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中的技巧、要點,更是一點就通,理解力、執行力都超乎尋常,令丁靖也讚賞感嘆不已。
“不愧是我妹兒,有老哥一絲真傳,頗有我的風範!”看著丁玲如此天賦,丁靖嘴上不停贊道,卻是以自誇的形勢。
丁玲卻是深感不服,傲嬌說道:“哼,明明是老哥你有我的風範才對。”
(本章完)
第67章 磐河之戰
丁靖在自家府中沒待幾天,和家人才共處不刻,就又不得不回到晉陽太守府,為各種事務而弄的焦頭爛額無比。
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情報章程,丁靖隻感覺心力交瘁,隻怪這幾日間,天下時局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尤其是冀州和關中二地,此兩地靠近並州,不得不令丁靖萬分重視。
關中馬騰、韓遂謀殺司徒王允,又與呂布大軍相互大戰,令整個關中驚恐不已,兩軍攻伐時,絲毫不講仁義道德,令關中民眾更是苦不堪言,常常徒遭兵事橫禍。
對於關中的情況,丁靖令徐晃緊守函穀關、河東一帶,採取堅守不攻的策略,不要妄生戰事。
此時丁靖更加關注的是冀州的情況,如今冀州戰事不明朗,公孫瓚對戰袁紹之中,雖一直占據上風主動,然而一月過後,袁紹靠著防禦反擊的策略,令公孫瓚大軍兵鋒漸消。
再加上公孫瓚南下幽燕,遠攻冀州多處,糧草補給運送困難,頓時陷入僵局不利之中。
韓馥聽從沮授建議,趁公孫瓚大軍兵鋒衰竭之時,令大將鞠義領冀州精銳軍卒先登死士軍,出兵磐河界橋處,截斷公孫瓚主要糧道,襲取公孫瓚軍糧無數。
公孫瓚擔心糧草不濟,大軍潰敗,便停止南下,暫時後退軍陣,欲聯合各路軍隊先回界橋,將鞠義等奇襲部隊先解決再說。
與公孫瓚軍隊正麵交戰的袁紹見此行狀,便趁勢進攻,緊咬公孫瓚軍隊不放。
公孫瓚恐拖延日久,糧草不保,便讓其從弟公孫範領四千白馬義從斷後,掩護大軍撤退回界橋。
白馬義從乃是幽燕軍中絕對的王牌精銳,曠野之戰中,袁紹的軍隊根本不是其對手。
公孫範也是沙場老將,憑藉手中白馬義從的高端戰鬥力,卻不和袁紹大軍正麵相抗,而是遊擊不斷,將袁紹大軍弄得苦不堪言,拖延在追擊路上,難以追上公孫瓚本部大軍。
眼看公孫瓚大軍就要徹底走脫,袁紹也打出了火氣,令帳下大將顏良、文醜各領大軍,離開主力軍陣,從兩側突擊,以鉗形之狀追趕公孫瓚大軍,不讓公孫瓚安然退至界橋。
顏良、文醜各領大軍離開本軍,分兵朝公孫瓚追來,公孫範想要阻擋卻也無法辦到。
不過公孫範也未就此罷手,他發現顏良、文醜領兵先行後,袁紹本部兵馬隻有七千餘人,且都是步卒。
如此情況,令公孫範心中有了一個想法,他決定暫時還不要撤退,也不必再去管顏良、文醜的軍隊,而是領著帳下四千白馬義從騎兵,前去進攻袁紹本部。
雖然袁紹人數有七千人,但是公孫範自信自己手底下的四千白馬義從,絕對能夠殺入袁紹本部大軍中,極有可能擊殺袁紹本人。
隻要袁紹身死,則渤海兵自破,冀州也將徹底崩潰,如此的話,公孫瓚便可一舉獲勝,拿下冀州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袁紹本部七千人,駐守在一處平原荒村,突然公孫範領白馬義從殺至,袁紹軍匆忙列陣阻截,卻被公孫範帶人衝散,直朝著袁紹帥旗殺來。
袁紹謀士田豐見狀,恐袁紹被公孫範突襲有危險,慌忙對袁紹說道:“主公且先遠離帥旗,尋一處暫時躲避!”
