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退殿回家,已是深夜。他是個孝子,急於看望分別兩月之久的父母。他叩開家門,在燈光下見到李恂和張氏,立即跪拜在地,說:“若水拋棄膝下,久違定省,望爹爹、媽媽恕兒子不孝之罪!”張氏流淚說:“兒子王命在身,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然而我兒平日剛直,自家們日夜思念,唯恐你與虜人計較言語,而身遭不測。如今能安然歸家,煞是大幸!”李若水說:“虜人雖然凶暴,尚未無禮於我。我隻身被拘於沖虛觀,整日憂國思親,隻恐一旦城破,我隻能身殉社稷,家人慘遭兵燹,彼此遂成永訣!”他的妻子趙氏見過丈夫,睡夢中的兒子李淳和李浚起床見過父親,彼此都不免悲喜交集。
李若水不顧疲勞,連夜向李若虛介紹和談的情況。李若虛用排行稱呼說:“二四弟,我恐番人有詐,你切莫中他們底詭計,誤社稷之大計!”李若水卻說:“今日事勢,虜人無須用詐。”李若虛說:“你可知番人下宣化門時,痛吃了官軍與百姓底手腳?”李若水說:“虜人奪得外城,豈有奪不得內城之理?所幸虜人底元帥尚知佳兵不祥之理,如能通和,宗廟社稷得以暫安,亦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兩河失地,隻得日後另作他圖。”李恂覺得,兒子今天的說法同過去不同,就說:“你常言道,番人奸詐而無信,今日如何深信而不疑?太上親去虜營,係天下之安危,你切不可自作主張!你當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之理!”在父親麵前,李若水當然不能爭辯,他說:“兒子當謹遵阿爹之教!”
閏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封迎來了第七天的大雪。按照事先的商議,金使蕭慶和副使兀林答撒盧母從南薰門出發,沿禦街直入朱雀門。宋朝特派五百騎護衛,以防再次發生金使被殺的事件。宋欽宗又一次登上宣德門城樓,城下軍民集合了幾萬人,大家噙淚齊聲山呼萬歲,皇帝也受了感動,流淚不止。軍民們讓開一條路,金使抵達城下,宋欽宗親自在城門前迎接,他首先行揖禮,以手加額,說:“朕不明不敏,有勞使趾遠徙。敢請傳語國相、皇子,寧害朕,勿害城中軍民!”他的話又使很多軍民感泣起來。蕭慶和兀林答撒盧母急忙滾下馬來,在雪地行女真跪禮,說:“有勞陛下行禮,折殺微臣!兩國已通和好,國相元帥、皇子元帥有言,城中絲毫不動,決不違約!”宋欽宗再行揖禮,說:“國相、皇子底仁心,趙桓銘感不忘!”蕭慶跪著說:“但願兩國從此化幹戈為玉帛,永結盟好!”
宋欽宗迎接金使的場麵,似乎給苦難的開封軍民,帶來了逢凶化吉的福音。但是,文德殿內會談時,不論宋欽宗如何哀求,金使仍堅持要宋徽宗出城,毫不讓步。最後,濟王挺身而出,說:“我願去大金國國相、皇子軍前,哀祈請命,代父皇為質!”蕭慶說:“七大王如此賢德,可敬!可敬!然而何相公亦須同去!”何樐到此地步,也不得不說:“臣願隨濟王出使!”
