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法正聽到了不少關於魏延的事情。這些事跡讓他對魏延的文韜武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法正這次也是借替孟達求情的機會,親自前來會一會這位近來攪動風雲、聲名遠揚的征南將軍。否則,他怎麽會輕易離開自己在新都的任上,獨自一人來到荊州軍的營地呢?
當法正第一次見到魏延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讚歎之情。魏延的氣質獨特,既展現出軍人的威嚴,又帶有幾分文人的儒雅。眼神深邃而明亮,透露出一種智慧和決斷力。
法正心想:“此人絕非池中之物!”
更為難得的是,魏延如此年輕便已經雄霸荊襄,成為征南將軍、交州牧、新野侯。這樣的成就,在曆史上可謂罕見,而魏延卻沒有絲毫傲慢之氣,反而顯得親和且平易近人。
法正心中暗自思索著,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氣質,魏延才能夠從劉表的手中接過荊州的控製權,成為新一任的地方霸主。
也正因如此,荊州軍在他的率領下,在戰場上屢戰屢勝,贏得了眾人的敬仰。
兩人的對話充滿了友善和互相欣賞的氛圍,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因此拉近了不少。法正意識到,魏延不僅是一位雄主,更是一個懂得賞識人才、禮賢下士的人。
法正深知,隻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眼前的魏延,顯然是個懂得這個道理的人。
“哎喲喲,將軍威名在外,卻仁德為先,果然英雄了得啊!”
法正這個人就是如此,別人敬重他一尺,他便會回敬別人一丈。看到魏延如此讚賞自己,他不禁喜笑顏開,同時也不忘對魏延加以稱讚。
魏延聽完法正的話後,心中暗自高興,同時也對法正充滿好奇,想進一步了解他的情況。
於是魏延緊接著問道:
“不知先生現在在何處任職?”
他故意裝作不知道法正的境況,以免讓對方察覺到自己曾派人尋找和調查過他。
法正聽到魏延的問題,心情略微低落,回答道:
“在下是新都縣令。”
他心裏明白自己有著出眾的才能,但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認可。時常感到自己懷才不遇,而且還遭到州邑中一些人的誹謗,這讓他非常苦惱。
盡管法正的不滿情緒隻是一閃而過,但敏感的魏延還是捕捉到了他的表情變化。
魏延深感惋惜,對法正說道:
“先生之才如同浩瀚的海洋一般無法估量,豈是一個小小的縣城能夠容納的呢?先生著實有點可惜啊!”
法正聽到魏延如此高度評價自己,內心深受感動,不禁感慨萬分。
然而,他還是口不對心地回應道:
“魏將軍謬讚了,在下年紀尚輕,並且缺乏理政經驗,能得到百裏之縣作為施展才華的舞台,已經心滿意足了。”
法正是個聰明人,深知世故人情。盡管他對魏延頗有好感,但畢竟隻是初次相見,交情淺薄。因此,他明白不宜輕易表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更不能隨便抱怨。否則,他人將會如何看待自己呢?
