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高幹的提議,郭圖並未立刻表示讚同,而是冷靜地分析道:
“元才將軍,盡管對麵敵軍人數看似較少,但他們依黃河天塹據守,如果我軍貿然選擇渡河進攻,他們必會半渡而擊之,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再者,從曹軍營地的布置情況來看,他們的安營紮寨工作做得極為紮實牢固,可謂是固若金湯、易守難攻。
即便我軍成功渡過河去,將軍真的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在盡量減少傷亡的情況下,一舉攻破曹軍營寨嗎?”
說罷,郭圖將目光投向高幹,似乎想要從對方那裏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高幹字元才。
高幹聽完郭圖所言,目光凝視著遠方,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剛才聽到的話語。
這段日子以來,曹軍的騎兵斥候頻繁地活動於黃河南岸一帶,嚴密監視著袁軍的一舉一動。
倘若他們察覺到袁軍有渡河的跡象,必定會毫不猶豫地加強黃河防線的防守,並依托堅固的營寨抵禦袁軍的進攻。
如此一來,自己所率領的袁軍必將遭受重大傷亡,而最終取得的戰果恐怕也難以彌補損失,實在是得不償失之舉。
這時,郭圖看著陷入沉思、愁眉不展的高幹,又開口說道:
“將軍切莫心急,依在下之見,對麵曹軍的糧草想必不會充裕。他們與我軍長期對峙下去,遲早會因為糧草短缺而不得不選擇撤退。
待到那時,方為我軍南渡黃河的最佳時機。一旦成功渡過黃河,前方便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平原地帶。
屆時,將軍定能大展身手,斬殺敵軍,立下赫赫戰功!”
高幹聽後,原本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
他微微頷首,表示對郭圖所言甚是認同。畢竟,在這錯綜複雜的戰局之中,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無數士兵的生死存亡以及整個軍隊的命運走向。
因此,必須要深思熟慮,權衡利弊,方能做出最為明智的抉擇。
......
延津南岸曹軍營地,中軍大帳之內氣氛凝重,夏侯淵、劉曄、朱靈等人圍坐在一起,麵色嚴肅地分析著當下的戰局形勢。
夏侯淵眉頭緊蹙,目光帶著深深的疑惑,凝視著對麵的劉曄,開口道:
“子揚先生,請為本將解惑之。如今袁軍兵力數倍於我,但他們卻在北岸按兵不動,這究竟是何緣故呢?”
他的聲音低沉有力,透露出對眼前局勢的憂慮與不解。
劉曄,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盡管年紀輕輕,因其乃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裔,是名副其實的漢室宗親,家族背景顯赫非凡。
而且,他在曹營之中一直保持低調謙遜的作風,智謀過人,屢次獻計獻策皆獲奇效,因此深受夏侯淵及其他諸位將領的敬重與喜愛。
此刻,聽到夏侯淵向自己發問,劉曄連忙起身,恭敬地向著夏侯淵拱了拱手,行了一個標準的禮節後,才不慌不忙地緩聲道:
“將軍,關於此事,在下亦曾反複思量。依常理度之,袁軍理應趁著我軍尚未站穩腳跟之際,迅速揮師南下,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擊潰我軍。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敵軍至今仍無絲毫渡過黃河向南進軍的跡象……”
說到此處,劉曄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緒,接著繼續說道:
“依在下之見,其中緣由大概有如下數點:
首先,官渡一役,我軍氣勢如虹、銳不可當,勢如破竹般的戰鬥力讓敵方心生懼意。眼下即便對方人多勢眾,也絕不敢輕舉妄動,貿然對我軍發起攻擊。
其次,袁軍興許正在采取拖延戰術,試圖消磨我方士氣與糧草儲備,待到我軍疲憊不堪或糧盡援絕之際,方才揮師南進。
再者說,也有可能他們僅僅隻是一支偏師罷了,其真正用意在於分散並牽製住我軍主力,以此來削減白馬前線的對峙壓力。”
劉曄苦思冥想良久,將先前在白馬大營的中軍大帳裏,許攸針對袁紹及其軍隊所作的剖析,連同這段日子以來敵我雙方於黃河兩岸僵持不下的局麵綜合起來考量,隱約間洞悉到了河對岸敵軍的圖謀不軌。
夏侯淵聆聽完劉曄這番鞭辟入裏的剖析之後,不禁陷入沉思,而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那麽,麵對如此情形,我軍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夏侯淵緊接著追問了一句。
他深知當前局勢變幻莫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戰事失利,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焦慮之情。
“自然是以靜製動,維持現狀即可。
丞相已然自關中調撥大軍前來增援,隻需吾等堅守至此關鍵時刻,而後稍稍施展些許計謀引誘袁軍渡河,趁其不備發動突襲,定然能夠一舉擊潰敵軍!”
