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大軍開拔,城下黑壓壓的影子向南方而去,皇帝才緩緩收回目光。
「謝夫人去歲生了個兒子?」
一旁的張公公微怔,沒料到皇帝突然有此一問。「稟陛下,正是。」
皇帝又問,「取名字了?」
「取了,謝大人取的,叫謝承嗣。」張公公哈腰應答。
皇帝眉頭微皺,似乎犯了難。按說皇帝賜名是天大的恩典,眼下他想賜謝家這個恩典卻是不能。
「罷了,既已有名,朕便賜他一字。」說著,他望著城外遠去的大軍沉吟片刻,道:「傳旨,賜謝府嫡長子謝承嗣表字懷直。」
「望他往後能像謝卿一般,心懷忠直、成為國之柱石。」
第69章
初春時節的風尚還清寒, 大軍離京那日,皇帝在城門上站了一小會兒,回宮之後便又大病一場。
聽聞皇帝臥病, 宜貴妃換了身素衣就趕到紫宸殿, 幾乎是夙夜不眠地守在禦前侍疾。皇帝醒時她強顏歡笑地說些吉祥話,皇帝睡著時她擦去眼角淚花,望向窗外若有深思。
明人眼裏都看得出來,皇帝恐怕撐不過多少時日了, 宜貴妃這麽殷勤也不過是為了讓皇帝心軟,然後將太子的禁足解了, 最好再重新賜他金印金冊。
據某些禦前小太監傳出的消息說,皇帝確實是心軟了。
昨日傍晚,有一侍女從紫宸殿去往東宮,傳召了許久不曾邁出東宮大門的太子。皇帝與太子在殿中不知說了什麽,約莫半個時辰過後, 太子紅著眼眶出來了,在紫宸殿外佇足許久不忍離去, 而殿內的皇帝除了神色疲憊之外並無異樣, 也不曾動怒。
靖安王府內, 靖安王坐著實木打的輪椅來到前院, 兩位身著常服的官員低著頭站在簷下, 見他走近,忙躬身行禮問安。
「王爺。」
「昨日父皇召見太子了?」靖安王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聲音平靜的辨不出喜怒。
那人頷首,「稟王爺,是。」
「太子可有向你提及,父皇都說了什麽?」
「太子說, 陛下隻考問了幾篇文章。」
聞言,靖安王眉頭微皺,「都考了哪些文章?」
那人頭壓得更低了,隨即如實道:「《六韜》之中,國務、六守、守國等篇目。」
此話一出,靖安王顯然流露出凝重的神情,幽深的眼底藏匿著不易察覺的恨意。
這些文章寫的都是為君者治國愛民的道理,皇帝考較太子這些,顯然是還對他寄予厚望。
「除此之外,父皇就沒有說些別的?」
「陛下還說,為君者可以不忌手段陰毒,但需謹記什麽時候該出手狠厲、什麽時候該仁義待人……」那人話音頓了頓,猶豫了片刻接著說道:「太子聽聞陛下垂訓,似乎受益匪淺。」
靖安王輕叱一聲,心底冷笑不止。
愚蠢狹隘者能為君,心存叛逆者能為君,而他不過先天腿疾不便行走,就從一開始失去了競爭的資格,隻能屈身為臣。
這世道還真是荒謬之極。
好在有梁先生這般高人替他醫治,他總算能想常人一樣站立行走。
「下月宮中會大辦萬壽節為父皇沖喜,我要你在此之前把我腿疾治癒一事告訴太子。」
那人幾乎是在一瞬間領會了靖安王的意圖,心下不由得一寒,可他沒有多問其他,低頭就應下了。
「是。」
待那人領命離開之後,靖安王才望向另一名官員,兩人進了書房關上房門,徹談許久。
*
臨近萬壽節,今年皇帝不是整歲,但為了能沖喜去病氣,宜貴妃還是大肆操辦了宮宴,邀請眾多宗室權貴以及誥命夫人赴宴。
楚晴嵐亦在受邀的行列中。
往常置辦壽禮總要耗費一番心力,今年倒是容易了不少,皇帝最擔憂的便是自己的身體,於是各府盡撿著那些象徵長命常青的物件添進禮單,楚晴嵐也未能免俗。
到了萬壽當日,楚晴嵐一早起身梳洗,在丫鬟服侍下換了身華服,隨後將髮髻挽起別上一副金釵玉環。
「你們幾個伺候好少爺,別叫他磕了碰了。」臨出門前她抱著兒子哄了一會兒,隨即吩咐了府裏下人。
正午,賓客已經入席,楚晴嵐被安排在命婦之首,這讓她感到有些惶恐。畢竟謝杳出門在外,若她不小心說錯什麽話,一時半會沒人能幫得上她。
正忐忑著,她餘光瞥見不遠處有人向她走近,於是抬頭望去,不想林思安就在她旁邊落了座。楚晴嵐微微驚訝,隨即欣喜地打了聲招呼。
「姐姐今兒怎麽沒帶小世子過來?」
林思安笑道:「瓀兒頑劣,我還不是怕他在這樣的場合失了禮數。」
這倒也是。
不過,楚晴嵐想到如今皇帝年邁,身子又愈發虛弱,應當是想看見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景象才對。
這時殿外傳來太監尖銳的嗓音,高呼一聲「太子駕到。」殿內頓時安靜許多,眾人的神情也各不相同。
「太子的禁足解了?」
「還未有明旨……不過今日畢竟是聖上萬壽,破例讓太子解禁赴宴也在情理之中。」
楚晴嵐似乎聽見身後的席間傳來竊竊私語。
太子穿了一身紫色錦袍,兩袖及前襟都用金絲繡著龍紋。禁足大半年沒有讓他頹唐狼狽,反而比起上一次在人前露麵更添威嚴氣勢。
