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李家的大丫頭?
大丫下車就奔著於氏而來,也幸好於氏打小是見過世麵的,這要擱別人家婆娘身上,隻怕膝蓋都軟了要叫少奶奶。
於氏大丫麵色紅潤,嬌中又帶羞,劉宣之又是下了車就一直牽著她的手,眼睛就沒離開過大丫身上,少年夫妻那股子恩愛的模樣從一個眼神中都能體會的出來,大丫在劉家的日子一定過得還不錯。
四喜忙招呼著姐姐姐夫,一併駕車的小廝去屋裏休息,劉宣之這也不是第一次來,自來熟一般的往裏屋走,小廝進進出出搬東西,全是小夫妻從城裏帶過來的硬貨——鋪蓋、棉衣、熟肉、酒、白麵、布匹等。
還好劉家的騾車大,想來小兩口剛才坐在裏麵不知道多擁擠,裏麵全塞的是東西。
於氏看著小廝裏裏外外的搬,未免又要念叨一番:“你說你回來一趟,帶這麽多東西做什麽,你說這鋪蓋行頭帶幾床新的也就罷了,女婿睡不得我們這些地方,帶這麽多吃的是做什麽啊,這些肉都還是熟的,吃不完多浪費啊。”
大丫說:“他上次來看見家裏用的鋪蓋都不好了,尋思著也快要過冬,都換一換,便交代婆婆準備了這些。”
原來還是親家準備的,於氏這便更加過意不去了,嫁了個女兒過去,人家偷偷給你把嫁妝送來也就罷了,這三朝回門別人帶個雞公一壺酒就得了,女婿這孩子也實誠,跟搬家似的。
劉宣之見丈母娘不好意思,媳婦兒又得挨訓,忙在一旁說:“娘,這並沒有什麽,原本我們處鄰裏的時候,您也時常幫我母親不是,我母親也是想表達一番她的心意,快過冬了,秀娥你快去幫娘把舊的鋪蓋都換了吧,全換上新的。”
一家人又開始忙活起來,於氏哪捨得讓回門的女兒做這些,四喜跟三丫忙活起來,先把東西都收進來,待會兒再收拾。
見姐姐嫁的好,四喜的心也落下來了,忙在一旁勸:“都放著吧,等會兒我去收拾,姐姐才回門不帶這麽忙活的,我們去說會兒話。”
大丫這便更不好意思了,才幾天不見,妹妹眼裏把自己當成客了一般。
劉宣之見娘幾個要說悄悄話,幹脆躲在隔壁屋去看書去了,索性留個空間給她們。
娘幾個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講個沒完,大丫便把嫁進去這幾天的事情說了一通,好在婆婆以前跟她是相熟的,處起來便比尋常婆媳要合適許多,隻是婆家人多,家中兄弟、妯娌,侄子侄女,長輩老老小小的都住在一處,多少有些為難。
這些年於氏也沒少吃孫氏跟秦氏的暗門子虧,說到這裏不免唏噓,便把秦氏中邪風,包括秦氏與李有勝的關係又跟大丫說了一通。
大丫這才嘆了一番,難怪剛才沒見著奶奶,原來是躺在床上了呢,又不免覺得心寒,之前一直以為奶奶是因為自己幾姐妹是女兒身,所以存著偏見,弄來弄去原來是因為並不是親生之故。
要說秦氏也真是歹毒,當年逼死李有勝親生母親,又利用家中長輩這個身份欺淩老大家幾母女,如今弄成這幅活死人的樣子,真是報應不爽。
可說到底,也叫了這麽多年的奶奶,心裏覺得難受也是人之常情,但一想到悽慘離世的親奶奶,同心情又蕩然無存。
大丫沉著臉說了句阿彌陀佛,人做好做壞天都在看著呢,果然是報應不爽。
說完這話立馬被四喜啐了:“好一副官太太的模樣,如今都會阿彌陀佛了。”
大丫聽四喜說完這話,神情變得羞澀起來,支支吾吾的好像有什麽話要說,四喜東問西問才說出個究竟。
