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雄州附近州縣的百姓誰又不知實情?昨日宋軍大潰,無數的西軍乘亂往家鄉逃去,又有無數的敢戰士紛紛逃回家鄉。宋軍戰敗的消息早就隨著這些潰敗傳遍了遠近。
見著蔡攸、童貫二人這般無恥的諱敗為功,眾人心中紛紛唾棄之餘,卻對這兩名國賊無可奈何,唯有多散播幾次“謠言”,閑談之中向遠方的親朋戚友多透露幾句“機密”而已。
此時此刻,雖然朝廷的信用已經不怎麽值錢,卻仍然是公布信息的唯一“權威”渠道。
信使一路上換馬不換人,到得第三日一早,便來到了汴梁城外。
尚且距離城門十數丈開外,信使便喝道:“陣前急報,速開城門!”
這也是規矩,不管城門開沒開你都得這麽喊。
此時城門早開,門口處的行人見得紅旗報捷,又有誰敢耽誤軍情?趕緊往左右避開去。
信使躍馬而入,一路朝皇宮衝來,一路沿途喊道:“雄州軍報,我軍大捷。耶律大石已降!”
不管哪朝哪代,京師的老百姓都是最“愛國“的(例如大名鼎鼎的朝陽區群眾),眼見著朝廷自立國以來,一直便被遼國欺負,如今老天開眼,終於輪到咱們欺負欺負遼人了。
街上的行人聽聞得此捷報,均是喜不自禁,也相幫著呼喊起來。
當下信使邊如同冬天裏草原上的火把一般,一路跑過去,一路將周圍民眾點燃了起來。
多少販夫走卒,相跟著往前跑去,一路奔跑,一路狂呼。多少文人士子,聞言紛紛往酒樓鑽去,欲要買得一醉,留下驚世名章。
宋國皇宮本來就不算甚大,外麵眾人排山倒海的歡呼聲,早就傳入了宮內,驚動得老藝術家趙佶。
平日裏以藝術創作為主業,以當皇帝為兼職的趙佶,聞聽得皇宮外歡呼,心中亦是大喜。難得地放下手中的筆墨,主動加了一回班,親禦垂拱殿,又將各部在值官員,但凡五品以上者,悉數招來。
此時捷報已在朝中傳開,復聽聞得官家相招,眾人自是將手頭茶杯放下,往垂拱殿趕來。
待到眾人群聚於此,趙佶一聲令下,便有金吾將軍將信使領入。
信使見得官家親自召見,心下自是大喜。進得殿來,三跪九叩,口呼萬歲。
趙佶便開口道:“可是朕的居安才子有捷聞傳來,速速於朕接來。”
旁邊自有小太監走上前來,信使見狀便將北上包袱解下,交予太監之手,自己復又拜倒於地。
為防止有狂徒於奏摺之中下毒,故此趙佶的奏摺一向自己不看,另有讀折朝官代勞。
當下讀折朝官便將包袱拆開,取出木匣一封,當眾驗看得火漆封印無損,便捏碎封印,從其中取出奏摺二本,當眾誦讀起來。
此奏摺正是當初王葉為耶律大石所擬定之謝表,蔡攸、童貫觀後,愛其文采飛揚,本欲要原本奉上,奈何其中曾有言語提及得五萬宋國俘虜。二人既要隱瞞俘虜之事,便略微刪改,又命人模仿得王葉筆跡,重又謄寫得一番。便將此偽謝表,當成真謝表奏上。
當下讀者朝官讀的抑揚頓挫,底下朝臣也聽得如癡如醉。既嘆大石林牙之文采,又感其投誠宋國之赤心。對於耶律大石已降之事,自是再無疑問。
趙佶聽完此表,心下自是大喜,開口讚許道:“不愧為朕的居安才子,居安才子一到,耶律大石但俯身來降!算起來自蔡卿離京,到今日尚且未足十日,何其速矣!但有蔡卿、童卿二人在,遼事朕無憂矣。”
朝臣們自是齊聲附和,又紛紛上前拍馬,將功勞往官家身上攬來。
有得眾人拍馬,趙佶更是高興,開口道:“當初蔡卿進言,欲於宮外修築故人館,以安置遼地故人。如今算來,隻怕故人已至而館猶未成。“復轉頭對著王黼開口道:“此事,王卿務必上心。休要使朕的故人們露縮街頭,若果如此,便不得不借爾之府邸一用。”
朝臣們聞言皆大笑,王黼趕緊出列表示必定會用心,且藉機開口道:“據耶律大石降表所言,彼等如今餉盡糧絕,欲要朝廷施捨一二!未知陛下之意若何?”
