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裏姆(1723-1807),亦譯為格林,德國文學家。
“您可以隨便打攪我,在這方麵無需客氣,人們都來打攪我,我已習以為常,毫不在乎的。處於我這樣的地位,當您想寫作的時候,別人卻要您閱讀;當您想閱讀的時候,別人卻要您說話;當您想哭的時候,您卻必須笑。多少事情,總要交織在一起,使您不得安寧。您也許沒有時間去思考,但您卻必須不停地工作,而不知身心疲倦為何物。您的身體是健康,還是病弱,這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您必須永遠做好工作準備。”2由此可見,葉卡特琳娜對當沙皇的辛苦是深有體會的。
2葉卡特琳娜1794年8月27日給格裏姆的信。
葉卡特琳娜是個地地道道的工作狂,但她能十分理智地把工作與消遣相結合。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幹活同不幹活相結合”。她的生活安排得極有規律,星期日:主持禦前會議;星期一、星期三:看法國和俄國的喜劇;星期四:看法國歌劇或悲劇;星期五:參加宮廷化裝舞會;星期二、星期六:不作安排,主要與朋友和情人一起交談、欣賞藝術、評論法國最新出版的書籍,朗讀稱讚她的文章。晚上一般睡得較早,清晨5點鍾準時起床。她總是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和娛樂。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樂觀的情緒、放蕩的生活似乎並沒有影響她謹慎地履行女皇的職責。謝爾蓋·爾利津公爵在回憶錄中曾提到一件事:有一份女皇簽署的文件已經檢查官將軍、首席檢官、首席秘書一直傳到發行官手裏。那天值班的發行官是個酒鬼,剛好喝得頭腦發熱,當他看到文件上有女皇簽署的“照此辦理”四個字時,提起筆隨手在旁邊寫上一行字:“胡扯,不要照此辦理”,然後躺下便睡,文件也未發出去。
第二天,當檢查官戰戰兢兢把文件呈給女皇時首先考慮的是不是懲罰這個酒鬼。而她卻說:“我想這大概是上帝的旨意,也許我們的文件是錯誤的。”大家一檢查,果然發現文件掉了字,剛好把意思弄反了。
1789年,在俄國發動對瑞典戰爭期間,波將金正在與土耳其士兵作戰。俄瑞戰爭的全部領導工作都由她承擔。她說:“我當時隻有一個人,幾乎沒有助手,由於害怕無知和健忘而有所忽略,於是我就進行了誰也不認為我有能力進行的活動。我過問一切極其瑣碎的事務,我甚至變成了一個軍需官。有一次,前線來信要400輛馬車和800匹馬。我當天就親自到皇村去找農民做工作,傍晚,農民自願提供的馬車和馬就駛往前線了。1”其實,她不僅當軍需官,而且當教官。為了給新上任的波羅的海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契恰柯夫提神鼓勵,從5月至7月間,她共給他寫了30多封信,幾乎每三天一封,信中具體的指導不多,但字裏行間充滿了信任與關懷。有的信是向這位新任海軍上將噓寒問暖;有的是詢問他工作是否順利,有何困難需要她解決;有幾封信則像和老朋友談心一樣,時而訴說自己對戰事的焦慮,時而又對上將和他的艦隊充滿了信心。她還把自己了解到的瑞典人的兵力部署和調動情況及時告訴契恰柯夫,有時也提出自己對俄軍布防的建議。女皇對國事的操勞給契恰柯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此終身未忘。
1葉卡特琳娜1794年4月10日給格裏姆的信。
4. 仁慈的葉卡特琳娜有時也喜歡皮鞭和鮮血
葉卡特琳娜幾乎一生都在高唱自由主義的讚歌,宣揚寬容與平等。她說:“自由乃萬物之靈魂,如無自由,則萬物皆為死物。我願人人遵守法律,但不要做奴隸。”“我最痛恨沒收罪犯的財產,因為世界上有誰可以去剝奪這些罪犯的孩子們……從上帝那裏得來的財產呢?”“我厭惡一切暴力。在任何情況下,我都認為柔順溫和的方法比暴力要好得多。”確實,對於為她效力的人,她是溫和的;但對於反對她的人,她卻不惜拿起皮鞭和刀子。