宋欽宗命令宰執大臣為金使安排午宴。宰執大臣和金使退殿後,宋欽宗對兩個弟弟說:“我欲請六嫂、七嫂進宮,與聖人共進家宴。”濟王明白哥哥的心意,要讓自己與妻子作最後一別,他搖搖頭,說:“不須!人活百歲,終有一死,夫妻恩愛,亦終有一別!與你姆姆相會,免不得兒女情長,不如不見!”於是兄弟三人在一起共用午膳,宋欽宗和景王簡直連一筷一匙也難以下咽,而濟王卻大吃大嚼。最後,濟王說:“大哥!六哥!此事且慢告知阿爹、媽媽,望大哥、六哥切記今日之恥,有朝一日,為我報仇雪恨!”於是三個兄弟又抱頭痛哭起來。
濟王、何樐和李若水三人隨同蕭慶等到青城,金朝六位元帥即刻召見,仍由高慶裔和蕭慶翻譯。完顏粘罕首先責問何樐:“你為宰相,知我提兵將至,何不投拜,乃敢拒戰,既戰而又不能守城,今日有何麵目見我?”完顏粘罕聲色俱厲,高慶裔的翻譯也提高了嗓門,何樐一時渾身戰慄,但又很快橫下一條心,鎮定下來,完顏粘罕又說:“勸宋主與我交戰,豈非是你?”何樐說:“皇帝無意拒戰,主戰唯我一人。”完顏粘罕說:“你有何學術,敢與我戰?”何樐說:“我無學無術,然而為國為民,便當如此!”完顏粘罕說:“我曾遣使招你出城,你為何不來,而遷延至破城之後?”何樐說:“我不出城,隻為全城生靈;如今出城,也為全城生靈。”完顏粘罕說:“我將縱兵,血洗東京,你以為如何?”何樐說:“縱兵洗城,乃元帥一時之威;而愛民施德,便是元帥萬世之恩。”
完顏斡離不說:“粘罕,休要難為何相公,兩國交兵,各為其主,何相公亦是南朝底忠臣!”完顏粘罕說:“自古有南便有北,既有北朝大金,不可無南朝趙宋。待你們割地之後,我自當退兵。”完顏斡離不說:“何相公可回奏皇帝,七大王一片賢孝之心,十分可敬。然而兩國和議,還須太上皇自來。我念七大王底孝心,隻請太上皇出郊相見,而不以為人質。”何樐說:“太上出郊,此非臣子所宜言。”完顏穀神咆哮說:“爾家太上事事失信,如不親自出城,便須出質妻女,此外更無計議!”李若水到此忍不住說:“國相,監軍,休要逼人太甚!須知城中尚有甲士十五萬,黎民百萬,若拚死抵拒,還不知鹿死誰手!”李若水的話不過是一時憤激之言,不料倒起了作用。完顏撻懶連忙說:“七大王與何相公、李侍郎都是忠臣孝子,凡事尚須緩緩商議。”
李若水不顧疲勞,連夜向李若虛介紹和談的情況。李若虛用排行稱呼說:“二四弟,我恐番人有詐,你切莫中他們底詭計,誤社稷之大計!”李若水卻說:“今日事勢,虜人無須用詐。”李若虛說:“你可知番人下宣化門時,痛吃了官軍與百姓底手腳?”李若水說:“虜人奪得外城,豈有奪不得內城之理?所幸虜人底元帥尚知佳兵不祥之理,如能通和,宗廟社稷得以暫安,亦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兩河失地,隻得日後另作他圖。”李恂覺得,兒子今天的說法同過去不同,就說:“你常言道,番人奸詐而無信,今日如何深信而不疑?太上親去虜營,係天下之安危,你切不可自作主張!你當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之理!”在父親麵前,李若水當然不能爭辯,他說:“兒子當謹遵阿爹之教!”
閏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封迎來了第七天的大雪。按照事先的商議,金使蕭慶和副使兀林答撒盧母從南薰門出發,沿禦街直入朱雀門。宋朝特派五百騎護衛,以防再次發生金使被殺的事件。宋欽宗又一次登上宣德門城樓,城下軍民集合了幾萬人,大家噙淚齊聲山呼萬歲,皇帝也受了感動,流淚不止。軍民們讓開一條路,金使抵達城下,宋欽宗親自在城門前迎接,他首先行揖禮,以手加額,說:“朕不明不敏,有勞使趾遠徙。敢請傳語國相、皇子,寧害朕,勿害城中軍民!”他的話又使很多軍民感泣起來。蕭慶和兀林答撒盧母急忙滾下馬來,在雪地行女真跪禮,說:“有勞陛下行禮,折殺微臣!兩國已通和好,國相元帥、皇子元帥有言,城中絲毫不動,決不違約!”宋欽宗再行揖禮,說:“國相、皇子底仁心,趙桓銘感不忘!”蕭慶跪著說:“但願兩國從此化幹戈為玉帛,永結盟好!”