趙佶揮了揮手,開口道:“些許小事,卿可自決之。”
王黼聞言大喜,得意的看了看左右群臣,便又退了回來。
見得眾人商(pai)議(ma)已畢,讀折朝官便又展開拿起蔡攸、童貫二人聯名的另外一封奏摺讀了起來。正是二人彈劾種師道七大罪狀,乞斬其首級。復彈劾楊可世叛國之罪,請誅其滿門。
聽得此報,趙佶難得的猶豫了一下,楊可世此人名聲全無,不過一小將而已,誅其滿門就誅其滿門好了。唯有種師道,到底也是西軍靈魂人物,且數有大功,豈可一朝殺之?
見得蔡攸親筆奏摺欲要置種師道於死地,身為蔡攸的死黨,自當盡力玉成。復見得官家有遲疑之色,王黼便出列開口道:“陛下,種師道之罪既有人證,又有物證,可謂鐵證如山,可速斷之。如今既招降得耶律大石,正是北上同蕭幹決戰之時,萬不可因此一人而沮軍心。”
趙佶尚未應對,旁邊便有一文臣出列喝道:“啟奏陛下,臣自束髮以來,亦曾閱盡史書無數,兵敗而誅帥者數矣,又幾曾有大軍既勝而復誅主帥者?今童貫、蔡攸等人一意如此,隻恐此捷聞有詐!”
見著蔡攸、童貫二人這般無恥的諱敗為功,眾人心中紛紛唾棄之餘,卻對這兩名國賊無可奈何,唯有多散播幾次“謠言”,閑談之中向遠方的親朋戚友多透露幾句“機密”而已。
此時此刻,雖然朝廷的信用已經不怎麽值錢,卻仍然是公布信息的唯一“權威”渠道。
信使一路上換馬不換人,到得第三日一早,便來到了汴梁城外。
尚且距離城門十數丈開外,信使便喝道:“陣前急報,速開城門!”
這也是規矩,不管城門開沒開你都得這麽喊。
此時城門早開,門口處的行人見得紅旗報捷,又有誰敢耽誤軍情?趕緊往左右避開去。
信使躍馬而入,一路朝皇宮衝來,一路沿途喊道:“雄州軍報,我軍大捷。耶律大石已降!”
