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製止台獨的最終手段
在多次明確警告後若台獨仍一意孤行,解放軍繼續演習、警告或局限於有限行動已經失去意義。此番出戰,不戰則已,戰必全勝。
台灣顯然不具備和大陸打持久戰的資格,若無外界幹預,封鎖戰、飛彈戰、遊擊戰、金融戰、民心戰、奪取外島圍點打援等任何持久戰策略都可奏效。但如筆者在《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嗎》一文中述及,美日幹預的可能性和強度與台海戰事的長度成正比,與解放軍的大戰決心和準備充分程度成反比。為避免節外生枝,增加勝算,速決戰仍然是最好的選擇。這和害怕美日幹預沒有關係。戰略上的持久戰仍然要求戰術上的速決戰,中華民族重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是一場持久戰,台海之戰隻是一個戰術事件。筆者在《解放軍能在台海戰爭中速戰速決嗎》一文中闡述了速決戰的現實可能性,並探討了一些戰術技術問題,簡言之,解放軍將不怕犧牲,發揮“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作用,動用一切為人道和國際準則所容許的手段,而沒有必要由單一軍兵種或尖端武器“包打天下”,或自我束縛於“正規”和“先進”的戰法。本文就海峽兩岸流行的若幹誤區作進一步探討。
一、外島
單純奪占外島不足以摧毀台獨的社會和經濟、軍事基礎,不足以製止台獨。外島本來在軍事上就是沒法固守的。若進攻外島而不進一步進攻台灣本島,台獨可以在口頭上大叫“遭受侵略”,爭取國際同情和支援的同時,趁機宣告獨立,實際上則放棄外島。如果目的確是進攻台灣本島,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的外島除對第一波空襲可提供有限預警外,在開戰後的軍事意義已經有限。解放軍不必動用海空軍或登陸,用地麵身管和火箭炮火覆蓋這些外島,迫使守軍退出戰鬥就足夠了。實際上都不需要24小時覆蓋,島上雷達和電台隻要發射電波,解放軍在岸上就可用多點無線電測向來快速定位,用炮火壓製;隻要雷達不敢開機,防空和反艦飛彈(紅外製導除外)就不能發揮作用;若島上炮群膽敢還擊,解放軍的反炮雷達可以迅速導引地麵炮群壓製。世界第一大陸軍的第一大兵種對付這幾個近在眼前的小島,怎麽打也是牛刀殺雞。這樣,在攻擊台灣本島之前或期間登陸外島,就是徒然浪費寶貴的時間和兵力。台灣本島解決後,外島不戰自降。
二、超限戰
超限戰是一個流行的話題,其基點在於用非對稱、非常規手段打擊對手。作為戰爭手段之一,超限戰無疑有其重要地位,但不分情況,把超限戰絕對起來,就超越其本意了。超限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戰。自然,持久的經濟戰可以摧垮台灣經濟,封鎖很快就可以陷台灣於困境。但戰爭史上絕少有僅靠經濟手段和封鎖就打垮對手的。中國隻有影響但沒有左右世界金融市場的能力,損害台灣經濟僅僅傷及台獨的皮肉,美日有能力給台灣長期輸血,同時毒化中國徹底收復台灣的機會。伊拉克被封鎖了近十年,薩達姆還是沒有屈服。當年隆美爾在北非被地中海上的皇家海軍和沙漠裏的sas搞得幾近彈盡油絕,但最後還是靠蒙哥馬利的第八軍才把沙漠之狐趕出北非。現在還有一種天真的想法,持久的經濟戰隻損害台灣,大陸會毫髮無損,或被戰爭經濟刺激起來,甚至得益於從台灣逃離的資金和訂單。美日和西方在軍事上坐視中國收復台灣是出於無奈,而決不是同情或讚許,至少在戰爭期間,指望它們在經濟上合作或一切照舊是不現實的。戰爭必定對大陸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負麵影響,隻是大陸的承受能力比台灣要強得多。另一種想法認定台灣的金融和工業會被大體完整地接收過來,或為此解放軍應投鼠忌器。不必要的破壞總是應該避免的,但現在已經不是戰上海的時代了,隻要作戰必要,不必拘泥於罈罈罐罐。中國在經濟上得益於統一將是一段時間以後的事。
