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預告:下一章,乃是第一卷最後一章!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準卿所奏,這四個字,意味著長泰帝心中已有定斷,也意味著擾攘多時的太子之爭即將定局!


    各方勢力為太子之位爭鬥了三年多,不,準確地說,是爭鬥了二十多年,從德太子病弱那一天起,這太子之爭就已經開始了。


    現在,終於到了要塵埃落定的時候!


    二十多年,一個個看起來有極大希望的皇子,朝臣以為他們都有機會一爭帝位的皇子,竟然都沒能笑著站到最後。


    他們或被圈禁,或被厭棄,或被無視,或被夭折,最終都沒有熬過大永朝堂種種詭譎波瀾,都被打沉了下去。


    這個過程,身在局中之人,或許並沒有想到一瞬生一瞬死,但是局外的人,又曾做了多少謀劃呢?正如沈寧和沈家,這都說不清了。


    這裏麵,有各方勢力的種種謀劃鬥爭,這些被打沉下去的皇子和他身後的勢力,謀不如人技不如人,這也沒有什麽可說的。


    但,笑到最後的人,何嚐不是天命所歸呢?時也,命也,即為是!


    韋景曜和申科等長泰重臣沒有想到,鬥來鬥去,這個位置最後竟然落在年僅十五歲的十二皇子頭上!


    所謂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十二皇子天意所屬,這就是大造化啊。——到了這個時候,朝中大臣幾乎都知道長泰帝心屬的儲君人選是誰了。


    “竟然是十二皇子,之前實在是想不到啊,想不到!本來論尊論長,都輪不到十二皇子的,現在年長的幾位皇子都相繼出事,難道這就是天佑?天命所歸?”韋景曜感歎了一句。


    今晚他約了門下侍中申科在京華樓喝酒。想著這京兆的局勢,不由得有此感歎。


    中書省已經暗中草擬冊立太子的詔書了,雖然皇上的旨意未下。但韋景曜相信,這旨意很快就會下的了。


    時也。命也,這樣的結果,他實在是想不到啊!


    “實在是想不到。這沈華善的眼光真是毒,早!就選中了十二皇子,若是十二皇子得立,沈家這從龍之功,誰都比不上啊。韋兄。你有一個好屬下啊。”申科笑了笑,也附和道。


    <a href="http:///"></a>


    從容妃出現在沈家及笄禮上,到榮平郡主下嫁沈家,再到沈家和鍾粹宮的密切聯係。這種種事情都表明,沈家是支持十二皇子!


    真相應該是,沈家暗中為十二皇子的登位做了許多事情,隻不過他們這些朝官都不知道罷了!


    付出幾多就會收獲幾多,這是天注定的。這沈家,勢不可擋啊。


    韋景曜點點頭,讚同申科的話語。對於沈家的從龍之功,韋景曜除了感歎幾句,倒也沒有多餘想法。


    按照大永律法。新君上位,他這個中書令就必退的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理所當然的。以後這朝堂,是另外一朝臣的天下了,和自己幹係實在不大了!


    再說了,眼力不如人,謀劃不如人,還有什麽好說的?


    韋景曜又想起了母親韋老太君評價沈家的話語,也暗自慶幸母親和沈家交好,這樣就算自己退下來,也沒有什麽壞影響。


    申科的想法和韋景曜差不多,他想起了已經過世的俞謹之,想起他在國子監說的那一番守正之道。


    俞氏和沈家是姻親,想必沈家家風、訓導也不會差的,有沈家輔弼十二皇子,他們這些老臣也可以稍微放心了,或許,以後朝堂就沒有自己什麽事了。


    京兆大局已定,他們這些老臣,也該退了。


    八月初一,長泰帝臨大朝,宣布立十二皇子上官景安為太子,令司天台卜吉日,行禮授璽,再移東宮,配設太子詹事府,而後,太子臨朝聽政,學習為君之道!


    同時,下令加封容妃,擢其為容貴妃,讚曰“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恒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嚐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歎”,令司天台卜吉,授金冊金印。


    另外,下封王令,分封諸皇子為王!


    封二皇子為庸王,以雲南昭通為封地,封三皇子為憫王,以甘肅岷州為封地,封五皇子為哀王,以關內遵州為封地。太子授璽後,諸王立即前往封地,非詔不得入京兆!


    此外,諸王不世襲,實行推恩之舉,規定諸王府不得設府兵,封地賦稅三一可用等等,其餘皇子待出宮開府後再封王,待遇一與前同!