原來劉宣之很快要去省城學府入學,家裏長輩因牽掛他的學業,想早點送他過去,這才著急忙慌的趕著要大丫跟劉宣之成親,這一走,要明年秋試過後才能回來。
四喜忙問具體是什麽時候走。
大丫說道:“本來打算遲些再去,誰知道學堂那裏傳來消息,入學名額緊張,婆婆擔心相公一個人在省城沒人照應,她又是一家主母自然不能同行,所以…所以….恐怕回完門,立刻要往省城趕了。”
說到大概也明白過來是什麽情況了,劉家對大丫這幾日的表現自然是滿意的,所以才會放心讓她陪著劉宣之去省城,隻是大丫自己膽子又小,從未去過那麽遠的地方,這一去便是一年不能回來。
劉家雖說家大業大,在省城也是沒有親眷的,因此劉宣之去讀書,能夠有大丫這麽靠譜的人盯著,劉家的婆婆倒是很放心。劉家早早在省城學堂邊上租好了一個小院子,就在學堂旁邊,大丫過去無須操心一些有的沒的,隻要照顧好劉宣之的起居就好,就這,還要她再帶兩個下人。
一說到去省城那麽遠的地方,大丫便更沒主意了,她如今就是要問問四喜如何是好,心裏好吃顆定心丸。
不管怎樣,嫁都嫁過去了,人家說出嫁從夫,既然丈夫要去省城讀書,妻子當然要盡好照顧他的責任。四喜當然是支持和鼓勵一番,又另外叮囑了一些事情。
比如劉宣之過去自然會帶一些下人,她認為帶老實能幹的婆子,要比小丫頭和小廝要好,丈夫在學堂讀書,白天大抵是不在家的,若是家裏有小廝,未免要避嫌,始終是不妥,小丫頭見識少,目光淺,若是在外麵沒個主意,或者幹脆跟個什麽人跑了,到時候大丫必定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過總歸來說,四喜隻能出個參考意見,做決定的還是劉家的親家。
大丫下車就奔著於氏而來,也幸好於氏打小是見過世麵的,這要擱別人家婆娘身上,隻怕膝蓋都軟了要叫少奶奶。
於氏大丫麵色紅潤,嬌中又帶羞,劉宣之又是下了車就一直牽著她的手,眼睛就沒離開過大丫身上,少年夫妻那股子恩愛的模樣從一個眼神中都能體會的出來,大丫在劉家的日子一定過得還不錯。
四喜忙招呼著姐姐姐夫,一併駕車的小廝去屋裏休息,劉宣之這也不是第一次來,自來熟一般的往裏屋走,小廝進進出出搬東西,全是小夫妻從城裏帶過來的硬貨——鋪蓋、棉衣、熟肉、酒、白麵、布匹等。
還好劉家的騾車大,想來小兩口剛才坐在裏麵不知道多擁擠,裏麵全塞的是東西。
於氏看著小廝裏裏外外的搬,未免又要念叨一番:“你說你回來一趟,帶這麽多東西做什麽,你說這鋪蓋行頭帶幾床新的也就罷了,女婿睡不得我們這些地方,帶這麽多吃的是做什麽啊,這些肉都還是熟的,吃不完多浪費啊。”
大丫說:“他上次來看見家裏用的鋪蓋都不好了,尋思著也快要過冬,都換一換,便交代婆婆準備了這些。”
原來還是親家準備的,於氏這便更加過意不去了,嫁了個女兒過去,人家偷偷給你把嫁妝送來也就罷了,這三朝回門別人帶個雞公一壺酒就得了,女婿這孩子也實誠,跟搬家似的。
劉宣之見丈母娘不好意思,媳婦兒又得挨訓,忙在一旁說:“娘,這並沒有什麽,原本我們處鄰裏的時候,您也時常幫我母親不是,我母親也是想表達一番她的心意,快過冬了,秀娥你快去幫娘把舊的鋪蓋都換了吧,全換上新的。”
一家人又開始忙活起來,於氏哪捨得讓回門的女兒做這些,四喜跟三丫忙活起來,先把東西都收進來,待會兒再收拾。