1762年7月,剛奪取政權的葉卡特琳娜為了取得東正教的支持,下令廢除彼得三世頒布的關於沒收教會財產的敕令。可是這年的冬天,她卻出爾反爾,收回成命,宣布把教會的財產永遠交由國家管理。大主教阿爾賽·馬茨耶維奇指責女皇剝奪了“上帝的兒女們的財產”,並號召神職人員起來反對普魯士女人的統治,聲稱伊凡六世是正在受難的皇帝。葉卡特琳娜無法寬容了,下令將他押到莫斯科。麵對女皇和法官,大主教毫無懼色,高聲怒罵。包括別斯杜捷夫在內的大臣們出於對主教的敬畏,請求女皇以寬大為懷。但葉卡特琳娜卻毫不手軟,指使審判庭把大主教貶到一個修道院去幹挑水劈柴之類的粗活。四年之後,她仍記著這事,秘令把他監禁起來,直到1772年他在陰冷黑暗的牢房中悲慘地離開人世。
1764年7月,那個使葉卡特琳娜寢食不安的伊凡六世被殺死了。肇事者是一位叫巴西爾米羅維奇的青年軍官,他當時是蘇裏塞爾堡要塞的看守。當他發現伊凡六世被關在要塞裏時,就企圖將他救出,並恢復他的皇位。米羅維奇的想法得到了一個阿波倫·烏沙科夫的青年軍官的支持,他們還拉攏部分守衛士兵。但起事的頭一天烏沙科夫卻突然失蹤了。米羅維奇決定繼續幹。當他率領士兵打開關押伊凡六世的牢房時,發現他已經被看守的軍官刺死了。因為他們曾得到了嚴厲的命令:有緊急情況就立即把犯人處死,決不能讓他逃走。伊凡六世的死距彼得三世血灑羅普霞宮僅兩年。人們對此議論紛紛,說這是個騙局,烏沙科夫是受人指使引誘米羅維奇這麽幹的。說女皇兩年弄死了兩個皇帝,心腸何其毒也。葉卡特琳娜卻暗自高興,她的江山這下徹底鞏固了,那些不安分的人再也沒有可利用的旗幟了。不過,這次米羅維奇就沒有阿列克謝·奧爾洛夫幸運了,葉卡特琳娜要用這個傻瓜的血為自己洗清罪名。米羅維奇被砍頭後焚屍滅跡,以免幽靈再現。幾個追隨他的士兵被上千名健壯的禁衛軍輪流鞭打而死,他們悽厲痛苦的喊叫聲和血肉模糊的屍體,使人們對那個仁慈的小母親葉卡特琳娜不寒而慄。
“您可以隨便打攪我,在這方麵無需客氣,人們都來打攪我,我已習以為常,毫不在乎的。處於我這樣的地位,當您想寫作的時候,別人卻要您閱讀;當您想閱讀的時候,別人卻要您說話;當您想哭的時候,您卻必須笑。多少事情,總要交織在一起,使您不得安寧。您也許沒有時間去思考,但您卻必須不停地工作,而不知身心疲倦為何物。您的身體是健康,還是病弱,這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您必須永遠做好工作準備。”2由此可見,葉卡特琳娜對當沙皇的辛苦是深有體會的。
2葉卡特琳娜1794年8月27日給格裏姆的信。
葉卡特琳娜是個地地道道的工作狂,但她能十分理智地把工作與消遣相結合。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幹活同不幹活相結合”。她的生活安排得極有規律,星期日:主持禦前會議;星期一、星期三:看法國和俄國的喜劇;星期四:看法國歌劇或悲劇;星期五:參加宮廷化裝舞會;星期二、星期六:不作安排,主要與朋友和情人一起交談、欣賞藝術、評論法國最新出版的書籍,朗讀稱讚她的文章。晚上一般睡得較早,清晨5點鍾準時起床。她總是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和娛樂。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樂觀的情緒、放蕩的生活似乎並沒有影響她謹慎地履行女皇的職責。謝爾蓋·爾利津公爵在回憶錄中曾提到一件事:有一份女皇簽署的文件已經檢查官將軍、首席檢官、首席秘書一直傳到發行官手裏。那天值班的發行官是個酒鬼,剛好喝得頭腦發熱,當他看到文件上有女皇簽署的“照此辦理”四個字時,提起筆隨手在旁邊寫上一行字:“胡扯,不要照此辦理”,然後躺下便睡,文件也未發出去。