雖然單靠超限戰不足以製止台獨,超限戰的一些手段還是可以用來削弱台獨,為最終消滅台獨作準備的。除設法使台灣的股市匯市崩潰和迫使、誘使撤資以外,破壞台灣的基礎設施將起極大作用。99年夏“兩國論”引起台海空前緊張時,一個輸電塔意外倒塌導致台灣大部停電,引發民眾極度恐慌並導致可觀的經濟損失,這不僅顯示了台灣電網在設計和運行上的缺陷,也是台灣社會和經濟脆弱程度的一個例證。台灣官方自稱石油庫存可支撐三個月,但有說法其實隻有兩周。戰時,台灣的油庫、煉油廠、電廠、供變電站、電信設施、供水供氣設施、橋樑、機場、港口、車站、軍火和彈藥庫、兵員和物資集散地等,將是除指管通情、空軍和防空基地外的首選目標。加上戰時的高消耗和斷絕油船交通,台灣的能源供應支撐不了多久。斷油斷電後,台灣經濟將立即癱瘓,社會陷入混亂,軍事行動也難於順利開展。如不能直接導致台獨投降,至少也大大有利於解放軍的進攻和最終登陸台灣。
三、占領台灣
一旦登上台灣,解放軍沒有理由不占領台灣全島,所以不會局限於占領要點,更不會打下後主動撤出。少數打散的武裝台獨分子可能會在城市和山區繼續負隅頑抗,解放軍的步兵和更為專業的武警完全有能力對付。解放軍對進山剿匪並不陌生,早年有從東北到西南山區的剿匪,在越北叢林搜剿化整為零的精銳越軍的經驗也正好用上。台灣人煙密集,巷戰不可避免。西方害怕巷戰主要是不願意投入大量步兵和承受傷亡,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就駕輕就熟的避開街心、穿牆爆破、抵近攻擊的戰術似乎不為西方軍界所重視,但實際上比坦克裝甲車沿大街長驅直入要有效。一旦城市主體被攻克,對付殘留的武裝歹徒屬於反恐怖作戰,可交給武警承擔。戰爭一旦到了城鄉剿匪階段,時間上的緊迫性已經大大降低,解放軍可以從容地剿滅殘餘的武裝台獨分子。
在多次明確警告後若台獨仍一意孤行,解放軍繼續演習、警告或局限於有限行動已經失去意義。此番出戰,不戰則已,戰必全勝。
台灣顯然不具備和大陸打持久戰的資格,若無外界幹預,封鎖戰、飛彈戰、遊擊戰、金融戰、民心戰、奪取外島圍點打援等任何持久戰策略都可奏效。但如筆者在《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嗎》一文中述及,美日幹預的可能性和強度與台海戰事的長度成正比,與解放軍的大戰決心和準備充分程度成反比。為避免節外生枝,增加勝算,速決戰仍然是最好的選擇。這和害怕美日幹預沒有關係。戰略上的持久戰仍然要求戰術上的速決戰,中華民族重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是一場持久戰,台海之戰隻是一個戰術事件。筆者在《解放軍能在台海戰爭中速戰速決嗎》一文中闡述了速決戰的現實可能性,並探討了一些戰術技術問題,簡言之,解放軍將不怕犧牲,發揮“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作用,動用一切為人道和國際準則所容許的手段,而沒有必要由單一軍兵種或尖端武器“包打天下”,或自我束縛於“正規”和“先進”的戰法。本文就海峽兩岸流行的若幹誤區作進一步探討。
一、外島
單純奪占外島不足以摧毀台獨的社會和經濟、軍事基礎,不足以製止台獨。外島本來在軍事上就是沒法固守的。若進攻外島而不進一步進攻台灣本島,台獨可以在口頭上大叫“遭受侵略”,爭取國際同情和支援的同時,趁機宣告獨立,實際上則放棄外島。如果目的確是進攻台灣本島,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的外島除對第一波空襲可提供有限預警外,在開戰後的軍事意義已經有限。解放軍不必動用海空軍或登陸,用地麵身管和火箭炮火覆蓋這些外島,迫使守軍退出戰鬥就足夠了。實際上都不需要24小時覆蓋,島上雷達和電台隻要發射電波,解放軍在岸上就可用多點無線電測向來快速定位,用炮火壓製;隻要雷達不敢開機,防空和反艦飛彈(紅外製導除外)就不能發揮作用;若島上炮群膽敢還擊,解放軍的反炮雷達可以迅速導引地麵炮群壓製。世界第一大陸軍的第一大兵種對付這幾個近在眼前的小島,怎麽打也是牛刀殺雞。這樣,在攻擊台灣本島之前或期間登陸外島,就是徒然浪費寶貴的時間和兵力。台灣本島解決後,外島不戰自降。