見姐姐嫁的好,四喜的心也落下來了,忙在一旁勸:“都放著吧,等會兒我去收拾,姐姐才回門不帶這麽忙活的,我們去說會兒話。”
大丫這便更不好意思了,才幾天不見,妹妹眼裏把自己當成客了一般。
劉宣之見娘幾個要說悄悄話,幹脆躲在隔壁屋去看書去了,索性留個空間給她們。
娘幾個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講個沒完,大丫便把嫁進去這幾天的事情說了一通,好在婆婆以前跟她是相熟的,處起來便比尋常婆媳要合適許多,隻是婆家人多,家中兄弟、妯娌,侄子侄女,長輩老老小小的都住在一處,多少有些為難。
這些年於氏也沒少吃孫氏跟秦氏的暗門子虧,說到這裏不免唏噓,便把秦氏中邪風,包括秦氏與李有勝的關係又跟大丫說了一通。
大丫這才嘆了一番,難怪剛才沒見著奶奶,原來是躺在床上了呢,又不免覺得心寒,之前一直以為奶奶是因為自己幾姐妹是女兒身,所以存著偏見,弄來弄去原來是因為並不是親生之故。
要說秦氏也真是歹毒,當年逼死李有勝親生母親,又利用家中長輩這個身份欺淩老大家幾母女,如今弄成這幅活死人的樣子,真是報應不爽。
可說到底,也叫了這麽多年的奶奶,心裏覺得難受也是人之常情,但一想到悽慘離世的親奶奶,同心情又蕩然無存。
大丫沉著臉說了句阿彌陀佛,人做好做壞天都在看著呢,果然是報應不爽。
說完這話立馬被四喜啐了:“好一副官太太的模樣,如今都會阿彌陀佛了。”
大丫聽四喜說完這話,神情變得羞澀起來,支支吾吾的好像有什麽話要說,四喜東問西問才說出個究竟。
原來劉宣之很快要去省城學府入學,家裏長輩因牽掛他的學業,想早點送他過去,這才著急忙慌的趕著要大丫跟劉宣之成親,這一走,要明年秋試過後才能回來。
四喜忙問具體是什麽時候走。
大丫說道:“本來打算遲些再去,誰知道學堂那裏傳來消息,入學名額緊張,婆婆擔心相公一個人在省城沒人照應,她又是一家主母自然不能同行,所以…所以….恐怕回完門,立刻要往省城趕了。”
說到大概也明白過來是什麽情況了,劉家對大丫這幾日的表現自然是滿意的,所以才會放心讓她陪著劉宣之去省城,隻是大丫自己膽子又小,從未去過那麽遠的地方,這一去便是一年不能回來。
劉家雖說家大業大,在省城也是沒有親眷的,因此劉宣之去讀書,能夠有大丫這麽靠譜的人盯著,劉家的婆婆倒是很放心。劉家早早在省城學堂邊上租好了一個小院子,就在學堂旁邊,大丫過去無須操心一些有的沒的,隻要照顧好劉宣之的起居就好,就這,還要她再帶兩個下人。
一說到去省城那麽遠的地方,大丫便更沒主意了,她如今就是要問問四喜如何是好,心裏好吃顆定心丸。
不管怎樣,嫁都嫁過去了,人家說出嫁從夫,既然丈夫要去省城讀書,妻子當然要盡好照顧他的責任。四喜當然是支持和鼓勵一番,又另外叮囑了一些事情。
比如劉宣之過去自然會帶一些下人,她認為帶老實能幹的婆子,要比小丫頭和小廝要好,丈夫在學堂讀書,白天大抵是不在家的,若是家裏有小廝,未免要避嫌,始終是不妥,小丫頭見識少,目光淺,若是在外麵沒個主意,或者幹脆跟個什麽人跑了,到時候大丫必定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過總歸來說,四喜隻能出個參考意見,做決定的還是劉家的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