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述祖的幼年生活是很孤苦的。其母被救後,即投娘家,渡江而北,轉徙數年,靠紡績度日,撫育遺孤。雖然生計艱難,但張氏對洪述祖的教育絲毫沒有放鬆,時時以高祖洪亮吉母親蔣氏督催幼年洪亮吉讀書的故事勉勵他,希望他日後也能夠成為一名學者。洪述祖曾有文字記述他6歲以後母親督學情形,謂:
不孝六歲,太宜人令赴鄰塾,授《禮記》“中庸”“大學”二篇,日數行。夜篝燈,就短足幾,太宜人且織且督課,書聲、機聲相應和,恆至漏數下不止。鄰裏憫太宜人勞苦,勸以不孝學賈,可得飽食,且速成。太宜人婉謝之曰:“此子大宗一線也,忍令其墜先緒乎?且撫孤吾分內事,何敢以為苦。兒學不成,乃吾苦耳。”遂詳述《機聲鐙影圖》事。《機聲鐙影圖》者,先高王父編修君(即洪亮吉——引者)為母蔣太宜人作也。編修君學行為海內宗仰,故太宜人每以為勖。聞者鹹感嘆去,至有泣下者。繼而江南北悉平,宦遊戚串稍與故鄉通耗,不孝姑母劉隨宦於皖,迎太宜人挈不孝往。姑死返常州,依先季父君沐先生於北岸裏,不孝由是得從季父傳習經義,太宜人所至操作如故。[8]
洪述祖口中所謂“季父君沐先生”,是指其叔父洪彥哲。關於洪述祖由安徽姑母家返回常州後的讀書情況,他後來在《如水齋讀書誌聞》自敘中是這樣記述的:
同治己巳,述祖年十一,自皖之貴池還裏,依季父君沐先生居北岸湯氏宅,從薛孝廉佳先生授讀《毛詩》,日以陸德明《釋文》寫注於下,《尚書》則以王西莊《後案》講解。夜歸,季父又自授《段氏說文》數十字。童稚無知,新苦其繁重,不甚解也。季父每過塾中,縱論經史,薛師輒有問難,娓娓至數小時不休。述祖課畢旁聽,雖不知其所以然,而耳習能詳,頗多記憶。少長,為製藝詞賦所溺,未暇及此。迨弱冠補弟子員,得崑山顧氏《日知錄》、高郵王氏《經義述聞》二書,日夜讀之,證以童塾舊聞,時有觸悟。恨季父久歿,無從就正。又館食無定,不能時從薛師質疑,或於歲暮相過,偶一商榷而已。是編經義各條,追憶季父、薛師舊說為多,間有己獲,不更標異,名曰《讀書誌聞》,寫藏篋中,久未編校。[9]
由洪述祖自敘可知,其少年至青年時期,走的也是當時一般讀書人的路子,攻讀經史詞賦,並參加科舉考試,但並不順利。虛齡20歲中秀才後,到光緒十二年(1886)為止,“四試鄉闈”均不售,於是橐筆外出,以遊幕為生,曾先後佐理江西學政陳寶琛、江西巡撫潘霨、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左宗棠及台灣巡撫劉銘傳幕府。[10]其中在劉銘傳幕府最久。光緒十四年,台灣商務局在英國訂造的“駕時”“斯美”兩艘快船行將造竣,劉銘傳命洪述祖帶領約百人,乘法國公司輪船前往英國紐卡斯爾驗收。[11]事後劉銘傳發現洪述祖有藉機侵吞公款情節,遂上奏揭參,將其革職,並下淡水縣監獄。[12]
光緒十九年(1893),洪述祖被係獄5年後重獲自由。次年,他北上天津,投靠同鄉、津海關道盛宣懷。時值中日戰事將發,洪述祖兩次被盛宣懷派赴朝鮮,辦理電報事務。就是在朝鮮,洪述祖結識了時任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委員袁世凱。[13]平壤之役,清軍大敗,一路退過鴨綠江,朝鮮盡失。主帥葉誌超及盛軍統領衛汝貴皆被朝廷嚴懲。洪親歷平壤之役,又先後在朝為衛汝貴、葉誌超幕客,戰後遂有傳言,謂日本出兵朝鮮,係洪述祖與袁世凱勸葉誌超進駐平壤所招致,又謂平壤之失係洪豎白旗投降所致,衛一路敗退亦係洪為主謀。