劉曄眼神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語氣充滿自信與果斷。
夏侯淵聞聽此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他對劉曄的智謀一向頗為欽佩,此刻更是深以為然地點頭表示讚同道:
“就依先生之計行事!”
......
兗州乃是曹操發跡之地,可以說是他的根基所在。
然而,自遷都許昌以來,此地的核心地位便漸漸有所偏移。曾經作為兗州首府的濮陽,其防禦亦不如往昔那般森嚴緊密。
就在數日之前,遵照曹操之命,張遼、程昱以及張繡率領六千曹軍進駐濮陽城中。他們負責監視袁軍的東路側翼部隊,並尋覓時機一舉剿滅這支敵軍。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些日子裏,張遼除了派遣大量斥候前往濮陽東邊的黃河沿岸探查情況之外,似乎並未采取任何進一步的行動。
實際上,這一切皆是張遼與程昱共同商議後的決策所致。他們深知自身兵力有限,而黃河防線漫長無垠,如果一味地堅守一城一池,恐怕難以抵禦袁軍的攻勢。
因此,兩人經過深思熟慮後達成一致意見:放棄對特定地點的執著防守,轉而選擇將袁軍誘渡過河,然後憑借靈活機動的戰術,在運動戰中尋找機會消滅敵人。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己方軍隊的優勢,還能出其不意地給予袁軍沉重打擊。
“元才將軍,盡管對麵敵軍人數看似較少,但他們依黃河天塹據守,如果我軍貿然選擇渡河進攻,他們必會半渡而擊之,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再者,從曹軍營地的布置情況來看,他們的安營紮寨工作做得極為紮實牢固,可謂是固若金湯、易守難攻。
即便我軍成功渡過河去,將軍真的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在盡量減少傷亡的情況下,一舉攻破曹軍營寨嗎?”
說罷,郭圖將目光投向高幹,似乎想要從對方那裏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高幹字元才。
高幹聽完郭圖所言,目光凝視著遠方,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剛才聽到的話語。
這段日子以來,曹軍的騎兵斥候頻繁地活動於黃河南岸一帶,嚴密監視著袁軍的一舉一動。
倘若他們察覺到袁軍有渡河的跡象,必定會毫不猶豫地加強黃河防線的防守,並依托堅固的營寨抵禦袁軍的進攻。
如此一來,自己所率領的袁軍必將遭受重大傷亡,而最終取得的戰果恐怕也難以彌補損失,實在是得不償失之舉。
這時,郭圖看著陷入沉思、愁眉不展的高幹,又開口說道:
“將軍切莫心急,依在下之見,對麵曹軍的糧草想必不會充裕。他們與我軍長期對峙下去,遲早會因為糧草短缺而不得不選擇撤退。
待到那時,方為我軍南渡黃河的最佳時機。一旦成功渡過黃河,前方便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平原地帶。
屆時,將軍定能大展身手,斬殺敵軍,立下赫赫戰功!”
高幹聽後,原本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
他微微頷首,表示對郭圖所言甚是認同。畢竟,在這錯綜複雜的戰局之中,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無數士兵的生死存亡以及整個軍隊的命運走向。
因此,必須要深思熟慮,權衡利弊,方能做出最為明智的抉擇。
......
