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說做牛做馬,自此以後,汝便不再是”馬超還想繼續展示一下自己的寬厚仁德、慧眼識珠,可話說道一半,他突然停住了,用一種不敢置信的語調問道:“汝說汝叫蒲元?為諸葛亮打造過三千神刀的鐵器大師蒲元?”
“小人確是蒲元,然少主所說諸葛亮為何人?神刀又是怎麽一回事兒?”蒲元雖然仍是一副感激神色,但聽到馬超這番語調,也不禁有些心中發虛:這少主不會是高興得胡言亂語吧?那他先前說過的話,還算不算啊
“哦哦,無妨無妨,自此之後,汝就不親自勞作了,某封汝為鐵匠大監,日後鍛造屋當中的冶煉鍛造之事,全交由汝來負責。”馬超笑了,一下又加大了拉攏籌碼,打算將這未來的鐵器大師牢牢攥在手中。
而蒲元此時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價值,聽得馬超這番封賞,雖知道自己可能是一步登天了,但還是戰戰兢兢的問道:“少主,這鐵匠大監是個什麽物什?需爐內溫度幾許煉就?是否也需要什麽雙液淬火”
韓楓在一旁氣得不行,恨不得拍一拍蒲元那榆木腦袋:“那鐵匠大監是郡守裏的命官,也就是說,汝日後跟某一般,也是拿俸祿吃皇糧的人了!”
“啊?”蒲元猛然聽到這個,一下暈了過去。而旁邊那些鐵匠們,不少也都“啊啊”大叫起來:原來這些人根本不相信自己真的能當官兒,此時馬超重拳出擊,一下讓他們陷入混沌狀態,除了暈了的,其他不是被燙傷,就是被鐵塊砸了腳
“切,就這心理素質,還是漢末最偉大的鐵器大師呢”馬超撇了撇嘴,心中不屑的說道。
第九十四章 灌鋼法
其實馬超並沒有意識到,他那輕飄飄的幾句話,給整個漢末帶來怎樣的影響。
“生鐵和熟鐵合練一處,數宿則成鋼”
這段話,其實是出自公元六百多年,也就是漢末四百多年後,北朝魏、齊間的綦毋懷文的著作當中。
綦毋懷文,姓綦毋,名懷文,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6世紀北朝的東魏、北齊間,好道術,曾經作過北齊的信州刺史。曾用這種方法,製造出鋒利無比的“宿鐵刀”。
宿鐵刀,其實就是鋼刀。宿鐵,是緣由它的製造方法而命名的,而宿鐵的製造方法,其實就是有名的灌鋼法。
灌鋼法是中國早期煉鋼技術一項最突出的成就,在中國冶金史上,經過“塊煉法”——“百鍊鋼”——“炒鋼法”的發展歷程後,才出現了灌鋼法。
中國古代冶煉技術在春秋以前,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當時使用的冶煉方法稱為‘塊煉法’。當時煉鐵使用木炭作燃料,熱量少,加上爐體小,鼓風設備差,因此爐溫比較低,不能達到鐵的熔煉溫度,所以煉出的鐵是海綿狀的固體塊,稱為“塊煉鐵”。
塊煉鐵冶煉比較費時,質地比較軟,含雜質多,經過鍛打成為可以使用的熟鐵。人們在鍛打塊煉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覆加熱,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夾雜物後成為鋼。
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兵器和刀具。後進一步發展到“百鍊鋼”技術。
人們在打製器物的時候,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鍊鋼。
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品質提高,主要用於製作寶刀、寶劍。
所以說,古代啥啥驚天神器誕生了,例如幹將、莫邪、巨闕神馬的,足足鍛造了七七四十九或者九九八十一天之類的,您別被這忽悠了:那是因為那個時代水平太落後,人們因為打不出好鋼,才用了這麽長時間一直敲鐵塊兒玩兒呢。
再之後,大約是西漢中晚期,中國出現新的煉鋼技術“炒鋼”,這是在生鐵冶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煉鋼技術。其基本方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利用鐵礦粉和空氣中的氧去掉生鐵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這就是炒鋼技術。
這項技術的發明是煉鋼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冶煉業能向社會提供大量廉價、優質的熟鐵或鋼,滿足生產和戰爭的需要。炒鋼的出現,還促進了百鍊鋼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覆加熱、摺疊、鍛打成質量很好的鋼件。但是炒鋼和百鍊鋼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鋼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
馬超所處的漢末,冶鐵水平也就發展到這個階段。也就是說,這個時候,要得到一把好的鋼刀,同樣是很難很難。因為一來鋼的質量仍舊不穩定,其次是百鍛鋼費時費力。最後,還有那單液淬火法,使得鋼刀要麽堅硬易折、要麽堅韌不利。
一個事實可以說明這點:曹老闆可是愛刀之人,當初誆騙人家王允的七星寶刀,為保小命兒卻送給了董卓。後來自己當了魏王,猛然想起了這事兒,便命有司製作寶刀五把,不曾想,寶刀倒是製成,卻是整整用了三年的時間!
