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英國銀行遭到恐怖分子的幾次槍擊。1 月20 日,一枚火箭炸彈在義大利駐
黎巴嫩的大使館發生爆炸,建築物遭損,電線被炸斷。同日,美國在菲律賓
的托馬斯·傑弗遜文化中心也發生了爆炸事件。1 月21 日,北約組織在伊斯
坦布爾的後勤補給辦公室又被炸毀。此後,英國在安曼開設的銀行、法國駐
黎巴嫩的大使館、美國在伊斯坦堡的公司、美國在加爾各答的大使館相繼
響起了爆炸聲。人們認為,薩達姆期望破壞活動達到的目的與其說是破壞建
築設施,不如說是對美國及西方國家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據不完全統計,從1 月17 日戰爭爆發到31 日,全世界共發生了針對西
方的恐怖事件約70 起。到2 月5 日,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已達100 起左右。
美國政府已從中東、北非各國撤退僑民。而且隨著戰事的發展,恐怖活動會
更加激烈地進行。
據西方通訊社報導,這些接連不斷的恐怖事件,是薩達姆戰略的一個組
成部分。伊拉克在1 月18 日製定的策略中,有一點就是開展恐怖活動。薩達
姆和他的復興社會黨要求穆斯林攻擊多國部隊成員國以及沙特、科威特的“權
益、設施”。薩達姆還呼籲“向侵略者的財產放火,不論侵略者逃到世界上
哪個角落都對他們窮追不捨”。美國報紙認為,人們對薩達姆的名言“戰鬥
將在全世界展開”、“全世界都是戰場”、“讓美國人血流成河”等,不能
不保持高度警惕。
事實也確實如此,西方軍事戰略專家認為,自從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1
月17 日開始空襲伊拉克以來,薩達姆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物質手段同
美國進行周旋。其中主要有以下十種戰術策略:
——一曰政治戰。伊拉克始終把解決海灣危機同解決巴勒斯坦問題聯繫
起來,強調伊拉克同多國部隊的戰爭是一場“保衛阿拉伯民族最高利益的聖
戰”,從而在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中贏得了一定的支持。
——二曰宣傳戰。開戰後,伊拉克故意讓美國有線新聞廣播公司n)
的電視記者繼續自在伊拉克進行電視採訪,並不斷向世界播出電視畫麵,後
來又允許西方記者輪流到伊採訪,以西方記者現身說法去影響西方公眾。如
西方記者關於多國部隊轟炸平民目標的報導,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三曰神經戰。把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恐怖行動,作為三張“王牌”
握在手中,“引而不發”;反覆宣傳地麵戰可能使美軍傷亡慘重、“血流成
河”;強調戰爭勢必持久化,勾起了美國人對越戰的可怕回憶。
——四曰迷惑戰。用塑料和木板偽造大量飛機、飛彈及發射架,並從國
外購買大量充氣坦克、充氣戰車等布置假目標,誘惑敵軍上當。據蘇聯偵察
衛星的情報表明,多國部隊摧毀的飛彈發射架、飛機,坦克、化學工廠,80
%是假的。
——五曰地道戰。空襲開始後,伊拉克採取避敵銳氣、保存實力的做法,
把絕大部分飛機、坦克和精銳部隊都隱藏在堅固的地下室裏。
——六曰地雷戰。在科威特南部的第一道防線設置有數公裏寬的地雷
帶,在科威特沿海布有水雷帶,已有多艘美國軍艦觸雷受損。
——七曰石油戰。在前沿陣地修築防坦克壕溝,灌滿石油,準備“油炸
坦克”;在海上傾倒石油,準備“火燒戰船”。這是一種新型的石油戰。
——八曰飛彈戰。不時地向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及巴林等國發幾枚“飛
毛腿”飛彈。飛彈戰目的有二:一是試圖把以色列拖入戰爭,以改變戰爭性
質;二是要表明伊拉克仍有戰鬥力。
——九曰遊擊戰。在前沿不時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多國部隊,打了就跑。
海夫吉戰役就是一例。
——十曰外交戰。戰前先與伊朗媾和,穩定側翼。2 月15 日又拋出有條
件撤軍建議,並配合蘇聯發起新的一輪外交攻勢。
與伊拉克“戰鬥之母”行動相對陣的是美國的高科技電子戰。欲知詳情
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二章高科技電子戰
“戰斧”、“隱形”、“電子戰”,當代神話人迷眩;
人的因素定勝負,也賴武器高精尖。
在海灣戰爭期間,許多美國人從電視上親眼看到了“戰斧”式飛彈在自
身的電子裝備引導下直搗目標的情景,也看到了雷射製導的炸彈準確無誤地
沖向巴格達附近一軍用倉庫的大門的實況,還看到了“愛國者”飛彈一次又
一次地騰空而起,幾乎是準確無誤地攔截到了“飛毛腿”飛彈。美國一位電
