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後怒目瞪著劉彥鈞,朝自己的貼身宮女招了招手,那宮女便端著一個精美的錦盒跪到了鄭王後跟前。鄭王後打開錦盒,隻見裏麵是一個金印和一封詔書。
“先帝冊封妾身為燕國王後的金印和詔書在此,今日妾身將此物還給大王。”鄭王後說著取出金印和詔書,作勢要遞給劉彥鈞;見他眯著眼沒有任何動作,鄭王後就將金印和詔書交給了劉彥鈞身旁的近侍。
交出金印和詔書之後,鄭王後又從衣袖裏拿出了三尺白綾,遞到了劉彥鈞眼前,聲淚俱下地說道:“大王獨愛褚美人和澤兒母子,不愛妾身和沏兒,今日妾身交出這王後的金印、詔書,大王不如直接冊封褚美人為王後、澤兒為太子便可。至於妾身,今日便用這三尺白綾懸樑自盡,也免得大王妄動那麽多的心思;隻求我死之後,大王可以放過沏兒,讓他平平安安地當一個安樂郡公算了!”
聽鄭王後這一番哭訴,劉彥鈞目光一凝,一把奪過鄭王後手中的白綾:“王後這是何意啊?”
鄭王後站起身來,摘下自己的後冠放在座椅上,擦幹淚水後說道:“大王不是派了人去刺殺沏兒嗎?不用這麽麻煩了,妾身願意讓出王後的位子,也願意讓沏兒永守著郡公的位子,之懇請大王顧念骨肉親情,放沏兒一條活路!妾身縱然萬死也算瞑目了!”
說完鄭王後忽然寢殿的大柱衝去,竟是要自尋短見!幸好王後身邊的兩個宮人眼疾手快,急忙將她拉住,才沒有惹出大禍;然而鄭王後卻因為情緒激動,竟已昏死過去!
(本章完)
9/30 19:05:0642939687
第178章 燕王妥協(喜迎國慶)
燕王宮,鄭王後寢殿。
在褚美人的寢殿裏大鬧一番後,鄭王後忽然陷入了昏迷之中,在燕王劉彥鈞的命令下,王後寢殿的宮人們七手八腳地將她抬回了寢殿,由王宮的醫官照料。
劉彥鈞則在褚美人的寢殿中安慰了一番受驚的劉文澤母子,心裏記掛著王後昏迷前說的諸如“以妾身的性命換沏兒的平安”之類的話,在褚美人寢殿裏也沒待多久就來到了王後的寢殿。
“王後的狀況如何?”來到鄭王後寢殿第一件事,劉彥鈞就是向醫官詢問她的情況。
醫官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幹瘦老頭,他對燕王報導:“王後是氣急攻心以致昏厥,休息一會兒便無大礙。”
聽到醫官的回覆,劉彥鈞心裏放下了一塊石頭,但緊接著他又疑惑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王後如此‘氣急攻心’?甚至不惜在褚美人寢殿裏做出這般出格之事?王後素來穩重,如果不是遇到什麽為難的事情,也不至於如此!聽她剛才在褚美人那裏說的一番話,似乎是和沏兒有關!”
想到這裏,劉彥鈞將王後寢殿的一眾侍宦、宮女都叫到了跟前,聲色俱厲地質問王後到底因為何事而性情大變。
闔宮之人都為燕王的震怒而戰戰兢兢、不敢胡亂說話,事實上知道內情的人也不多。最後在燕王的再三喝問之下,鄭王後的貼身宮女才道出了實情。
“啟稟大王,今日稍早些時候雲西郡公來過王後寢殿,大王也是見過的。至於郡公大人為何入宮,其實是因為他的府上發生了行刺案,王後的心病正是因此得的。”這名宮女四十歲左右,是鄭王後的陪嫁丫頭,自然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燕王皺著眉頭回想起當時他們母子的反常表現,現在再度想來,若不是褚東籬突然求見,當時他可能已經追問出了原委。
“沏兒府裏的行刺案?為何他們母子當時沒對本王說?”燕王問道。
這名宮女一頭磕在地上,用畏懼的口吻回道:“大王!因為……因為王後和郡公大人他們懷疑,主使這樁刺殺案的,正是……正是大王您!”
