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人大捷後的孫堅現在就是如此。
被孫堅的威名嚇破了膽的西涼軍再也沒有了鐵騎的威風,聞聽孫堅的豫州軍到,莫不退避三舍,一時竟有林帥百萬大軍殺入關內的威風。孫堅的部隊也隨之膨脹迅速,兵不招自來,平民百姓更懂得跟風趨勢。
董卓嚇傻了,戰場上打不過,那就和談吧,能落個劃江而治也不錯麽。
於是董卓不惜血本向孫堅獻媚:先送上自己的女兒,知道孫堅好這一口,孫堅十七歲便霸王硬上弓,武略奪美人的英雄事跡早已傳遍大江南北,董卓當然聽說過。
美色開路,後麵跟上的是官位,幹脆你自己把家人、親戚開列個名單吧,政府讓步上不封頂,下無底線,最低也任命他個刺史郡守的幹幹。
不料孫堅卻是個義勇雙絕的人物、軟硬不吃的傢夥,他對董卓的獻媚毫不動心,董卓派來的政府和談代表團的首席代表李催帶回了孫堅的義正辭嚴:
"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 (《三國誌·孫破虜傳》)
緊接著便以實際行動斷絕了董卓一廂情願的和談夢想,親自提大軍攻克了洛陽的南部門戶大穀城,現在豫州軍兵鋒離洛陽僅九十裏,京師克復指日可待。
暗箭就在這時候離弦了,拉弓的是袁術的左右親信,他們對領導人袁術是相當負責的,不避嫌疑向袁術敲響了警鍾:袁哥,孫堅這小子如果占據洛陽,弄個黑社會啥的,怕你以後就收拾不了了,這小子可不是善茬,咱得防著點。
執弓瞄準孫堅的是主子袁術,他一尋思,同誌們說得有道理呀,立即從善如流地對孫堅採取了有效的經濟製裁措施。
目標是孫堅的軟肋,你孫堅再怎麽英雄無敵,部隊總要吃飯吧?我斷絕了你的軍糧供應,看你這仗怎麽打?
老闆就是老闆,這一招還真卡住了孫堅的咽喉,孫堅不得不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
見了袁術,孫堅激動異常。他在地上畫來畫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麵的利害關係。最後幹脆向袁術挑明了:
第90節:五十七 孫堅是個好幹部(2)
"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三國誌·孫破虜傳》)
袁術心中心內有鬼,理屈詞窮,不由懷愧。
孫堅接著說: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這形勢,與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完全一樣!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
袁術倒也又一次從善如流,馬上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支持孫堅宜將剩勇追窮寇,誓將洛陽天翻地覆慨而慷。
關東聯盟的發起人東郡太守橋瑁被自己的關東軍戰友的暗箭射中了要害,一命嗚呼。
放箭的是兗州刺史劉岱,此人本來是個講"孝悌仁恕"的謙謙君子,卻對東郡太守橋瑁有了偏見,殺了橋瑁,派人接管了橋瑁的地盤--什麽偏見不偏見的?地盤才是硬通貨。
劉岱殺性已起,殺了橋瑁還不算,還要殺韓馥。第二支暗箭射出:他還給冀州治中劉子惠寫了封信,信中這樣寫道:"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但卓死之後,當復回師討文節。擁強兵,何凶逆,寧可得置。"(《後漢書·袁紹傳》)
曹操也差點被自己部下的暗箭要了命。
揚州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不是白送給了曹操四千裝備齊整的部隊嗎?亂子就出在這部分白得來的部隊中:好好的國軍幹著,突然變成了雜牌軍,而且這支部隊既不關餉,紀律又嚴,既不讓搶老百姓,又不讓搶大閨女,那當兵還有啥味道?幹他一票,走人!