種種不齒之事,皆加諸洪身,初時尚為口耳相傳,官私書籍皆未見記述,漸漸地,洪述祖的所謂“醜史”,成了小說家的創作素材,蘇同《無恥奴》中的主人公“江念祖”,就是以洪述祖為原型塑造的。迨民初刺宋案發生,報紙、筆記又紛紛揭載洪述祖的所謂“醜史”,然大多為不經之談,與史實相去甚遠。[14]不過,這些流言還是給洪述祖後來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劉厚生《張謇傳記》曾寫道:“中日戰爭時,盛宣懷派述祖為前敵行營電報局長,因得衛汝貴之信任。汝貴失律正法後,述祖頗受惡名,非其罪也;但述祖因此極不得意。”[15]
戰後洪述祖回到了江蘇,一度在鎮江以行醫養家餬口,後又往上海謀生。或許是希望不受外間流傳的各種謗言困擾,他漸漸不再使用洪熙這個名字,而改用洪述祖之名。其時,維新思潮興起,洪述祖與維新派人士多有往來。他曾與陳衍、陳季同等創刊《求是報》,譯述格致實學以及法律規則之書,任總理;[16]與陳季同、林崦等創辦大中公司,謀劃招股籌建蘇滬鐵路;[17]支持汪康年、梁啓超等發起不纏足會,擔任董事;[18]又主張戒菸,積極參與戒菸公會活動;[19]還針對以往武備弊病,提出建立“新兵營”的改革主張。[20]
戊戌以後,洪述祖一度為南洋正律法官、三品頂戴英國頭等律師擔文延辦文案,“時時假訟事婪索金錢,高下從心,滬上人人側目”。[21]旋又為蘇鬆太兵備道兼江海關監督餘聯沅延入幕府,“會辦海防營務事宜”,[22]頗得餘之信任,人有“小道”之稱。[23]其間他曾參與籌劃“東南互保”相關事宜。[24]及餘聯沅署理浙江巡撫,洪述祖仍佐其幕,權力極大,傅增湘說他“把持浙政,聲勢赫奕,有‘二巡撫’之稱”。[25]其間他曾協助餘聯沅與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白藻泰及該國浙省總主教趙保祿等交涉,將浙江全省新舊天主教案及耶穌教案一律議結。[26]
不孝六歲,太宜人令赴鄰塾,授《禮記》“中庸”“大學”二篇,日數行。夜篝燈,就短足幾,太宜人且織且督課,書聲、機聲相應和,恆至漏數下不止。鄰裏憫太宜人勞苦,勸以不孝學賈,可得飽食,且速成。太宜人婉謝之曰:“此子大宗一線也,忍令其墜先緒乎?且撫孤吾分內事,何敢以為苦。兒學不成,乃吾苦耳。”遂詳述《機聲鐙影圖》事。《機聲鐙影圖》者,先高王父編修君(即洪亮吉——引者)為母蔣太宜人作也。編修君學行為海內宗仰,故太宜人每以為勖。聞者鹹感嘆去,至有泣下者。繼而江南北悉平,宦遊戚串稍與故鄉通耗,不孝姑母劉隨宦於皖,迎太宜人挈不孝往。姑死返常州,依先季父君沐先生於北岸裏,不孝由是得從季父傳習經義,太宜人所至操作如故。[8]
洪述祖口中所謂“季父君沐先生”,是指其叔父洪彥哲。關於洪述祖由安徽姑母家返回常州後的讀書情況,他後來在《如水齋讀書誌聞》自敘中是這樣記述的:
同治己巳,述祖年十一,自皖之貴池還裏,依季父君沐先生居北岸湯氏宅,從薛孝廉佳先生授讀《毛詩》,日以陸德明《釋文》寫注於下,《尚書》則以王西莊《後案》講解。夜歸,季父又自授《段氏說文》數十字。童稚無知,新苦其繁重,不甚解也。季父每過塾中,縱論經史,薛師輒有問難,娓娓至數小時不休。述祖課畢旁聽,雖不知其所以然,而耳習能詳,頗多記憶。少長,為製藝詞賦所溺,未暇及此。迨弱冠補弟子員,得崑山顧氏《日知錄》、高郵王氏《經義述聞》二書,日夜讀之,證以童塾舊聞,時有觸悟。恨季父久歿,無從就正。又館食無定,不能時從薛師質疑,或於歲暮相過,偶一商榷而已。是編經義各條,追憶季父、薛師舊說為多,間有己獲,不更標異,名曰《讀書誌聞》,寫藏篋中,久未編校。[9]
