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校場內還在一片嘈雜之時,諸葛亮已經撫琴於弦上,美妙靈動的琴聲從指間流瀉而出,似絲絲細流淌過心間,柔美恬靜,舒軟安逸。
“這是琴曲《高山》!”
“不對!這是琴曲《流水》才是!”
“不對!不對!這還是琴曲《高山》!”
“不對!不對!不對!這明明就是琴曲《流水》!”
一時間,隨著諸葛亮的琴聲傳出,校場上下所有的嘈雜聲都是一止,每個人都不禁屏氣凝神,心中已經翻起了滔天海浪。
隻要是稍微懂琴樂的人士,在聽到諸葛亮所彈奏的琴音之後,都會生出一股熟悉的感覺。
因為,諸葛亮所彈奏的曲子,正是傳遍華夏的高山流水。
相傳,《高山流水》係伯牙所著,其琴音誌在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同時,其琴音亦是誌在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
隻是,《高山流水》這個曲子,早已經失傳許久,留下得不過是故事和傳說罷了。
在當今天下,人們根據古樂譜的殘卷,將《高山流水》稍微復原了出來。
可是,曾經隻為一曲的《高山流水》,在復原出來之後,卻已經化作《高山》和《流水》兩曲。
隻因為根據殘缺的古樂譜,這兩種曲子的調子和意境,很明顯是截然不同的,根本不可能編組成一首琴曲,隻能是風格不同的兩支琴曲。
第718章 論學-樂2
因此,許多喜好琴曲的人物,無時不刻不在鑽研《高山》、《流水》二曲,想要將兩支琴曲合二為一,復原出最完整的《高山流水》。
隻是,在不改變二曲的譜調的基礎上,想要將風格迥異的二曲,融會貫通地合二為一,卻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是留有著作《琴操》的當世大儒蔡邕,在無數年的嚐試之後,也依舊不能將《高山》、《流水》二曲編合一體。
然而,正是這個為難當世無數琴樂愛好者的難題,居然在今天的龍山校場上,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此刻,諸葛亮撫琴所彈奏的琴音,正是將《高山》、《流水》完美融合一體的美妙聲音,說不定這就是那失傳已久的古曲《高山流水》。
聽著諸葛亮奏出的琴音,令校場聽眾的神魂,無不是太虛暢遊,一會兒宛如攀上了撥雲見日的山巔,一會兒好似潛下了奔騰流淌的深水。
這種遨遊自然、體驗宇宙的美妙感,哪怕是根本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聽之以後都會不能自已地浮想聯翩。
連丁靖這個聽慣了蔡琰、步練師撫琴的傢夥,都一副魂牽夢絮、神遊太虛的癲狂模樣。
就在所有人都神魂顛倒、如夢如醉之時,諸葛亮演奏的《高山流水》卻突然急促了起來,宛如凡人從高山跌下、從深淵沉淪一般。
如此身臨其境的琴聲,使每個聽著都有些提心弔膽,仿佛跌落高山、沉淪深淵的人,正是他們這幫聽眾似的。
就在每個人都被這音樂所刺激到了之時,諸葛亮撫琴的雙手卻是戧然一停,所有的琴聲也忽然戛然而止,陷入一種死一樣的寧靜之中。
以至於每個聽眾,都以為自己已經從高山跌至平底、從深淵沉入水底,有一種生死兩茫的返虛之感。
這種生死之間的刺激感,嚇得所有人都是渾身一激靈,立即從出神九霄的狀態中,突然跌落回了現世。
然而,雖然對這種生死轉換的音樂感到微微驚駭,但是每一個人的心中,卻又生出了豁然的醒悟,好似對生死輪轉、興亡消替,有了一種大徹大悟的理解。
人,從出身便一直在邁向死亡,對死亡的恐懼是每個人的天性,可走向死亡又是每個人的宿命。
這是一種矛盾的感覺,是直衝每個人內心的琴聲!
“妙啊!”
“好一曲《高山流水》!好一個生死輪轉!好一個山水永恆!”
忽然,包括蔡邕在內的許多人,紛紛凝神審視著年輕的諸葛亮,獻出了內心毫不掩飾的讚美和敬佩。
像諸葛亮這樣的青年才俊,數百年都不會出世一個,能遇到的都是上天寵幸!
“看來這場‘樂’之比試的結果,大家的心裏也已經有數了。”
就在此時,丁靖卻是站了出來,宣布著音樂比試的結果,言道:“並州學院派出的學子,雖然是一女子,但其撫琴奏出的《聶隱刺韓王》,卻是激昂頓挫、洗滌人心;鹿門書院派出的學子,將《高山》、《流水》完美融合一體,為我們復原了古曲《高山流水》,其琴音更是可衝擊神魂、可洞察宇宙!”
“合格的樂者,可以將樂譜絲毫不差的奏出;出彩的樂者,可以將情感注入音樂之中;盛名的樂者,可以再創振聾發聵的音樂;絕世的樂者,可以從音樂入道,探索人性和天道。”
“這一場‘樂’之比試,勝利者是鹿門書院!”丁靖又言道,“讓我們感謝兩院學子,為我們帶來了如此美妙的音樂享受!”
