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賈府眾人平時和李紈都沒有什麽矛盾,李紈是個安靜體貼的人,大家相處得還不錯。
但是現在看李紈迫不及待離開的樣子,是怕他們用她的嫁妝嗎?還是以前賈府虐待她了?
其實李紈在賈府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月例領的是雙份,管家的王熙鳳跟她關係不錯,從來不苛待她。
要說有什麽不對的,就是他們母子在賈府不受重視,賈母賈政王夫人都有意無意地忽視她和賈蘭。
可能她也是有怨氣的吧!
走了也好,大家以後都會各奔前程的。
因此眾人對於李紈的選擇隻是難過了一會兒就放下了。
這會兒大家也都剛剛經曆了那麽多事情,還真沒有人打李紈嫁妝的主意。
賈璉:“我用我們身上所有的首飾之類的東西去當鋪死當,得了一千多兩銀子,祖母的後事我們用了一些,如今隻剩下一千兩左右了,我們這麽多人,要怎麽生活?”
邢夫人:“把錢分了吧,我也回我娘家去!”
賈璉看向眾人,想要知道其餘人是怎麽想的。
賈琮、迎春和巧姐是沒有什麽主見的,他們作為大房的人,都聽賈璉的。
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喜聚不喜散的人,自然是希望大家生活在一起的。
然而趙姨娘和賈環卻出乎意料地表示要分開生活。
趙姨娘:“我和環兒要自己生活,我們找個營生,然後讓環兒去讀書。”
趙姨娘是想要培養兒子出息的,但是她認為這裏的其他人一個個的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到時候隻會拖累了她和賈環。
很顯然,趙姨娘這麽年在忽略符的作用下,把佩瑜忘記得有些徹底,如今就算佩瑜在這裏,她也想不起這個女兒。
賈璉:“那三妹妹呢?她也是你的女兒!”
趙姨娘被提醒了才反應過來,哦,她還有一個女兒啊!
對,她是還有一個女兒的!
趙姨娘:“探春當然是跟我們娘倆一起了。”
反正探春都長大了,到時候她直接讓探春嫁出去,收豐厚的彩禮,這樣她和兒子賈環的日子就更好過一點。
佩瑜一看趙姨娘閃爍的眼神就知道她沒想什麽好事。
估計是想要把她賣了換錢吧,她不信趙姨娘在賈府對她這麽差,現在生活更困難了,還能對她有什麽慈母心腸。
佩瑜:“算了吧,我想要單獨一個人生活。”
趙姨娘:“什麽?你這個不孝女!你是要氣死我嗎?”
佩瑜:“隨你怎麽說,不孝就不孝吧,你還能把我怎麽著嗎?”
趙姨娘:“你……好,我以後就當沒有你這個女兒,你以後受委屈了千萬別找環兒給你撐腰!”
在趙姨娘看來,女人出嫁之後,沒有娘家撐腰是很可悲的。
佩瑜:“你放心,我就算餓死也不會求到你們麵前的。”
佩瑜怎麽可能指望趙姨娘和賈環幫她,他們不去禍害她,她就謝天謝地了。
這樣想著,佩瑜給賈環也用了一張忽略符,他們母子兩自己好好過吧,都不要想起她這個人好了。
佩瑜和趙姨娘的爭吵,讓神情恍惚的眾人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她們身上。
沒想到探春和趙姨娘的關係這樣差啊!眾人心想著。
賈璉:“好吧,既然母親和趙姨娘還有探春都選擇分開,那我們就分開吧!”
賈璉:“我們這裏有十個人,我們一共有一千兩銀子,把銀子分成十份的話,沒人就是一百兩。你們有異議嗎?”