“什麽?”燕王“騰”地站起身來,眼中滿是不可思議之色,“本王怎麽會命人去刺殺自己的兒子?這麽多年來本王如此厚待他們母子,他們竟將本王當成這樣的惡人麽?”
宮女敬畏地伏在地上不敢抬頭,但還是將鄭王後母子的顧慮說了出來:“回大王的話,本來王後相信大王‘虎毒不食子’,但是聽郡公大人說,做出這件事的,正是他府裏的衛隊長,而這人正是大王安排在郡公府裏當差的!”
“衛隊長?他派人刺殺沏兒?他怎麽會做出這種事情?為何本王一無所知?”劉彥鈞臉色變得有些難看,“沏兒他審過此人嗎?會不會弄錯了?”
宮女回道:“聽郡公大人說,行刺案發生時,他正在府中宴請賓客,而刺客入府的時候他和大部分賓客都已酒醉不醒,若不是賓客裏還有人沒喝醉,郡公恐怕已經遭了毒手!”
燕王劉彥鈞急忙問道:“那這名刺客呢?”
“聽說……刺客在逃離郡公府前就已經死了,而當時郡公府的衛隊長並沒有立即向郡公大人稟告,而是私自處理掉了屍體。郡公酒醒之後聽說了此事,當時就把這名衛隊長給綁了起來,懷疑他是行刺案背後的主謀!”宮女回答得很有技巧,模糊掉了其中一些細節,但是事情的脈絡卻是事實無疑。
聽到這裏,燕王皺著眉頭分析道:“衛隊長負責全府的護衛職責,能夠在沏兒宴請賓客時放進刺客的,也就是他了;而能夠抓住所有人酒醉不醒的大好時機放刺客行刺的,也大概隻有他能夠做到。刺客死後,不是調查刺客的身份,而是匆匆處理掉屍體、讓人無法查探刺客的真實身份,沏兒懷疑是衛隊長指使了這次行刺,倒也是合情合理。”
“先帝冊封妾身為燕國王後的金印和詔書在此,今日妾身將此物還給大王。”鄭王後說著取出金印和詔書,作勢要遞給劉彥鈞;見他眯著眼沒有任何動作,鄭王後就將金印和詔書交給了劉彥鈞身旁的近侍。
交出金印和詔書之後,鄭王後又從衣袖裏拿出了三尺白綾,遞到了劉彥鈞眼前,聲淚俱下地說道:“大王獨愛褚美人和澤兒母子,不愛妾身和沏兒,今日妾身交出這王後的金印、詔書,大王不如直接冊封褚美人為王後、澤兒為太子便可。至於妾身,今日便用這三尺白綾懸樑自盡,也免得大王妄動那麽多的心思;隻求我死之後,大王可以放過沏兒,讓他平平安安地當一個安樂郡公算了!”
聽鄭王後這一番哭訴,劉彥鈞目光一凝,一把奪過鄭王後手中的白綾:“王後這是何意啊?”
鄭王後站起身來,摘下自己的後冠放在座椅上,擦幹淚水後說道:“大王不是派了人去刺殺沏兒嗎?不用這麽麻煩了,妾身願意讓出王後的位子,也願意讓沏兒永守著郡公的位子,之懇請大王顧念骨肉親情,放沏兒一條活路!妾身縱然萬死也算瞑目了!”
說完鄭王後忽然寢殿的大柱衝去,竟是要自尋短見!幸好王後身邊的兩個宮人眼疾手快,急忙將她拉住,才沒有惹出大禍;然而鄭王後卻因為情緒激動,竟已昏死過去!
