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李世民又去查營,發現降將尋相不見了,他帳下的河東降兵也大 多逃亡了。和尋相一同歸降的尉遲恭自然也受到懷疑,李世民手下的將領屈 突通、殷開山竟然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尉遲恭抓了起來,前去向李世民報告: “尉遲敬德非常勇猛,恐怕以後會叛亂為禍,不如現在趁早殺掉,以絕後患。 我們已將他捉住,聽侯處決!”李世民大驚說道:“你們二位以為尋相叛逃, 就懷疑敬德嗎?你們應該知道,敬德如果想叛逃,他一定不會落在尋相後麵。 現在敬德還在這裏,顯而易見他並沒有叛逃的意思!”說到這裏,李世民急 步走出帳外,親自給尉遲敬德解開綁繩,把他領進臥室,拿出黃金相贈,說 道: “大丈夫因為意氣相投而互相信任,請不要把一點小誤會放在心上。你 如果一定要投向別處,那就請用這點金子作路費,這也算是我的一點兄弟情 誼吧!我怎麽會因為讒言而加害正人君子呢?”尉遲恭聽了李世民的話,當 即拜倒在地,流著淚說道: “大王這樣對待我,我尉遲恭並不是草木石頭, 能不知道感恩嗎!我誓死為大王效力,但這樣豐厚的贈金,我實在不敢接受。” 李世民扶起尉遲恭,說道, “將軍既肯於屈駕留下,這金子就請收下吧!” 尉遲恭仍堅決推辭,不肯收。李世民說: “那就算預支的賞金吧!”尉遲恭 這才收下,一再拜謝,然後退回本寨。事情也真巧,第二天李世民帶領五百 騎兵在戰地巡視時,突然被王世充的一萬多步兵和騎兵包圍。正當李世民被 王世充的部將單雄信用長槍殺得手忙腳亂之時,尉遲敬德突然沖了過來,一 槍把單雄信刺落馬下,保護李世民衝出重圍,然後又返身沖入敵陣,打亂敵 軍,配合唐軍援兵,殺敵一千餘人,嚇得王世充抱頭鼠竄。尉遲恭不但在這 一次救了李世民,後來在玄武門事變中又力保李世民登上帝位,直至終身都 效忠於李世民。 第二件事是,李世民組織了一支兩千人的精銳騎兵,全都穿黑衣黑甲, 他親任統帥,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恭,翟長孫任副帥。每次作戰,李世民 總是親自統領這支騎兵部隊,衝殺在前,當真是無堅不摧,所向無敵。這樣 一支敢死隊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威力,正是李世民平時對他們嚴格訓練,而 作戰時又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在將上們心中樹立了榜樣,建立了威信的結 果。 第三件事是,李世民登基後做了一個作為皇帝來說可謂空前絕後的決 定:讓宮廷衛士們在宮中庭院裏練習射箭,他自己一有空閑還親自去教練, 並對眾軍士說: “戎狄等外族入侵,哪朝哪代都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每 當邊境稍為安定一點,那些身為一國之主的人便隻知玩樂,忘了戰備,所以, 當外族入侵的警報傳來時,就沒有人敢去抗禦了。我現在不用你們開挖遊池、 修築花園,隻希望你們練習射箭,隻要我有空,就來教你們。突厥一旦入侵, 我就擔任你們的統帥,那時,我國人民就可以比較安寧了。”但是,有些朝 臣卻甚為擔心,對李世民說:“按照歷代朝廷的律例,凡是帶著兵器到皇上 跟前的,應當處以絞刑。現在陛下命令軍士在宮廷中射箭,萬一有心懷不軌 的人藉機謀害陛下,那後果將不堪設想啊!”唐太宗李世民卻微微一笑,說 道: “帝王把四海看作自己一家,全國人民都是我的赤子,我對他們全都推 心置腹,完全相信,還怕他們不服我嗎?既然如此,為什麽卻首先就不相信 宮中的警衛軍士呢?”眾將士聽了唐太宗這一番話,更是深受感動和鼓舞, 更加勤奮地練箭習武,沒用幾年,全都成了精兵強將,死心塌地為唐太宗效 命。 從李世民的三件事,我們可以進一步悟出,“素信”的信,有三點含義:


