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選擇
台灣現狀 鑑於中美兩國在反對台灣獨立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利益匯合,而在實現兩岸統一問題上有著根本性的分歧,鑑於台灣問題關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高國家利益”,(註:溫家寶:“共同譜寫中美關係新篇章”(在美國九團體歡迎晚宴上的演講),載《解放軍報》,2003年12月11日,第5版。)因此,我們必須從大戰略的高度統籌謀劃和處理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一方麵,應進一步向美國宣示中國政府和人民不惜以任何代價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強決心,努力通過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利用美對我戰略借重上升之機,促使美國約束台獨勢力變本加厲的分裂活動,打亂和挫敗陳水扁謀求在2008年前完成獨立建國的“台獨時間表”。另一方麵,要對美國提升美台實質性關係,反對中國對台使用武力,阻撓中國實現統一的政策行為進行嚴正的交涉和必要的鬥爭。既要盡最大努力不使台灣問題妨礙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又要預有準備以應對因台灣問題而可能產生的中美關係新的風波。尤其應清醒認識到,一旦台海爆發危機,中國為了製止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在迫不得已、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對台動武,美國政府必將會依照《與台灣關係法》進行武力幹涉,隻不過幹涉的具體方式和強度視情況的差異有所區別罷了。為了盡可能降低未來美國武力幹涉的強度,中國一方麵需要繼續不斷加強中美兩國利益的相互依存性,同時必須抓緊對台軍事鬥爭準備,提高戰略威懾能力,迫使美國因顧慮代價太高、風險太大而不敢放手進行非法幹涉。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國最不希望與美國再次發生軍事較量,但是如果美國那時執意要進行武力幹涉“協防台灣”,那麽中國政府和人民為了保衛神聖的國家主權和實現統一,隻能義無返顧、不怕犧牲、起而應戰。台灣問題倘若最終以這種極端方式得到解決,中國雖為統一付出了高昂代價,而美國也必將遭受難以忍受的損失。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21世紀中國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關於解決台灣問題,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製”,這在中共十六大報告和2004年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得到明確的重申與強調。為了貫徹這一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莊嚴宣告“我們將以最大的努力來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註:“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人民日報》,2004年3月15日,第3版。)正是在大陸奉行的正確方針的推動下,兩岸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有了長足的進展。台灣對大陸出口市場依存度進一步提高。2003年1-10月台灣對大陸出口額占台出口總額的比重從上年的22.2%上升到24.4%。大陸對台灣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超過70%,若無對大陸的出口,台灣經濟增長將下調約2個百分點。可見與大陸的經貿聯繫已成為台灣經濟賴以發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日益嚴峻的現實也告誡人們,盡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和兩岸之間經濟相互依存的提高,大陸對“台獨”的鉗製力也相應地得到加強,但這不僅沒有導致兩岸總體關係的接近,反而在陳水扁主政台灣的4年內,造成兩岸關係持續處於緊張狀態,使得台灣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急迫。其禍根在於陳水扁上台以來,公然否認“九二共識”,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斷進行“漸進式台獨”分裂活動,極力煽動對大陸的敵意,攻擊“一國兩製”,挑動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而陳水扁執意在2004年3月20日將“大選”與“公投”捆在一起舉行,則是他在“漸進式台獨”過程中採取的空前急進的舉措,表明其實質性地加快了台獨步伐,使國家被分裂的危險日益嚴重。雖然,陳水扁不顧海內外強烈反對而推動的“公投”,因投票人數未達總投票權人數的一半,極不光彩地以失敗收場。這再次證明,分裂不得人心。但是“公投”45%的投票率卻是一個接近臨界點的危險數字,表明在李登輝、陳水扁長達十多年的“台獨”言行煽動、蠱惑下,島內部分民眾的“台獨”心理和情緒有了嚴重發展。這一切,使得防止和製止“台獨”越來越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台鬥爭的最緊迫最首要的任務。
台灣島內政局的演變和中美、美台及兩岸關係的狀況雄辯地證明,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所作的政策宣示:“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貫徹八項主張,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決不放棄使用武力”,“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註:《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是完全正確的。為此,我們必須更好地貫徹執行“文攻武備”的基本方略,一方麵綜合運用政治、外交、經濟、精神文化等戰略手段,爭取台灣民心,利用台島內各種反獨力量,藉助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進一步強化對“台獨”分裂活動的遏製力度;另一方麵要切實抓緊對台軍事鬥爭準備,大力增強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確立武力威懾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在必要時,中國應以無可置疑的言論和行動向台灣當局和美國政府顯示,在迫不得已時為製止或粉碎“台獨”而堅決動武的決心,甚至在危急關頭實施低強度的軍事打擊,“以武阻獨”,“以武逼談”,從根本上破除瀰漫於台島內的如下幻想,即認為大陸懾於美國的軍事幹涉,顧忌付出的代價太高,隻會對台“武嚇”,不敢對台“真打”。