子專家說:“當代的世界是電子世界,當代的戰爭是電子戰爭,海灣戰爭就
黎巴嫩的大使館發生爆炸,建築物遭損,電線被炸斷。同日,美國在菲律賓
的托馬斯·傑弗遜文化中心也發生了爆炸事件。1 月21 日,北約組織在伊斯
坦布爾的後勤補給辦公室又被炸毀。此後,英國在安曼開設的銀行、法國駐
黎巴嫩的大使館、美國在伊斯坦堡的公司、美國在加爾各答的大使館相繼
響起了爆炸聲。人們認為,薩達姆期望破壞活動達到的目的與其說是破壞建
築設施,不如說是對美國及西方國家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據不完全統計,從1 月17 日戰爭爆發到31 日,全世界共發生了針對西
方的恐怖事件約70 起。到2 月5 日,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已達100 起左右。
美國政府已從中東、北非各國撤退僑民。而且隨著戰事的發展,恐怖活動會
更加激烈地進行。
據西方通訊社報導,這些接連不斷的恐怖事件,是薩達姆戰略的一個組
成部分。伊拉克在1 月18 日製定的策略中,有一點就是開展恐怖活動。薩達
姆和他的復興社會黨要求穆斯林攻擊多國部隊成員國以及沙特、科威特的“權
益、設施”。薩達姆還呼籲“向侵略者的財產放火,不論侵略者逃到世界上
哪個角落都對他們窮追不捨”。美國報紙認為,人們對薩達姆的名言“戰鬥
將在全世界展開”、“全世界都是戰場”、“讓美國人血流成河”等,不能
不保持高度警惕。
事實也確實如此,西方軍事戰略專家認為,自從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1
月17 日開始空襲伊拉克以來,薩達姆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物質手段同
美國進行周旋。其中主要有以下十種戰術策略:
——一曰政治戰。伊拉克始終把解決海灣危機同解決巴勒斯坦問題聯繫
起來,強調伊拉克同多國部隊的戰爭是一場“保衛阿拉伯民族最高利益的聖
戰”,從而在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中贏得了一定的支持。
——二曰宣傳戰。開戰後,伊拉克故意讓美國有線新聞廣播公司n)
的電視記者繼續自在伊拉克進行電視採訪,並不斷向世界播出電視畫麵,後
來又允許西方記者輪流到伊採訪,以西方記者現身說法去影響西方公眾。如
西方記者關於多國部隊轟炸平民目標的報導,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三曰神經戰。把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恐怖行動,作為三張“王牌”
握在手中,“引而不發”;反覆宣傳地麵戰可能使美軍傷亡慘重、“血流成
河”;強調戰爭勢必持久化,勾起了美國人對越戰的可怕回憶。
——四曰迷惑戰。用塑料和木板偽造大量飛機、飛彈及發射架,並從國
外購買大量充氣坦克、充氣戰車等布置假目標,誘惑敵軍上當。據蘇聯偵察
衛星的情報表明,多國部隊摧毀的飛彈發射架、飛機,坦克、化學工廠,80
%是假的。
——五曰地道戰。空襲開始後,伊拉克採取避敵銳氣、保存實力的做法,
把絕大部分飛機、坦克和精銳部隊都隱藏在堅固的地下室裏。
——六曰地雷戰。在科威特南部的第一道防線設置有數公裏寬的地雷
帶,在科威特沿海布有水雷帶,已有多艘美國軍艦觸雷受損。
——七曰石油戰。在前沿陣地修築防坦克壕溝,灌滿石油,準備“油炸
坦克”;在海上傾倒石油,準備“火燒戰船”。這是一種新型的石油戰。
——八曰飛彈戰。不時地向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及巴林等國發幾枚“飛
毛腿”飛彈。飛彈戰目的有二:一是試圖把以色列拖入戰爭,以改變戰爭性
質;二是要表明伊拉克仍有戰鬥力。
——九曰遊擊戰。在前沿不時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多國部隊,打了就跑。
海夫吉戰役就是一例。
——十曰外交戰。戰前先與伊朗媾和,穩定側翼。2 月15 日又拋出有條
件撤軍建議,並配合蘇聯發起新的一輪外交攻勢。
與伊拉克“戰鬥之母”行動相對陣的是美國的高科技電子戰。欲知詳情
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二章高科技電子戰
“戰斧”、“隱形”、“電子戰”,當代神話人迷眩;
人的因素定勝負,也賴武器高精尖。
在海灣戰爭期間,許多美國人從電視上親眼看到了“戰斧”式飛彈在自
身的電子裝備引導下直搗目標的情景,也看到了雷射製導的炸彈準確無誤地
沖向巴格達附近一軍用倉庫的大門的實況,還看到了“愛國者”飛彈一次又
一次地騰空而起,幾乎是準確無誤地攔截到了“飛毛腿”飛彈。美國一位電
子專家說:“當代的世界是電子世界,當代的戰爭是電子戰爭,海灣戰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