直至灌鋼法的出現,才一舉解決了剛的質量產量問題。並且,同馬超這個時代的炒鋼法相比,灌鋼法明顯有四大優點。
“小人確是蒲元,然少主所說諸葛亮為何人?神刀又是怎麽一回事兒?”蒲元雖然仍是一副感激神色,但聽到馬超這番語調,也不禁有些心中發虛:這少主不會是高興得胡言亂語吧?那他先前說過的話,還算不算啊
“哦哦,無妨無妨,自此之後,汝就不親自勞作了,某封汝為鐵匠大監,日後鍛造屋當中的冶煉鍛造之事,全交由汝來負責。”馬超笑了,一下又加大了拉攏籌碼,打算將這未來的鐵器大師牢牢攥在手中。
而蒲元此時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價值,聽得馬超這番封賞,雖知道自己可能是一步登天了,但還是戰戰兢兢的問道:“少主,這鐵匠大監是個什麽物什?需爐內溫度幾許煉就?是否也需要什麽雙液淬火”
韓楓在一旁氣得不行,恨不得拍一拍蒲元那榆木腦袋:“那鐵匠大監是郡守裏的命官,也就是說,汝日後跟某一般,也是拿俸祿吃皇糧的人了!”
“啊?”蒲元猛然聽到這個,一下暈了過去。而旁邊那些鐵匠們,不少也都“啊啊”大叫起來:原來這些人根本不相信自己真的能當官兒,此時馬超重拳出擊,一下讓他們陷入混沌狀態,除了暈了的,其他不是被燙傷,就是被鐵塊砸了腳
“切,就這心理素質,還是漢末最偉大的鐵器大師呢”馬超撇了撇嘴,心中不屑的說道。
第九十四章 灌鋼法
其實馬超並沒有意識到,他那輕飄飄的幾句話,給整個漢末帶來怎樣的影響。
“生鐵和熟鐵合練一處,數宿則成鋼”
這段話,其實是出自公元六百多年,也就是漢末四百多年後,北朝魏、齊間的綦毋懷文的著作當中。
綦毋懷文,姓綦毋,名懷文,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6世紀北朝的東魏、北齊間,好道術,曾經作過北齊的信州刺史。曾用這種方法,製造出鋒利無比的“宿鐵刀”。
宿鐵刀,其實就是鋼刀。宿鐵,是緣由它的製造方法而命名的,而宿鐵的製造方法,其實就是有名的灌鋼法。
灌鋼法是中國早期煉鋼技術一項最突出的成就,在中國冶金史上,經過“塊煉法”——“百鍊鋼”——“炒鋼法”的發展歷程後,才出現了灌鋼法。
中國古代冶煉技術在春秋以前,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當時使用的冶煉方法稱為‘塊煉法’。當時煉鐵使用木炭作燃料,熱量少,加上爐體小,鼓風設備差,因此爐溫比較低,不能達到鐵的熔煉溫度,所以煉出的鐵是海綿狀的固體塊,稱為“塊煉鐵”。
塊煉鐵冶煉比較費時,質地比較軟,含雜質多,經過鍛打成為可以使用的熟鐵。人們在鍛打塊煉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覆加熱,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夾雜物後成為鋼。
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兵器和刀具。後進一步發展到“百鍊鋼”技術。
人們在打製器物的時候,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鍊鋼。
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品質提高,主要用於製作寶刀、寶劍。
所以說,古代啥啥驚天神器誕生了,例如幹將、莫邪、巨闕神馬的,足足鍛造了七七四十九或者九九八十一天之類的,您別被這忽悠了:那是因為那個時代水平太落後,人們因為打不出好鋼,才用了這麽長時間一直敲鐵塊兒玩兒呢。
再之後,大約是西漢中晚期,中國出現新的煉鋼技術“炒鋼”,這是在生鐵冶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煉鋼技術。其基本方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利用鐵礦粉和空氣中的氧去掉生鐵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這就是炒鋼技術。
這項技術的發明是煉鋼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冶煉業能向社會提供大量廉價、優質的熟鐵或鋼,滿足生產和戰爭的需要。炒鋼的出現,還促進了百鍊鋼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覆加熱、摺疊、鍛打成質量很好的鋼件。但是炒鋼和百鍊鋼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鋼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
馬超所處的漢末,冶鐵水平也就發展到這個階段。也就是說,這個時候,要得到一把好的鋼刀,同樣是很難很難。因為一來鋼的質量仍舊不穩定,其次是百鍛鋼費時費力。最後,還有那單液淬火法,使得鋼刀要麽堅硬易折、要麽堅韌不利。
一個事實可以說明這點:曹老闆可是愛刀之人,當初誆騙人家王允的七星寶刀,為保小命兒卻送給了董卓。後來自己當了魏王,猛然想起了這事兒,便命有司製作寶刀五把,不曾想,寶刀倒是製成,卻是整整用了三年的時間!
直至灌鋼法的出現,才一舉解決了剛的質量產量問題。並且,同馬超這個時代的炒鋼法相比,灌鋼法明顯有四大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