台灣現狀 鑑於中美兩國在反對台灣獨立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利益匯合,而在實現兩岸統一問題上有著根本性的分歧,鑑於台灣問題關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高國家利益”,(註:溫家寶:“共同譜寫中美關係新篇章”(在美國九團體歡迎晚宴上的演講),載《解放軍報》,2003年12月11日,第5版。)因此,我們必須從大戰略的高度統籌謀劃和處理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一方麵,應進一步向美國宣示中國政府和人民不惜以任何代價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強決心,努力通過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利用美對我戰略借重上升之機,促使美國約束台獨勢力變本加厲的分裂活動,打亂和挫敗陳水扁謀求在2008年前完成獨立建國的“台獨時間表”。另一方麵,要對美國提升美台實質性關係,反對中國對台使用武力,阻撓中國實現統一的政策行為進行嚴正的交涉和必要的鬥爭。既要盡最大努力不使台灣問題妨礙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又要預有準備以應對因台灣問題而可能產生的中美關係新的風波。尤其應清醒認識到,一旦台海爆發危機,中國為了製止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在迫不得已、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對台動武,美國政府必將會依照《與台灣關係法》進行武力幹涉,隻不過幹涉的具體方式和強度視情況的差異有所區別罷了。為了盡可能降低未來美國武力幹涉的強度,中國一方麵需要繼續不斷加強中美兩國利益的相互依存性,同時必須抓緊對台軍事鬥爭準備,提高戰略威懾能力,迫使美國因顧慮代價太高、風險太大而不敢放手進行非法幹涉。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國最不希望與美國再次發生軍事較量,但是如果美國那時執意要進行武力幹涉“協防台灣”,那麽中國政府和人民為了保衛神聖的國家主權和實現統一,隻能義無返顧、不怕犧牲、起而應戰。台灣問題倘若最終以這種極端方式得到解決,中國雖為統一付出了高昂代價,而美國也必將遭受難以忍受的損失。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21世紀中國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關於解決台灣問題,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製”,這在中共十六大報告和2004年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得到明確的重申與強調。為了貫徹這一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莊嚴宣告“我們將以最大的努力來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註:“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人民日報》,2004年3月15日,第3版。)正是在大陸奉行的正確方針的推動下,兩岸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有了長足的進展。台灣對大陸出口市場依存度進一步提高。2003年1-10月台灣對大陸出口額占台出口總額的比重從上年的22.2%上升到24.4%。大陸對台灣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超過70%,若無對大陸的出口,台灣經濟增長將下調約2個百分點。可見與大陸的經貿聯繫已成為台灣經濟賴以發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日益嚴峻的現實也告誡人們,盡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和兩岸之間經濟相互依存的提高,大陸對“台獨”的鉗製力也相應地得到加強,但這不僅沒有導致兩岸總體關係的接近,反而在陳水扁主政台灣的4年內,造成兩岸關係持續處於緊張狀態,使得台灣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急迫。其禍根在於陳水扁上台以來,公然否認“九二共識”,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斷進行“漸進式台獨”分裂活動,極力煽動對大陸的敵意,攻擊“一國兩製”,挑動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而陳水扁執意在2004年3月20日將“大選”與“公投”捆在一起舉行,則是他在“漸進式台獨”過程中採取的空前急進的舉措,表明其實質性地加快了台獨步伐,使國家被分裂的危險日益嚴重。雖然,陳水扁不顧海內外強烈反對而推動的“公投”,因投票人數未達總投票權人數的一半,極不光彩地以失敗收場。這再次證明,分裂不得人心。但是“公投”45%的投票率卻是一個接近臨界點的危險數字,表明在李登輝、陳水扁長達十多年的“台獨”言行煽動、蠱惑下,島內部分民眾的“台獨”心理和情緒有了嚴重發展。這一切,使得防止和製止“台獨”越來越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台鬥爭的最緊迫最首要的任務。
台灣島內政局的演變和中美、美台及兩岸關係的狀況雄辯地證明,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所作的政策宣示:“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貫徹八項主張,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決不放棄使用武力”,“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註:《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是完全正確的。為此,我們必須更好地貫徹執行“文攻武備”的基本方略,一方麵綜合運用政治、外交、經濟、精神文化等戰略手段,爭取台灣民心,利用台島內各種反獨力量,藉助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進一步強化對“台獨”分裂活動的遏製力度;另一方麵要切實抓緊對台軍事鬥爭準備,大力增強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確立武力威懾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在必要時,中國應以無可置疑的言論和行動向台灣當局和美國政府顯示,在迫不得已時為製止或粉碎“台獨”而堅決動武的決心,甚至在危急關頭實施低強度的軍事打擊,“以武阻獨”,“以武逼談”,從根本上破除瀰漫於台島內的如下幻想,即認為大陸懾於美國的軍事幹涉,顧忌付出的代價太高,隻會對台“武嚇”,不敢對台“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