    短短三個旨意,卻令朝臣反應不一,驚喜有之,愕然有之,平淡有之。


    但是,朝臣對長泰帝的旨意都沒有異議,紛紛讚揚長泰帝英明決斷,臣等自當遵旨而行。


    中書令韋景曜、司天監君複樂和尚書左右仆射蕭厚仁、卞之和出列領命,祝賀大永國祚綿長,稱臣等定不辱命,一定會辦好這三個旨意的,請皇上放心雲雲。


    中書侍郎沈華善臉上一直帶著笑意,眼神卻深不可測。


    長泰帝這三個旨意,既在他意料之中又在他意料之外!這之外,更重要,也更令他心驚。


    冊立十二皇子為太子,在他意料之中。沈家做了那麽多努力,如果儲君人選還不是十二皇子,那麽沈家也不必存在了。就目前京兆的形勢和長泰帝的心思來看,這是必然的。


    加封容妃,同樣在他的意料之中。抬高容妃的身份,使得十二皇子子憑母貴,這一環接一環,是皇室常有之事。加封容妃,這是必要的。


    分封諸皇子,實在令他意外!他沒有想到,皇上會給這幾個皇子以這樣的尊榮!


    分封,有封地,也就是有賦稅,雖然不設府兵,但是這樣的待遇,對這幾位皇子來說,比現在圈禁或厭棄的待遇好得太多了!


    原本他以為。這幾位皇子已經盡失帝心的了,尤其是五皇子,有李妃和李斯年私通之事。又有西燕使者勾連之事,皇上已經對他起殺心的了。不然早前也不會有誤食毒物的事情。


    那麽,在這樣的情況下,皇上為什麽還要下封王令?還要給這幾位皇子這樣的尊榮?不怕他們有朝一日卷土重來,再掀奪位的浪潮嗎?不怕他們有朝一日勢重心重,再帶來臣心起伏嗎?


    這,不是給十二皇子添堵嗎?按照慣常的做法,皇上應該為儲君掃平一切障礙。以便儲君能順利繼承大寶的。既然十二皇子盡得帝心,皇上為什麽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隨即,沈華善微微笑了起來。皇上下此封王令,將這幾位皇子逐去偏遠的地方。實是用心良苦啊!


    他差點忘了,皇上既是君,也是父。君父君父,用心良苦!這樣的旨意,他早就該想到了的!


    父母為子女計。是為長遠計。皇上的旨意很明確,立十二皇子為太子,將來這個皇子就是國之君主,而對另外的皇子他有封王的安排,又規定不設府兵、賦稅三一。這就杜絕了他們謀反的可能,卻又足以讓他們做個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隻要這幾個皇子不起別的心思,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可見,皇上心底最深處,還是對這幾位皇子有幾絲骨血之情啊。


    帝王之心,實則也是父親之心,就算皇上是大永最最尊最貴的人,他也是一個父親啊!沈華善稍加思考,便想明白了長泰帝的用意。


    隻是有一點,他怎麽想都想不明白,那就是五皇子竟然也在封王之列!發生了春熙宮李妃和李斯年那樣的事,五皇子就已經盡失帝心了的。而從皇上之前的舉動來看,他是懷疑五皇子的血統的,怎麽還會對他如此厚待呢?


    帝心難測,帝心難測啊。


    這一點帝心,讓沈華善感到憂慮。他想起了沈寧所說的前一世。前一世,是五皇子滅了沈氏一族,如果他還能封王,是不是意味著他仍有翻身的餘地?


    那麽,是不是說,他對沈家仍有威脅?沈華善的心沉了下去。


    那麽,沈家,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麽?沈家是不是要做到那一步?就如孫女沈寧所說的,全力誅殺五皇子?!


    沈華善不知道,準確地說,他不想做到那一步!不管手段如何艱險毒辣,但直接誅殺皇嗣,總難占大義。不占大義的事情做了,定必折損家族氣運!


    他感到無比為難。但是,當他輾轉從內侍首領張盛那裏聽到一句話時,這種為難馬上就沒有了,反而滿麵笑容。


    封王令一下,最高興的就是上官永平和上官長治了,他們已經受夠了被圈禁的日子,沒有自由的痛苦是最難以忍受的痛苦!


    得知封王的那一刻,上官永平更是喜極而泣。在圈禁的這兩年裏,他似乎老了十來歲,當初的驕縱和壯誌都沒有了。為了太子之位,他失去了母妃和舅父一家,自己也深受圈禁之苦。


    現在的他,已經不去想什麽太子之位、皇位了,隻要能出去,隻要能出去,就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上官長治想得更遠,他想著有賭未為輸,隻要能出去,定能卷土重來的。待去了封地,再慢慢圖謀,一切都還有機會的,隻要一日不死,他就有機會!


    他不會輸,也不能輸!他“桀桀”地笑了起來,中毒過後虛弱的身體支撐不住這狂喜。他忍不住咳了起來,嘴角有幾絲血跡,那消瘦的麵容映襯著咧嘴白牙和血跡,看起來甚為恐怖。


    ps:


    三更!推薦好友豆豆發芽的《煉金師的科技文明生活》。/mmweb/廢柴?你是在說我嗎?說我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的神級煉金師嗎?很好,你這個雖然很垃圾的試驗品我收下了。當魔法文明的唯一的神級煉金師穿越到科技文明,與科技文明會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嫡長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悄然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悄然花開並收藏嫡長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