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王佩瑜就在這樣不受家裏人待見的情況下長到了八歲,這一年,李招娣再次懷孕了,這一次,她如願以償地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個兒子的出生讓全家人都十分歡喜,大家都十分疼愛這個孩子,王大壯給這個孩子取名為王寶林,意思是希望這個寶貝兒子就像小樹林一直茁壯成長。
王寶林的出生,讓王家人覺得圓滿了,但是他們對於王佩佩的疼愛並沒有減少,還是和往常一樣疼愛她,因為在沒有王寶林的十年來,他們疼愛王佩佩已經成了習慣,而忽視王佩瑜也成了習慣。
如今,雖然王寶林出生了,但是王家人在王佩佩身上投入的關愛太多,已經收不回來了,隻能像往常一樣疼愛她,這就是沉沒成本,隻是這份愛和以往相比雖然還是差不多,但是家裏的資源就那麽多,如今還多了一個真心疼愛的兒子,王佩佩的待遇終究還是下降了的,隻是對她的影響不太大。
王寶林的出生,並沒有使得王佩瑜的待遇變好,王家人討厭她忽視她已經成了習慣。
八歲的王佩瑜長得瘦瘦小小的,和白白嫩嫩的王佩佩是不能比的。
這一年,上和生產隊動員社員們進行掃盲,生產隊的隊長讓隊裏的社員們都要送適齡的孩子去上學,生產隊辦了一個小學,學費很低,如果有社員不送孩子去上學影響到了生產隊評先進,隊長就要處罰他們。
王家人這才注意到,他們家裏的王佩瑜已經八歲了,已經可以去上學了,隻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讓她去上學,而她姐姐王佩佩已經在讀三年級了。
說實話,王家雖然是個普通家庭,但是家裏其實還是有些積蓄的,他們一家人還算老實肯幹,而現在這個時候,讀書的費用其實真的不貴,他們不送王佩瑜去讀書,除了不想送她去讀書這個原因,還一個原因是他們根本想不起來要送她去讀書。
這次生產隊裏的硬性要求不容他們忽視,王佩瑜於是終於可以上學了。
但是,王佩瑜上學是有條件的,王家人不白白送她去上學。
王佩瑜每天早上要早早起床,先去河邊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好之後,她要煮好一家人的早餐,然後她隻能吃最少最差的,吃了之後去上學。
上午放學之後,王佩瑜回去家裏做一家人的午飯,吃了午飯之後要去山上割草,這個草是用來燒火的,用來燒水做飯之類的,她每天中午吃了午飯之後就要去割一擔草回去,才能去上下午的課。
這時候的原主王佩瑜,中午吃的那點糧食都消化得差不多了,下午一般都是餓著肚子在聽課的。
而下午放學後,她回去要把家裏積累了一整天的家務做了,澆菜、喂雞、喂豬、掃地、燒水、做飯,等吃了隻有幾分飽的晚飯之後,她要洗碗,洗碗之後,她才能回去柴房裏她的床上睡覺。
沒錯,王佩瑜沒有自己的房間,也不能和單獨一個房間的王佩佩一起住一個房間,她被分配到了柴房住,睡的是用兩個木凳子搭著幾塊木板的不結實的“床”。
王佩瑜能夠上學的代價是,基本上家裏所有的家務都是她包圓了的,當然,如果她不能上學,她要在這個家活下去,她也要做這些事,這樣一想,還是上學好。
王佩瑜的成績一開始很不錯,能考滿分,把中不溜秋的王佩佩比下去了,王佩佩不高興了,於是王家人也不高興了,最後,王佩瑜的成績也就一般般了,這個家裏並不需要一個比王佩佩優秀的女兒。
王佩瑜讀書讀到了小學畢業,她就被輟學了,這時候的她已經十三歲,王家人就讓她輟學跟著下地掙工分,王佩瑜從此家裏家外一把抓,家裏的家務是她的,下地每天掙的工分被要求不能少於六個工分。
