘇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9—1952年為聯共(布)中央候補委員、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蘇聯第一至第八屆最高蘇維埃代表。他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榮獲列寧勳章7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2枚,紅星勳章1枚,榮譽武器1件等。
科涅夫元帥在本書中回憶了1943—1945年蘇軍最大的十二次進功戰役的宏偉場麵,敘述了最高統帥部的一些活動、各方麵軍和集團軍準備和實施各次戰役的情況,分析了部隊的行動,總結了經驗教訓。這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吸取作戰經驗,特別是方麵軍戰役的經驗,有較大參考價值。
第一章 庫爾斯克會戰中的草原方麵軍
我們有理由稱庫爾斯克地區的會戰為大會戰,巨大的作戰規模、特有的作戰緊張和激烈程度是這場會戰的特點。這場會戰波及了今奧廖爾州、布良斯克州、庫爾斯克州、別爾哥羅德州、蘇梅州、哈爾科夫州和波爾塔瓦州的廣大地區。頑強的、緊張的地麵和空中戰鬥持續了五十天。在此期間,雙方陸續投入交戰的有400萬人,69,000多門大炮和追擊炮,13,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2,000架作戰飛機。
會戰過程中展開的坦克交戰是戰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場坦克會戰。
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作戰的緊張程度是由一係列政治、經濟和戰略因素決定的。1943年夏季,偉大衛國戰爭進入了重要的轉折階段。早在莫斯科會戰中,在蘇軍的打擊下,法西斯的“閃電”戰計劃就已遭到破產。一年以後,德國法西斯軍隊又在史達林格勒城下遭到慘敗。大規模地將希特勒占領者驅逐出我國領土的時候到了。我軍取得了對付強大而富有經驗的敵人的各方麵戰鬥經驗,戰鬥實力日益增強。作戰部隊從轉入戰時軌道的工業部門得到愈來愈多的武器和戰鬥技術裝備。
1943年夏,希特勒軍隊仍然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堅持長久和緊張的作戰,而德國政治和軍事領導則急於為史達林格勒城下之失敗復仇。為了恢復自己的威望,消除盟國營壘中的混亂,法西斯統治者們需要一場大的勝利,於是,為了取得這場勝利,他們不惜任何代價,挺而走險。然而,當時德軍隻能在一個戰略方向上實施進攻。
為了克服軍事政治危機,納粹德國統治者決定在全國實行“總動員”,加緊發展軍事工業,歐洲各被占領國的資源為德國軍事工業的較快發展提供了保障。1943年1月開始實行的所有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前一年相比,希特勒德國生產的坦克、火炮、迫擊炮增加了1倍多,作戰飛機增加了0.7倍。由於在西方沒有開闢第二戰場,法西斯德國政府能夠將大量工業資源以及重新動員的人員用來加強東線。到1943年夏季,它不但補充了遭受的損失,而且為作戰部隊裝備了更加完善的新式技術裝備。
1943年,敵人將其武裝力量的總數擴充到1,030萬人,接近於1942年夏季敵軍總數的最高水平。盡管在史達林格勒地區遭受失敗後希特勒於1943年2月土日在最高統帥部會議上不得不表示:“利用進攻來結束東方戰爭的可能性不復存在”(《“絕密!僅供統帥部閱”法西斯德國反蘇戰爭中的戰略。文件扣資料》(下稱《絕密……》)莫斯科,1967年,俄文版,第458頁,),但是覆滅的必然性仍然驅使著他進行新的冒險。
德軍的主要兵力照舊集中在蘇德戰場。1943年夏秋戰局開始前,這裏駐有198個德軍師,還有德國僕從國的38個師和12個旅。
為了實施代號為“堡壘”的大型進攻戰役,德軍選擇了庫爾斯克方向。德國統帥部認為,向西遠遠伸出的我國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為合圍並爾後消滅駐守突出部的蘇軍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部隊創造了條件。此後,打算對西南方麵軍後方實施突擊,即實施代號為“豹”的戰役。希特勒在庫爾斯克附近集結了50個最有戰鬥力的師,其中包括1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他對“虎”式和“豹”式坦克、“費迪南德”式白行火炮、“海因克爾129”式和“福克—烏爾夫190a”式飛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據西德歷史學家岑特納證實,庫爾斯克方向上集中了“德國和被動員的歐洲工業所能做到的一切”。
方麵軍司令員筆記
出版說明
《方麵軍司令員筆記》一書是蘇聯著名元帥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1897.12.28—1973.5.21)的戰爭回憶錄。
