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這也是丁教授連日來的憂慮。


    到底他有過前車之鑒,為個女人潦倒了好幾年,大家夥都怕,怕他重蹈覆轍。他能在端午家宴上大肆聲張父親被外邊野路子女人纏上的醜事,倒是忘了自己多年前,也因為對某個女人瞎留情,過後那人找上門來的黑曆史。


    最終,堂嫂氣到揭他短,“算了。現在裝什麽清白,怕耽誤了人家好姑娘。要我說你們爺倆一路子貨色。


    老棺材養小棺材!”


    *


    老棺材養小棺材的顧家,門口雖沒有石獅子,但內裏也不剩什麽幹淨了。


    是日傍晚,顧岐安回到老宅的時候,就撞見大哥幫父親打發那女人的現場,給了些錢,也簽了閉口協議,那女人保證下不為例。老大才遣她出去。


    某人站在院子裏,手抓一把粟粒,喂籠子裏的牡丹鸚鵡。等他們談完,問老大,“給了多少錢?”


    “怎麽,你問是要報銷?”


    顧岐安拍掉手上的碎渣,輕哂,“我有這個錢還不如去買基金。”


    “相親的事怎麽樣?”岐章問他。


    “不怎麽樣。”


    “就一點想法沒有?”


    顧岐安不耐煩地屈指撓撓眉心,說好奇怪,“怎麽一夕之間,人人都來爭當媒公媒婆。”


    “何止一夕之間,是你平日裏不夠關注我們,從你離婚那天起,大家都在替你焦心。”


    岐章說,人生分好幾個階段,一個階段一種修為。老二這年紀多少比他差些,再吃個幾年鹹鹽就懂了,“你多一天留在顧家,就遲早要結婚。”


    “我要一直不結呢?”


    薄暮冥冥裏,顧岐安拋煙給大哥。


    “那等著瞧吧,老頭子必會打斷你的腿。”


    “然而我從小就是被這句話嚇到大的。”


    二人閑話完,岐章先進屋了。留顧岐安一個人站在籠子旁逗鳥,這鸚鵡是不久前爺爺買的,說是養來圖個熱鬧,才學舌不久的畜生,隻會翻來覆去地重複一句人語:


    秋萍、秋萍……


    是秋媽的名字。


    顧岐安聽了忽地一笑,再坐去邊上的石桌,喝茶也玩手機。瀏覽朋友圈的時候,才看到濮素一條動態:


    連最好最好的姐妹現在也要離開我了。[哭]


    配圖是她和梁昭某年某月看演唱會的合影,以及,樸樹那首《送別》的歌詞截圖,那首李叔同膾炙人口的名篇: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


    離婚以後顧岐安就把車子裏的壓車娃娃都清空了。留著隻能吃灰,清理掉,後方視野和空間還開闊些。像他眼下單手把著方向盤,回頭一眼就能看見那讀寫儀上顯示的日期,今天是六月二十五日。


    手機裏嘟聲過三遍,那頭的濮素才接通,開口就沒好氣,“找我幹嘛?”


    “你朋友圈動態是什麽意思?”


    有人發動車子,一麵逼供般地追問她,梁昭要走?走去哪?


    喲嗬,濮素極為陰陽怪氣地笑他,她走去哪關你屁事?


    “走了一個梁昭,你顧先生還有千千萬個秦豫、千千萬個陳嫿,你他媽裝什麽裝啊?”


    顧岐安不懂,是真真沒弄懂。說秦豫也罷,莫名其妙扯上陳嫿是怎麽回事?


    下一秒,他就從對麵劈頭蓋臉的嘲諷並控訴裏,明了了真相。


    第56章 -56-   便在那一撒手


    譚主任去世的第三年, 忌日附近,濮素陪梁昭去了樸樹老師的live.


    姐妹倆喜歡他的因緣很詼諧。濮素、樸樹,一個平翹舌不分的諧音梗, 可惜前者沒沾到光,她五音不全。


    live上樸老師一口氣唱了多首代表作。直到安可那首《獵戶星座》, 副歌乍起,梁昭就極洋相地哭了:


    那些死去的人,停留在夜空,


    為你點起了燈。


    有時你乘起風,有時你沉沒,


    有時午夜有彩虹……


    那些年, 那些低穀或山巔, 周遭人勸勉昭昭最多的話無外乎是, 哪怕父親去了,他始終還在天上看著你、庇佑你,為你站成一座燈塔。而生者唯有活得好才是對他最大的告慰。


    可是,如何定義“好”一字?


    散場之後,耿耿晚星下。梁昭鼓起勇氣向好友披露終身大事,“素素, 我答應顧錚的求婚了。”


    “啊, 為什麽?”


    沒有為什麽。


    當真要刨個因為所以,可能就是她把全部臂膀都借給了媽媽,而特別累的時候、想放聲大哭的時候,


    顧錚會把臂膀賒給她。


    *


    二十五日晨,梁昭起個大早接媽媽和外婆去上妝。


    與梁家清清冷冷的畫風全然相反,傅家那頭來了好些人,七大姑八大姨, 擠鼻子擠眼睛地,還有老傅各種連橋連襟。梁女士直呼天殺的,她不想嫁了,現在反悔成不成,“黃花閨女上花轎都沒這陣仗!”


