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也好,秦始皇也好,乃至於後來列朝列代也好,自然不可能於平地上修築長城,隻沿險峻的山脈而來,如此方能起到防禦的效果。
例如燕長城,其中一段就在燕山之上。趙長城,其中一段就在太行山上。
如今居庸關、紫荊關既然以為宋人遣兵馬堵塞,完顏斡魯欲要朝中京道求援,便隻能遣人潛入燕山之中,再翻越長城,如此方能前去求救。
燕山雖然險峻,長城雖然巍峨,奈何並非處處有兵看守。金人隻要捨得死傷,自然能到達目的地。
當年魯迅曾有一句名言:“這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其實這句話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便是,這世界上本來沒有路,卻也處處都是路,前提是你肯走。
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間雖有得崇山峻嶺乃至長城為阻攔,隻要你肯翻越,總是有路的。
當年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間的情形便是如此!
早在隋唐時期,燕山之地為中原政權所占據,而燕山北麵的草原正為遊牧民族所占據。
中原政權貪圖遊牧民族的戰馬,皮貨;遊牧民族又貪圖中原政權的鐵器、茶葉等等。
既然雙方各有所需,官方的榷場自然而然便出現了。
國際貿易嘛!幾十倍利潤那是分分鍾的事情。
有得如此豐厚的利潤為誘餌,民間走私也逐漸風行起來。
既然是走私,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出關,居庸關、紫荊關等關卡搜查甚嚴。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有刁民會找到辦法。
於是,許多從燕地往北麵的小路邊出現了,其中便有後世大名鼎鼎的古北口。
第一波走私人馬從此地偷偷翻越長城而出,緊接著便有第二批,第三批,第無數批。
走得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第二層意思便是常人所能理解的,隻要大家朝著一個方向走,便能走到出路。這裏且不討論。
唯有第三層意思卻完全相反。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其實反過來理解也成立。
那便是“這世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路也就沒了!”
如今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間的情形便是如此!
到得遼國時期,情形又是一變。
遼國掌控得中京道等地,復扶持了一個石敬瑭,便將燕雲等地納入囊中。
如今南京道同中京道既然成了一國,所謂的走私自然不存在了!
國內運轉貨物嘛,反正利潤不高,大大方方地走居庸關或者紫荊關便行了。
如此抄小路翻越長城的人立馬便少了下來。
遼國已經持續得二百餘年,也就是說當日這些走私路徑也幾乎荒廢得二百餘年。
古北口等原來的走私路徑,經由二百餘年的風雨,舊路已經不復存在,沿途皆是高山密林,再也難覓舊跡。
如今完顏斡魯遣使翻越燕山同長城往中京道而去,便需重新尋找、開闢得此等路徑。
故此也可以說沒路。
如今完顏斡魯雖然麾下大軍挨餓,雖然見得宋國糧草堆積如山,猶自不敢南下攻打宋國河北諸路,寧可分兵就糧,寧可遣信使翻山越嶺前去求救。
也不是這貨好心!實在是如今尚且未曾到得絕處!
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
卻說完顏斡魯遣得百餘人馬,便冒死翻越燕山山脈前往中京道,欲要求得兵馬、糧草來援。
此時掌控中京道的卻正是金人第一猛將完顏婁室,此人自隨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大小數百戰,從無敗績,且屢次都是以少破多。
前文便已經說過,金人待占據得遼國四京之地後,便無意大興兵馬,但專心平定內亂。唯有金人兵精而少,死一個便少一個,且平定內亂這種事情而已,殺雞焉用牛刀?且讓遼人狗咬狗去!
例如說此次平定中京道遼人之亂,便是完顏斡魯領著三萬本兵為監督,卻命耶律餘暏驅使十萬遼人僕從軍動手。
待聽得天祚帝訊息,完顏斡魯便引本兵前去擒拿,卻將平定內部遼人叛亂之事悉數交給了耶律餘暏。
當日蕭奉先誣陷晉王謀反,身為晉王舅父的耶律餘暏便為天祚帝所忌恨,無奈之下這才投得金人。
誰料得這貨倒是頗為金人看重,但凡遼國投誠兵馬,多使耶律餘暏統領,且往往隨金人大軍征討各地,也算立下了許多大功。
既然上了賊船,便隻得一條道走到黑。回頭無路,又感金人之恩遇,此時耶律餘暏倒是頗為忠心。
即便完顏斡魯這個監工已然引金兵東去,耶律餘暏猶自在放手攻殺中京道不肯降金的遼人,每過得三五日便能剿滅得一股“亂賊”,報捷文書隻潮水般往東京道湧去。
中京道剿賊順利,阿骨打便也放下心來,將此事盡數託付。故此即便完顏斡魯已然領大軍西去,金人朝廷猶自未覺。
耶律大石聞聽得此事,便作書勸之,書雲:“吳越之地有異蛇,民多死之。聞泰山有逐蛇之犬名斯熬,大喜,遂遣人以千金購之。斯熬至吳地,日食異蛇數百。吳越之民以之為神,乃設廟祀之。三年,異蛇盡!烹斯熬,取皮為鼓,取骨為槌,藏之於廟,謂可傳萬世!今足下捕蛇甚力,隻恐取皮拆骨之日不遠矣!竊為君子憂之!”