入夜,這幫骨頭裏是土匪的國軍開始行動了,一聲呼嘯,直撲曹操的中軍大帳,射人先射馬,擒敵先擒王,叛軍最懂得暗箭該首先射向哪裏。
隻是沒料到這將來的曹丞相是個文武雙全的角色,對中國功夫也相當有研究,曹操年輕時雙戟獨闖張讓府的英雄事跡大概沒傳到揚州,知己不知彼的叛亂部隊這下吃到了苦頭。
曹操事逢突變,卻臨危不懼,單劍平叛,隻身迎敵,冒自己中軍帳大火而不顧,殺賊眾十餘人叛軍則潰散,鎮壓行動結束,計點兵額,開小差跑了三千多,陳溫、周昕給的揚州兵僅剩下了五百來人。
幸虧沒來得及真上戰場,帶著這樣一支愛對自己人開火的部隊打仗,不丟命才真是不合天理。
曹操現在深深體會到了建立一支嫡係部隊的重要性、緊迫性。
曹操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也是大師級的暗箭高手,在此後不久,他的首支暗箭即照樣射向自己不久前的戰友,司隸河內太守王匡中箭喪命。
曹操事後寫的一首《蒿裏行》詩,最能概括目前關東聯盟內部暗箭亂發的情景: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讀完這悲天憫民的詩句,我們也許會預感到,作者將是怎樣的愛惜人民的生命,大家不久就會看到的。
被孫堅的威名嚇破了膽的西涼軍再也沒有了鐵騎的威風,聞聽孫堅的豫州軍到,莫不退避三舍,一時竟有林帥百萬大軍殺入關內的威風。孫堅的部隊也隨之膨脹迅速,兵不招自來,平民百姓更懂得跟風趨勢。
董卓嚇傻了,戰場上打不過,那就和談吧,能落個劃江而治也不錯麽。
於是董卓不惜血本向孫堅獻媚:先送上自己的女兒,知道孫堅好這一口,孫堅十七歲便霸王硬上弓,武略奪美人的英雄事跡早已傳遍大江南北,董卓當然聽說過。
美色開路,後麵跟上的是官位,幹脆你自己把家人、親戚開列個名單吧,政府讓步上不封頂,下無底線,最低也任命他個刺史郡守的幹幹。
不料孫堅卻是個義勇雙絕的人物、軟硬不吃的傢夥,他對董卓的獻媚毫不動心,董卓派來的政府和談代表團的首席代表李催帶回了孫堅的義正辭嚴:
"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 (《三國誌·孫破虜傳》)
緊接著便以實際行動斷絕了董卓一廂情願的和談夢想,親自提大軍攻克了洛陽的南部門戶大穀城,現在豫州軍兵鋒離洛陽僅九十裏,京師克復指日可待。
暗箭就在這時候離弦了,拉弓的是袁術的左右親信,他們對領導人袁術是相當負責的,不避嫌疑向袁術敲響了警鍾:袁哥,孫堅這小子如果占據洛陽,弄個黑社會啥的,怕你以後就收拾不了了,這小子可不是善茬,咱得防著點。
執弓瞄準孫堅的是主子袁術,他一尋思,同誌們說得有道理呀,立即從善如流地對孫堅採取了有效的經濟製裁措施。
目標是孫堅的軟肋,你孫堅再怎麽英雄無敵,部隊總要吃飯吧?我斷絕了你的軍糧供應,看你這仗怎麽打?
老闆就是老闆,這一招還真卡住了孫堅的咽喉,孫堅不得不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
見了袁術,孫堅激動異常。他在地上畫來畫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麵的利害關係。最後幹脆向袁術挑明了:
第90節:五十七 孫堅是個好幹部(2)
"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三國誌·孫破虜傳》)
袁術心中心內有鬼,理屈詞窮,不由懷愧。
孫堅接著說: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這形勢,與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完全一樣!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
袁術倒也又一次從善如流,馬上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支持孫堅宜將剩勇追窮寇,誓將洛陽天翻地覆慨而慷。
關東聯盟的發起人東郡太守橋瑁被自己的關東軍戰友的暗箭射中了要害,一命嗚呼。
放箭的是兗州刺史劉岱,此人本來是個講"孝悌仁恕"的謙謙君子,卻對東郡太守橋瑁有了偏見,殺了橋瑁,派人接管了橋瑁的地盤--什麽偏見不偏見的?地盤才是硬通貨。
劉岱殺性已起,殺了橋瑁還不算,還要殺韓馥。第二支暗箭射出:他還給冀州治中劉子惠寫了封信,信中這樣寫道:"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但卓死之後,當復回師討文節。擁強兵,何凶逆,寧可得置。"(《後漢書·袁紹傳》)
曹操也差點被自己部下的暗箭要了命。
揚州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不是白送給了曹操四千裝備齊整的部隊嗎?亂子就出在這部分白得來的部隊中:好好的國軍幹著,突然變成了雜牌軍,而且這支部隊既不關餉,紀律又嚴,既不讓搶老百姓,又不讓搶大閨女,那當兵還有啥味道?幹他一票,走人!
入夜,這幫骨頭裏是土匪的國軍開始行動了,一聲呼嘯,直撲曹操的中軍大帳,射人先射馬,擒敵先擒王,叛軍最懂得暗箭該首先射向哪裏。
隻是沒料到這將來的曹丞相是個文武雙全的角色,對中國功夫也相當有研究,曹操年輕時雙戟獨闖張讓府的英雄事跡大概沒傳到揚州,知己不知彼的叛亂部隊這下吃到了苦頭。
曹操事逢突變,卻臨危不懼,單劍平叛,隻身迎敵,冒自己中軍帳大火而不顧,殺賊眾十餘人叛軍則潰散,鎮壓行動結束,計點兵額,開小差跑了三千多,陳溫、周昕給的揚州兵僅剩下了五百來人。
幸虧沒來得及真上戰場,帶著這樣一支愛對自己人開火的部隊打仗,不丟命才真是不合天理。
曹操現在深深體會到了建立一支嫡係部隊的重要性、緊迫性。
曹操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也是大師級的暗箭高手,在此後不久,他的首支暗箭即照樣射向自己不久前的戰友,司隸河內太守王匡中箭喪命。
曹操事後寫的一首《蒿裏行》詩,最能概括目前關東聯盟內部暗箭亂發的情景: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讀完這悲天憫民的詩句,我們也許會預感到,作者將是怎樣的愛惜人民的生命,大家不久就會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