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所以說,國家富足,不一定就安全,國家貧窮,不一定就有危險; 兵多不一定就能取勝,兵少也不一定就會失敗。決定勝敗與安危的關鍵在於 掌握用兵的規律。敵軍兵多,可以使敵軍分散而不能相互救援,使敵軍…… 雖然鎧甲堅固,兵器銳利,卻不能發揮威力,軍兵勇敢卻不能保衛他們的將 領,這就是掌握了致勝的途徑了。 所以說,英明的君王和懂得用兵規律的將領必定事先……交戰之前就有 把握取勝,這樣的君王和將領就能萬無一失;而在交戰之中能取勝,出兵之 後能建功立業,退兵之時不受損傷的將領,那就隻能算是明白用兵的人而已。 (中間三行散簡文字殘缺,無法譯出) ……使敵軍疲勞,就可以便放軍全軍將士完全喪失鬥誌,那麽,就有戰 勝敵軍的把握了。所以鉗製敵軍左翼而攻擊敵軍右翼,就是要使其右翼失敗 時,左翼不能救援;鉗製敵軍右翼而攻擊其左翼的戰法,也是要使得放軍左 翼失敗時右翼不能相救。這樣作戰,就是要使得敵軍隻能坐而待斃,不敢主 動出去,隻敢遠避而不敢交鋒,造成敵軍近處兵力少,不夠用,遠處的兵力 分散,不能支援,……[解析] 這篇文章從題目看是論述防禦和進攻的,但其重點卻在論述統兵將領的 指揮藝術,從主,客兩軍的態勢。講到善於利用地形地利;從主、客兩軍的 兵力對比,講到善分散敵軍兵力、抑製敵軍將領等指揮素質,最終進入本文 論述的中心——用兵的規律。孫臏連用了三個設問句:兵多就能取勝嗎?富 足就能取勝嗎?兵器銳利、鎧甲堅固就能取勝嗎?接著又用三個十分淺顯, 可以使人一目了然的回答,說明不能依表麵的強大決定勝負。在此基礎上提 出了自己的論點:懂得用兵規律,事先就有勝利把握的將領,才是真正會用 兵的將領;而在戰事開始後才能因應取勝或避免損失的將領,也隻能算剛入 門的將領。文章沒有提戰事開始後也不能因應取勝或避免損失的將領,大概 孫臏覺得這種庸將不值一提吧!從全文的邏輯和論述方法,可以很清楚地看 出,孫臏所極力推崇的是那種“有功於未戰之前”的精通兵法的“知道之將”。 當然,這很難達到,但卻是從事軍事指揮的人應有的奮鬥目標,而且不僅是 統兵將領,就是各行各業的領導人又何嚐不應成為精通本行的專家,確保他 們所從事的事業萬無一失呢? 諸葛亮、周瑜、曹操都稱得上著名的軍事家,但在赤壁大戰中就顯出其 高下了。先看諸葛亮和周瑜,麵對曹操號稱百萬雄師下江南的嚴重威脅,他 們二人的認識和主張基本一樣,先是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以及麵見孫 權的一番論述,十分透徹地說明了曹操貌似強大,實際上並非不可戰勝。請 看諸葛亮向孫權作的一番分析: “劉豫州雖然剛剛敗過,但是關雲長還帶領 精兵萬人,劉琦率領的江夏戰士也不少於萬人。曹操的兵雖多,但從遠道而 來,已是疲勞不堪。新近追趕劉豫州,曹軍兵將輕裝騎馬,一天一夜跑三百 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強弩之末,連絲綢那麽薄也穿不透了’。再說,北 方人又不習慣水戰。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是形勢所迫,並不是他們的本心。 現在將軍如能和劉豫州同心協力,那打敗曹操是毫無問題的。曹操兵敗,必 定回北方去,那時荊州、東吳的力量就強大了,三足鼎立的形勢就會形成。 成功與失敗的機會,就在今天。請將軍定奪!”孫權聽了這一番分析,十分 高興地說: “先生一番話,使我茅塞頓開。我的主意定了,再沒有什麽疑慮 了!今天就商議起兵,一起消滅曹操!”再看周瑜的一番分析: “曹操雖然 打著漢朝丞相的名號,實質上是漢朝的奸賊!將軍憑著神武雄才,依仗父兄