宋欽宗迎接金使的場麵,似乎給苦難的開封軍民,帶來了逢凶化吉的福音。但是,文德殿內會談時,不論宋欽宗如何哀求,金使仍堅持要宋徽宗出城,毫不讓步。最後,濟王挺身而出,說:“我願去大金國國相、皇子軍前,哀祈請命,代父皇為質!”蕭慶說:“七大王如此賢德,可敬!可敬!然而何相公亦須同去!”何樐到此地步,也不得不說:“臣願隨濟王出使!”
宋欽宗命令宰執大臣為金使安排午宴。宰執大臣和金使退殿後,宋欽宗對兩個弟弟說:“我欲請六嫂、七嫂進宮,與聖人共進家宴。”濟王明白哥哥的心意,要讓自己與妻子作最後一別,他搖搖頭,說:“不須!人活百歲,終有一死,夫妻恩愛,亦終有一別!與你姆姆相會,免不得兒女情長,不如不見!”於是兄弟三人在一起共用午膳,宋欽宗和景王簡直連一筷一匙也難以下咽,而濟王卻大吃大嚼。最後,濟王說:“大哥!六哥!此事且慢告知阿爹、媽媽,望大哥、六哥切記今日之恥,有朝一日,為我報仇雪恨!”於是三個兄弟又抱頭痛哭起來。
濟王、何樐和李若水三人隨同蕭慶等到青城,金朝六位元帥即刻召見,仍由高慶裔和蕭慶翻譯。完顏粘罕首先責問何樐:“你為宰相,知我提兵將至,何不投拜,乃敢拒戰,既戰而又不能守城,今日有何麵目見我?”完顏粘罕聲色俱厲,高慶裔的翻譯也提高了嗓門,何樐一時渾身戰慄,但又很快橫下一條心,鎮定下來,完顏粘罕又說:“勸宋主與我交戰,豈非是你?”何樐說:“皇帝無意拒戰,主戰唯我一人。”完顏粘罕說:“你有何學術,敢與我戰?”何樐說:“我無學無術,然而為國為民,便當如此!”完顏粘罕說:“我曾遣使招你出城,你為何不來,而遷延至破城之後?”何樐說:“我不出城,隻為全城生靈;如今出城,也為全城生靈。”完顏粘罕說:“我將縱兵,血洗東京,你以為如何?”何樐說:“縱兵洗城,乃元帥一時之威;而愛民施德,便是元帥萬世之恩。”
完顏斡離不說:“粘罕,休要難為何相公,兩國交兵,各為其主,何相公亦是南朝底忠臣!”完顏粘罕說:“自古有南便有北,既有北朝大金,不可無南朝趙宋。待你們割地之後,我自當退兵。”完顏斡離不說:“何相公可回奏皇帝,七大王一片賢孝之心,十分可敬。然而兩國和議,還須太上皇自來。我念七大王底孝心,隻請太上皇出郊相見,而不以為人質。”何樐說:“太上出郊,此非臣子所宜言。”完顏穀神咆哮說:“爾家太上事事失信,如不親自出城,便須出質妻女,此外更無計議!”李若水到此忍不住說:“國相,監軍,休要逼人太甚!須知城中尚有甲士十五萬,黎民百萬,若拚死抵拒,還不知鹿死誰手!”李若水的話不過是一時憤激之言,不料倒起了作用。完顏撻懶連忙說:“七大王與何相公、李侍郎都是忠臣孝子,凡事尚須緩緩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