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卿接過了稿子,看到的是周南那可以拿出去當書法字帖的龍飛鳳舞的筆跡,一個大大的標題吸引住了他:論民族之血性。
何謂血性?字典裏的解釋是剛強好義,忠義赤誠。中華民族自古便是一個很有血性的民族,他不僅表現在麵對外族侵略時的不屈服,更表現為自身改革的勇氣和智慧。
當秦始皇結束戰國紛爭建立大秦帝國,豪言「朕不僅要征服六國,朕還要征服萬國」,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血性;「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一種永不屈服的血性;「士為知己者死」是一種殺身取義的血性;「不為三鬥米折腰」是一種不畏權貴超然世外的血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種捨身成仁不求苟全的血性……
坐在歐洲的飛機上,我似乎遙望到了景山上的那棵被折彎的樹,當最後一個漢族的皇帝決然地麵對死亡,他似乎帶走了我們這個民族最後一絲血性。
當西方各國從十七世紀中葉紛紛開始構建現代民族國家之時,中華民族卻陷入了蠻族的野蠻統治,將還沒有萌芽的現代之風氣重新回歸到了天子之一身兼憲法、國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則一切與之俱亡的家天下時代。一姓之興,則億兆為之臣妾,其興也,此一家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
兩千多年封建製度統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觀念的影響在中國根深蒂固。蠻族的入主更是將這種觀念重新發展到了極致。
以血緣和姓氏為核心的封建王朝統治者,隻對姓氏、家族負責,不對民族負責。
表麵上說保江山社稷,實則保「大清皇權」四個字而已。就如記載的簽訂消息傳到北京時,道光皇帝那句感嘆「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他們不覺得對不起天下勞苦大眾、對不起生他們養他們的這塊土地,隻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祖宗。
……
……五個日本兵竟可以押送三千中國人去槍決而無一人反抗!這和屠宰牲畜有什麽區別?此時我想問:我們民族的血性,到底去了那裏?
我希望但凡骨子裏還有一點民族血性的同胞們,都能發揮我們最大的能力,通過各種形式來傳承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血性感,當然血性不代表衝動和魯莽,更不能盲目。
我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後人像牲畜一樣的活著,任人驅使任人宰割,我們血性,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隻有將這種民族血性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
第八十五章 利益
陳仲卿看完一張,就把一張遞給了其他人觀看,等他全部看完,並沒有直接說話,而是在心裏仔細揣摩了一番周南的心意。
所有人都看的熱血沸騰,雖然大部分人說要慎重對待這件事,但是又有哪一個人的心裏,沒有一點血性呢!
婆羅洲上的這個華人國家,原本就是荷蘭人的代辦階級。
荷蘭人將所有人分成了三類,他們自己是一等人,華人和印度人是二等人,土著人是三等人。
在荷蘭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手段下,華人不僅是商人,也是稅吏,是原住民眼中統治者的幫凶。
而這個時候,那裏的華人在內則成為印尼共產黨、民族主義者和***教之間權力鬥爭的棋子。
在外卻成為了蘇聯,美國,荷蘭之間的鬥爭棋子。
在這樣複雜的環境裏,所有的華人都需要一個對世界局勢有充分了解的人,指引著他們前行。
周南的這篇文稿,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他的意見,但是已經把他想要表達的意思表現了出來。
他也是贊成報復的。
但是如何報復,卻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即使擺脫不了被利用的地位,但是最起碼也要給所有的華人,爭取到最好的條件。
陳仲卿沉吟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阿南,你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其他國家的意見?」
周南先看了看一臉關注的荷蘭人,才反問道:「這是我們華人自己的仇恨,為什麽要在乎其他國家的意見。爪哇族的遊擊隊殺了我們的人,那就必須要血債血償。雖然我們華人在爪哇島上還有不到六十萬人,但是這六十萬,大部分都是青壯年。為了保護我們的財產,我們不能一直退讓,否則的話,終有一天我們退到了死角。」
「婆羅洲的建國籌備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們這個新興的國家一無所有,再也沒有什麽能比得上重塑我們的民族血性更加重要。雖然爪哇族的人比我們多十倍,但是我們有婆羅洲島這個退路,也有荷蘭的十多萬軍隊的幫助,根本不用怕他們。爪哇族的人現在就已經被荷蘭人打的退入了山區,現在卻還敢拿我們華人泄憤,那就應該讓他們知道,從今以後,東印度群島的經濟依舊是我們做主,政治地位我們也是跟他們完全平等的。」
「我們華人以後也有了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周邊政治局勢複雜,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又如何能在那裏立足?難道我們要一直依靠其他國家的幫助,成為別人的附庸嗎?在國家還沒有建立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我們華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血性精神。」
