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執迷不悟
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見李青又是皺眉,又是搖頭,臉色都不太好看,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確有不妥之處,所以始終保持著氣度修養。
倒是朱允炆,見氣氛不太好,怕三人心中有怨氣,於是替李青說話道:
“皇爺爺在世時,時常盛讚李先生是治世能臣,可堪大用。”
接著,又把李青提出的改製國策,給三人闡述了一遍,三人聽後驚為天人,大呼可行。
黃子澄率先奏請:“皇上,永青侯這一國策,實乃治世之良藥,應當盡早施行啊!”
“臣附議。”方孝孺緊隨其後,“早一日施行,百姓早一日受益,國家施政,宜早不宜遲啊!”
齊泰微微皺眉,但沉吟片刻後,也覺得還是盡早施行出來為好。
“臣也附議。”
李青真的會謝,就眼下這局勢,能施行嗎?
見朱允炆意動更是頭大,他知道自己勸不住,於是道,“皇上,當初太祖皇帝的話,你忘了嗎?”
朱允炆一怔,點頭道:“記得,皇爺爺說,等朕根基穩固,萬民一心時再……”
他臉一紅,訕訕道:“三位先生稍安勿躁,眼下局勢不穩,不是施政的良機。”
他是個沒主見的人,但沒主見不等於傻。
朱允炆現在是真真的感覺李青靠譜,比齊泰三人靠譜多了,也有用多了。
而且,這是皇爺爺給自己留的唯一一個,既可以重信,又可以重用的人,他不願讓李青心生失望,於是道:
“朕宣布,即日起全麵停止削藩計劃,順帶安撫勳貴、藩王;君臣一心,才能施行國策,才能讓大明百姓過的更好。”
“皇上聖明!”
“皇上三思啊!”齊、方、黃三人大驚失色。
黃子澄道:“皇上,若此時停手,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等同於告訴天下人,皇上此前行為都是錯的,那湘王之死,可就是皇上逼……皇上,三思啊!”
“皇上,莫要存婦人之仁,藩王不削,以後必將成為大明禍患。”方孝孺道,“恕臣鬥膽,若一直放任藩王不管,皇上千秋萬世之後,能放心將皇位傳給子孫嗎?”
“朕……”
朱允炆臉色瞬間難看到了極點,方孝孺的這話,可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裏。
要是不除掉這些日益壯大的藩王,他百年之後,兒子上位,能坐穩皇位嗎?
現在連他自己都坐不穩,若是再發展數十年,那還了得?
但說出去的話,又不好收回,隻能改口道:“李先生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眼下大行削藩,已經導致人心浮躁,確實造成了不良影響。”
隻簡單一句話,把已經說出來的金口玉言,變成了李青的建議,不得不說,小小朱還是有點東西的,盡管不多。
李青剛升起的一點希望,又變成了失望。
他淡淡道:“何止是不良影響啊,事態已然嚴峻到了極點,皇上若一意孤行,不出三個月,天下必反。”
“永青侯這話就危言聳聽了。”齊泰搖頭道,“誰敢反?”
李青冷笑道:“藩王沒了活路,能不反嗎?”
方孝孺辯駁道:“何為正統?
皇上便是正統,湘王畏罪自盡都不敢反,足以說明問題!”
“無畏之言,誤國誤民!”李青再也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們三個攪屎棍,硬生生把大好局麵攪成了一團亂麻,他日,被滅九族也不怨。”
“為了江山社稷,縱是滅十族又有何妨?”方孝孺據理力爭,“天下不會大亂,藩王不敢反!”
李青給氣笑了,“都活不成了,還不敢反?
死了還要被定個惡諡,人家還不反?”
“藩王不敢反。”齊泰開口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大秦以前,若六國聯手,以六國之力,秦何以一統?
說白了,都是各懷鬼胎,六國個個想以鄰為壑,讓別人出力,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也都是以保存自己為主,根本不會沆瀣一氣;
即便蘇秦那般天才,他搞的六國合縱,也隻維持了不久,便分崩離析!”
“齊侍郎當真學的一手好史啊!”李青咬牙道。
“不敢當!”齊泰客氣一句,斷然道:“六國滅不了秦,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精誠合作,他們唯一聯合的可能,就是被秦滅掉,被秦統一!