袁紹聞言大怒,以兜鍪撲擲於地,大呼道:“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能退避帥陣而望活乎!”
見袁紹持劍不退,眾將士齊心無比,亦盡皆死戰公孫範不退,部將高覽更是領八百大戟士直擋白馬義從麵前,一時間公孫範陷於糾纏混戰,又有袁紹部將淳於瓊、審配二人,各領一軍從旁包圍。
公孫範被大軍包圍,騎兵難以衝殺,士卒死者不計其數,大將淳於瓊更是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沖至公孫範前,趁其驚慌不備,將其陣斬於馬下。
公孫範身死,其餘白馬義從軍盡皆失去指揮,混亂間盡皆受誅,無一存活。
……
不提公孫範身陷袁紹本部軍中,在磐河之上,冀州大將鞠義占據界橋之地,截斷公孫瓚糧道及退路。
公孫瓚連忙令大軍進攻鞠義,奪取界橋要道重地,鞠義早已做好準備,令兩千弓弩手分作兩支,各自守於界橋後方左右兩處。
公孫瓚軍隊襲來,鞠義設置的弓弩手萬箭齊發,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
鞠義被人更是親自領著數千先登死士,緊守界橋,令公孫瓚大軍不能寸進。
數萬幽燕軍隊,被止步於小小界橋以南,這令公孫瓚氣憤不已,令士卒強攻鞠義,退者立戰不赦。
軍中將士盡皆叫苦不迭,卻也隻能硬著頭皮衝擊鞠義軍陣,頓時幽燕軍卒死傷慘重,士氣萎靡。
就在公孫瓚大軍與鞠義戰於界橋,雙方盡皆疲憊不堪之時,顏良、文醜亦領軍前來,趁勢突襲幽燕大軍。
公孫瓚氣急,親自上馬阻截二人。
公孫瓚與文醜就在陣中交鋒,戰過十回合,公孫瓚體力難支,抵擋不住,敗陣而走。
“不愧是我妹兒,有老哥一絲真傳,頗有我的風範!”看著丁玲如此天賦,丁靖嘴上不停贊道,卻是以自誇的形勢。
丁玲卻是深感不服,傲嬌說道:“哼,明明是老哥你有我的風範才對。”
(本章完)
第67章 磐河之戰
丁靖在自家府中沒待幾天,和家人才共處不刻,就又不得不回到晉陽太守府,為各種事務而弄的焦頭爛額無比。
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情報章程,丁靖隻感覺心力交瘁,隻怪這幾日間,天下時局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尤其是冀州和關中二地,此兩地靠近並州,不得不令丁靖萬分重視。
關中馬騰、韓遂謀殺司徒王允,又與呂布大軍相互大戰,令整個關中驚恐不已,兩軍攻伐時,絲毫不講仁義道德,令關中民眾更是苦不堪言,常常徒遭兵事橫禍。
對於關中的情況,丁靖令徐晃緊守函穀關、河東一帶,採取堅守不攻的策略,不要妄生戰事。
此時丁靖更加關注的是冀州的情況,如今冀州戰事不明朗,公孫瓚對戰袁紹之中,雖一直占據上風主動,然而一月過後,袁紹靠著防禦反擊的策略,令公孫瓚大軍兵鋒漸消。
再加上公孫瓚南下幽燕,遠攻冀州多處,糧草補給運送困難,頓時陷入僵局不利之中。
韓馥聽從沮授建議,趁公孫瓚大軍兵鋒衰竭之時,令大將鞠義領冀州精銳軍卒先登死士軍,出兵磐河界橋處,截斷公孫瓚主要糧道,襲取公孫瓚軍糧無數。
公孫瓚擔心糧草不濟,大軍潰敗,便停止南下,暫時後退軍陣,欲聯合各路軍隊先回界橋,將鞠義等奇襲部隊先解決再說。
與公孫瓚軍隊正麵交戰的袁紹見此行狀,便趁勢進攻,緊咬公孫瓚軍隊不放。