延津南岸曹軍營地,中軍大帳之內氣氛凝重,夏侯淵、劉曄、朱靈等人圍坐在一起,麵色嚴肅地分析著當下的戰局形勢。
夏侯淵眉頭緊蹙,目光帶著深深的疑惑,凝視著對麵的劉曄,開口道:
“子揚先生,請為本將解惑之。如今袁軍兵力數倍於我,但他們卻在北岸按兵不動,這究竟是何緣故呢?”
他的聲音低沉有力,透露出對眼前局勢的憂慮與不解。
劉曄,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盡管年紀輕輕,因其乃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裔,是名副其實的漢室宗親,家族背景顯赫非凡。
而且,他在曹營之中一直保持低調謙遜的作風,智謀過人,屢次獻計獻策皆獲奇效,因此深受夏侯淵及其他諸位將領的敬重與喜愛。
此刻,聽到夏侯淵向自己發問,劉曄連忙起身,恭敬地向著夏侯淵拱了拱手,行了一個標準的禮節後,才不慌不忙地緩聲道:
“將軍,關於此事,在下亦曾反複思量。依常理度之,袁軍理應趁著我軍尚未站穩腳跟之際,迅速揮師南下,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擊潰我軍。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敵軍至今仍無絲毫渡過黃河向南進軍的跡象……”
說到此處,劉曄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緒,接著繼續說道:
“依在下之見,其中緣由大概有如下數點:
首先,官渡一役,我軍氣勢如虹、銳不可當,勢如破竹般的戰鬥力讓敵方心生懼意。眼下即便對方人多勢眾,也絕不敢輕舉妄動,貿然對我軍發起攻擊。
其次,袁軍興許正在采取拖延戰術,試圖消磨我方士氣與糧草儲備,待到我軍疲憊不堪或糧盡援絕之際,方才揮師南進。
再者說,也有可能他們僅僅隻是一支偏師罷了,其真正用意在於分散並牽製住我軍主力,以此來削減白馬前線的對峙壓力。”
劉曄苦思冥想良久,將先前在白馬大營的中軍大帳裏,許攸針對袁紹及其軍隊所作的剖析,連同這段日子以來敵我雙方於黃河兩岸僵持不下的局麵綜合起來考量,隱約間洞悉到了河對岸敵軍的圖謀不軌。
夏侯淵聆聽完劉曄這番鞭辟入裏的剖析之後,不禁陷入沉思,而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那麽,麵對如此情形,我軍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夏侯淵緊接著追問了一句。
他深知當前局勢變幻莫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戰事失利,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焦慮之情。
“自然是以靜製動,維持現狀即可。
丞相已然自關中調撥大軍前來增援,隻需吾等堅守至此關鍵時刻,而後稍稍施展些許計謀引誘袁軍渡河,趁其不備發動突襲,定然能夠一舉擊潰敵軍!”
劉曄眼神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語氣充滿自信與果斷。
夏侯淵聞聽此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他對劉曄的智謀一向頗為欽佩,此刻更是深以為然地點頭表示讚同道:
“就依先生之計行事!”
......
兗州乃是曹操發跡之地,可以說是他的根基所在。
然而,自遷都許昌以來,此地的核心地位便漸漸有所偏移。曾經作為兗州首府的濮陽,其防禦亦不如往昔那般森嚴緊密。
就在數日之前,遵照曹操之命,張遼、程昱以及張繡率領六千曹軍進駐濮陽城中。他們負責監視袁軍的東路側翼部隊,並尋覓時機一舉剿滅這支敵軍。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些日子裏,張遼除了派遣大量斥候前往濮陽東邊的黃河沿岸探查情況之外,似乎並未采取任何進一步的行動。
實際上,這一切皆是張遼與程昱共同商議後的決策所致。他們深知自身兵力有限,而黃河防線漫長無垠,如果一味地堅守一城一池,恐怕難以抵禦袁軍的攻勢。
因此,兩人經過深思熟慮後達成一致意見:放棄對特定地點的執著防守,轉而選擇將袁軍誘渡過河,然後憑借靈活機動的戰術,在運動戰中尋找機會消滅敵人。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己方軍隊的優勢,還能出其不意地給予袁軍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