同理,大明藩王也是一樣,但他們遠遠無法和六國相比,因為,那時秦王還是王,如今的皇上,是皇!
是大明唯一的主君,誰敢反?”
齊泰擲地有聲:“秦始皇能讓天下無六國,莫非皇上不能讓天下無藩王?”
朱允炆熱血沸騰,輕甩袍袖,“始皇可以,朕豈不可?”
李青沒有再說什麽,他對小小朱最後的一絲期望也破滅了。
想想也挺不可思議的,老朱去世還未滿一年,大好局麵就成了這副鳥樣,大明十六帝,再找不出小小朱這樣的了。
哪怕是貪玩的正德、修仙的嘉靖、宅男萬曆、搞木匠的天啟,也霍霍不成這樣。
當真是……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搞事業。
君無能,臣亦無能。
事已至此,大明必須要經曆一次陣痛,才能扭轉當前局勢,不然,大明很可能會砸在朱允炆手裏。
他無力改變,即便他將小小朱偷摸幹掉,也於事無補。
皇帝死了,天下隻會更亂。
李青呼出一口抑鬱之氣,頹然道:“攪吧攪吧,你們就攪吧……!”
說罷,他轉身就走。
如今這情況,便是諸葛亮來了,也回天乏術。
主君壓根不聽良言,再好的諫言又有何用?
都說劉禪昏庸,可人劉禪最起碼會用人,而朱允炆……嗬嗬。
李青大步走著,他已經失望透頂,對背後朱允炆的挽留也毫不為意。
說又不聽,留下來又有何用?
禦書房,君臣四人個個臉色難看。
黃子澄氣得直拍桌子,“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永青侯恃才傲物,如此目無君上,懇請皇上治他的罪。”
“先生消消氣。”朱允炆脾氣倒是極好,並未因李青拂袖而去生氣。
當然,脾氣好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他心虛。
一來,是他信誓旦旦的保證聽納諫言,結果卻言而無信。
二來,他知道李青的本事,也明白他是一片赤誠。
再加上這是皇爺爺臨終之際,特別交代的最重要人才,他自不會因為這個治李青大罪。
朱允炆歎了口氣,“是朕有負於他,他心裏有怨也屬正常,三位先生不妨展開說說,削藩的事兒吧!”
“皇上虛懷若穀,臣欽佩之至。”方孝孺心悅誠服地拱了拱手,“以臣愚見,是時候對燕王下手了。”
“燕王?”
朱允炆一愣,臉上突然有些玩味,“現在嗎?”
“宜早不宜遲啊!”齊泰道,“如今局勢明朗,本月連削三王,燕王不是傻子,即便不敢反,也會做出防禦措施,必須要盡快下手了。”
朱允炆道,“他現在就在京師。”
“啊?燕王在京師?”
三人一驚,旋即大喜,“他在哪兒啊?”
“就在王府住著。”朱允炆道。
“抓!”齊泰精神大振,“可不能讓他跑了,皇上,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朱允炆有些猶豫,“罪名呢?”
黃子澄道,“先把人控製住,罪名可以慢慢查。”
見他還在猶豫,黃子澄又道,“皇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錯過這次,他日燕王據城而守,朝廷不知要耗費多少兵力。”
方孝孺也跟著勸道,“皇上,莫要再猶豫了。”
三個臭皮匠眾口一詞,朱允炆終於下定決心,“來人!”
……
李青剛出宮門,還沒走出多遠,就見近百侍衛殺氣騰騰地衝出來,直奔王府方向而去。
他愣了一下,旋即明白朱棣危矣。
所謂大勢,並不是有一個神明在操縱著一切,而是事情發展的大趨勢,也可稱作:本質。
朱元璋立皇孫,立朱允炆,並不是被神明操控了,而是老朱為了大局考慮。
就連朱允炆削藩也是如此,並不是有人逼他,而是他自己沒安全感才要削藩。
而他李青,自從來了朝堂,就或多或少的影響了身邊的人,如今朱棣要是被抓,那也沒有所謂的永樂大帝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青知道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即便燕王不反,其他藩王也會反,反倒不如讓朱棣反了,接著,靖難成功,按照曆史的規律發展。
但要是朱棣被擒,那就真的萬事休矣。
就朱允炆這個霍霍勁兒,興許他都幹不到退休,大明就讓他給造完了。
念及於此,李青連忙跟了上去。
倒是朱允炆,見氣氛不太好,怕三人心中有怨氣,於是替李青說話道:
“皇爺爺在世時,時常盛讚李先生是治世能臣,可堪大用。”
接著,又把李青提出的改製國策,給三人闡述了一遍,三人聽後驚為天人,大呼可行。
黃子澄率先奏請:“皇上,永青侯這一國策,實乃治世之良藥,應當盡早施行啊!”