公孫瓚恐拖延日久,糧草不保,便讓其從弟公孫範領四千白馬義從斷後,掩護大軍撤退回界橋。
白馬義從乃是幽燕軍中絕對的王牌精銳,曠野之戰中,袁紹的軍隊根本不是其對手。
公孫範也是沙場老將,憑藉手中白馬義從的高端戰鬥力,卻不和袁紹大軍正麵相抗,而是遊擊不斷,將袁紹大軍弄得苦不堪言,拖延在追擊路上,難以追上公孫瓚本部大軍。
眼看公孫瓚大軍就要徹底走脫,袁紹也打出了火氣,令帳下大將顏良、文醜各領大軍,離開主力軍陣,從兩側突擊,以鉗形之狀追趕公孫瓚大軍,不讓公孫瓚安然退至界橋。
顏良、文醜各領大軍離開本軍,分兵朝公孫瓚追來,公孫範想要阻擋卻也無法辦到。
不過公孫範也未就此罷手,他發現顏良、文醜領兵先行後,袁紹本部兵馬隻有七千餘人,且都是步卒。
如此情況,令公孫範心中有了一個想法,他決定暫時還不要撤退,也不必再去管顏良、文醜的軍隊,而是領著帳下四千白馬義從騎兵,前去進攻袁紹本部。
雖然袁紹人數有七千人,但是公孫範自信自己手底下的四千白馬義從,絕對能夠殺入袁紹本部大軍中,極有可能擊殺袁紹本人。
隻要袁紹身死,則渤海兵自破,冀州也將徹底崩潰,如此的話,公孫瓚便可一舉獲勝,拿下冀州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袁紹本部七千人,駐守在一處平原荒村,突然公孫範領白馬義從殺至,袁紹軍匆忙列陣阻截,卻被公孫範帶人衝散,直朝著袁紹帥旗殺來。
袁紹謀士田豐見狀,恐袁紹被公孫範突襲有危險,慌忙對袁紹說道:“主公且先遠離帥旗,尋一處暫時躲避!”
袁紹聞言大怒,以兜鍪撲擲於地,大呼道:“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能退避帥陣而望活乎!”
見袁紹持劍不退,眾將士齊心無比,亦盡皆死戰公孫範不退,部將高覽更是領八百大戟士直擋白馬義從麵前,一時間公孫範陷於糾纏混戰,又有袁紹部將淳於瓊、審配二人,各領一軍從旁包圍。
公孫範被大軍包圍,騎兵難以衝殺,士卒死者不計其數,大將淳於瓊更是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沖至公孫範前,趁其驚慌不備,將其陣斬於馬下。
公孫範身死,其餘白馬義從軍盡皆失去指揮,混亂間盡皆受誅,無一存活。
……
不提公孫範身陷袁紹本部軍中,在磐河之上,冀州大將鞠義占據界橋之地,截斷公孫瓚糧道及退路。
公孫瓚連忙令大軍進攻鞠義,奪取界橋要道重地,鞠義早已做好準備,令兩千弓弩手分作兩支,各自守於界橋後方左右兩處。
公孫瓚軍隊襲來,鞠義設置的弓弩手萬箭齊發,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
鞠義被人更是親自領著數千先登死士,緊守界橋,令公孫瓚大軍不能寸進。
數萬幽燕軍隊,被止步於小小界橋以南,這令公孫瓚氣憤不已,令士卒強攻鞠義,退者立戰不赦。
軍中將士盡皆叫苦不迭,卻也隻能硬著頭皮衝擊鞠義軍陣,頓時幽燕軍卒死傷慘重,士氣萎靡。
就在公孫瓚大軍與鞠義戰於界橋,雙方盡皆疲憊不堪之時,顏良、文醜亦領軍前來,趁勢突襲幽燕大軍。
公孫瓚氣急,親自上馬阻截二人。
公孫瓚與文醜就在陣中交鋒,戰過十回合,公孫瓚體力難支,抵擋不住,敗陣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