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回到宋末玩三國》作者:正版王啟年【完結】
文案:
北宋末年,金人肆虐!
聯遼合宋以拒金人,奠定三國鼎立之勢!
左右逢源挖牆腳,掃平三國復一統!
關鍵詞:爭霸流 宅男 腹黑
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
寫歷史小說,人和人之間的稱呼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稱呼一直在變遷。各朝各代或同或異,難以一概而論。許多在古人看來很正常的稱呼,在現代的我們看來就很搞笑了。稍微列舉幾個。
第一個,關於“哥”的稱呼:
唐玄宗稱呼自己父親為“四哥”(《舊唐書》卷160)。
王安石稱呼自己兒子王雱為“大哥”(《陔餘叢考》卷37)。
宋高宗稱呼養子宋孝宗為“大哥”(齊東野語,卷三)。
在現代,“哥”於“兄”接近同義,在古代,兄才是兄,哥很多時候都隻是表現一種親昵的態度。
第二個,關於“老婆”的稱呼:
南宋初苗劉之變時,宋昭慈孟太後隻能以伯母之尊,暫時扶立宋高宗的幼子,說:“是他官家有太子,待老婆與他管事。”【8】(p325—325)
這裏老婆是老太婆的意思。
第三個,關於“丈”的稱呼:
例如範純粹是範仲淹的第四子,但排行為五,人稱“範五丈”或“範龍圖五丈”。(註:參見鄧子勉:《宋人行第考錄》第148—149頁考證,中華書局,2001年。)
司馬光排行十二,被呼為“司馬十二丈”。【42】(p2258)
蘇軾被稱為“端明二丈”或“東坡二丈”。【43】(卷19、26)
“端明”是指蘇軾任端明殿學士。
再舉例一些奇葩官職簡稱:
“鄭大資”,是指資政殿大學士,“王提刑”是指提點刑獄,“章提舉”是指提舉常平,“王提幹”是指提舉常平司幹辦公事,“王運使”是指轉運使,“李檢討”是指翰林檢討,“張檢詳”指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
最後說一說本文採用稱呼的原則。
第一,凡宋代稱呼中與現代相近或者相同的,自無異議。
第二,凡宋代稱呼中與現代不同,但不會有歧義,也不奇葩的,盡量採用宋代稱呼。
第三,宋代稱呼之中在現代人看來有歧義,或者奇葩的,特別是宋朝那些奇葩官名簡稱,寫的人要查不少資料,看的人也是滿頭霧水。故此作者會盡量採用常見易懂的明清稱呼。例如大家一直在吐槽的“大人”。這也是迫不得已,大家寬恕則個。
第1章 破宋為救宋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大雨傾盆,十丈之外不辨人影。
如今正是春汛,又逢暴雨,白溝河內水勢猛漲,平日裏的小溪陡然變成大河。剛好隔開了南北對峙的兩軍。
南岸,十萬宋軍精銳在河邊立營紮寨,沿著河岸一直蜿蜒十幾裏。
北岸,數十騎遼軍遠攔子正冒著大雨來回警戒巡邏,馬匹踩在泥濘的土地上,一步一個趔趄。
三十裏外,一座孤零零的小城-新城。城牆上,一隊隊披著蓑衣,帶著鬥笠的守軍冒著大雨來回走動。
城內,逃難的老百姓冒著瓢潑大雨,攜家帶口的,推著簡陋的家當朝四麵城門湧去,卻被守城的士卒阻攔在城門口,平民的哀求聲同士卒的喝罵聲響成一片。
縣衙大堂上,黑著臉的耶律大石正眯著眼睛,冷冷的看著下麵眾將。一位黑粗的將領正在大聲嚷嚷:“林牙,本地男丁凡十二以上,七十以下者,當悉數徵發。如此可得士卒三萬。”話音未落,旁邊的本地將領便站出來反對,頓時又吵成了一團。
往昔風光無比的遼國,如今已經風雨飄搖。朝廷的精銳已經被金人屠殺的幹幹淨淨,遼國五京之中,上京、東京、中京、西京相繼陷落,如今隻留下南京一道苦苦支撐。就連天祚帝也不知所蹤,隻好將南京道留守耶律淳扶上帝位,名為天賜帝。麵對宋人十萬大軍的北伐,天賜帝東拚西湊這才勉強湊齊了二千人馬,交由耶律大石這個從未上過戰場的白麵書生率領,前來新城抵禦。
地方不過八百步的小城,三尺來高的土圍子,老弱病殘的士卒,從未上過戰場的統帥。不要說軍中的將領,就連城中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這場仗輸定了。
夏天的雨來得快去的也快,須臾之後,雲散雨收。
城下不知何時已經來了一位翩翩少年。少年一手撐著一把碩大的黑傘,一手牽著一匹健壯的黑騾。
城上一名守軍摘下鬥笠,探出頭來,甩了甩頭上的雨水,朝著少年高聲喊道:“兀那書生,快快逃命去吧!休來城中送死。”說完之後,轉頭與同伴調笑起來:“城外來了個傻子!裏麵的人想逃還逃不出去,竟然還有進來送死的。”
少年退後幾步,慢條斯理地整了整被狂風吹亂的衣服,朝城上拱了拱手,開口道:“煩請將軍相報林牙一聲,湘鄉貢士王葉求見。”
“湘鄉?南朝?”城上守卒們一聽對方來自宋國,瞬間勃然大怒,好幾把弓箭同時指了過來,同時紛紛開口罵道:“原來是背信棄義的南朝漢狗!”“殺了他!”“殺了這條漢狗!”眼見著就要開弓放箭。
文案:
北宋末年,金人肆虐!
