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得是麒麟祥瑞,蔡邕、王允、韓遂這三個老頭立即圍著馬超賀道:“恭喜賢婿,賀喜賢婿!天降祥瑞、麒麟現世,乃吾等大雍涼的吉兆哈,嗬嗬嗬。”
旁邊的黑正太劉協,看這三個老馬屁精不向自己朝賀,卻去恭喜馬超,心中不悅,臉黑的都快能掐出墨汁來了~~~
於是乎,盛大的亂糟糟的閱兵式在這個莫名的能掐出墨汁的結局中,勝利閉幕了。
在旁邊的豬八戒也看不下去了,一腳飛踹過去:“董宜,你這神經病這輩子是治不好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封建王朝的弊病
“主公,您就從那賦稅頗豐導致人心不古這一問題上,想出了這個三省六部製?”
賈詡這個時候再也沒有眯著眼睛、穩如泰山的模樣了,因為他覺得,馬超這個三省六部製,跟他之前提到的什麽賦稅、教化沒半點關係。這三省六部製好像是他早就準備好了多年一般,今日隻是借這個問題說出來罷了。
“自是如此,若想教化延續、道德連綿,必然要由禮部宣揚教化,加大教育投入;由刑部製定商業欺詐法典、依律令處罰那些不法之徒;由兵部的威信,鎮壓那些暴斂財富之望族富戶,使之不敢杵逆馬家威望;戶部按人口及收入征繳賦稅,盡量平衡治下百姓收入,而收上來的賦稅,自然由馬家用於城區改造,富民興邦”
聽完馬超的回答,不僅賈狐狸信了,楊阜和孟達也信了:整個政體看似與上述事件沒一絲關係,但經馬超這麽一解釋,他們發現,假如要徹底杜絕商業荼毒道德之事,還真的必須由禮、刑、兵、戶、工五部共同入手,而這樣一來,再加上之前的吏部,以及各個郡守縣令這一由上而下的政治體係,那別說是此等商賈小事,便是所有政事,也可全都囊括進去啊!
整個馬家的政治體係,似乎在這一刻就完全奠定完全。剩下的,便是再度細分每個具體事項的工作。由此之後,甚至是平定天下、一統江山後,也可徹底依此施行!
整個州議大廳,在此就陷入一片沉默當中:聽得懂的,自然深深為馬超這天馬行空的設定而思量不已;聽不懂的,也在這個沉默的氛圍裏,細細思考這三省六部製的優越之處。
而馬超此時也沉默下來,不過,他自然不是為這三省六部製沉默,而是為整個封建社會的根源現狀而沉默。馬家為什麽會出現楊阜與孟達的爭論?在馬超看來,根本原因就是窮!
而馬超來自經濟社會,自然知曉商業的重要“性”。由此,便理所應當的選擇了發展商業以富州郡的政策。可初窮陡富之後又該怎樣?這些古人不明白,由此便產生了楊阜與孟達的分歧。
楊阜認為,富裕導致了道德體係的崩潰;而孟達則認為雍州根本還算不上富裕。可整個封建社會,哪怕是任何一個盛世王朝,他們真正讓老百姓富裕過嗎?
沒有!
封建社會的根本,就是大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王朝建立之後,統治者開始做的是什麽?是固步自封,是採取愚民政策,讓老百姓隻知種田挨餓,一代代忍受大地主的剝削。
幾千年來,老百姓靠天吃飯,土地的產出稀薄,還要經受天災**的盤剝。他們一直是封建社會的納稅主體,可越貧窮越納稅,越納稅越貧窮,最後連飯都吃不上了,那除了造反之外也別無選擇。
沒有農民參與的造反隻配叫叛“亂”,封建王朝沒有平不下去的叛“亂”,可是一旦農民造反,那就表示著這個王朝的終結,例如剛剛沒有過去幾年的黃巾之“亂”。而之後是什麽?是又一輪的封建洗腦愚民。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不是如楊阜所說的,按照古人的思想,讓每個老百姓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在饑寒“交”迫當中“激”起老百姓骨子裏互幫互助的憐憫。而是應該繼續走商業革新之路,將這個封建社會的經濟搞活搞大,使得整個社會進入快速流通的經濟社會。
其實,從馬家這次的賦稅收入當中,也能看得到,商業稅已經開始漸漸占領馬家賦稅的主力。而隻要有了足夠的商稅,那農民的稅務就會減輕。隻有農民的賦稅一年年減輕,經濟卻一年年增長,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過越好。到那個時候,天下大同,海晏河清,農民哪裏還會想著去揭竿起義?
由此,說不定千年王朝真的可能不再是一個美夢。當然,那個時光太過久遠,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也是全麵的經濟社會,而不是單一的農耕封建社會。馬超自忖,他還活不到那個時候
所以眼下,馬超隻有將這條路指好,用他穿越千年的理念,先把馬家的政治體係奠定下來,接著再指引整個治下的發展。而假如這樣還於事無補的話,那他至少也沒有什麽遺憾了。
“入長安之前,我已經讓中書省細化吏部的評定、考核、流程等製度。昨日觀之,卻有非凡之處,可堪大用。由此,某宣布,吏部今日正式在馬家成立。而第一任吏部尚書,便由”說到這裏,馬超突然發現自己說不下去了。因為,馬家看似人才不少,但真正要填補空缺的時候,仍是捉襟見肘。
賈詡、法正、楊阜這三人早有職責,其他文官也各任要職。新來的兩位,滿寵資歷不夠,難以服眾,而李儒那條毒蛇算了,還是不提他了。
旁邊的黑正太劉協,看這三個老馬屁精不向自己朝賀,卻去恭喜馬超,心中不悅,臉黑的都快能掐出墨汁來了~~~
於是乎,盛大的亂糟糟的閱兵式在這個莫名的能掐出墨汁的結局中,勝利閉幕了。
在旁邊的豬八戒也看不下去了,一腳飛踹過去:“董宜,你這神經病這輩子是治不好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封建王朝的弊病
“主公,您就從那賦稅頗豐導致人心不古這一問題上,想出了這個三省六部製?”