    一是威信,統兵將領也好,一國之君也好,必須以身作則,身為表率,從而 取得軍隊和人民的信任;二是信譽,身為領導者,必須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賞罰分明;三是信任,既有領導者對下屬的信任,也有下屬對領導者的信任。 有了這“三信”,必然形成一個上下同心的局麵,那還有什麽敵人不能戰勝, 什麽困難不能克服的呢?而這種“信”必須建立在“素”的基礎上,要靠“平 時”、 “一貫”去形成,才能有真正的“信”,如果平時無信,到關鍵時刻 哪怕懸出重賞,信誓旦旦,那也是無用的。隻有“索信”,才能“令民素聽”。 “素信”不但在統兵作戰中十分重要,在其他方麵也同樣重要。無論哪 一行、哪一級的首領,如果沒有 “素信”,其下屬就不會“素聽”,他的指 揮就會失靈。即使靠其他手段,例如強迫命令,恐嚇利誘,金錢哄騙等等, 即使收到一時的效果,那也必定不會很理想,也難以持久。這樣的事例很多 很多。當今搞市場經濟,有些人就以為靠錢就能解決一切,而一味依靠經濟 手段辦事,可實際上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卻辦不成,辦不好,最終還得靠“素 信”。對於這一點,連許多西方資本家都能認識到。應該牢記,隻有取信於 民,才能萬民擁戴,才能眾誌成城! 在齊威王之後,田忌又問了七個問題。田忌是帶兵將領,所問問題當然 不像威王那樣,從宏觀上談論用兵戰略,而是從領兵作戰這一較為具體的問 題上談論戰略,七個問題最核心的是 “兵之急”,也就是帶兵作戰最首要最 急迫的是什麽。文中十分巧妙地用 “排他法”,或者叫“窮舉法”,由田忌 把帶兵當中很重要的賞、罰、權、勢、謀、詐諸項一一提出,而孫臏都說不 是 “用兵之急”,以致田忌急問: “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 者也。然則其急者何也?”孫臏這才從容不迫地說出: “必攻不守,兵之急 者也。”文章以這種方式擺出觀點,確實有奇效,一方麵突出了論點,同時 更顯出了這個論點不同尋常,超出常人的認識。田忌作為一名高級將領,把 他所知道的善於用兵者認為十分重要的六項全舉了出來,孫臏卻一一否定, 從而有力地證明了他的認識,他的觀點,超過像田忌這洋的善於帶兵作戰的 將領。這種表述方法確實很巧妙。 孫臏在這裏提出的 “必攻不守”,就是主張積極主動進攻,反對消極防 守。在軍事上,這種主動積極進攻的主張是十分有效的製勝戰略思想。人們 常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製敵機先,方能爭得主動僅,先發製人,常常可 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消極防守是很難守得住的。法國為了防止德國進 攻,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馬其諾防線,這條防線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但是,德 軍來了個迂迴作戰,巧妙地繞過防線,打到法軍防線後麵去了,結果法軍一 敗塗地。這個事例很能說明問題。其實,任何戰爭,最後都要靠進攻解決問 題。抗日戰爭,毛主席提出了持久戰的作戰方針,把整個抗日戰爭分為三個 階段: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且不說第三階段要以進攻奪取最後 勝利,就是在戰略防禦階段,毛主席主張的也是積極防禦而不是消極防禦, 以遊擊戰爭手段在各個局部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消耗敵人。正是在這一正 確戰略思想的指引下,廣大抗日軍民上動出擊,以遊擊戰消滅了日軍大量有 生力量,直至最後勝利。 當然,孫臏在那個時代還不可能十分全麵地論述進攻與防禦的辯證關 係,提出一套完整的進攻和防禦戰略。但是,我們要吸取其精華,著重領會 “必攻不守”這一主張所體現出的積極主動精神,以積極主動的戰略思想去 從事各項事業,必將受益匪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孫臏兵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潔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潔華並收藏白話孫臏兵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