丁靖話音一落,校場內頓時響起雷霆般的歡呼吶喊,以此表達眾人對二人演奏的讚美感激。
……
……
……
毫無疑問,這場兩院間的論學活動,將引起許多有益的影響。
“這是琴曲《高山》!”
“不對!這是琴曲《流水》才是!”
“不對!不對!這還是琴曲《高山》!”
“不對!不對!不對!這明明就是琴曲《流水》!”
一時間,隨著諸葛亮的琴聲傳出,校場上下所有的嘈雜聲都是一止,每個人都不禁屏氣凝神,心中已經翻起了滔天海浪。
隻要是稍微懂琴樂的人士,在聽到諸葛亮所彈奏的琴音之後,都會生出一股熟悉的感覺。
因為,諸葛亮所彈奏的曲子,正是傳遍華夏的高山流水。
相傳,《高山流水》係伯牙所著,其琴音誌在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同時,其琴音亦是誌在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
隻是,《高山流水》這個曲子,早已經失傳許久,留下得不過是故事和傳說罷了。
在當今天下,人們根據古樂譜的殘卷,將《高山流水》稍微復原了出來。
可是,曾經隻為一曲的《高山流水》,在復原出來之後,卻已經化作《高山》和《流水》兩曲。
隻因為根據殘缺的古樂譜,這兩種曲子的調子和意境,很明顯是截然不同的,根本不可能編組成一首琴曲,隻能是風格不同的兩支琴曲。
第718章 論學-樂2
因此,許多喜好琴曲的人物,無時不刻不在鑽研《高山》、《流水》二曲,想要將兩支琴曲合二為一,復原出最完整的《高山流水》。
隻是,在不改變二曲的譜調的基礎上,想要將風格迥異的二曲,融會貫通地合二為一,卻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是留有著作《琴操》的當世大儒蔡邕,在無數年的嚐試之後,也依舊不能將《高山》、《流水》二曲編合一體。
然而,正是這個為難當世無數琴樂愛好者的難題,居然在今天的龍山校場上,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此刻,諸葛亮撫琴所彈奏的琴音,正是將《高山》、《流水》完美融合一體的美妙聲音,說不定這就是那失傳已久的古曲《高山流水》。
聽著諸葛亮奏出的琴音,令校場聽眾的神魂,無不是太虛暢遊,一會兒宛如攀上了撥雲見日的山巔,一會兒好似潛下了奔騰流淌的深水。
這種遨遊自然、體驗宇宙的美妙感,哪怕是根本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聽之以後都會不能自已地浮想聯翩。
連丁靖這個聽慣了蔡琰、步練師撫琴的傢夥,都一副魂牽夢絮、神遊太虛的癲狂模樣。
就在所有人都神魂顛倒、如夢如醉之時,諸葛亮演奏的《高山流水》卻突然急促了起來,宛如凡人從高山跌下、從深淵沉淪一般。
如此身臨其境的琴聲,使每個聽著都有些提心弔膽,仿佛跌落高山、沉淪深淵的人,正是他們這幫聽眾似的。
就在每個人都被這音樂所刺激到了之時,諸葛亮撫琴的雙手卻是戧然一停,所有的琴聲也忽然戛然而止,陷入一種死一樣的寧靜之中。
以至於每個聽眾,都以為自己已經從高山跌至平底、從深淵沉入水底,有一種生死兩茫的返虛之感。
這種生死之間的刺激感,嚇得所有人都是渾身一激靈,立即從出神九霄的狀態中,突然跌落回了現世。
然而,雖然對這種生死轉換的音樂感到微微驚駭,但是每一個人的心中,卻又生出了豁然的醒悟,好似對生死輪轉、興亡消替,有了一種大徹大悟的理解。
人,從出身便一直在邁向死亡,對死亡的恐懼是每個人的天性,可走向死亡又是每個人的宿命。
這是一種矛盾的感覺,是直衝每個人內心的琴聲!
“妙啊!”
“好一曲《高山流水》!好一個生死輪轉!好一個山水永恆!”
忽然,包括蔡邕在內的許多人,紛紛凝神審視著年輕的諸葛亮,獻出了內心毫不掩飾的讚美和敬佩。
像諸葛亮這樣的青年才俊,數百年都不會出世一個,能遇到的都是上天寵幸!
“看來這場‘樂’之比試的結果,大家的心裏也已經有數了。”
就在此時,丁靖卻是站了出來,宣布著音樂比試的結果,言道:“並州學院派出的學子,雖然是一女子,但其撫琴奏出的《聶隱刺韓王》,卻是激昂頓挫、洗滌人心;鹿門書院派出的學子,將《高山》、《流水》完美融合一體,為我們復原了古曲《高山流水》,其琴音更是可衝擊神魂、可洞察宇宙!”
“合格的樂者,可以將樂譜絲毫不差的奏出;出彩的樂者,可以將情感注入音樂之中;盛名的樂者,可以再創振聾發聵的音樂;絕世的樂者,可以從音樂入道,探索人性和天道。”
“這一場‘樂’之比試,勝利者是鹿門書院!”丁靖又言道,“讓我們感謝兩院學子,為我們帶來了如此美妙的音樂享受!”
丁靖話音一落,校場內頓時響起雷霆般的歡呼吶喊,以此表達眾人對二人演奏的讚美感激。
……
……
……
毫無疑問,這場兩院間的論學活動,將引起許多有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