眾人聽了都沒有意見,這種分法很公平,不公平的是這些銀子都是大家身上的東西換的,有些人戴得多,有些人戴得少,不過如果要計較也計較不過來了,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趕緊安定下來。
賈璉看大家都沒有意見,就把一張一百兩的銀票分給了眾人。
邢夫人拿著一百兩銀票很快就離開了,如今她娘家也在京城,雖然過得不好,可是總有一口飯吃。
趙姨娘和賈環領到了屬於他們的銀票也很快離去,都沒有留下一個大概的地址。
最後,大房的賈璉、賈巧姐、賈琮、賈迎春決定一起生活,由於惜春無處可去,也和他們一起。
惜春如今倒是沒有想著出家做姑子的事情了,實在是她後麵也了解到了佛門重地真的也有很多藏汙納垢的事情,因此還不如跟著大房的人一起生活。
寶玉和黛玉是一家,他們邀請佩瑜一起生活,佩瑜拒絕了,她覺得還是一個人自由自在。
大家把賈母的後事辦了,把錢分了,該離開的人都離開了,就剩下這幾個人無處可去。
佩瑜:“我們現在沒有落腳點,還是先去找個客棧暫時住一下吧!”
大家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好同意了。
大家去了一家中等的客棧,各自開了房,點了餐,吃飽喝足之後,就沉沉地睡去了。
大家都太累了,自從抄家開始,大家都沒有合過眼,如今塵埃落定,總算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早早地起來了,休息了一個晚上,大家都沒有那麽憔悴了。
吃了早飯過後,大家集中在一起討論應該怎麽安家。
賈璉:“我們的銀錢太少,這京城的房子買不起,租房子又不劃算。”
佩瑜看其餘人不說話,顯然都是沒有什麽主意。
佩瑜:“那我就不在京城買房子了,去離京城遠一些的京郊買,我們認識的住在京郊的就隻有劉姥姥了,我打算去那裏看一下合不合適。”
大家驚呼,那不是鄉下嗎?他們怎麽可能住到鄉下去!
佩瑜:“咳!我們現在都是平民了,不是國公府的主子了,我不知道你們怎麽想的,但是這京城容不下我了,我總得找出路吧?你們如果有更好地地方去也可以去的,這隻是我的選擇而已。”
佩瑜說完之後就收拾了一下東西,準備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最後,賈璉他們覺得劉姥姥所在的那個村太遠了,他們選擇去近一點的京郊看一下有沒有合適的安居之地。
但是現在看李紈迫不及待離開的樣子,是怕他們用她的嫁妝嗎?還是以前賈府虐待她了?
其實李紈在賈府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月例領的是雙份,管家的王熙鳳跟她關係不錯,從來不苛待她。
要說有什麽不對的,就是他們母子在賈府不受重視,賈母賈政王夫人都有意無意地忽視她和賈蘭。
可能她也是有怨氣的吧!
走了也好,大家以後都會各奔前程的。
因此眾人對於李紈的選擇隻是難過了一會兒就放下了。
這會兒大家也都剛剛經曆了那麽多事情,還真沒有人打李紈嫁妝的主意。
賈璉:“我用我們身上所有的首飾之類的東西去當鋪死當,得了一千多兩銀子,祖母的後事我們用了一些,如今隻剩下一千兩左右了,我們這麽多人,要怎麽生活?”
邢夫人:“把錢分了吧,我也回我娘家去!”
賈璉看向眾人,想要知道其餘人是怎麽想的。
賈琮、迎春和巧姐是沒有什麽主見的,他們作為大房的人,都聽賈璉的。
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喜聚不喜散的人,自然是希望大家生活在一起的。
然而趙姨娘和賈環卻出乎意料地表示要分開生活。
趙姨娘:“我和環兒要自己生活,我們找個營生,然後讓環兒去讀書。”
趙姨娘是想要培養兒子出息的,但是她認為這裏的其他人一個個的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到時候隻會拖累了她和賈環。
很顯然,趙姨娘這麽年在忽略符的作用下,把佩瑜忘記得有些徹底,如今就算佩瑜在這裏,她也想不起這個女兒。
賈璉:“那三妹妹呢?她也是你的女兒!”
趙姨娘被提醒了才反應過來,哦,她還有一個女兒啊!
對,她是還有一個女兒的!