「謝夫人去歲生了個兒子?」
一旁的張公公微怔,沒料到皇帝突然有此一問。「稟陛下,正是。」
皇帝又問,「取名字了?」
「取了,謝大人取的,叫謝承嗣。」張公公哈腰應答。
皇帝眉頭微皺,似乎犯了難。按說皇帝賜名是天大的恩典,眼下他想賜謝家這個恩典卻是不能。
「罷了,既已有名,朕便賜他一字。」說著,他望著城外遠去的大軍沉吟片刻,道:「傳旨,賜謝府嫡長子謝承嗣表字懷直。」
「望他往後能像謝卿一般,心懷忠直、成為國之柱石。」
第69章
初春時節的風尚還清寒, 大軍離京那日,皇帝在城門上站了一小會兒,回宮之後便又大病一場。
聽聞皇帝臥病, 宜貴妃換了身素衣就趕到紫宸殿, 幾乎是夙夜不眠地守在禦前侍疾。皇帝醒時她強顏歡笑地說些吉祥話,皇帝睡著時她擦去眼角淚花,望向窗外若有深思。
明人眼裏都看得出來,皇帝恐怕撐不過多少時日了, 宜貴妃這麽殷勤也不過是為了讓皇帝心軟,然後將太子的禁足解了, 最好再重新賜他金印金冊。
據某些禦前小太監傳出的消息說,皇帝確實是心軟了。
昨日傍晚,有一侍女從紫宸殿去往東宮,傳召了許久不曾邁出東宮大門的太子。皇帝與太子在殿中不知說了什麽,約莫半個時辰過後, 太子紅著眼眶出來了,在紫宸殿外佇足許久不忍離去, 而殿內的皇帝除了神色疲憊之外並無異樣, 也不曾動怒。
靖安王府內, 靖安王坐著實木打的輪椅來到前院, 兩位身著常服的官員低著頭站在簷下, 見他走近,忙躬身行禮問安。
「王爺。」
「昨日父皇召見太子了?」靖安王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聲音平靜的辨不出喜怒。
那人頷首,「稟王爺,是。」
「太子可有向你提及,父皇都說了什麽?」
「太子說, 陛下隻考問了幾篇文章。」
聞言,靖安王眉頭微皺,「都考了哪些文章?」
那人頭壓得更低了,隨即如實道:「《六韜》之中,國務、六守、守國等篇目。」
此話一出,靖安王顯然流露出凝重的神情,幽深的眼底藏匿著不易察覺的恨意。
這些文章寫的都是為君者治國愛民的道理,皇帝考較太子這些,顯然是還對他寄予厚望。
「除此之外,父皇就沒有說些別的?」
「陛下還說,為君者可以不忌手段陰毒,但需謹記什麽時候該出手狠厲、什麽時候該仁義待人……」那人話音頓了頓,猶豫了片刻接著說道:「太子聽聞陛下垂訓,似乎受益匪淺。」
靖安王輕叱一聲,心底冷笑不止。
愚蠢狹隘者能為君,心存叛逆者能為君,而他不過先天腿疾不便行走,就從一開始失去了競爭的資格,隻能屈身為臣。
這世道還真是荒謬之極。
好在有梁先生這般高人替他醫治,他總算能想常人一樣站立行走。
「下月宮中會大辦萬壽節為父皇沖喜,我要你在此之前把我腿疾治癒一事告訴太子。」
那人幾乎是在一瞬間領會了靖安王的意圖,心下不由得一寒,可他沒有多問其他,低頭就應下了。
「是。」
待那人領命離開之後,靖安王才望向另一名官員,兩人進了書房關上房門,徹談許久。
*
臨近萬壽節,今年皇帝不是整歲,但為了能沖喜去病氣,宜貴妃還是大肆操辦了宮宴,邀請眾多宗室權貴以及誥命夫人赴宴。
楚晴嵐亦在受邀的行列中。
往常置辦壽禮總要耗費一番心力,今年倒是容易了不少,皇帝最擔憂的便是自己的身體,於是各府盡撿著那些象徵長命常青的物件添進禮單,楚晴嵐也未能免俗。
到了萬壽當日,楚晴嵐一早起身梳洗,在丫鬟服侍下換了身華服,隨後將髮髻挽起別上一副金釵玉環。
「你們幾個伺候好少爺,別叫他磕了碰了。」臨出門前她抱著兒子哄了一會兒,隨即吩咐了府裏下人。
正午,賓客已經入席,楚晴嵐被安排在命婦之首,這讓她感到有些惶恐。畢竟謝杳出門在外,若她不小心說錯什麽話,一時半會沒人能幫得上她。
正忐忑著,她餘光瞥見不遠處有人向她走近,於是抬頭望去,不想林思安就在她旁邊落了座。楚晴嵐微微驚訝,隨即欣喜地打了聲招呼。
「姐姐今兒怎麽沒帶小世子過來?」
林思安笑道:「瓀兒頑劣,我還不是怕他在這樣的場合失了禮數。」
這倒也是。
不過,楚晴嵐想到如今皇帝年邁,身子又愈發虛弱,應當是想看見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景象才對。
這時殿外傳來太監尖銳的嗓音,高呼一聲「太子駕到。」殿內頓時安靜許多,眾人的神情也各不相同。
「太子的禁足解了?」
「還未有明旨……不過今日畢竟是聖上萬壽,破例讓太子解禁赴宴也在情理之中。」
楚晴嵐似乎聽見身後的席間傳來竊竊私語。
太子穿了一身紫色錦袍,兩袖及前襟都用金絲繡著龍紋。禁足大半年沒有讓他頹唐狼狽,反而比起上一次在人前露麵更添威嚴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