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大夫一邊拭淚一邊念叨了一句:“君王擔社稷,皇子守國門。”  劉談這才恍然,原來是被這一句給擊中了。  這倒也正常,實際上在漢朝文武官員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分,比如說丞相們很多都打過匈奴,或者說曆史遺留下來的軍功最重才是大家都默認的。  在這種情況下,熱血一點的口號總是能更觸動心弦。  劉談有些心虛,實際上這句話是他從“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給轉化來的。  不過原話他可不敢說,這句話原本指的是明永樂帝遷都北京和崇禎帝吊死煤山,真要說出來他怕是要被關小黑屋,還想就藩,做夢吧。  改一改挺好的,還能拍一下劉徹的馬屁,歌頌他為了大漢十分辛勞。  劉談想到這裏,抬頭看了一眼劉徹,果然看到劉徹唇角微勾,顯然是心情很不錯。  禦史大夫又念叨了兩句之後,抬頭說道:“如此,讓皇子領朔方一州著實寒酸了一些,朔方州人口不豐,不足以為國,還請陛下三思。”  劉徹看了劉談一眼幹脆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將並州和涼州一並作封地為北境國,封五皇子為北境王。”  劉談聽後頓時愣住,並不是因為劉徹真的把西涼,也就是如今的涼州給了他,最主要的是連並州一起給了他!  從輿圖上來看的話基本上就是將後世的整個內蒙古都給了他當封地!  這地方可也太大了一些。  劉談有些不安說道:“這……這是不是太大了?”  一旁的劉據立刻說道:“不大,那地方地廣人稀,不過九十多萬人口。”  不過……九十多萬……  劉談再一次覺得自己沒見過世麵,九十多萬啊……一瞬間他就覺得亞曆山大,這要怎麽管?  他咽了口口水,難得有些退縮,之前他隻想著去了封地就自由了,甚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卻從來沒有想過他是要負責這麽多人的生死存亡。  不過很快他忽然想到,就算他想負責也要看國相讓不讓才對。  到了這個時候,劉徹已經將諸侯國的權力基本上都抓在手上了,諸侯國國內事務都是由國相處理,很重要的禦史大夫也是由朝廷指派。  至於下麵的官員雖然可以自由任免,但實際上就算任免了又怎麽樣呢?國相地位堅不可摧啊,那些人就算一開始對諸侯王心存感激,到最後也會向國相倒戈。  這麽說吧,國相幹得好了,說不定以後是能夠升遷到朝廷的,國相雖然說是相,但實際上俸祿兩千石,真要對比的話也就是九卿副手這個級別,還是有升遷之路的。  若是能入了國相的眼,屆時帶到長安比什麽不強?  所以現在的諸侯王實際上唯一的權利就是跟國相要稅,畢竟封地的稅收都是他們的,別的就……自己一邊玩去吧。  這也是劉談非要選朔方州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這地方偏僻啊,還危險,一般人都不愛去,會跟著他去的人如果有能力那就是被排擠的,劉談可以想辦法施恩收伏,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更好說了,想要架空他還不容易嗎?  更甚至沒有能力的人或許會更想投靠他也說不定。  不過,不管怎麽說,封地他自己求來了,以後是好是壞都要自己擔著。  這一波過了之後才是進入正軌任命國相和禦史大夫。  這個一般很少拿到朝會上來說,都是劉徹直接讓有關部門選合適的人,這其中就是查看履曆,然後找來談話,確認對方有這個意願並且方便,然後再將人名給報上來,最後劉徹選定。  現在當朝選,基本上就是劉徹給劉談設的最後一道坎。  如果沒有人願意的話,他也不介意出爾反爾。  君王擔社稷,皇子守國門,這句話聽上去的確很振奮人心,但誰的兒子誰心疼啊,大漢已經很強大,哪裏還需要他的兒子去冒險?  什麽?你說燕王的諸侯國也跟匈奴接壤?  寵愛的兒子跟不寵愛的兒子能一樣嗎?  劉徹一向都很雙標,到了劉談這裏是想辦法不讓他去,到了燕王劉旦那裏就是在兒子寫信訴苦的時候,則是直接發策文給劉旦,勉勵他鎮守邊陲,成為大漢的藩籬輔翼。  對於他這一點大家都已經很習慣了,所以當北境國國相這五個字擺在眼前的時候,許多人都麵麵相覷。  感動之後理性回歸,大家都不太想說話。  能參加小朝會的官職都不低,大部分人不會成為國相,而那小部分人不是自身有潛力就是背後有勢力,他們為之努力的是九卿的位置,所以也不會選擇去當諸侯國的國相,但是無論讓他們提名誰這都是在結仇啊。  有許多人之前早就聽到風聲要給五皇子和六皇子封王,甚至皇帝給五皇子選了齊地為封地都已經傳出來了,那個時候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爭一爭這個齊王國相的官職。  現在……都啞火了。  朝堂上一片安靜,大家都知道不該這麽不給五皇子麵子,可也是真的張不了口。  劉徹看向劉談,剛想張口說沒有國相,不能就藩,讓他回去好好想想。  結果還沒張口,就看到有一個人突然站了起來。  劉徹抬眼看去發現居然是霍光。  霍光手執朝笏,對著劉徹行禮說道:“臣願隨北境王前往北境國。”  劉徹有些詫異地挑了挑眉,而劉談則驚了。  別說是他,就連劉據甚至其他大臣都有些震驚。  霍光是朝堂上特殊的存在,誰都知道雖然現在他隻是奉車都尉,上次那麽大的功勞也隻是給了個光祿大夫,但早晚會給個九卿部丞之類的官職,而未來九卿之位必然有他一席之地,甚至禦史大夫或者是丞相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現在他說什麽?