二、超限戰
超限戰是一個流行的話題,其基點在於用非對稱、非常規手段打擊對手。作為戰爭手段之一,超限戰無疑有其重要地位,但不分情況,把超限戰絕對起來,就超越其本意了。超限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戰。自然,持久的經濟戰可以摧垮台灣經濟,封鎖很快就可以陷台灣於困境。但戰爭史上絕少有僅靠經濟手段和封鎖就打垮對手的。中國隻有影響但沒有左右世界金融市場的能力,損害台灣經濟僅僅傷及台獨的皮肉,美日有能力給台灣長期輸血,同時毒化中國徹底收復台灣的機會。伊拉克被封鎖了近十年,薩達姆還是沒有屈服。當年隆美爾在北非被地中海上的皇家海軍和沙漠裏的sas搞得幾近彈盡油絕,但最後還是靠蒙哥馬利的第八軍才把沙漠之狐趕出北非。現在還有一種天真的想法,持久的經濟戰隻損害台灣,大陸會毫髮無損,或被戰爭經濟刺激起來,甚至得益於從台灣逃離的資金和訂單。美日和西方在軍事上坐視中國收復台灣是出於無奈,而決不是同情或讚許,至少在戰爭期間,指望它們在經濟上合作或一切照舊是不現實的。戰爭必定對大陸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負麵影響,隻是大陸的承受能力比台灣要強得多。另一種想法認定台灣的金融和工業會被大體完整地接收過來,或為此解放軍應投鼠忌器。不必要的破壞總是應該避免的,但現在已經不是戰上海的時代了,隻要作戰必要,不必拘泥於罈罈罐罐。中國在經濟上得益於統一將是一段時間以後的事。
雖然單靠超限戰不足以製止台獨,超限戰的一些手段還是可以用來削弱台獨,為最終消滅台獨作準備的。除設法使台灣的股市匯市崩潰和迫使、誘使撤資以外,破壞台灣的基礎設施將起極大作用。99年夏“兩國論”引起台海空前緊張時,一個輸電塔意外倒塌導致台灣大部停電,引發民眾極度恐慌並導致可觀的經濟損失,這不僅顯示了台灣電網在設計和運行上的缺陷,也是台灣社會和經濟脆弱程度的一個例證。台灣官方自稱石油庫存可支撐三個月,但有說法其實隻有兩周。戰時,台灣的油庫、煉油廠、電廠、供變電站、電信設施、供水供氣設施、橋樑、機場、港口、車站、軍火和彈藥庫、兵員和物資集散地等,將是除指管通情、空軍和防空基地外的首選目標。加上戰時的高消耗和斷絕油船交通,台灣的能源供應支撐不了多久。斷油斷電後,台灣經濟將立即癱瘓,社會陷入混亂,軍事行動也難於順利開展。如不能直接導致台獨投降,至少也大大有利於解放軍的進攻和最終登陸台灣。
三、占領台灣
一旦登上台灣,解放軍沒有理由不占領台灣全島,所以不會局限於占領要點,更不會打下後主動撤出。少數打散的武裝台獨分子可能會在城市和山區繼續負隅頑抗,解放軍的步兵和更為專業的武警完全有能力對付。解放軍對進山剿匪並不陌生,早年有從東北到西南山區的剿匪,在越北叢林搜剿化整為零的精銳越軍的經驗也正好用上。台灣人煙密集,巷戰不可避免。西方害怕巷戰主要是不願意投入大量步兵和承受傷亡,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就駕輕就熟的避開街心、穿牆爆破、抵近攻擊的戰術似乎不為西方軍界所重視,但實際上比坦克裝甲車沿大街長驅直入要有效。一旦城市主體被攻克,對付殘留的武裝歹徒屬於反恐怖作戰,可交給武警承擔。戰爭一旦到了城鄉剿匪階段,時間上的緊迫性已經大大降低,解放軍可以從容地剿滅殘餘的武裝台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