    外婆說:“隨你。但是醜話在前,我給你炸的金子你得如數奉還,那是嫁妝,你不嫁了,自然得還給我。”


    “切。”母女二人在妝鏡前拌嘴,有搭沒搭,“我的老娘啊,出大事從來不和我統一戰線。過去和老譚吵嘴也是,一味地隻護他,幫著他數落我不是。誰知道這老傅會不會是第二個老譚?”


    賣乖般的氣話,倒也露出個馬腳:


    她好像還是口口息息、撇撇捺捺都繞不開老譚。


    一旁早已帶好妝的梁昭雙手抄兜,但聽不語。時不時催促化妝師稍微加緊些。她今天著一襲退紅色禮裙,一撚細腰緊匝在綢緞裏,兩側有兜,知性且停勻。妝麵隻敷了很薄一層,怕喧賓奪主。


    她不能搶了新娘子風頭。


    等梁女士這三分鍾熱度的“恨嫁”勢頭平息,梁昭才告訴她,決定去香港的事。


    緊跟著就是好長好長一陣冷場。


    梁女士驀地豁開眼掃開眼線筆,“聽聽!”她轉過來朝老母親,“我更不想嫁了。”


    “哼,橫豎你都有理由。”


    老太太說她,我們家裏最最長不大的人就是你。一直沉湎在過去不肯長進的人也是你。


    外婆問昭昭,“為什麽突然要去香港?是工作上不得已的安排嘛?”


    “不盡然。說不得已的安排也行,說我自己想換個心情和環境,再提升一下工作也行。”


    “太遠了。”外婆出於最樸實的兒孫心擔憂她,“我要是還年輕,這兩座城市的距離,一個腳還能跨過去。現在不行了呀。昭昭,非去不可嘛?”


    梁昭安慰她們,“也就一年而已呀。怎麽說得好像我會一去不複返似的?”


    這些天來,她努力說服自己,這份決心沒有絲毫負氣或者客觀的成分。可是自欺者,終欺人。連miranda都看得很明白,倘若你當天沒撞見顧岐安和別的女人相親,沒有這個契機推搡你一把,你是不會爽利應下的。


    算是吧。被看穿之後,梁昭也沒有狡辯,她真誠地回答miranda,“因為我太了解自己的脾性,同理,也了解顧岐安。我留在上海一天,留在這彼此避無可避的生活圈裏,就難免要與他有交集。


    這不離婚才兩個多月,我又跟他摻和到一起去了。


    你說我沒立場沒主見也好,優柔寡斷也罷,這些我也知道,更會反反複複在心裏警醒自己。可是知易行難,我總是防守不住自己。”


    後來梁昭才領會到,因為她把自我丟在婚姻裏了。


    揀不回來。所以表麵上她好像在步步直前,實則依舊原地踏步。


    總是重重拎起,又輕飄飄放下。


    放下呢?日後又免不得再拎。她覺得自己和顧岐安的現狀,更像是兩個絕症彌留卻不甘心死的病人,各自用殘舊的半口氣吊著現在,


    奄奄一息,又徒勞無功。


    他們沒有一天真正從過去裏掙脫出來,就不存在嶄新地麵對彼此。


    如此拖遝下去,隻會是“狗尾續貂”。


    那麽,梁昭就要親手果決地為這個故事添畫上句號。


    至於有沒有新篇章,權憑造化。


    眼下,她沒有告訴媽媽的是,在送娘親嫁人前一天,梁昭獨自回了趟老屋。去掃掃塵,也整理一下譚主任的遺物。


    這些年來,母女倆始終心照不宣的認知,譚主任永遠留在了昨天,但靈魂還在那間屋裏。因此梁女士才不舍變賣掉房子。


    那滿園蕭疏裏還能看見故人栽植的匠心,一草一痕,一灰一塵。


    梁昭在粘滿斑駁獎狀的牆壁下坐了好久,想起小時候,仲秋節吃蟹。譚主任幫她剝殼剔黃時說的一個故事。


    那日梁昭同學數學小考破天荒拿了個倒數,原因是末尾大題,她不肯捐棄自己慣用的思路。運算過程複雜化了,而標準答案隻消一條輔助線,老師連看都懶看她那堆砌的連篇公式,直接一個大叉,


    零分。


    譚主任邊看她哭鼻子邊道:


    “相傳古印度有個國王。偶得一美若天仙的愛妃,二人恩愛似漆,琴瑟和鳴。


    可惜呀,好景不長,沒多久妃子便因病香消玉殞了。悲痛欲絕的國王厚葬愛妃,也為她打造了一尊極為奢華的棺槨,停在專門為她修建的花園裏。


    國王日日前去悼念。久而久之,就不滿意起這靈殿周圍的景致,嫌太單調,配不上愛妃音容。


    於是尋遍世間奇花異草,修建亭台樓閣。但效果始終不如人意。


    直到某天,國王目光落在那棺槨上,豁然開朗地喝命下人:


    把它搬出去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聽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仝並收藏聽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