聯遼合宋以拒金人,奠定三國鼎立之勢!
左右逢源挖牆腳,掃平三國復一統!
關鍵詞:爭霸流 宅男 腹黑
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
寫歷史小說,人和人之間的稱呼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稱呼一直在變遷。各朝各代或同或異,難以一概而論。許多在古人看來很正常的稱呼,在現代的我們看來就很搞笑了。稍微列舉幾個。
第一個,關於“哥”的稱呼:
唐玄宗稱呼自己父親為“四哥”(《舊唐書》卷160)。
王安石稱呼自己兒子王雱為“大哥”(《陔餘叢考》卷37)。
宋高宗稱呼養子宋孝宗為“大哥”(齊東野語,卷三)。
在現代,“哥”於“兄”接近同義,在古代,兄才是兄,哥很多時候都隻是表現一種親昵的態度。
第二個,關於“老婆”的稱呼:
南宋初苗劉之變時,宋昭慈孟太後隻能以伯母之尊,暫時扶立宋高宗的幼子,說:“是他官家有太子,待老婆與他管事。”【8】(p325—325)
這裏老婆是老太婆的意思。
第三個,關於“丈”的稱呼:
例如範純粹是範仲淹的第四子,但排行為五,人稱“範五丈”或“範龍圖五丈”。(註:參見鄧子勉:《宋人行第考錄》第148—149頁考證,中華書局,2001年。)
司馬光排行十二,被呼為“司馬十二丈”。【42】(p2258)
蘇軾被稱為“端明二丈”或“東坡二丈”。【43】(卷19、26)
“端明”是指蘇軾任端明殿學士。
再舉例一些奇葩官職簡稱:
“鄭大資”,是指資政殿大學士,“王提刑”是指提點刑獄,“章提舉”是指提舉常平,“王提幹”是指提舉常平司幹辦公事,“王運使”是指轉運使,“李檢討”是指翰林檢討,“張檢詳”指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
最後說一說本文採用稱呼的原則。
第一,凡宋代稱呼中與現代相近或者相同的,自無異議。
第二,凡宋代稱呼中與現代不同,但不會有歧義,也不奇葩的,盡量採用宋代稱呼。
第三,宋代稱呼之中在現代人看來有歧義,或者奇葩的,特別是宋朝那些奇葩官名簡稱,寫的人要查不少資料,看的人也是滿頭霧水。故此作者會盡量採用常見易懂的明清稱呼。例如大家一直在吐槽的“大人”。這也是迫不得已,大家寬恕則個。
第1章 破宋為救宋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大雨傾盆,十丈之外不辨人影。
如今正是春汛,又逢暴雨,白溝河內水勢猛漲,平日裏的小溪陡然變成大河。剛好隔開了南北對峙的兩軍。
南岸,十萬宋軍精銳在河邊立營紮寨,沿著河岸一直蜿蜒十幾裏。
北岸,數十騎遼軍遠攔子正冒著大雨來回警戒巡邏,馬匹踩在泥濘的土地上,一步一個趔趄。
三十裏外,一座孤零零的小城-新城。城牆上,一隊隊披著蓑衣,帶著鬥笠的守軍冒著大雨來回走動。
城內,逃難的老百姓冒著瓢潑大雨,攜家帶口的,推著簡陋的家當朝四麵城門湧去,卻被守城的士卒阻攔在城門口,平民的哀求聲同士卒的喝罵聲響成一片。
縣衙大堂上,黑著臉的耶律大石正眯著眼睛,冷冷的看著下麵眾將。一位黑粗的將領正在大聲嚷嚷:“林牙,本地男丁凡十二以上,七十以下者,當悉數徵發。如此可得士卒三萬。”話音未落,旁邊的本地將領便站出來反對,頓時又吵成了一團。
往昔風光無比的遼國,如今已經風雨飄搖。朝廷的精銳已經被金人屠殺的幹幹淨淨,遼國五京之中,上京、東京、中京、西京相繼陷落,如今隻留下南京一道苦苦支撐。就連天祚帝也不知所蹤,隻好將南京道留守耶律淳扶上帝位,名為天賜帝。麵對宋人十萬大軍的北伐,天賜帝東拚西湊這才勉強湊齊了二千人馬,交由耶律大石這個從未上過戰場的白麵書生率領,前來新城抵禦。
地方不過八百步的小城,三尺來高的土圍子,老弱病殘的士卒,從未上過戰場的統帥。不要說軍中的將領,就連城中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這場仗輸定了。
夏天的雨來得快去的也快,須臾之後,雲散雨收。
城下不知何時已經來了一位翩翩少年。少年一手撐著一把碩大的黑傘,一手牽著一匹健壯的黑騾。
城上一名守軍摘下鬥笠,探出頭來,甩了甩頭上的雨水,朝著少年高聲喊道:“兀那書生,快快逃命去吧!休來城中送死。”說完之後,轉頭與同伴調笑起來:“城外來了個傻子!裏麵的人想逃還逃不出去,竟然還有進來送死的。”
少年退後幾步,慢條斯理地整了整被狂風吹亂的衣服,朝城上拱了拱手,開口道:“煩請將軍相報林牙一聲,湘鄉貢士王葉求見。”
“湘鄉?南朝?”城上守卒們一聽對方來自宋國,瞬間勃然大怒,好幾把弓箭同時指了過來,同時紛紛開口罵道:“原來是背信棄義的南朝漢狗!”“殺了他!”“殺了這條漢狗!”眼見著就要開弓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