王家的兩姐妹是一個鮮明的對照組。
王佩佩備受寵愛,上學到高中畢業,長得白嫩可人。
王佩瑜,家裏除了幹活的時候需要她,其他時候總是被忽視,小學文憑,長得黑瘦,幸好她本身長得好看,讓她整體還能看。
王佩瑜自從出生以來,她的日子就是苦的,她很能幹,並不怕吃苦,她是心裏苦,那種被忽視的苦,那種被不被在乎的苦,那種被孤立的苦,好像他們是一家人,而她並不是這個家的一員,她是局外人,或許還是這個家的長工。
但是在王佩瑜這樣苦的日子裏,也有著一絲甘甜。
這絲甘甜來自一個下鄉的男知青,這個男知青叫徐子洲,一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文化的男青年,帶著眼鏡的他長得斯文俊秀極了。
這個男知青是第一個注意到了王佩瑜的男青年,他總是在無人的角落誇讚她樸實能幹,說她是個好姑娘,說他枉為一個男人,幹農活卻比不過一個姑娘,這真是讓他羞愧。
王佩瑜在這麽多年的人生中,很少會得到來自別人的誇讚,在王家,得到誇讚的都是王佩佩和王寶林,她在家裏做再多的事情,別人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得到了男知青徐子洲的誇讚的王佩瑜,她心裏的激動難以用言語描述,她覺得這個男知青真是太好了,她很喜歡他,她願意為他做任何事。
徐子洲說他被人嘲笑幹活不行,掙的工分少,她就擠出她原本就不多的時間去幫他幹農活,讓他的工分多一點。
徐子洲對她非常感激,經常說一些感謝她的話,說她是一個大好人,她聽了之後,感覺心裏甜甜的。
可是好景不長,家裏發生了一件事牽扯到了她,她姐姐王佩佩和下和生產隊的周新國相親之後,王佩佩已經答應了嫁給周新國了,也傳出了王家的女兒要嫁給周新國的風聲,誰知道事到臨頭,王佩佩反悔了,她不想嫁了,她在家裏撒潑打滾說讓妹妹王佩瑜替嫁,王家人疼愛王佩佩,也是拿王佩佩沒有辦法,就決定讓王佩瑜替嫁。
這個兒子的出生讓全家人都十分歡喜,大家都十分疼愛這個孩子,王大壯給這個孩子取名為王寶林,意思是希望這個寶貝兒子就像小樹林一直茁壯成長。
王寶林的出生,讓王家人覺得圓滿了,但是他們對於王佩佩的疼愛並沒有減少,還是和往常一樣疼愛她,因為在沒有王寶林的十年來,他們疼愛王佩佩已經成了習慣,而忽視王佩瑜也成了習慣。
如今,雖然王寶林出生了,但是王家人在王佩佩身上投入的關愛太多,已經收不回來了,隻能像往常一樣疼愛她,這就是沉沒成本,隻是這份愛和以往相比雖然還是差不多,但是家裏的資源就那麽多,如今還多了一個真心疼愛的兒子,王佩佩的待遇終究還是下降了的,隻是對她的影響不太大。
王寶林的出生,並沒有使得王佩瑜的待遇變好,王家人討厭她忽視她已經成了習慣。
八歲的王佩瑜長得瘦瘦小小的,和白白嫩嫩的王佩佩是不能比的。
這一年,上和生產隊動員社員們進行掃盲,生產隊的隊長讓隊裏的社員們都要送適齡的孩子去上學,生產隊辦了一個小學,學費很低,如果有社員不送孩子去上學影響到了生產隊評先進,隊長就要處罰他們。
王家人這才注意到,他們家裏的王佩瑜已經八歲了,已經可以去上學了,隻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讓她去上學,而她姐姐王佩佩已經在讀三年級了。
說實話,王家雖然是個普通家庭,但是家裏其實還是有些積蓄的,他們一家人還算老實肯幹,而現在這個時候,讀書的費用其實真的不貴,他們不送王佩瑜去讀書,除了不想送她去讀書這個原因,還一個原因是他們根本想不起來要送她去讀書。
這次生產隊裏的硬性要求不容他們忽視,王佩瑜於是終於可以上學了。
但是,王佩瑜上學是有條件的,王家人不白白送她去上學。
