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統領後、技兩個部門的後方指揮機構。我們認為,應當由合成軍副職首長 任後方指揮員。主要理由:一是我軍裝備工作分工調整後出現的新情況,從 客觀上要求有合成軍首長協調後方工作。二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戰役對 後勤保障和技術保障依賴性明顯增大,以及敵人注重打擊我後方的作戰思 想,也要求加強後方組織指揮。三是戰役後方是一個廣闊的範圍,除了後勤 和技術保障單位外,還有預備隊、二梯隊等許多作戰單位。由合成軍副職首 長擔任後方指揮員,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這對於協調一致 地做好後勤保障和技術保障工作,必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保證作用。 (二)確定科學合理的後方部署 後方部署的原則、形式和要求,對於後勤部門與技術部門協調一致地完 成好保障任務,有著直接的聯繫和重大的影響。選定後、技配置地域,通常 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由合成軍首長直接指定;二是由後勤、技術部門提出 建議,經合成軍首長批準。但不論哪種方式,在選定後、技配置地域時,都 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這個基本原則應當是 “相對集中,適應分散,便於 工作,利於安全”。如果由後勤部門和技術部門提出建議的話,兩個部門則 必須適時進行協同。其協同的主要內容應當是:配置地域的選定,開設後方 指揮所的方式及位置,有關部 (分)隊和庫(所)配置位置,後方防衛等問 題。關於後方指揮所的開設,我們認為,戰區後方指揮所宜由後勤機關單獨 開設,可由戰區司令部技術部彈藥處等與後勤密切相關的部門派人參加。集 團軍後方指揮所宜由後、技兩個部門合併開設。關於配置地域,我們認為, 後勤保障機構和裝備技術保障機構應當配置在相鄰地域,或配置在同一地 域,並且後、技保障機構各自相對集中。關於有關保障部 (分)隊的配置位 置,從便於協同和利於提高保障效率的角度上講,運輸、修理、救護等單位 以及彈藥、器材等庫 (所),原則上應當相對靠近配置。 (三)採取適當的保障命令下達方式 從表麵上看,後勤保障命令和裝備技術保障命令是分別下達,還是合併 下達,似乎隻是一個不同方式問題。其實不然,保障命令的分與合,直接關 繫到下級在執行當中的有關協同問題和保障效率問題。如果分別下達,從有 關內容上講,有可能出現不完全一致的問題;從時間上講,有可能出現早晚 不一的問題;從下達命令的效率上講,必然會增加文電數量。如果戰區司令 部技術部按照編製體製把有關技術保障的內容納入作戰命令中下達,顯然也 很不協調。保障命令分別下達,將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繁瑣和麻煩,影響保障 的時效,甚至下級在執行當中出現偏差。我們傾向於採取合併下達後方命令 的方式。其基本做法和程序是:在後、技兩個部門對有關問題充分協商的基 礎之上,各自擬製本部門的保障建議和保障計劃;在作戰 (黨委)會議上, 後勤保障建議由後勤部長提出,裝備技術保障建議,戰區由參謀長提出,集 團軍由裝備技術部長提出;合成軍首長 (黨委)批準後,再將有關內容合併 成為後方命令,井以合成軍軍政主官首長的名義下達。這與現行的由軍政首 長簽署後方命令的規定是一致的。當然,保障命令分別下達也並非不可。 高技術條件下外軍戰役後勤保障的新變化 李玉連


    近20年來,由於大量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使武器裝備、戰場環 境、戰略戰術、軍隊結構、後勤建設等各方麵都發生了時代性的巨大變化。 因此,世界各國軍隊,從理論到實踐,都非常重視研究和探索高技術條件下 的作戰行動和後勤保障問題。本文僅就高技術條件下外軍戰役後勤保障的新 變化,作些粗淺的分析和探討。 總的來看,現代高技術條件下,外軍戰役後勤保障領域主要發生了四方 麵的變化:一是戰役後勤保障理論發生了變化;二是戰役後勤保障組織發生 了變化;三是戰役後勤保障方式發生了變化;四是戰役後勤指揮和保障手段 發生了變化。 一、高技術條件下外軍戰役後勤保障理論的變化 隨著高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外軍對高技術條件下戰役後勤保障 理論 (包括指導思想和理論觀點)的研究和探索極為重視,認為它不僅應該 包括過去戰爭中的經驗教訓,而更重要的是要反應當代高技術對戰役後勤保 障的影響。 (一)外軍戰役後勤保障指導思想的變化 後勤保障理論的變化首先表現於後勤保障指導思想的變化。外軍戰役後 勤保障指導思想的變化明顯地發生在70年代中期,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這 場局部戰爭被外軍看作是一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 “新式武器裝備的試驗戰 爭”,是一場高技術的“戰術飛彈戰”。在這場戰爭中,損失的坦克50%是 被反克飛彈所擊毀;損失的飛機49%是被防空飛彈所擊落。特別發人深省的 是:阿方在人力、物力和裝備數量方麵均占優勢,而且戰前準備充分,突破 了以軍號稱 “不可逾越的障礙”——“巴列夫防線”,取得了初戰的勝利, 但最後卻沒打贏這場戰爭;相反,以色列在人力、物力和裝備數量上均處於 劣勢並遭到南北兩麵的突然夾擊,初戰損失很大,但最後反倒成了事實上的 戰勝者。原因就在於以軍在其 “巴列夫防線”被突破後,立即由陣地戰轉入 了大距離、大縱深的機動戰,不僅作戰指揮靈活,而且後方反應迅速,後勤 保障有力。戰後,外國軍事評論家認為,這場戰爭“預示著未來戰爭的性質”, 並斷言陣地戰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將是高速機動戰,未來高技 術戰場的前後方將沒有明顯的差異。為了研究這場戰爭的經驗教訓,來自三 個世界51個國家的185名軍事家於1975年10月在開羅召開了“關於一九七 三年十月戰爭國際座談會”。與會者一致認為,在未來高技術戰場上,後勤 的中心問題將是如何解決高速度、高消耗的機動作戰後勤保障問題。從而引 發了外軍後勤保障指導思想的根本變化。 例如,在 70年代以前,美軍在後勤保障工作中起主導作用的始終是其第 二次世界大故中形成的 “越快、越多、越好”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直 到越南戰爭期間仍沒有改變。美軍汲取了越南戰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第四 次中東戰爭的經驗教訓,其後勤保障指導思想在70年代中期發生了歷史性的 變化,由 “越快、越多、越好”改變為“適時、適地、適量”,以適應高技 術條件下機動作戰的要求。 (二)外軍戰役後勤保障觀點的主要變化 由於戰役後勤保障指導思想的變化,進而推動了戰役後勤保障觀點的變 化。自80年代以來,外軍戰役後勤保障觀點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認為高技術條件下,後勤部隊的裝備必須具有與作戰部隊同樣的機 動能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高技術備件下局部戰爭戰役後勤保障研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高達+陳曙東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高達+陳曙東等並收藏高技術備件下局部戰爭戰役後勤保障研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