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繼中標。由美國、加拿大組成的10 多支滅火隊在海灣停戰後不久就投入了
工作。他們先揀小火滅,一個隊幾天就可撲滅一口油井的大火。他們已先後
滅了320 多口油井的大火。
中國人對撲滅油井大火持科學、嚴謹的態度。早在1991 年的3 月中旬,
科威特內閣大臣訪問北京,要求中國提供幫助,歡迎中國政府派出滅火隊。
不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經過安排,派出7 名滅火專家於3 月22 日離開
北京赴科威特現場考察,摸清“火情”。先是在科方人員陪同下赴甘布爾大
油田考察火情。年已六旬的專家組長孫振純逼近火場,離火源隻有15 米左
右,作抵近偵察。接著專家組先後在科考察了270 多口油井的火勢,並提出
周詳可行的滅火方案。滅火是一項十分危險和艱苦的工作,熊熊火柱頂天立
地,滾滾濃煙鋪天蓋地,高溫氣浪直撲百丈之外。
如何滅火,各國專家都有自己的招數。中國專家是採取傳統的滅火方法,
先挖排油溝,縮小油湖麵積,再用沙子鋪路,使滅火器械能接近火源,在實
戰中,情況變化多端。自9 月4 日開始,中國滅火隊經5 天搏鬥,終在9 月
8 日成功地撲滅了第一口油井大火。首戰告捷!接著,中國隊員們又撲滅了
甘布爾42 號油井大火。這個噴油達2.5 萬噸的巨型井,油湖麵積幾萬平方米,
井口8 處外噴火舌。滅火隊員們戴著防毒麵具作業。其風險之大是難以想像
的。幾經反覆,歷時15 天才將大火撲滅。
科威特的重建工作,在國際社會的多方支持下,取得了迅速進展。到1991
年底,日產原油不斷增加,創150 萬桶紀錄,而海灣戰爭前為180 萬桶。中
國人在科威特的重建工作中,為促進兩國的友誼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海灣戰爭雖然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發的,但是戰爭的結果不僅給
科威特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樣也給伊拉克這個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
難。
在近50 天的海灣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的空襲
超過10 萬架次。伊拉克廣播電視大樓被完全摧毀,樓的正麵還看得出原來的
樣子,而側麵隻剩一付鋼架了。總統府門前廣場上的雕塑還在,正對著塑像
的應是像凱旋門似的方形的大門。大約從1980 年兩伊戰爭開始起,那大門上
便一直架著兩挺4 管高射機槍,頭戴鋼盔的伊拉克士兵常年在那裏值勤,同
廣場上這尊由幾名士兵組成的塑像相互映襯。如今,那十分氣派的大門從視
野中消失了。
底格裏斯河彎彎曲曲,自西北而東南穿城而過。市內跨河江橋一共有10
座。總統府邊上的“7.14 吊橋”是40 年代英國幫助建造的。橋欄和那一根
根鋼纜吊索都漆成綠色,像一隻架在底格裏斯河上的巨大的豎琴,日夜伴著
河水彈唱。那是巴格達一處著名的景點。而戰爭中,整個橋麵都被炸斷。通
向鬧市區的“共和國橋”也被炸成三截。
據說1991 年1 月17 日淩晨,海灣戰爭爆發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
的飛機對巴格達的空襲目標,首先是伊拉克的指揮係統、通訊係統和空防係
統。戰後,除總統府大樓外,國防部、工業軍工部、空軍司令部、穆桑納軍
用機場、電訊大樓等等,都完全被摧毀。由於這些目標都是經過精心選擇,
而使用的又是高技術雷射製導或電視製導炸彈,不僅命中率高,而且破壞力
大。飛彈對目標多從頂部貫穿,在內部爆炸,致使不少建築外觀上似無大損
害,但裏麵已全部被摧毀,且對周圍建築物影響較小。譬如穆桑納軍用機場
和巴格達火車站隻有一街之隔,前者全部被毀,而火車站卻絲毫未損。同樣,
海灣戰爭前經常舉行國際會議的大廈,與外國記者們居住的拉希德飯店也隻
有一街之隔,會議大廈幾乎全部被破壞,而拉希德飯店卻安然無恙。
中國使館所在區的阿米裏亞的一個防空洞,在海灣戰爭期間,遭到美國
飛機空襲,400 餘人死亡,引起世界震驚。伊拉克外長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提
出嚴重抗議,而美國卻不承認誤炸,他們聲稱根據確切情報,那裏是伊拉克
軍隊的作戰指揮部。一個中年婦女對前去採訪的外國記者說:“美國人說這
裏是軍隊指揮部,空襲時,這裏雖然也有少數軍人,但絕大多數都是附近的
居民。他們一下子就奪去了我們400 多人的生命,有的一家6 口人,無一幸
免。”戰後這一地區,幾乎家家門前掛著黑布,上麵寫著死難者的名字,令
人觸目驚心。
3 月18 日,是1991 年一年一度的齋月伊始。但對巴格達居民們來說,
這恐怕是最淒涼的一個齋月了。大街上,不少商店關門停業。就是開門的商
店,商品也極匱乏,貨架半數是空的。1990 年海灣危機中,伊拉克為顯示不