趙姨娘:“探春當然是跟我們娘倆一起了。”
反正探春都長大了,到時候她直接讓探春嫁出去,收豐厚的彩禮,這樣她和兒子賈環的日子就更好過一點。
佩瑜一看趙姨娘閃爍的眼神就知道她沒想什麽好事。
估計是想要把她賣了換錢吧,她不信趙姨娘在賈府對她這麽差,現在生活更困難了,還能對她有什麽慈母心腸。
佩瑜:“算了吧,我想要單獨一個人生活。”
趙姨娘:“什麽?你這個不孝女!你是要氣死我嗎?”
佩瑜:“隨你怎麽說,不孝就不孝吧,你還能把我怎麽著嗎?”
趙姨娘:“你……好,我以後就當沒有你這個女兒,你以後受委屈了千萬別找環兒給你撐腰!”
在趙姨娘看來,女人出嫁之後,沒有娘家撐腰是很可悲的。
佩瑜:“你放心,我就算餓死也不會求到你們麵前的。”
佩瑜怎麽可能指望趙姨娘和賈環幫她,他們不去禍害她,她就謝天謝地了。
這樣想著,佩瑜給賈環也用了一張忽略符,他們母子兩自己好好過吧,都不要想起她這個人好了。
佩瑜和趙姨娘的爭吵,讓神情恍惚的眾人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她們身上。
沒想到探春和趙姨娘的關係這樣差啊!眾人心想著。
賈璉:“好吧,既然母親和趙姨娘還有探春都選擇分開,那我們就分開吧!”
賈璉:“我們這裏有十個人,我們一共有一千兩銀子,把銀子分成十份的話,沒人就是一百兩。你們有異議嗎?”
眾人聽了都沒有意見,這種分法很公平,不公平的是這些銀子都是大家身上的東西換的,有些人戴得多,有些人戴得少,不過如果要計較也計較不過來了,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趕緊安定下來。
賈璉看大家都沒有意見,就把一張一百兩的銀票分給了眾人。
邢夫人拿著一百兩銀票很快就離開了,如今她娘家也在京城,雖然過得不好,可是總有一口飯吃。
趙姨娘和賈環領到了屬於他們的銀票也很快離去,都沒有留下一個大概的地址。
最後,大房的賈璉、賈巧姐、賈琮、賈迎春決定一起生活,由於惜春無處可去,也和他們一起。
惜春如今倒是沒有想著出家做姑子的事情了,實在是她後麵也了解到了佛門重地真的也有很多藏汙納垢的事情,因此還不如跟著大房的人一起生活。
寶玉和黛玉是一家,他們邀請佩瑜一起生活,佩瑜拒絕了,她覺得還是一個人自由自在。
大家把賈母的後事辦了,把錢分了,該離開的人都離開了,就剩下這幾個人無處可去。
佩瑜:“我們現在沒有落腳點,還是先去找個客棧暫時住一下吧!”
大家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好同意了。
大家去了一家中等的客棧,各自開了房,點了餐,吃飽喝足之後,就沉沉地睡去了。
大家都太累了,自從抄家開始,大家都沒有合過眼,如今塵埃落定,總算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早早地起來了,休息了一個晚上,大家都沒有那麽憔悴了。
吃了早飯過後,大家集中在一起討論應該怎麽安家。
賈璉:“我們的銀錢太少,這京城的房子買不起,租房子又不劃算。”
佩瑜看其餘人不說話,顯然都是沒有什麽主意。
佩瑜:“那我就不在京城買房子了,去離京城遠一些的京郊買,我們認識的住在京郊的就隻有劉姥姥了,我打算去那裏看一下合不合適。”
大家驚呼,那不是鄉下嗎?他們怎麽可能住到鄉下去!
佩瑜:“咳!我們現在都是平民了,不是國公府的主子了,我不知道你們怎麽想的,但是這京城容不下我了,我總得找出路吧?你們如果有更好地地方去也可以去的,這隻是我的選擇而已。”
佩瑜說完之後就收拾了一下東西,準備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最後,賈璉他們覺得劉姥姥所在的那個村太遠了,他們選擇去近一點的京郊看一下有沒有合適的安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