陳仲卿有些擔憂地說道:「但是,這件事的背後,誰知道隱藏著多少玄機,貿然行事,隻會落入那些陰謀家的陷阱。」
何謂血性?字典裏的解釋是剛強好義,忠義赤誠。中華民族自古便是一個很有血性的民族,他不僅表現在麵對外族侵略時的不屈服,更表現為自身改革的勇氣和智慧。
當秦始皇結束戰國紛爭建立大秦帝國,豪言「朕不僅要征服六國,朕還要征服萬國」,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血性;「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一種永不屈服的血性;「士為知己者死」是一種殺身取義的血性;「不為三鬥米折腰」是一種不畏權貴超然世外的血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種捨身成仁不求苟全的血性……
坐在歐洲的飛機上,我似乎遙望到了景山上的那棵被折彎的樹,當最後一個漢族的皇帝決然地麵對死亡,他似乎帶走了我們這個民族最後一絲血性。
當西方各國從十七世紀中葉紛紛開始構建現代民族國家之時,中華民族卻陷入了蠻族的野蠻統治,將還沒有萌芽的現代之風氣重新回歸到了天子之一身兼憲法、國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則一切與之俱亡的家天下時代。一姓之興,則億兆為之臣妾,其興也,此一家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
兩千多年封建製度統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觀念的影響在中國根深蒂固。蠻族的入主更是將這種觀念重新發展到了極致。
以血緣和姓氏為核心的封建王朝統治者,隻對姓氏、家族負責,不對民族負責。
表麵上說保江山社稷,實則保「大清皇權」四個字而已。就如記載的簽訂消息傳到北京時,道光皇帝那句感嘆「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他們不覺得對不起天下勞苦大眾、對不起生他們養他們的這塊土地,隻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祖宗。
……
……五個日本兵竟可以押送三千中國人去槍決而無一人反抗!這和屠宰牲畜有什麽區別?此時我想問:我們民族的血性,到底去了那裏?
我希望但凡骨子裏還有一點民族血性的同胞們,都能發揮我們最大的能力,通過各種形式來傳承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血性感,當然血性不代表衝動和魯莽,更不能盲目。
我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後人像牲畜一樣的活著,任人驅使任人宰割,我們血性,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隻有將這種民族血性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
第八十五章 利益
陳仲卿看完一張,就把一張遞給了其他人觀看,等他全部看完,並沒有直接說話,而是在心裏仔細揣摩了一番周南的心意。
所有人都看的熱血沸騰,雖然大部分人說要慎重對待這件事,但是又有哪一個人的心裏,沒有一點血性呢!
婆羅洲上的這個華人國家,原本就是荷蘭人的代辦階級。
荷蘭人將所有人分成了三類,他們自己是一等人,華人和印度人是二等人,土著人是三等人。
在荷蘭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手段下,華人不僅是商人,也是稅吏,是原住民眼中統治者的幫凶。
而這個時候,那裏的華人在內則成為印尼共產黨、民族主義者和***教之間權力鬥爭的棋子。
在外卻成為了蘇聯,美國,荷蘭之間的鬥爭棋子。
在這樣複雜的環境裏,所有的華人都需要一個對世界局勢有充分了解的人,指引著他們前行。
周南的這篇文稿,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他的意見,但是已經把他想要表達的意思表現了出來。
他也是贊成報復的。
但是如何報復,卻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即使擺脫不了被利用的地位,但是最起碼也要給所有的華人,爭取到最好的條件。
陳仲卿沉吟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阿南,你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其他國家的意見?」
周南先看了看一臉關注的荷蘭人,才反問道:「這是我們華人自己的仇恨,為什麽要在乎其他國家的意見。爪哇族的遊擊隊殺了我們的人,那就必須要血債血償。雖然我們華人在爪哇島上還有不到六十萬人,但是這六十萬,大部分都是青壯年。為了保護我們的財產,我們不能一直退讓,否則的話,終有一天我們退到了死角。」
「婆羅洲的建國籌備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們這個新興的國家一無所有,再也沒有什麽能比得上重塑我們的民族血性更加重要。雖然爪哇族的人比我們多十倍,但是我們有婆羅洲島這個退路,也有荷蘭的十多萬軍隊的幫助,根本不用怕他們。爪哇族的人現在就已經被荷蘭人打的退入了山區,現在卻還敢拿我們華人泄憤,那就應該讓他們知道,從今以後,東印度群島的經濟依舊是我們做主,政治地位我們也是跟他們完全平等的。」
「我們華人以後也有了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周邊政治局勢複雜,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又如何能在那裏立足?難道我們要一直依靠其他國家的幫助,成為別人的附庸嗎?在國家還沒有建立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我們華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血性精神。」
陳仲卿有些擔憂地說道:「但是,這件事的背後,誰知道隱藏著多少玄機,貿然行事,隻會落入那些陰謀家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