第二天,當檢查官戰戰兢兢把文件呈給女皇時首先考慮的是不是懲罰這個酒鬼。而她卻說:“我想這大概是上帝的旨意,也許我們的文件是錯誤的。”大家一檢查,果然發現文件掉了字,剛好把意思弄反了。
1789年,在俄國發動對瑞典戰爭期間,波將金正在與土耳其士兵作戰。俄瑞戰爭的全部領導工作都由她承擔。她說:“我當時隻有一個人,幾乎沒有助手,由於害怕無知和健忘而有所忽略,於是我就進行了誰也不認為我有能力進行的活動。我過問一切極其瑣碎的事務,我甚至變成了一個軍需官。有一次,前線來信要400輛馬車和800匹馬。我當天就親自到皇村去找農民做工作,傍晚,農民自願提供的馬車和馬就駛往前線了。1”其實,她不僅當軍需官,而且當教官。為了給新上任的波羅的海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契恰柯夫提神鼓勵,從5月至7月間,她共給他寫了30多封信,幾乎每三天一封,信中具體的指導不多,但字裏行間充滿了信任與關懷。有的信是向這位新任海軍上將噓寒問暖;有的是詢問他工作是否順利,有何困難需要她解決;有幾封信則像和老朋友談心一樣,時而訴說自己對戰事的焦慮,時而又對上將和他的艦隊充滿了信心。她還把自己了解到的瑞典人的兵力部署和調動情況及時告訴契恰柯夫,有時也提出自己對俄軍布防的建議。女皇對國事的操勞給契恰柯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此終身未忘。
1葉卡特琳娜1794年4月10日給格裏姆的信。
4. 仁慈的葉卡特琳娜有時也喜歡皮鞭和鮮血
葉卡特琳娜幾乎一生都在高唱自由主義的讚歌,宣揚寬容與平等。她說:“自由乃萬物之靈魂,如無自由,則萬物皆為死物。我願人人遵守法律,但不要做奴隸。”“我最痛恨沒收罪犯的財產,因為世界上有誰可以去剝奪這些罪犯的孩子們……從上帝那裏得來的財產呢?”“我厭惡一切暴力。在任何情況下,我都認為柔順溫和的方法比暴力要好得多。”確實,對於為她效力的人,她是溫和的;但對於反對她的人,她卻不惜拿起皮鞭和刀子。
1762年7月,剛奪取政權的葉卡特琳娜為了取得東正教的支持,下令廢除彼得三世頒布的關於沒收教會財產的敕令。可是這年的冬天,她卻出爾反爾,收回成命,宣布把教會的財產永遠交由國家管理。大主教阿爾賽·馬茨耶維奇指責女皇剝奪了“上帝的兒女們的財產”,並號召神職人員起來反對普魯士女人的統治,聲稱伊凡六世是正在受難的皇帝。葉卡特琳娜無法寬容了,下令將他押到莫斯科。麵對女皇和法官,大主教毫無懼色,高聲怒罵。包括別斯杜捷夫在內的大臣們出於對主教的敬畏,請求女皇以寬大為懷。但葉卡特琳娜卻毫不手軟,指使審判庭把大主教貶到一個修道院去幹挑水劈柴之類的粗活。四年之後,她仍記著這事,秘令把他監禁起來,直到1772年他在陰冷黑暗的牢房中悲慘地離開人世。
1764年7月,那個使葉卡特琳娜寢食不安的伊凡六世被殺死了。肇事者是一位叫巴西爾米羅維奇的青年軍官,他當時是蘇裏塞爾堡要塞的看守。當他發現伊凡六世被關在要塞裏時,就企圖將他救出,並恢復他的皇位。米羅維奇的想法得到了一個阿波倫·烏沙科夫的青年軍官的支持,他們還拉攏部分守衛士兵。但起事的頭一天烏沙科夫卻突然失蹤了。米羅維奇決定繼續幹。當他率領士兵打開關押伊凡六世的牢房時,發現他已經被看守的軍官刺死了。因為他們曾得到了嚴厲的命令:有緊急情況就立即把犯人處死,決不能讓他逃走。伊凡六世的死距彼得三世血灑羅普霞宮僅兩年。人們對此議論紛紛,說這是個騙局,烏沙科夫是受人指使引誘米羅維奇這麽幹的。說女皇兩年弄死了兩個皇帝,心腸何其毒也。葉卡特琳娜卻暗自高興,她的江山這下徹底鞏固了,那些不安分的人再也沒有可利用的旗幟了。不過,這次米羅維奇就沒有阿列克謝·奧爾洛夫幸運了,葉卡特琳娜要用這個傻瓜的血為自己洗清罪名。米羅維奇被砍頭後焚屍滅跡,以免幽靈再現。幾個追隨他的士兵被上千名健壯的禁衛軍輪流鞭打而死,他們悽厲痛苦的喊叫聲和血肉模糊的屍體,使人們對那個仁慈的小母親葉卡特琳娜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