不管哪朝哪代,京師的老百姓都是最“愛國“的(例如大名鼎鼎的朝陽區群眾),眼見著朝廷自立國以來,一直便被遼國欺負,如今老天開眼,終於輪到咱們欺負欺負遼人了。
街上的行人聽聞得此捷報,均是喜不自禁,也相幫著呼喊起來。
當下信使邊如同冬天裏草原上的火把一般,一路跑過去,一路將周圍民眾點燃了起來。
多少販夫走卒,相跟著往前跑去,一路奔跑,一路狂呼。多少文人士子,聞言紛紛往酒樓鑽去,欲要買得一醉,留下驚世名章。
宋國皇宮本來就不算甚大,外麵眾人排山倒海的歡呼聲,早就傳入了宮內,驚動得老藝術家趙佶。
平日裏以藝術創作為主業,以當皇帝為兼職的趙佶,聞聽得皇宮外歡呼,心中亦是大喜。難得地放下手中的筆墨,主動加了一回班,親禦垂拱殿,又將各部在值官員,但凡五品以上者,悉數招來。
此時捷報已在朝中傳開,復聽聞得官家相招,眾人自是將手頭茶杯放下,往垂拱殿趕來。
待到眾人群聚於此,趙佶一聲令下,便有金吾將軍將信使領入。
信使見得官家親自召見,心下自是大喜。進得殿來,三跪九叩,口呼萬歲。
趙佶便開口道:“可是朕的居安才子有捷聞傳來,速速於朕接來。”
旁邊自有小太監走上前來,信使見狀便將北上包袱解下,交予太監之手,自己復又拜倒於地。
為防止有狂徒於奏摺之中下毒,故此趙佶的奏摺一向自己不看,另有讀折朝官代勞。
當下讀折朝官便將包袱拆開,取出木匣一封,當眾驗看得火漆封印無損,便捏碎封印,從其中取出奏摺二本,當眾誦讀起來。
此奏摺正是當初王葉為耶律大石所擬定之謝表,蔡攸、童貫觀後,愛其文采飛揚,本欲要原本奉上,奈何其中曾有言語提及得五萬宋國俘虜。二人既要隱瞞俘虜之事,便略微刪改,又命人模仿得王葉筆跡,重又謄寫得一番。便將此偽謝表,當成真謝表奏上。
當下讀者朝官讀的抑揚頓挫,底下朝臣也聽得如癡如醉。既嘆大石林牙之文采,又感其投誠宋國之赤心。對於耶律大石已降之事,自是再無疑問。
趙佶聽完此表,心下自是大喜,開口讚許道:“不愧為朕的居安才子,居安才子一到,耶律大石但俯身來降!算起來自蔡卿離京,到今日尚且未足十日,何其速矣!但有蔡卿、童卿二人在,遼事朕無憂矣。”
朝臣們自是齊聲附和,又紛紛上前拍馬,將功勞往官家身上攬來。
有得眾人拍馬,趙佶更是高興,開口道:“當初蔡卿進言,欲於宮外修築故人館,以安置遼地故人。如今算來,隻怕故人已至而館猶未成。“復轉頭對著王黼開口道:“此事,王卿務必上心。休要使朕的故人們露縮街頭,若果如此,便不得不借爾之府邸一用。”
朝臣們聞言皆大笑,王黼趕緊出列表示必定會用心,且藉機開口道:“據耶律大石降表所言,彼等如今餉盡糧絕,欲要朝廷施捨一二!未知陛下之意若何?”
趙佶揮了揮手,開口道:“些許小事,卿可自決之。”
王黼聞言大喜,得意的看了看左右群臣,便又退了回來。
見得眾人商(pai)議(ma)已畢,讀折朝官便又展開拿起蔡攸、童貫二人聯名的另外一封奏摺讀了起來。正是二人彈劾種師道七大罪狀,乞斬其首級。復彈劾楊可世叛國之罪,請誅其滿門。
聽得此報,趙佶難得的猶豫了一下,楊可世此人名聲全無,不過一小將而已,誅其滿門就誅其滿門好了。唯有種師道,到底也是西軍靈魂人物,且數有大功,豈可一朝殺之?
見得蔡攸親筆奏摺欲要置種師道於死地,身為蔡攸的死黨,自當盡力玉成。復見得官家有遲疑之色,王黼便出列開口道:“陛下,種師道之罪既有人證,又有物證,可謂鐵證如山,可速斷之。如今既招降得耶律大石,正是北上同蕭幹決戰之時,萬不可因此一人而沮軍心。”
趙佶尚未應對,旁邊便有一文臣出列喝道:“啟奏陛下,臣自束髮以來,亦曾閱盡史書無數,兵敗而誅帥者數矣,又幾曾有大軍既勝而復誅主帥者?今童貫、蔡攸等人一意如此,隻恐此捷聞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