    創下的基業,據有江東,武器精良,糧食充足,正應該橫掃天下,替國家清 除殘暴的奸賊,怎麽能去投降呢?再說,曹操現在來這裏,犯了兵家的許多 忌諱:北方尚沒有平定,馬騰、韓遂是他後方的隱患,曹操卻長時間南征, 這是犯的一忌;北方軍士不熟悉水戰,曹操捨棄馬匹,依靠船隻來和東吳爭 鬥,這是犯的二忌;現在正是嚴冬酷寒,曹軍的馬匹沒有草料,這是犯的三 忌;驅趕中原士兵,遠道跋涉江河湖泊,他們水土不服,很多人生病,這是 犯的四忌。曹操犯了這麽多忌,盡管軍兵人數多,也是必敗無疑!將軍捉拿 曹操,現在正是良機。請派給我精兵數萬,進駐夏口,我替將軍打敗曹操!” 從諸葛亮和周瑜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們兩人都能認清曹操的本質弱點,從而 預見是可以戰勝的;但如何戰勝曹操,二人的看法卻不盡相同,諸葛亮強調 的是劉備和孫權聯合,並進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周瑜強調的卻隻是江東武 器精良,糧食充足,東吳一家單獨橫掃天下,並保證他自己領幾萬兵就可以 打敗曹操。一對比就分出了高下:在分析曹操本質上,兩人一樣,而在戰勝 曹操的辦法上,諸葛亮的劉、孫聯合,三足鼎立就更符合客觀實際,後來的 歷史進程也證明了諸葛亮的預見;周瑜的主張就顯得片麵而且有些狂妄了。 如果真是獨力抗曹,那結果還真難說哩。 再從破曹的戰略戰術看,二人約定各自寫在手心上,結果二人伸出手一 看,都不禁大笑起來,原來二人寫的是同一個字—— “火”。可見英雄所見 略同。在如何實施火攻滅曹上,諸葛亮解決了兩個常人難於解決的難題,充 分展示了他的才華。這兩件事是借箭和借東風,都是取勝必不可少的條件。 先說借箭。一天周瑜聚將議事,也派人把諸葛亮請去。當諸葛亮進帳坐 定後,周瑜問諸葛亮: “水路交兵,首要的武器該用什麽?”諸葛亮回答: “弓箭。”周瑜說:“先生的話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樣。隻是現在軍中正缺箭 用,請先生監造10萬枝箭,作應敵之用。這是公事,請先生千萬別推辭。” 諸葛亮說: “都督委派,自然應該效勞。我大膽請問,什麽時候要?”周瑜 說: “10天內能完成嗎?”諸葛亮說:“曹操大軍近日就要來,如等10天, 必定誤事。”周瑜問: “據先生想,幾天能造好?”諸葛亮說:“隻用三天 就行了。”周瑜說: “軍中無戲言!”諸葛亮說:“怎敢戲弄都督!我願立 軍令狀:如三天辦不成,甘願受重罰!”周瑜正想藉機除掉諸葛亮,聽了不 禁大喜,便當場立了軍令狀,又擺酒招待諸葛亮。諸葛亮說: “從明天開始 造,等到第三天可以派五百名士兵到江邊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告辭 走了。周瑜說: “他自己送死,並不是我逼他。這次他當眾立了文書,就算 他生出雙翅,也飛不走了。”又吩咐軍匠拖延,物資也不給準備。 魯肅奉周瑜令去探聽消息,諸葛亮埋怨他把以前的談話內容告訴周瑜, 引起周瑜妒忌,所以要害他。接著又說: “請你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派 30名軍士,船上都用青布圍上。紮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兩邊。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包管有10萬枝箭。隻是,再不能讓公瑾知道。要是讓他知道了,我的 計就完了!”魯肅是力主聯合抗曹的,人也較為憨厚,便替諸葛亮準備了船 隻,並替他保密。周瑜聽說諸葛亮第一天沒動靜,第二天仍沒動靜,也是疑 惑不解。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諸葛亮才秘密把魯肅請到船上,說:“特 地請你一同去取箭!”魯肅疑惑不解,問道: “到哪兒去取?”諸葛亮說: “你別問,去了就知道了。”諸葛亮下令,把20隻船用長繩連結起來,直接 向北岸前進。這天夜裏,大霧迷天,長江上麵,霧氣更濃,對麵都看不見人。 諸葛亮催船快走,五更時分,船已接近曹軍水寨。諸葛亮讓把船隻頭朝西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孫臏兵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潔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潔華並收藏白話孫臏兵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