“臣附議。”方孝孺緊隨其後,“早一日施行,百姓早一日受益,國家施政,宜早不宜遲啊!”
齊泰微微皺眉,但沉吟片刻後,也覺得還是盡早施行出來為好。
“臣也附議。”
李青真的會謝,就眼下這局勢,能施行嗎?
見朱允炆意動更是頭大,他知道自己勸不住,於是道,“皇上,當初太祖皇帝的話,你忘了嗎?”
朱允炆一怔,點頭道:“記得,皇爺爺說,等朕根基穩固,萬民一心時再……”
他臉一紅,訕訕道:“三位先生稍安勿躁,眼下局勢不穩,不是施政的良機。”
他是個沒主見的人,但沒主見不等於傻。
朱允炆現在是真真的感覺李青靠譜,比齊泰三人靠譜多了,也有用多了。
而且,這是皇爺爺給自己留的唯一一個,既可以重信,又可以重用的人,他不願讓李青心生失望,於是道:
“朕宣布,即日起全麵停止削藩計劃,順帶安撫勳貴、藩王;君臣一心,才能施行國策,才能讓大明百姓過的更好。”
“皇上聖明!”
“皇上三思啊!”齊、方、黃三人大驚失色。
黃子澄道:“皇上,若此時停手,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等同於告訴天下人,皇上此前行為都是錯的,那湘王之死,可就是皇上逼……皇上,三思啊!”
“皇上,莫要存婦人之仁,藩王不削,以後必將成為大明禍患。”方孝孺道,“恕臣鬥膽,若一直放任藩王不管,皇上千秋萬世之後,能放心將皇位傳給子孫嗎?”
“朕……”
朱允炆臉色瞬間難看到了極點,方孝孺的這話,可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裏。
要是不除掉這些日益壯大的藩王,他百年之後,兒子上位,能坐穩皇位嗎?
現在連他自己都坐不穩,若是再發展數十年,那還了得?
但說出去的話,又不好收回,隻能改口道:“李先生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眼下大行削藩,已經導致人心浮躁,確實造成了不良影響。”
隻簡單一句話,把已經說出來的金口玉言,變成了李青的建議,不得不說,小小朱還是有點東西的,盡管不多。
李青剛升起的一點希望,又變成了失望。
他淡淡道:“何止是不良影響啊,事態已然嚴峻到了極點,皇上若一意孤行,不出三個月,天下必反。”
“永青侯這話就危言聳聽了。”齊泰搖頭道,“誰敢反?”
李青冷笑道:“藩王沒了活路,能不反嗎?”
方孝孺辯駁道:“何為正統?
皇上便是正統,湘王畏罪自盡都不敢反,足以說明問題!”
“無畏之言,誤國誤民!”李青再也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們三個攪屎棍,硬生生把大好局麵攪成了一團亂麻,他日,被滅九族也不怨。”
“為了江山社稷,縱是滅十族又有何妨?”方孝孺據理力爭,“天下不會大亂,藩王不敢反!”
李青給氣笑了,“都活不成了,還不敢反?
死了還要被定個惡諡,人家還不反?”
“藩王不敢反。”齊泰開口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大秦以前,若六國聯手,以六國之力,秦何以一統?
說白了,都是各懷鬼胎,六國個個想以鄰為壑,讓別人出力,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也都是以保存自己為主,根本不會沆瀣一氣;
即便蘇秦那般天才,他搞的六國合縱,也隻維持了不久,便分崩離析!”
“齊侍郎當真學的一手好史啊!”李青咬牙道。
“不敢當!”齊泰客氣一句,斷然道:“六國滅不了秦,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精誠合作,他們唯一聯合的可能,就是被秦滅掉,被秦統一!
同理,大明藩王也是一樣,但他們遠遠無法和六國相比,因為,那時秦王還是王,如今的皇上,是皇!