(本章完)
9/30 19:05:0642939687
第178章 燕王妥協(喜迎國慶)
燕王宮,鄭王後寢殿。
在褚美人的寢殿裏大鬧一番後,鄭王後忽然陷入了昏迷之中,在燕王劉彥鈞的命令下,王後寢殿的宮人們七手八腳地將她抬回了寢殿,由王宮的醫官照料。
劉彥鈞則在褚美人的寢殿中安慰了一番受驚的劉文澤母子,心裏記掛著王後昏迷前說的諸如“以妾身的性命換沏兒的平安”之類的話,在褚美人寢殿裏也沒待多久就來到了王後的寢殿。
“王後的狀況如何?”來到鄭王後寢殿第一件事,劉彥鈞就是向醫官詢問她的情況。
醫官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幹瘦老頭,他對燕王報導:“王後是氣急攻心以致昏厥,休息一會兒便無大礙。”
聽到醫官的回覆,劉彥鈞心裏放下了一塊石頭,但緊接著他又疑惑起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王後如此‘氣急攻心’?甚至不惜在褚美人寢殿裏做出這般出格之事?王後素來穩重,如果不是遇到什麽為難的事情,也不至於如此!聽她剛才在褚美人那裏說的一番話,似乎是和沏兒有關!”
想到這裏,劉彥鈞將王後寢殿的一眾侍宦、宮女都叫到了跟前,聲色俱厲地質問王後到底因為何事而性情大變。
闔宮之人都為燕王的震怒而戰戰兢兢、不敢胡亂說話,事實上知道內情的人也不多。最後在燕王的再三喝問之下,鄭王後的貼身宮女才道出了實情。
“啟稟大王,今日稍早些時候雲西郡公來過王後寢殿,大王也是見過的。至於郡公大人為何入宮,其實是因為他的府上發生了行刺案,王後的心病正是因此得的。”這名宮女四十歲左右,是鄭王後的陪嫁丫頭,自然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燕王皺著眉頭回想起當時他們母子的反常表現,現在再度想來,若不是褚東籬突然求見,當時他可能已經追問出了原委。
“沏兒府裏的行刺案?為何他們母子當時沒對本王說?”燕王問道。
這名宮女一頭磕在地上,用畏懼的口吻回道:“大王!因為……因為王後和郡公大人他們懷疑,主使這樁刺殺案的,正是……正是大王您!”
“什麽?”燕王“騰”地站起身來,眼中滿是不可思議之色,“本王怎麽會命人去刺殺自己的兒子?這麽多年來本王如此厚待他們母子,他們竟將本王當成這樣的惡人麽?”
宮女敬畏地伏在地上不敢抬頭,但還是將鄭王後母子的顧慮說了出來:“回大王的話,本來王後相信大王‘虎毒不食子’,但是聽郡公大人說,做出這件事的,正是他府裏的衛隊長,而這人正是大王安排在郡公府裏當差的!”
“衛隊長?他派人刺殺沏兒?他怎麽會做出這種事情?為何本王一無所知?”劉彥鈞臉色變得有些難看,“沏兒他審過此人嗎?會不會弄錯了?”
宮女回道:“聽郡公大人說,行刺案發生時,他正在府中宴請賓客,而刺客入府的時候他和大部分賓客都已酒醉不醒,若不是賓客裏還有人沒喝醉,郡公恐怕已經遭了毒手!”
燕王劉彥鈞急忙問道:“那這名刺客呢?”
“聽說……刺客在逃離郡公府前就已經死了,而當時郡公府的衛隊長並沒有立即向郡公大人稟告,而是私自處理掉了屍體。郡公酒醒之後聽說了此事,當時就把這名衛隊長給綁了起來,懷疑他是行刺案背後的主謀!”宮女回答得很有技巧,模糊掉了其中一些細節,但是事情的脈絡卻是事實無疑。
聽到這裏,燕王皺著眉頭分析道:“衛隊長負責全府的護衛職責,能夠在沏兒宴請賓客時放進刺客的,也就是他了;而能夠抓住所有人酒醉不醒的大好時機放刺客行刺的,也大概隻有他能夠做到。刺客死後,不是調查刺客的身份,而是匆匆處理掉屍體、讓人無法查探刺客的真實身份,沏兒懷疑是衛隊長指使了這次行刺,倒也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