俱怕國際社會的製裁與封鎖,將從科威特掠奪來的商品投向本國市場。當時,
工作。他們先揀小火滅,一個隊幾天就可撲滅一口油井的大火。他們已先後
滅了320 多口油井的大火。
中國人對撲滅油井大火持科學、嚴謹的態度。早在1991 年的3 月中旬,
科威特內閣大臣訪問北京,要求中國提供幫助,歡迎中國政府派出滅火隊。
不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經過安排,派出7 名滅火專家於3 月22 日離開
北京赴科威特現場考察,摸清“火情”。先是在科方人員陪同下赴甘布爾大
油田考察火情。年已六旬的專家組長孫振純逼近火場,離火源隻有15 米左
右,作抵近偵察。接著專家組先後在科考察了270 多口油井的火勢,並提出
周詳可行的滅火方案。滅火是一項十分危險和艱苦的工作,熊熊火柱頂天立
地,滾滾濃煙鋪天蓋地,高溫氣浪直撲百丈之外。
如何滅火,各國專家都有自己的招數。中國專家是採取傳統的滅火方法,
先挖排油溝,縮小油湖麵積,再用沙子鋪路,使滅火器械能接近火源,在實
戰中,情況變化多端。自9 月4 日開始,中國滅火隊經5 天搏鬥,終在9 月
8 日成功地撲滅了第一口油井大火。首戰告捷!接著,中國隊員們又撲滅了
甘布爾42 號油井大火。這個噴油達2.5 萬噸的巨型井,油湖麵積幾萬平方米,
井口8 處外噴火舌。滅火隊員們戴著防毒麵具作業。其風險之大是難以想像
的。幾經反覆,歷時15 天才將大火撲滅。
科威特的重建工作,在國際社會的多方支持下,取得了迅速進展。到1991
年底,日產原油不斷增加,創150 萬桶紀錄,而海灣戰爭前為180 萬桶。中
國人在科威特的重建工作中,為促進兩國的友誼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海灣戰爭雖然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發的,但是戰爭的結果不僅給
科威特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樣也給伊拉克這個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
難。
在近50 天的海灣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的空襲
超過10 萬架次。伊拉克廣播電視大樓被完全摧毀,樓的正麵還看得出原來的
樣子,而側麵隻剩一付鋼架了。總統府門前廣場上的雕塑還在,正對著塑像
的應是像凱旋門似的方形的大門。大約從1980 年兩伊戰爭開始起,那大門上
便一直架著兩挺4 管高射機槍,頭戴鋼盔的伊拉克士兵常年在那裏值勤,同
廣場上這尊由幾名士兵組成的塑像相互映襯。如今,那十分氣派的大門從視
野中消失了。
底格裏斯河彎彎曲曲,自西北而東南穿城而過。市內跨河江橋一共有10
座。總統府邊上的“7.14 吊橋”是40 年代英國幫助建造的。橋欄和那一根
根鋼纜吊索都漆成綠色,像一隻架在底格裏斯河上的巨大的豎琴,日夜伴著
河水彈唱。那是巴格達一處著名的景點。而戰爭中,整個橋麵都被炸斷。通
向鬧市區的“共和國橋”也被炸成三截。
據說1991 年1 月17 日淩晨,海灣戰爭爆發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
的飛機對巴格達的空襲目標,首先是伊拉克的指揮係統、通訊係統和空防係
統。戰後,除總統府大樓外,國防部、工業軍工部、空軍司令部、穆桑納軍
用機場、電訊大樓等等,都完全被摧毀。由於這些目標都是經過精心選擇,
而使用的又是高技術雷射製導或電視製導炸彈,不僅命中率高,而且破壞力
大。飛彈對目標多從頂部貫穿,在內部爆炸,致使不少建築外觀上似無大損
害,但裏麵已全部被摧毀,且對周圍建築物影響較小。譬如穆桑納軍用機場
和巴格達火車站隻有一街之隔,前者全部被毀,而火車站卻絲毫未損。同樣,
海灣戰爭前經常舉行國際會議的大廈,與外國記者們居住的拉希德飯店也隻
有一街之隔,會議大廈幾乎全部被破壞,而拉希德飯店卻安然無恙。
中國使館所在區的阿米裏亞的一個防空洞,在海灣戰爭期間,遭到美國
飛機空襲,400 餘人死亡,引起世界震驚。伊拉克外長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提
出嚴重抗議,而美國卻不承認誤炸,他們聲稱根據確切情報,那裏是伊拉克
軍隊的作戰指揮部。一個中年婦女對前去採訪的外國記者說:“美國人說這
裏是軍隊指揮部,空襲時,這裏雖然也有少數軍人,但絕大多數都是附近的
居民。他們一下子就奪去了我們400 多人的生命,有的一家6 口人,無一幸
免。”戰後這一地區,幾乎家家門前掛著黑布,上麵寫著死難者的名字,令
人觸目驚心。
3 月18 日,是1991 年一年一度的齋月伊始。但對巴格達居民們來說,
這恐怕是最淒涼的一個齋月了。大街上,不少商店關門停業。就是開門的商
店,商品也極匱乏,貨架半數是空的。1990 年海灣危機中,伊拉克為顯示不
俱怕國際社會的製裁與封鎖,將從科威特掠奪來的商品投向本國市場。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