由洪述祖自敘可知,其少年至青年時期,走的也是當時一般讀書人的路子,攻讀經史詞賦,並參加科舉考試,但並不順利。虛齡20歲中秀才後,到光緒十二年(1886)為止,“四試鄉闈”均不售,於是橐筆外出,以遊幕為生,曾先後佐理江西學政陳寶琛、江西巡撫潘霨、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左宗棠及台灣巡撫劉銘傳幕府。[10]其中在劉銘傳幕府最久。光緒十四年,台灣商務局在英國訂造的“駕時”“斯美”兩艘快船行將造竣,劉銘傳命洪述祖帶領約百人,乘法國公司輪船前往英國紐卡斯爾驗收。[11]事後劉銘傳發現洪述祖有藉機侵吞公款情節,遂上奏揭參,將其革職,並下淡水縣監獄。[12]
光緒十九年(1893),洪述祖被係獄5年後重獲自由。次年,他北上天津,投靠同鄉、津海關道盛宣懷。時值中日戰事將發,洪述祖兩次被盛宣懷派赴朝鮮,辦理電報事務。就是在朝鮮,洪述祖結識了時任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委員袁世凱。[13]平壤之役,清軍大敗,一路退過鴨綠江,朝鮮盡失。主帥葉誌超及盛軍統領衛汝貴皆被朝廷嚴懲。洪親歷平壤之役,又先後在朝為衛汝貴、葉誌超幕客,戰後遂有傳言,謂日本出兵朝鮮,係洪述祖與袁世凱勸葉誌超進駐平壤所招致,又謂平壤之失係洪豎白旗投降所致,衛一路敗退亦係洪為主謀。種種不齒之事,皆加諸洪身,初時尚為口耳相傳,官私書籍皆未見記述,漸漸地,洪述祖的所謂“醜史”,成了小說家的創作素材,蘇同《無恥奴》中的主人公“江念祖”,就是以洪述祖為原型塑造的。迨民初刺宋案發生,報紙、筆記又紛紛揭載洪述祖的所謂“醜史”,然大多為不經之談,與史實相去甚遠。[14]不過,這些流言還是給洪述祖後來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劉厚生《張謇傳記》曾寫道:“中日戰爭時,盛宣懷派述祖為前敵行營電報局長,因得衛汝貴之信任。汝貴失律正法後,述祖頗受惡名,非其罪也;但述祖因此極不得意。”[15]
戰後洪述祖回到了江蘇,一度在鎮江以行醫養家餬口,後又往上海謀生。或許是希望不受外間流傳的各種謗言困擾,他漸漸不再使用洪熙這個名字,而改用洪述祖之名。其時,維新思潮興起,洪述祖與維新派人士多有往來。他曾與陳衍、陳季同等創刊《求是報》,譯述格致實學以及法律規則之書,任總理;[16]與陳季同、林崦等創辦大中公司,謀劃招股籌建蘇滬鐵路;[17]支持汪康年、梁啓超等發起不纏足會,擔任董事;[18]又主張戒菸,積極參與戒菸公會活動;[19]還針對以往武備弊病,提出建立“新兵營”的改革主張。[20]
戊戌以後,洪述祖一度為南洋正律法官、三品頂戴英國頭等律師擔文延辦文案,“時時假訟事婪索金錢,高下從心,滬上人人側目”。[21]旋又為蘇鬆太兵備道兼江海關監督餘聯沅延入幕府,“會辦海防營務事宜”,[22]頗得餘之信任,人有“小道”之稱。[23]其間他曾參與籌劃“東南互保”相關事宜。[24]及餘聯沅署理浙江巡撫,洪述祖仍佐其幕,權力極大,傅增湘說他“把持浙政,聲勢赫奕,有‘二巡撫’之稱”。[25]其間他曾協助餘聯沅與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白藻泰及該國浙省總主教趙保祿等交涉,將浙江全省新舊天主教案及耶穌教案一律議結。[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