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19-----------------------


    極的作用。它的成立,是勤工儉學運動的重要成果。 為了有力地對勤工儉學生和華工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對團員進行共產 主義教育,宣傳和解釋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特別是為了同無政府 主義思想及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作鬥爭,1922年8月1日,旅歐中 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創辦理論刊物 《少年》。 《少年》由陳延年負責編輯、出版,周恩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 從擔任旅歐中國共主義青年團的執行委員會主席後,周恩來從德國返回法 國,住在巴黎戈德弗魯瓦街7號那間5平方米的鬥室裏。他專門從事黨團工 作,依靠稿費為生。 《少年》雜誌的社址也就在這裏。這個刊物最初是 16 開,每月一期,每期30頁左右。以第7號起,改為24開,42頁。第10號 起,又改為不定期刊。 《少年》主要任務是“傳播共產主義學理”,因此刊登了很多理論文章。 如馬克思的 《歷史要走到無產階級專政》、列寧的《告少年》(即《青年團 的任務》)等譯文,還刊登共產國際和少共國際的文件和消息。 鑑於建黨建團初期,一些人對黨、團組織還有模糊認識,因此 《少年》 上發表了很多文章講述共產黨的性質和作用,解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基 本原則,宣傳建黨建團的基本意義,論證中國走共產主義道路的必要性和必 然性,肯定隻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周恩來在 《少年》上接連發表了一係 列文章,如 《共產主義與中國》、《宗教精神與共產主義》、《告工友》、 《十月革命》、《論工會運動》、《俄國革命是失敗了麽?》等等。在《共 產主義與中國》一文中,周恩來分析了中國的經濟狀況,總結中國根本不具 備發展民族資本的條件。如果用資本主義的方法來開發實業,不僅會使中國 變為舶來品的市場,而且會使中國布滿了外國資本家。不論是外資還是內資, 都是壓迫和剝削無產階級的。我們絕對不能容許資本主義在中國生長和發展 起來。我們必須齊心合力搞革命,將政權奪到無產階級手裏,然後辦實業, 發展經濟。 周恩來在 《共產主義和中國》這篇文章裏,還對許多反馬克思主義的社 會思潮,如國家社會主義、胡適的 “好政府主義”、無政府主義、法國工團 主義等等,進行了猛烈批判。 無政府主義思想在旅歐學生中占有很大市場。它宣稱“絕對平等”、“絕 對自由”、“反對任何權威”等主張,迎合了當時青年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 在“五四”前後,它在衝擊各種舊思想對人們的束縛時曾起過某些積極作用, 但它主張取消對個人的任何約束,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符合實際的空想,而 且也不利於集體的團結、合作。巴黎是無政府主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的 刊物 《新世紀》從1907年6月到1910年5月,出版120期,產生過巨大社 會影響。1922年1月,一些旅歐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又在這裏創辦 《工餘》月 刊,在勤工儉學生和華工中大肆鼓吹無政府主義並散布反馬克思的謬論。《少 年》決心給 《工餘》的反動言論以迎頭痛擊。 首先,共產主義者強調,無政府主義反對任何約束的主張是空想的,而 且是有害的。被壓迫的無產階級如果是一盤散沙,就不可能翻身做主人。隻 有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周恩來剛到法國時,對無政 府主義也曾有過同情,但不久就看清了真相。他十分重視自覺的紀律,但又 堅決反對盲目的迷信。有些無政府主義者譏笑共產黨人的信仰是宗教迷信, 對此,周恩來堅決地進行了駁斥。


    ----------------------- page 20-----------------------


    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論爭的焦點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 《工餘》 發表了很多反對工人階級進行政治鬥爭、奪取政權以及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 的謬論。 《少年》則發表《一個無政府黨人和一個共產黨人的談話》、《什 麽是無政府黨人的道德》、 《工人與政治》等文章,對《工餘》的謬論予以 還擊。這些文章當時在反對無政府主義方麵起了積極的作用。 1922年12月1日,《少年》第5號出版了俄羅斯革命5周年紀念專號。 周恩來專門寫了 《十月革命》一文,對俄國這場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做了高 度評價,稱讚 “俄國十月革命確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奠定了革命始基。”在 《少年》第6號上,周恩來又發表 《俄國革命是失敗了麽?(質工餘社三泊 君)》一文。針對無政府主義者在 《俄國共產主義失敗之原因及其補救的方 法》一文中,對俄國革命的否定和對新經濟政策的惡毒攻擊進行了駁斥,捍 衛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果實。 趙世炎、王若飛、周恩來等人在華工中進行了大量的組織和教育工作, 幫助華工擺脫行業、幫會的剝削,建立起工人自己的組織——華工總會,並 出版 《工人旬報》、《新工人》等。周恩來撰寫了《論工會運動》一文,論 述了工會的性質、任務、作用、組織以及黨與工會的關係等問題,對工會的 工作進行了係統的指導。無政府主義者多次陰謀破壞華工與勤工儉學生的團 結,篡奪對華工的領導權,都未能得逞。由於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共產主義者 的堅決鬥爭,無政府主義以徹底失敗而宣告結束。這一鬥爭保證了馬克思列 寧主義的純潔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勤工儉學生和華工中的傳播,提高了 他們的覺悟,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走到共產主義旗幟之下。到 1923年底,無 政府主義在勤工儉學生和華工中已經沒有什麽市場了。 在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擊退無政府主義的進攻,發動和喚醒廣大勤工儉 學生和華工等等方麵, 《少年》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勝利地完成了它所肩負 的歷史使命。從1924年2月1日起,《少年》改組為《赤光》半月刊,開始 了它的新的戰鬥歷程。 當旅法中國共產主義者的活動熱火朝天時,中國國內的形勢也風起雲 湧。共產黨、國民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斷地摸索革命道路,很快就認識到,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國要想取得無產階級的解放,先決條件是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勢 力,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這一任務異常艱巨,隻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還必須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1922年6月,即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 時,中共中央發表 《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正式提出要與以孫中山 為首的國民黨建立聯合陣線。同年8月,又召開特別會議,原則確定共產黨 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兩黨的合作。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 在廣州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 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國民黨在 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 會宣言。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的正式開始,標誌著中國革命的 各民主階級聯合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一戰線的結成,標誌著中國革 命高漲的興起。 1922年9月,《少年》第2號上發表張申府的《中國共產黨與目前政府》, 宣傳國共合作的主張。不久,孫中山派王京岐到法國組織國民黨支部。王原 來也是留法勤工儉學生,因參加裏昂中法大學的鬥爭,與蔡和森等人同船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赴法勤工儉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漢萍+餘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漢萍+餘波並收藏愛國主義教育叢書--赴法勤工儉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