是大明唯一的主君,誰敢反?”
齊泰擲地有聲:“秦始皇能讓天下無六國,莫非皇上不能讓天下無藩王?”
朱允炆熱血沸騰,輕甩袍袖,“始皇可以,朕豈不可?”
李青沒有再說什麽,他對小小朱最後的一絲期望也破滅了。
想想也挺不可思議的,老朱去世還未滿一年,大好局麵就成了這副鳥樣,大明十六帝,再找不出小小朱這樣的了。
哪怕是貪玩的正德、修仙的嘉靖、宅男萬曆、搞木匠的天啟,也霍霍不成這樣。
當真是……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搞事業。
君無能,臣亦無能。
事已至此,大明必須要經曆一次陣痛,才能扭轉當前局勢,不然,大明很可能會砸在朱允炆手裏。
他無力改變,即便他將小小朱偷摸幹掉,也於事無補。
皇帝死了,天下隻會更亂。
李青呼出一口抑鬱之氣,頹然道:“攪吧攪吧,你們就攪吧……!”
說罷,他轉身就走。
如今這情況,便是諸葛亮來了,也回天乏術。
主君壓根不聽良言,再好的諫言又有何用?
都說劉禪昏庸,可人劉禪最起碼會用人,而朱允炆……嗬嗬。
李青大步走著,他已經失望透頂,對背後朱允炆的挽留也毫不為意。
說又不聽,留下來又有何用?
禦書房,君臣四人個個臉色難看。
黃子澄氣得直拍桌子,“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永青侯恃才傲物,如此目無君上,懇請皇上治他的罪。”
“先生消消氣。”朱允炆脾氣倒是極好,並未因李青拂袖而去生氣。
當然,脾氣好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他心虛。
一來,是他信誓旦旦的保證聽納諫言,結果卻言而無信。
二來,他知道李青的本事,也明白他是一片赤誠。
再加上這是皇爺爺臨終之際,特別交代的最重要人才,他自不會因為這個治李青大罪。
朱允炆歎了口氣,“是朕有負於他,他心裏有怨也屬正常,三位先生不妨展開說說,削藩的事兒吧!”
“皇上虛懷若穀,臣欽佩之至。”方孝孺心悅誠服地拱了拱手,“以臣愚見,是時候對燕王下手了。”
“燕王?”
朱允炆一愣,臉上突然有些玩味,“現在嗎?”
“宜早不宜遲啊!”齊泰道,“如今局勢明朗,本月連削三王,燕王不是傻子,即便不敢反,也會做出防禦措施,必須要盡快下手了。”
朱允炆道,“他現在就在京師。”
“啊?燕王在京師?”
三人一驚,旋即大喜,“他在哪兒啊?”
“就在王府住著。”朱允炆道。
“抓!”齊泰精神大振,“可不能讓他跑了,皇上,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朱允炆有些猶豫,“罪名呢?”
黃子澄道,“先把人控製住,罪名可以慢慢查。”
見他還在猶豫,黃子澄又道,“皇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錯過這次,他日燕王據城而守,朝廷不知要耗費多少兵力。”
方孝孺也跟著勸道,“皇上,莫要再猶豫了。”
三個臭皮匠眾口一詞,朱允炆終於下定決心,“來人!”
……
李青剛出宮門,還沒走出多遠,就見近百侍衛殺氣騰騰地衝出來,直奔王府方向而去。
他愣了一下,旋即明白朱棣危矣。
所謂大勢,並不是有一個神明在操縱著一切,而是事情發展的大趨勢,也可稱作:本質。
朱元璋立皇孫,立朱允炆,並不是被神明操控了,而是老朱為了大局考慮。
就連朱允炆削藩也是如此,並不是有人逼他,而是他自己沒安全感才要削藩。
而他李青,自從來了朝堂,就或多或少的影響了身邊的人,如今朱棣要是被抓,那也沒有所謂的永樂大帝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青知道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即便燕王不反,其他藩王也會反,反倒不如讓朱棣反了,接著,靖難成功,按照曆史的規律發展。
但要是朱棣被擒,那就真的萬事休矣。
就朱允炆這個霍霍勁兒,興許他都幹不到退休,大明就讓他給造完了。
念及於此,李青連忙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