劉璋,作為一方之主,其性格寬厚暗弱,缺乏威嚴和謀略。東州人依仗權勢,欺淩掠奪益州民眾,劉璋卻無能為力加以製止。
此外,政令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導致益州民眾心生怨憤。對外方麵,與張魯關係惡劣,無法抵擋漢中軍隊;對內則引發了趙韙之亂。法正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清楚地認識到劉璋並非一個明主。
法正心懷壯誌,本欲為益州效力,施展才華。然而,劉璋既無德行也無才能,不懂用人之道,對法正這樣的人才置之不理,不予以重任。法正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失落感和埋怨情緒。
法正也曾有過離開劉璋的想法,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去處。他覺得自己應該投靠一個更有前途的主公,才能施展才華和抱負。
但環顧天下,似乎並沒有他心儀的人選。益州以東的劉表雖然擁有一定的實力,但卻缺乏進取心,隻是一味地守城自保。
江東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基業,卻並未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才能或魅力。漢中的張魯隻專注於傳道,對於爭奪天下毫無野心。
河北的袁紹則剛愎自用,尤其是官渡之戰後,法正對他徹底失望。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徑,更是讓一向心向漢室的法正深感厭惡。
就在法正陷入迷茫時,荊州的魏延之名傳入了他的耳朵。這個出身寒門的人物引起了法正極大的興趣,從此開始密切關注荊州方麵的動態。
“孝直先生太過謙虛了,本將麾下的徐元直僅僅比先生大幾歲而已,在出山之前,他一直專注於讀書,沒有理政和軍旅方麵的經驗,如今已經是征南將軍的軍師,輔佐本將掌管數十萬征南大軍。
在荊州,與先生年齡相仿甚至更年輕的還有龐統、蒯祺、王粲、向朗等等,他們之前同樣缺乏經驗,但如今都已經成為本將的謀士和郡守以上級別的官員。
先生的才能並不在他們之下,將來必定能夠出將入相,成為大漢的肱股之臣。”
魏延故意提及這些人,旨在表達對他的殷切期望,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招攬埋下伏筆。
“魏將軍目光如炬、獨具慧眼,不拘泥於常規選拔人才,這些人能夠遇到將軍實在是他們的幸運。”
法正由衷地感歎道。
法正也聽出了魏延的言外之意,但是他還是要對其考量一番的。略微思索片刻後,突然話鋒一轉,神情變得十分嚴肅,語氣也帶著幾分質問的意味說道:
“在下鬥膽請問將軍,此次率軍前來益州,到底是為何而來?”
自從荊州軍踏入益州之地以來,蜀中各地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有的人說荊州軍是為了幫助劉璋平定益州內亂;有的人則認為他們是為了協助趙韙對抗劉璋;還有人猜測荊州軍的真正目的是攻取益州之地……
這些傳言讓法正心中充滿疑惑和好奇。他知道,隻有親耳聽到魏延本人的回答,才能確定荊州軍的真實意圖。所以,當他見到魏延時,毫不猶豫地提出了這個關鍵問題。
麵對法正的質問,魏延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將問題拋回給他:
“以先生的見地,以為我軍前來的目的是什麽呢?”
魏延故意將問題丟給法正,想聽聽他對荊州軍來意的看法。這樣做既能顯示出自己對法正的尊重,又能通過他的回答了解蜀中的局勢和人心所向。
同時,魏延也希望借此機會觀察法正的反應和態度,以便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局麵。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法正這次也是借替孟達求情的機會,親自前來會一會這位近來攪動風雲、聲名遠揚的征南將軍。否則,他怎麽會輕易離開自己在新都的任上,獨自一人來到荊州軍的營地呢?
當法正第一次見到魏延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讚歎之情。魏延的氣質獨特,既展現出軍人的威嚴,又帶有幾分文人的儒雅。眼神深邃而明亮,透露出一種智慧和決斷力。
法正心想:“此人絕非池中之物!”
更為難得的是,魏延如此年輕便已經雄霸荊襄,成為征南將軍、交州牧、新野侯。這樣的成就,在曆史上可謂罕見,而魏延卻沒有絲毫傲慢之氣,反而顯得親和且平易近人。
法正心中暗自思索著,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氣質,魏延才能夠從劉表的手中接過荊州的控製權,成為新一任的地方霸主。
也正因如此,荊州軍在他的率領下,在戰場上屢戰屢勝,贏得了眾人的敬仰。
兩人的對話充滿了友善和互相欣賞的氛圍,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因此拉近了不少。法正意識到,魏延不僅是一位雄主,更是一個懂得賞識人才、禮賢下士的人。
法正深知,隻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眼前的魏延,顯然是個懂得這個道理的人。
“哎喲喲,將軍威名在外,卻仁德為先,果然英雄了得啊!”
法正這個人就是如此,別人敬重他一尺,他便會回敬別人一丈。看到魏延如此讚賞自己,他不禁喜笑顏開,同時也不忘對魏延加以稱讚。
魏延聽完法正的話後,心中暗自高興,同時也對法正充滿好奇,想進一步了解他的情況。
於是魏延緊接著問道:
“不知先生現在在何處任職?”
他故意裝作不知道法正的境況,以免讓對方察覺到自己曾派人尋找和調查過他。
法正聽到魏延的問題,心情略微低落,回答道:
“在下是新都縣令。”
他心裏明白自己有著出眾的才能,但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認可。時常感到自己懷才不遇,而且還遭到州邑中一些人的誹謗,這讓他非常苦惱。
盡管法正的不滿情緒隻是一閃而過,但敏感的魏延還是捕捉到了他的表情變化。
魏延深感惋惜,對法正說道:
“先生之才如同浩瀚的海洋一般無法估量,豈是一個小小的縣城能夠容納的呢?先生著實有點可惜啊!”
