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被馬超取中為第一名狀元的,是荊州零陵郡人蔣琬。這位蜀國未來的大司馬,在群英薈萃的學子當中仍舊神態自若,對於馬超的提問,侃侃而談,甚有條理。而馬超,更是在聽聞蔣琬名字之後,心中便已經認定他是這次殿試的狀元了。
有意思的是,陪同馬超一起的龐統見到蔣琬之後,倒也忍不住開言測試了他一番。且問題十分刁鑽,竟然是法製與德治孰輕孰重。蔣琬先言德治乃聖人治國之道,而法製乃強國立足之本,最終論斷法製與德治並無輕重之分,因時而用、因地而治方為上選
龐統還欲再辯,卻被馬超止住——他可不想,這兩個人因自己也留下一段說不清的糾葛。
第一千三百二三章 後期英才
歷史上,年輕時的蔣琬,就小有名氣,為劉備錄用。劉備入蜀後,任命他為廣都令。可是蔣琬也真幹得出來——竟在劉備視察廣都時,不理公事還醉得不醒人事。這下子差點腦袋搬家,多虧諸葛亮替他說情,以“大賢往往倦於小事”為辯,才使得劉備沒治他的罪。
不過打這以後,就沒有聽說蔣琬醉酒了。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牛人,都是意誌堅定之士,蔣琬自然也不會兩次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隨後憑藉自己的才幹,蔣琬逐漸獲得提升,到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已經是參軍了。
可惜《三國演義》把他的這段故事,移植到了龐統身上。還繪聲繪色講了張飛去探訪龐統,當時嫌劉備大材小用、隻被任命為耒陽令的龐統醉酒誤事,惹得張飛要胖揍他。然而龐統竟在半日將一縣積攢三月政務盡數處理,引得張飛大驚,大力推薦龐統。如此一番移花接木,蔣琬的形象就更加單薄了。
可對於這段歷史錯案,馬超望著龐統和蔣琬,隻有微笑不語,實在不知自己該說些什麽。
第二名探花郎也不是別人,正是荊州江夏鄳縣人費禕。費禕與蔣琬不同,雖然兩人年齡相當,都堪二十之年,但與神色自若的蔣琬比起來,費禕更有一種晏然無爭的氣度。馬超知曉此人最善政略,故此多提了一些馬家休養生息的問題,費禕顯然有備而來,滔滔不絕。不過,似乎出於士人的傲氣,費禕對於商業一途仍舊有些介懷。
“怎麽,你看不起商人?”馬超敏銳捕捉到這一點後,開口詢問。
“有一點。”費禕如實回答。
馬超笑了:“不要看不起商人,國朝重農抑商二百餘年,孝武皇帝見到商人就抓起來當敢死隊,商人如何了?滅掉了麽?商人,是這個世上最聰明的一批人,他們知道利益在哪裏,為了利益,他們可以冒著砍頭的風險,為了利益,他們可以穿越死亡的沙漠,為了利益,他們能到吃人的生番部落裏尋找寶藏。為了利益,他們能爆發出最為強大的能量,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事情。”
說到這裏,看到費禕臉色仍有幾分不信,馬超當即搬出實例:“你可知,當初我征袁紹之時,若沒有晉陽李梓豪傾家相助,四十萬大軍說不定未至幽州便會分崩離析;若沒有魏郡甄家相助,曹氏隨後也根本不可能讓出冀州四郡;馬家兩年之內可動用四萬大軍至荊州,沒有關山雪從西域撈回一筆筆金銀珍寶,我根本籌集不起軍資糧草;沒有馬家商號遍及天下,單憑以農為本,馬家五年之後,都不見得可能府庫充盈……”
費禕聽聞這裏才微微動容,不過,從他的眼中,馬超讀出,他信任的是自己的言論,而不是商業的經濟威力。心中默默嘆了一口氣,馬超知曉費禕這等人,在沒有眼見為實之前,是不可能改變他思維的。
這就是牛人的通病,他們總是堅持自己。不過這種人一旦發覺自己錯了,同時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行動,去彌補。此時自己給費禕打開一扇窗便可,等窗外的陽光照耀整個房間之後,費禕他會主動轉換過來的。
第三名榜眼,也是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董允,劉表帳下中郎將董和之子。董允這個人與蔣琬、費禕完全不同,他更多有一種秉心公亮、正色匡主的味道。總讓馬超從這個年輕人的身上,看到有些剛正不化陳群的影子。
出身官宦之家的董允,其能力早在其父董和的耳濡目染之下,便有了幾分名相的風采。馬超簡單問了幾句,心中便有了定數,打算先將他安排道刑部歷練一番,待資歷能力上來之後,再行重用。
而直至點完這狀元、探花、榜眼之後,馬超才驀然發現,未來蜀國四英精英竟然幾乎盡數歸入自己麾下,除了那個跟著劉備跑到西川的諸葛亮外,四相他竟已得其三,而若是算上歷史上諸葛亮的親傳弟子薑維,四個人完全都可以打上一桌麻將了。
除這三甲之外,還有寫鮮卑事務排名第四的郭攸之,寫軍略後勤改革、與歷史上魏延總也合不來的楊儀排名第五,蔣琬的表弟劉敏排名第六……龐統的堂兄龐山民排名第九,這當對他是個打擊,論及才華,龐山民的博學頗有乃父龐德公之風,可惜他的學識根底雖然紮實,卻於實事策論不太精通,滿紙虛浮,與龐統比起來,太少陰陽倚伏之道,自然不入馬超之眼。