要去北境國當國相?  腦子沒問題吧?  劉徹問道:“你想好了?”  霍光正色說道:“臣想好了,臣之兄長視剿滅匈奴為畢生目標,臣不才,文韜武略不及兄長半分,卻也願繼承兄長遺誌,輔佐北境王鎮守邊陲。”  他說完之後朝堂上瞬間嘩然,這一次比之前劉談要求朔方州作為封地還要熱鬧一些。  霍光這是當著劉徹的麵表達出了要以劉談馬首是瞻的意思啊,這跟現在劉徹對諸侯王的態度基本上是相悖的!  就算劉談是劉徹的兒子,劉徹不太計較,可是太子呢?  霍光跟太子哪怕沒有血緣關係也是表兄弟,不過,結合霍光從來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傾向這件事情,大家一時之間也都有些微妙。  沒有血緣,也就意味著霍光很可能站到別人那邊,難道是五皇子……  不對,就算要選五皇子也不能跟著人去窮鄉僻壤啊。  劉談都有些坐不住,看著霍光提醒道:“你可想好了,西域什麽環境你也知道,北境國不比西域強。”  霍光灑脫一笑:“臣已深思熟慮,還請陛下同意。”  劉談認真看著霍光半晌,確認他是認真的,便轉頭看向劉徹。  劉徹顯然比劉談跟更了解霍光一些,他都沒問霍光,隻是看向劉談問道:“他說要跟你走,那你給他個什麽官職?”  劉談果斷說道:“國相,我願拜奉車都尉為國相。”  這是頂級文臣啊,就算現在不是也是頂級文臣苗子,人都要跟他走了,難道他還舍不得一個國相之位嗎?  劉徹聽後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那好,便命光祿大夫,奉車都尉霍光為北境國相。”  眾人:????說好的朝廷指派呢?咋就讓北境王自己決定了?第136章 [一更]136  這一日的小朝會似乎什麽都沒解決,但是又讓人覺得十分充實。  國相確定之後,就剩下一個禦史大夫。  這個人選暫時沒人主動站出來,所以劉徹直接押後再議。  所有人都在討論最後這個禦史大夫會是誰,至於霍光作為國相是不是太年輕這個問題誰也沒有說。  不提霍光幾乎是劉徹一手教出來這個問題,就是他哥哥當年也是年幼便隨軍出征。  在這個平均壽命極短,可能連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都活不長,所以根本還沒到後世那種會要求有閱曆有年紀的地步。  隻要有能力,就算當丞相都沒人說。  現在大家更關心的是到底哪個倒黴蛋會被選為北境國禦史大夫。  劉談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說實話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想自己選人。  曆史上那些很厲害的臣子他大概不會要,畢竟弄過來了他壓製不住怎麽辦?  或者說弄過來了跟霍光不對付,要爭權奪勢怎麽辦?  北境國再小也是一國,各種官員設置幾乎照搬朝廷,隻是有一些輔助性的官職少一些而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劉談不奢望能夠將北境國打造成鐵板一塊,但也不希望為了權勢而導致效率下降。  所以這個人必須得慫,但是又不能完全不聽話。  劉談思考這些的時候,劉據正在跟他說話。  劉據還在苦口婆心想讓弟弟去齊地,反正劉徹隻是口頭冊封,隻要沒寫冊文沒下令,那就有更改的餘地。  劉談為了說服劉徹已經很累了,此時更是左耳進右耳出,權當沒聽到。  劉據說的口幹舌燥結果一轉頭就看到他弟弟正在魂遊天外,一瞬間劉據隻能深呼吸,告訴自己他是太子,不能當街暴揍弟弟。  不過這也就是劉談,如果是劉弗陵他才懶得管。  一想到劉弗陵,劉據就更心塞了。  雖然巫蠱一案很多口供都指向他們替劉弗陵做事,但問題在於劉弗陵比劉談還小兩歲,劉談還喜歡跑去自己的莊子和施翮苑玩耍,劉弗陵基本上都不怎麽出宮。  所以哪怕是這樣劉徹也沒有表現出對劉弗陵的厭惡。  至於封王就藩,很大可能是劉徹為了讓大家別心思浮動,也有一部分是太子黨努力的成果。  可劉弗陵哪怕就藩封地也肯定不錯,劉據不知道劉徹要給劉弗陵封到哪一塊,隻希望別是齊國,若是把齊國給劉弗陵,他可就太生氣了。  隻是劉據會擔心他大概就是有了預感,果不其然,劉徹緊接著就將齊地抬手給了劉弗陵。  當然也沒有寫冊文,但既然已經有了風聲,除非劉弗陵也不要,否則這事兒基本就是板上釘釘。  劉弗陵可能不要嗎?那可是如今最富饒的地方之一啊,最主要的是齊地靠海出鹽,還有大量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  劉談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他就立刻去了椒房殿。  果然他到了那裏的時候陳阿嬌正要去甘泉宮找劉徹。  劉談連忙攔住了她說道:“母後可是因為封地一事如此生氣?”  陳阿嬌看到他就說道:“你放心,母後自然會為你討一個公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漢朝搞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長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長歌並收藏我在漢朝搞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