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報送達京師後,朝廷賜給瞎樂“包約”之名,以與其弟包順的名字相聯,同時賜予這位首領與其他大小降將不同官爵,至於賞賜的金帛財物自不用說。不久,朝廷宣布將武勝改為鎮洮軍,任命高遵裕為守將。


    武勝之役結束幾個月後,中央又將鎮洮軍改為熙州,又以此為中心成立包括河州(今甘肅臨夏市)、洮州(今甘肅臨潭縣)、岷州(今甘肅岷縣)及通遠軍(今甘肅隴西縣)等地在內的熙河路,任命王韶為熙河路都總管、經略安撫使兼熙州知州,並特賜予龍圖閣待製的加銜,全權負責開拓西部邊疆事務。要說新設立的熙河路行政區,地域遼闊,人煙稀少,朝廷直接掌握的隻有分散於關隘要道上的一些城寨,廣大山區和草原仍由歸順的部族首領實際統治,而河州及洮州等地,名義上雖屬熙河路管轄,其實還遠沒有進入官方的有效控製之下。


    翌年(1073)二月中,王韶指揮軍隊先攻破香子城(今甘肅和政縣),再一度攻占河州城,迫使木征出逃,拋下妻室做了俘虜。不久,王經略使班師,暫時放棄河州,但香子城等地卻已成為西進的橋頭堡。


    西陲不斷取得的重大戰績,令廟堂上下歡欣鼓舞,群臣入朝慶賀,天子為之振奮。神宗高興地對王安石說:若不是你在朝中主謀,哪裏會有如此斬獲?


    香子城戰後,王韶與部下將士都獲得重賞,其中受到獎賞的有功軍人就有三千之多,而王韶本人除了獲賞3000匹絹外,還越級升遷為禮部郎中、樞密直學士,這自然都屬於名義上的官銜,他的實際職務依舊是熙河路的最高長官。難得的是,天子還與王安石達成共識,確保王經略使作為熙河統帥的權威不受他人製約,包括親信宦官李憲也須服從調遣。為了增強熙河路的兵力,還下令將原屬秦鳳路百分之六十的軍隊劃歸王韶麾下,包括近三萬名士兵和三千數百匹戰馬,其中多半軍人都是戰鬥力極強的西北土兵。


    河州再捷


    自第一次河州戰火消散後,朝廷收復了唐末以來喪失的河隴許多地區,並在此重建了統治秩序。憑藉在西陲贏得的威名和增強的軍力,王韶從此行動更為主動大膽,在積極實施進一步西進計劃的過程中,恩威並施,所向披靡。接下來的目標,該輪到了河州要地。


    時隔兩個月後,王韶派軍攻占香子城西北的踏白城要塞(在今甘肅東鄉族自治縣西),又大敗當地部族勢力。有意思的是,本次前線的指揮官王寧原本是一員庸將,素來缺乏戰績,這一回卻取得不小的戰果,要說原因的話,實在應歸功於高漲的士氣,令庸人也因此獲得升華。天子獲悉這一消息後,相當感慨,就對宰臣王安石說:作戰士兵精勇無比,雖一介庸將亦能獲勝。王安石答道:人無勇怯,關鍵在於調度安排是否妥當。自我朝太宗皇帝以後,因朝廷各方的猜忌和束縛,像曹彬那樣曾平定過江南的名將,也不免兵敗幽州城下,如楊業、郭進及狄青那樣的猛將,終究死不得其所。是故昔日的朝政環境下,也隻能產出王超、傅潛之流的庸懦武臣。朝廷唯有治軍有方,才能無往而不勝。君臣的這段對話值得關注,因為正道出以往武備不振的癥結所在。


    當年七月份,王韶決定派將軍景思立率偏師從熙州正麵出動,揚言要修築河州城池,利用對手主力被吸住的機會,自己再暗中帶領八千士卒南下翻越露骨山,然後先開拓洮州疆域,再繞道北上夾攻河州。當他將用兵部署報送京城時,神宗因不了解戰場形勢和行軍路線,頗為憂慮,認為王韶應當直接支援景思立部,而不是繞遠路行動。王安石到底站得高看得遠,他對如此大膽舉動深表讚賞,便一麵給前線回信表示支持,一麵安慰天子。王丞相對神宗指出:王韶極有智謀,絕不會輕舉妄動。他還以下棋為例說明王韶的動機,即用兵如下棋,如果隻考慮一招棋,必然無法取勝,隻有出一著而收二三步之效,才能穩操勝券。


    露骨山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銜接地帶,位於今天甘肅渭源縣與漳縣、卓尼縣交界處,山頂常年積雪,山勢陡峭,主峰海拔達3941米,至今還流傳著“漳縣有個露骨山,比天還高三尺三”的民謠。像這樣的山嶺,即使有路也不過是崎嶇小道,自然不利於大規模軍隊通行。


    兵法從來講究的是虛虛實實,千變萬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出其不意中打擊敵手。如王安石所預料,王韶的這次大膽行動,完全出乎對手意料,下的是一著應幾著的好棋。但在翻越露骨山的過程中,行軍也頗為艱難,常常隻能牽著馬攀登。當大軍終於翻越山嶺突入洮州境內時,當地部族勢力毫無戒備,留守的本徵的兄弟巴氈角隻得落荒出逃,山南各部遂一舉被收服。消息傳到河州,本徵為了奪回失地,便留下一部分人應付,自己親率精銳軍隊尾隨王經略使身後,伺機發動進攻。在如此危急的形勢下,諸將都請求直接開赴河州,與景將軍會合,王韶卻認為:若就此進抵河州城下,木征必然尾隨而至,成為守城者的外援,而周圍的勢力也會趕來參戰,裏應外合,其結果不堪設想。於是,他暗中派出一部分軍隊支援景思立,令他們立即對河州發動進攻,他自己則引誘木征出戰,隨之大敗對手,迫使木征潰敗撤退。在此舉獲得成功之後,王韶才揮師趕往河州,與景思立部會合,大軍兵臨城下。如此一來,絕望的守城者隻好開門出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逢宋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峰並收藏生逢宋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