總體看來,這次舉士,依然是各士族子弟占據了大多數,殿試三十名學子,俱被長安太學、潁川學院的學子包攬。畢竟他們家中有條件,有書籍,有老師,而其餘農、工、商各族便沒有這些便利條件。不過,百名進士當中總算有了十幾個非士族的學子,這對馬家科舉取士來說,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有意思的是,陪同馬超一起的龐統見到蔣琬之後,倒也忍不住開言測試了他一番。且問題十分刁鑽,竟然是法製與德治孰輕孰重。蔣琬先言德治乃聖人治國之道,而法製乃強國立足之本,最終論斷法製與德治並無輕重之分,因時而用、因地而治方為上選
龐統還欲再辯,卻被馬超止住——他可不想,這兩個人因自己也留下一段說不清的糾葛。
第一千三百二三章 後期英才
歷史上,年輕時的蔣琬,就小有名氣,為劉備錄用。劉備入蜀後,任命他為廣都令。可是蔣琬也真幹得出來——竟在劉備視察廣都時,不理公事還醉得不醒人事。這下子差點腦袋搬家,多虧諸葛亮替他說情,以“大賢往往倦於小事”為辯,才使得劉備沒治他的罪。
不過打這以後,就沒有聽說蔣琬醉酒了。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牛人,都是意誌堅定之士,蔣琬自然也不會兩次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隨後憑藉自己的才幹,蔣琬逐漸獲得提升,到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已經是參軍了。
可惜《三國演義》把他的這段故事,移植到了龐統身上。還繪聲繪色講了張飛去探訪龐統,當時嫌劉備大材小用、隻被任命為耒陽令的龐統醉酒誤事,惹得張飛要胖揍他。然而龐統竟在半日將一縣積攢三月政務盡數處理,引得張飛大驚,大力推薦龐統。如此一番移花接木,蔣琬的形象就更加單薄了。
可對於這段歷史錯案,馬超望著龐統和蔣琬,隻有微笑不語,實在不知自己該說些什麽。
第二名探花郎也不是別人,正是荊州江夏鄳縣人費禕。費禕與蔣琬不同,雖然兩人年齡相當,都堪二十之年,但與神色自若的蔣琬比起來,費禕更有一種晏然無爭的氣度。馬超知曉此人最善政略,故此多提了一些馬家休養生息的問題,費禕顯然有備而來,滔滔不絕。不過,似乎出於士人的傲氣,費禕對於商業一途仍舊有些介懷。
“怎麽,你看不起商人?”馬超敏銳捕捉到這一點後,開口詢問。
“有一點。”費禕如實回答。
馬超笑了:“不要看不起商人,國朝重農抑商二百餘年,孝武皇帝見到商人就抓起來當敢死隊,商人如何了?滅掉了麽?商人,是這個世上最聰明的一批人,他們知道利益在哪裏,為了利益,他們可以冒著砍頭的風險,為了利益,他們可以穿越死亡的沙漠,為了利益,他們能到吃人的生番部落裏尋找寶藏。為了利益,他們能爆發出最為強大的能量,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事情。”
說到這裏,看到費禕臉色仍有幾分不信,馬超當即搬出實例:“你可知,當初我征袁紹之時,若沒有晉陽李梓豪傾家相助,四十萬大軍說不定未至幽州便會分崩離析;若沒有魏郡甄家相助,曹氏隨後也根本不可能讓出冀州四郡;馬家兩年之內可動用四萬大軍至荊州,沒有關山雪從西域撈回一筆筆金銀珍寶,我根本籌集不起軍資糧草;沒有馬家商號遍及天下,單憑以農為本,馬家五年之後,都不見得可能府庫充盈……”
費禕聽聞這裏才微微動容,不過,從他的眼中,馬超讀出,他信任的是自己的言論,而不是商業的經濟威力。心中默默嘆了一口氣,馬超知曉費禕這等人,在沒有眼見為實之前,是不可能改變他思維的。
這就是牛人的通病,他們總是堅持自己。不過這種人一旦發覺自己錯了,同時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行動,去彌補。此時自己給費禕打開一扇窗便可,等窗外的陽光照耀整個房間之後,費禕他會主動轉換過來的。
第三名榜眼,也是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董允,劉表帳下中郎將董和之子。董允這個人與蔣琬、費禕完全不同,他更多有一種秉心公亮、正色匡主的味道。總讓馬超從這個年輕人的身上,看到有些剛正不化陳群的影子。
出身官宦之家的董允,其能力早在其父董和的耳濡目染之下,便有了幾分名相的風采。馬超簡單問了幾句,心中便有了定數,打算先將他安排道刑部歷練一番,待資歷能力上來之後,再行重用。
而直至點完這狀元、探花、榜眼之後,馬超才驀然發現,未來蜀國四英精英竟然幾乎盡數歸入自己麾下,除了那個跟著劉備跑到西川的諸葛亮外,四相他竟已得其三,而若是算上歷史上諸葛亮的親傳弟子薑維,四個人完全都可以打上一桌麻將了。
除這三甲之外,還有寫鮮卑事務排名第四的郭攸之,寫軍略後勤改革、與歷史上魏延總也合不來的楊儀排名第五,蔣琬的表弟劉敏排名第六……龐統的堂兄龐山民排名第九,這當對他是個打擊,論及才華,龐山民的博學頗有乃父龐德公之風,可惜他的學識根底雖然紮實,卻於實事策論不太精通,滿紙虛浮,與龐統比起來,太少陰陽倚伏之道,自然不入馬超之眼。
總體看來,這次舉士,依然是各士族子弟占據了大多數,殿試三十名學子,俱被長安太學、潁川學院的學子包攬。畢竟他們家中有條件,有書籍,有老師,而其餘農、工、商各族便沒有這些便利條件。不過,百名進士當中總算有了十幾個非士族的學子,這對馬家科舉取士來說,是一個可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