科涅夫於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應徵入伍,1918年參加蘇軍並加入蘇聯共產黨。歷任縣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軍事委員、裝甲列車政委、步兵旅政委、師政委、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師長、軍政委、軍長、集團軍司令員。1940—1941年任後貝加爾軍區司令員、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偉大衛國戰爭初期,任西方麵軍第19集團軍司令員,後任西方麵軍司令員、加裏寧方麵軍司令員、西北方麵軍司令員,草原方麵軍司令員、烏克蘭第2方麵軍司令員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司令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駐奧地利蘇軍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和駐奧地利最高政委、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蘇聯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喀爾巴阡軍區司令員、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沙條約國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等職。1931—1934年為全蘇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9—1952年為聯共(布)中央候補委員、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蘇聯第一至第八屆最高蘇維埃代表。他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榮獲列寧勳章7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2枚,紅星勳章1枚,榮譽武器1件等。
科涅夫元帥在本書中回憶了1943—1945年蘇軍最大的十二次進功戰役的宏偉場麵,敘述了最高統帥部的一些活動、各方麵軍和集團軍準備和實施各次戰役的情況,分析了部隊的行動,總結了經驗教訓。這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吸取作戰經驗,特別是方麵軍戰役的經驗,有較大參考價值。
第一章 庫爾斯克會戰中的草原方麵軍
我們有理由稱庫爾斯克地區的會戰為大會戰,巨大的作戰規模、特有的作戰緊張和激烈程度是這場會戰的特點。這場會戰波及了今奧廖爾州、布良斯克州、庫爾斯克州、別爾哥羅德州、蘇梅州、哈爾科夫州和波爾塔瓦州的廣大地區。頑強的、緊張的地麵和空中戰鬥持續了五十天。在此期間,雙方陸續投入交戰的有400萬人,69,000多門大炮和追擊炮,13,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2,000架作戰飛機。
會戰過程中展開的坦克交戰是戰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場坦克會戰。
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作戰的緊張程度是由一係列政治、經濟和戰略因素決定的。1943年夏季,偉大衛國戰爭進入了重要的轉折階段。早在莫斯科會戰中,在蘇軍的打擊下,法西斯的“閃電”戰計劃就已遭到破產。一年以後,德國法西斯軍隊又在史達林格勒城下遭到慘敗。大規模地將希特勒占領者驅逐出我國領土的時候到了。我軍取得了對付強大而富有經驗的敵人的各方麵戰鬥經驗,戰鬥實力日益增強。作戰部隊從轉入戰時軌道的工業部門得到愈來愈多的武器和戰鬥技術裝備。
1943年夏,希特勒軍隊仍然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堅持長久和緊張的作戰,而德國政治和軍事領導則急於為史達林格勒城下之失敗復仇。為了恢復自己的威望,消除盟國營壘中的混亂,法西斯統治者們需要一場大的勝利,於是,為了取得這場勝利,他們不惜任何代價,挺而走險。然而,當時德軍隻能在一個戰略方向上實施進攻。
為了克服軍事政治危機,納粹德國統治者決定在全國實行“總動員”,加緊發展軍事工業,歐洲各被占領國的資源為德國軍事工業的較快發展提供了保障。1943年1月開始實行的所有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前一年相比,希特勒德國生產的坦克、火炮、迫擊炮增加了1倍多,作戰飛機增加了0.7倍。由於在西方沒有開闢第二戰場,法西斯德國政府能夠將大量工業資源以及重新動員的人員用來加強東線。到1943年夏季,它不但補充了遭受的損失,而且為作戰部隊裝備了更加完善的新式技術裝備。
1943年,敵人將其武裝力量的總數擴充到1,030萬人,接近於1942年夏季敵軍總數的最高水平。盡管在史達林格勒地區遭受失敗後希特勒於1943年2月土日在最高統帥部會議上不得不表示:“利用進攻來結束東方戰爭的可能性不復存在”(《“絕密!僅供統帥部閱”法西斯德國反蘇戰爭中的戰略。文件扣資料》(下稱《絕密……》)莫斯科,1967年,俄文版,第458頁,),但是覆滅的必然性仍然驅使著他進行新的冒險。
德軍的主要兵力照舊集中在蘇德戰場。1943年夏秋戰局開始前,這裏駐有198個德軍師,還有德國僕從國的38個師和12個旅。
為了實施代號為“堡壘”的大型進攻戰役,德軍選擇了庫爾斯克方向。德國統帥部認為,向西遠遠伸出的我國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為合圍並爾後消滅駐守突出部的蘇軍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部隊創造了條件。此後,打算對西南方麵軍後方實施突擊,即實施代號為“豹”的戰役。希特勒在庫爾斯克附近集結了50個最有戰鬥力的師,其中包括1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他對“虎”式和“豹”式坦克、“費迪南德”式白行火炮、“海因克爾129”式和“福克—烏爾夫190a”式飛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據西德歷史學家岑特納證實,庫爾斯克方向上集中了“德國和被動員的歐洲工業所能做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