賈詡這個時候再也沒有眯著眼睛、穩如泰山的模樣了,因為他覺得,馬超這個三省六部製,跟他之前提到的什麽賦稅、教化沒半點關係。這三省六部製好像是他早就準備好了多年一般,今日隻是借這個問題說出來罷了。
“自是如此,若想教化延續、道德連綿,必然要由禮部宣揚教化,加大教育投入;由刑部製定商業欺詐法典、依律令處罰那些不法之徒;由兵部的威信,鎮壓那些暴斂財富之望族富戶,使之不敢杵逆馬家威望;戶部按人口及收入征繳賦稅,盡量平衡治下百姓收入,而收上來的賦稅,自然由馬家用於城區改造,富民興邦”
聽完馬超的回答,不僅賈狐狸信了,楊阜和孟達也信了:整個政體看似與上述事件沒一絲關係,但經馬超這麽一解釋,他們發現,假如要徹底杜絕商業荼毒道德之事,還真的必須由禮、刑、兵、戶、工五部共同入手,而這樣一來,再加上之前的吏部,以及各個郡守縣令這一由上而下的政治體係,那別說是此等商賈小事,便是所有政事,也可全都囊括進去啊!
整個馬家的政治體係,似乎在這一刻就完全奠定完全。剩下的,便是再度細分每個具體事項的工作。由此之後,甚至是平定天下、一統江山後,也可徹底依此施行!
整個州議大廳,在此就陷入一片沉默當中:聽得懂的,自然深深為馬超這天馬行空的設定而思量不已;聽不懂的,也在這個沉默的氛圍裏,細細思考這三省六部製的優越之處。
而馬超此時也沉默下來,不過,他自然不是為這三省六部製沉默,而是為整個封建社會的根源現狀而沉默。馬家為什麽會出現楊阜與孟達的爭論?在馬超看來,根本原因就是窮!
而馬超來自經濟社會,自然知曉商業的重要“性”。由此,便理所應當的選擇了發展商業以富州郡的政策。可初窮陡富之後又該怎樣?這些古人不明白,由此便產生了楊阜與孟達的分歧。
楊阜認為,富裕導致了道德體係的崩潰;而孟達則認為雍州根本還算不上富裕。可整個封建社會,哪怕是任何一個盛世王朝,他們真正讓老百姓富裕過嗎?
沒有!
封建社會的根本,就是大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王朝建立之後,統治者開始做的是什麽?是固步自封,是採取愚民政策,讓老百姓隻知種田挨餓,一代代忍受大地主的剝削。
幾千年來,老百姓靠天吃飯,土地的產出稀薄,還要經受天災**的盤剝。他們一直是封建社會的納稅主體,可越貧窮越納稅,越納稅越貧窮,最後連飯都吃不上了,那除了造反之外也別無選擇。
沒有農民參與的造反隻配叫叛“亂”,封建王朝沒有平不下去的叛“亂”,可是一旦農民造反,那就表示著這個王朝的終結,例如剛剛沒有過去幾年的黃巾之“亂”。而之後是什麽?是又一輪的封建洗腦愚民。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不是如楊阜所說的,按照古人的思想,讓每個老百姓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在饑寒“交”迫當中“激”起老百姓骨子裏互幫互助的憐憫。而是應該繼續走商業革新之路,將這個封建社會的經濟搞活搞大,使得整個社會進入快速流通的經濟社會。
其實,從馬家這次的賦稅收入當中,也能看得到,商業稅已經開始漸漸占領馬家賦稅的主力。而隻要有了足夠的商稅,那農民的稅務就會減輕。隻有農民的賦稅一年年減輕,經濟卻一年年增長,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過越好。到那個時候,天下大同,海晏河清,農民哪裏還會想著去揭竿起義?
由此,說不定千年王朝真的可能不再是一個美夢。當然,那個時光太過久遠,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也是全麵的經濟社會,而不是單一的農耕封建社會。馬超自忖,他還活不到那個時候
所以眼下,馬超隻有將這條路指好,用他穿越千年的理念,先把馬家的政治體係奠定下來,接著再指引整個治下的發展。而假如這樣還於事無補的話,那他至少也沒有什麽遺憾了。
“入長安之前,我已經讓中書省細化吏部的評定、考核、流程等製度。昨日觀之,卻有非凡之處,可堪大用。由此,某宣布,吏部今日正式在馬家成立。而第一任吏部尚書,便由”說到這裏,馬超突然發現自己說不下去了。因為,馬家看似人才不少,但真正要填補空缺的時候,仍是捉襟見肘。
賈詡、法正、楊阜這三人早有職責,其他文官也各任要職。新來的兩位,滿寵資歷不夠,難以服眾,而李儒那條毒蛇算了,還是不提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