例如燕長城,其中一段就在燕山之上。趙長城,其中一段就在太行山上。
如今居庸關、紫荊關既然以為宋人遣兵馬堵塞,完顏斡魯欲要朝中京道求援,便隻能遣人潛入燕山之中,再翻越長城,如此方能前去求救。
燕山雖然險峻,長城雖然巍峨,奈何並非處處有兵看守。金人隻要捨得死傷,自然能到達目的地。
當年魯迅曾有一句名言:“這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其實這句話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便是,這世界上本來沒有路,卻也處處都是路,前提是你肯走。
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間雖有得崇山峻嶺乃至長城為阻攔,隻要你肯翻越,總是有路的。
當年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間的情形便是如此!
早在隋唐時期,燕山之地為中原政權所占據,而燕山北麵的草原正為遊牧民族所占據。
中原政權貪圖遊牧民族的戰馬,皮貨;遊牧民族又貪圖中原政權的鐵器、茶葉等等。
既然雙方各有所需,官方的榷場自然而然便出現了。
國際貿易嘛!幾十倍利潤那是分分鍾的事情。
有得如此豐厚的利潤為誘餌,民間走私也逐漸風行起來。
既然是走私,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出關,居庸關、紫荊關等關卡搜查甚嚴。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有刁民會找到辦法。
於是,許多從燕地往北麵的小路邊出現了,其中便有後世大名鼎鼎的古北口。
第一波走私人馬從此地偷偷翻越長城而出,緊接著便有第二批,第三批,第無數批。
走得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第二層意思便是常人所能理解的,隻要大家朝著一個方向走,便能走到出路。這裏且不討論。
唯有第三層意思卻完全相反。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其實反過來理解也成立。
那便是“這世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路也就沒了!”
如今南京道同中京道之間的情形便是如此!
到得遼國時期,情形又是一變。
遼國掌控得中京道等地,復扶持了一個石敬瑭,便將燕雲等地納入囊中。
如今南京道同中京道既然成了一國,所謂的走私自然不存在了!
國內運轉貨物嘛,反正利潤不高,大大方方地走居庸關或者紫荊關便行了。
如此抄小路翻越長城的人立馬便少了下來。
遼國已經持續得二百餘年,也就是說當日這些走私路徑也幾乎荒廢得二百餘年。
古北口等原來的走私路徑,經由二百餘年的風雨,舊路已經不復存在,沿途皆是高山密林,再也難覓舊跡。
如今完顏斡魯遣使翻越燕山同長城往中京道而去,便需重新尋找、開闢得此等路徑。
故此也可以說沒路。
如今完顏斡魯雖然麾下大軍挨餓,雖然見得宋國糧草堆積如山,猶自不敢南下攻打宋國河北諸路,寧可分兵就糧,寧可遣信使翻山越嶺前去求救。
也不是這貨好心!實在是如今尚且未曾到得絕處!
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
卻說完顏斡魯遣得百餘人馬,便冒死翻越燕山山脈前往中京道,欲要求得兵馬、糧草來援。
此時掌控中京道的卻正是金人第一猛將完顏婁室,此人自隨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大小數百戰,從無敗績,且屢次都是以少破多。
前文便已經說過,金人待占據得遼國四京之地後,便無意大興兵馬,但專心平定內亂。唯有金人兵精而少,死一個便少一個,且平定內亂這種事情而已,殺雞焉用牛刀?且讓遼人狗咬狗去!
例如說此次平定中京道遼人之亂,便是完顏斡魯領著三萬本兵為監督,卻命耶律餘暏驅使十萬遼人僕從軍動手。
待聽得天祚帝訊息,完顏斡魯便引本兵前去擒拿,卻將平定內部遼人叛亂之事悉數交給了耶律餘暏。
當日蕭奉先誣陷晉王謀反,身為晉王舅父的耶律餘暏便為天祚帝所忌恨,無奈之下這才投得金人。
誰料得這貨倒是頗為金人看重,但凡遼國投誠兵馬,多使耶律餘暏統領,且往往隨金人大軍征討各地,也算立下了許多大功。
既然上了賊船,便隻得一條道走到黑。回頭無路,又感金人之恩遇,此時耶律餘暏倒是頗為忠心。
即便完顏斡魯這個監工已然引金兵東去,耶律餘暏猶自在放手攻殺中京道不肯降金的遼人,每過得三五日便能剿滅得一股“亂賊”,報捷文書隻潮水般往東京道湧去。
中京道剿賊順利,阿骨打便也放下心來,將此事盡數託付。故此即便完顏斡魯已然領大軍西去,金人朝廷猶自未覺。
耶律大石聞聽得此事,便作書勸之,書雲:“吳越之地有異蛇,民多死之。聞泰山有逐蛇之犬名斯熬,大喜,遂遣人以千金購之。斯熬至吳地,日食異蛇數百。吳越之民以之為神,乃設廟祀之。三年,異蛇盡!烹斯熬,取皮為鼓,取骨為槌,藏之於廟,謂可傳萬世!今足下捕蛇甚力,隻恐取皮拆骨之日不遠矣!竊為君子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