王佩瑜每天早上要早早起床,先去河邊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好之後,她要煮好一家人的早餐,然後她隻能吃最少最差的,吃了之後去上學。
上午放學之後,王佩瑜回去家裏做一家人的午飯,吃了午飯之後要去山上割草,這個草是用來燒火的,用來燒水做飯之類的,她每天中午吃了午飯之後就要去割一擔草回去,才能去上下午的課。
這時候的原主王佩瑜,中午吃的那點糧食都消化得差不多了,下午一般都是餓著肚子在聽課的。
而下午放學後,她回去要把家裏積累了一整天的家務做了,澆菜、喂雞、喂豬、掃地、燒水、做飯,等吃了隻有幾分飽的晚飯之後,她要洗碗,洗碗之後,她才能回去柴房裏她的床上睡覺。
沒錯,王佩瑜沒有自己的房間,也不能和單獨一個房間的王佩佩一起住一個房間,她被分配到了柴房住,睡的是用兩個木凳子搭著幾塊木板的不結實的“床”。
王佩瑜能夠上學的代價是,基本上家裏所有的家務都是她包圓了的,當然,如果她不能上學,她要在這個家活下去,她也要做這些事,這樣一想,還是上學好。
王佩瑜的成績一開始很不錯,能考滿分,把中不溜秋的王佩佩比下去了,王佩佩不高興了,於是王家人也不高興了,最後,王佩瑜的成績也就一般般了,這個家裏並不需要一個比王佩佩優秀的女兒。
王佩瑜讀書讀到了小學畢業,她就被輟學了,這時候的她已經十三歲,王家人就讓她輟學跟著下地掙工分,王佩瑜從此家裏家外一把抓,家裏的家務是她的,下地每天掙的工分被要求不能少於六個工分。
王家的兩姐妹是一個鮮明的對照組。
王佩佩備受寵愛,上學到高中畢業,長得白嫩可人。
王佩瑜,家裏除了幹活的時候需要她,其他時候總是被忽視,小學文憑,長得黑瘦,幸好她本身長得好看,讓她整體還能看。
王佩瑜自從出生以來,她的日子就是苦的,她很能幹,並不怕吃苦,她是心裏苦,那種被忽視的苦,那種被不被在乎的苦,那種被孤立的苦,好像他們是一家人,而她並不是這個家的一員,她是局外人,或許還是這個家的長工。
但是在王佩瑜這樣苦的日子裏,也有著一絲甘甜。
這絲甘甜來自一個下鄉的男知青,這個男知青叫徐子洲,一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文化的男青年,帶著眼鏡的他長得斯文俊秀極了。
這個男知青是第一個注意到了王佩瑜的男青年,他總是在無人的角落誇讚她樸實能幹,說她是個好姑娘,說他枉為一個男人,幹農活卻比不過一個姑娘,這真是讓他羞愧。
王佩瑜在這麽多年的人生中,很少會得到來自別人的誇讚,在王家,得到誇讚的都是王佩佩和王寶林,她在家裏做再多的事情,別人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得到了男知青徐子洲的誇讚的王佩瑜,她心裏的激動難以用言語描述,她覺得這個男知青真是太好了,她很喜歡他,她願意為他做任何事。
徐子洲說他被人嘲笑幹活不行,掙的工分少,她就擠出她原本就不多的時間去幫他幹農活,讓他的工分多一點。
徐子洲對她非常感激,經常說一些感謝她的話,說她是一個大好人,她聽了之後,感覺心裏甜甜的。
可是好景不長,家裏發生了一件事牽扯到了她,她姐姐王佩佩和下和生產隊的周新國相親之後,王佩佩已經答應了嫁給周新國了,也傳出了王家的女兒要嫁給周新國的風聲,誰知道事到臨頭,王佩佩反悔了,她不想嫁了,她在家裏撒潑打滾說讓妹妹王佩瑜替嫁,王家人疼愛王佩佩,也是拿王佩佩沒有辦法,就決定讓王佩瑜替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