法正聽到魏延如此高度評價自己,內心深受感動,不禁感慨萬分。
然而,他還是口不對心地回應道:
“魏將軍謬讚了,在下年紀尚輕,並且缺乏理政經驗,能得到百裏之縣作為施展才華的舞台,已經心滿意足了。”
法正是個聰明人,深知世故人情。盡管他對魏延頗有好感,但畢竟隻是初次相見,交情淺薄。因此,他明白不宜輕易表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更不能隨便抱怨。否則,他人將會如何看待自己呢?
劉璋,作為一方之主,其性格寬厚暗弱,缺乏威嚴和謀略。東州人依仗權勢,欺淩掠奪益州民眾,劉璋卻無能為力加以製止。
此外,政令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導致益州民眾心生怨憤。對外方麵,與張魯關係惡劣,無法抵擋漢中軍隊;對內則引發了趙韙之亂。法正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清楚地認識到劉璋並非一個明主。
法正心懷壯誌,本欲為益州效力,施展才華。然而,劉璋既無德行也無才能,不懂用人之道,對法正這樣的人才置之不理,不予以重任。法正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失落感和埋怨情緒。
法正也曾有過離開劉璋的想法,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去處。他覺得自己應該投靠一個更有前途的主公,才能施展才華和抱負。
但環顧天下,似乎並沒有他心儀的人選。益州以東的劉表雖然擁有一定的實力,但卻缺乏進取心,隻是一味地守城自保。
江東的孫權繼承父兄的基業,卻並未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才能或魅力。漢中的張魯隻專注於傳道,對於爭奪天下毫無野心。
河北的袁紹則剛愎自用,尤其是官渡之戰後,法正對他徹底失望。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徑,更是讓一向心向漢室的法正深感厭惡。
就在法正陷入迷茫時,荊州的魏延之名傳入了他的耳朵。這個出身寒門的人物引起了法正極大的興趣,從此開始密切關注荊州方麵的動態。
“孝直先生太過謙虛了,本將麾下的徐元直僅僅比先生大幾歲而已,在出山之前,他一直專注於讀書,沒有理政和軍旅方麵的經驗,如今已經是征南將軍的軍師,輔佐本將掌管數十萬征南大軍。
在荊州,與先生年齡相仿甚至更年輕的還有龐統、蒯祺、王粲、向朗等等,他們之前同樣缺乏經驗,但如今都已經成為本將的謀士和郡守以上級別的官員。
先生的才能並不在他們之下,將來必定能夠出將入相,成為大漢的肱股之臣。”
魏延故意提及這些人,旨在表達對他的殷切期望,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招攬埋下伏筆。
“魏將軍目光如炬、獨具慧眼,不拘泥於常規選拔人才,這些人能夠遇到將軍實在是他們的幸運。”
法正由衷地感歎道。
法正也聽出了魏延的言外之意,但是他還是要對其考量一番的。略微思索片刻後,突然話鋒一轉,神情變得十分嚴肅,語氣也帶著幾分質問的意味說道:
“在下鬥膽請問將軍,此次率軍前來益州,到底是為何而來?”
自從荊州軍踏入益州之地以來,蜀中各地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有的人說荊州軍是為了幫助劉璋平定益州內亂;有的人則認為他們是為了協助趙韙對抗劉璋;還有人猜測荊州軍的真正目的是攻取益州之地……
這些傳言讓法正心中充滿疑惑和好奇。他知道,隻有親耳聽到魏延本人的回答,才能確定荊州軍的真實意圖。所以,當他見到魏延時,毫不猶豫地提出了這個關鍵問題。
麵對法正的質問,魏延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將問題拋回給他:
“以先生的見地,以為我軍前來的目的是什麽呢?”
魏延故意將問題丟給法正,想聽聽他對荊州軍來意的看法。這樣做既能顯示出自己對法正的尊重,又能通過他的回答了解蜀中的局勢和人心所向。
同時,魏延也希望借此機會觀察法正的反應和態度,以便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