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誕與司馬懿翻臉,並派兒子諸葛靚到吳國求助。這對吳國此時的當家話事人孫綝來說,簡直是瞌睡遇到了枕頭。


    孫綝立馬派前將軍唐谘、鎮北將軍文欽,率三萬軍隊赴壽春支援。三萬吳軍很快突破魏軍防線,進了壽春城,與諸葛誕軍隊並肩布防。


    孫綝與左將軍丁奉率10萬吳軍主力,渡江屯駐巢湖。


    吳軍皇帝孫亮任命朱異為假節都督(持皇帝節符),與采桑都督陸抗一道,從夏口北上,屯兵安豐,與壽春形成犄角之勢。


    蜀漢這邊,薑維收到消息,覺得魏國東線對吳開戰,調兵遣將後,西線防務一定空虛。於是立即起兵,向長安出發。


    他沒有走蜀軍走慣了的、出隴西的祁山道,而是選擇漢中~長安間的直線儻駱道。


    吳國、蜀國如此配合諸葛誕,搞出這麽大陣仗,司馬昭沒得選擇,隻能率領26萬大軍親征。


    上次,司馬師攻打毋丘儉時,皇帝曹髦曾經在後台有小動作,密令傅嘏單獨回京,意圖奪回兵權。


    司馬昭為免後院著火,於是這次幹脆強行帶上皇帝和郭太後。派人看住他們。


    這樣一來,魏國三條戰線,全麵與敵軍對峙上了:


    西部,儻駱道口,薑維的5萬蜀軍vs鄧艾的5萬魏軍。


    司馬昭對鄧艾下令,隻留5萬兵馬防守蜀軍,絕不許與對方交戰。其餘雍州兵馬全部開拔到淮南戰場。


    在司馬昭眼裏,蜀國除了攪屎,臭而煩,對魏國已構不成威脅。


    中部,荊州的驃騎將軍王昶向南出兵,壓製江陵的東吳驃騎將軍朱績。


    豫章刺史王基領豫章軍,兗州刺史州泰領兗州軍,奮武將軍石苞領青州軍,徐州刺史胡奮領徐州軍…總共20萬援軍,全部會集於淮南,包圍壽春。


    以上這些三國兵力總和,達到了100萬。


    幾十年裏最大的三次戰役,官渡、赤壁、夷陵三戰,參戰人數總和也沒這麽多。


    文欽和諸葛誕,過去同為魏國臣僚,卻跟仇人一樣。現在二人在壽春城裏,準備共同抵抗魏國軍隊的進攻。


    魏國包圍壽春的46萬大軍,鐵桶一般將壽春困住。


    文欽心裏有些發慌,多次發起突圍,想出去與孫綝會合。


    孫綝在外麵,也想接應他。便命令朱異在外圍攻擊魏軍,企圖打開一個缺口。


    朱異遭到州泰抵禦,折損大半軍士,敗退。


    孫綝給朱異增兵5萬。


    朱異再次進攻,被州泰、石苞死死頂住。魏軍胡烈的輕騎兵從後路包抄朱異,燒毀朱異軍糧。


    朱異隻得退兵。士兵沒了糧食,隻能找樹皮菜根充饑。


    孫綝一向橫行無忌,他命令朱異繼續進攻。朱異看看饑寒交迫的士兵,回話拒絕孫綝指令。


    孫綝惱羞成怒,將朱異召來,亂刀砍死。


    兩戰折損7~8萬人馬,文欽的3萬困在城裏出不來。孫綝帶出來的人馬損失慘重,毫無建樹。


    朱異身上有皇帝信符,他本身也沒有犯錯。他被孫綝亂刀砍死,將領們心中兔死狐悲的情緒蔓延,是頭豬都看得出來。


    孫綝隻得退兵回建鄴。文欽、諸葛誕,他是顧不上了。


    諸葛誕有兩個心腹手下:蔣班、焦彝。他們計算了一下,東吳的總兵力也就二十多萬。已經折了將近一半在這裏了。吳國沒有兵力調出來增援。


    二人對諸葛誕建議:集中十萬強軍猛攻一個方向,突圍出去。


    諸葛誕不同意。文欽則指責他們的想法動搖軍心,建議殺之以儆效尤。


    蔣班、焦彝二人心灰意冷,偷偷溜出城,向魏軍投降。


    諸葛誕之所以不同意現在突圍,是因為他認為沒到最好時機。


    諸葛誕總督揚州地區多年,知道每年雨季一來,壽春周圍在暴雨滂沱下,時而天陰濕冷泥濘,時而天晴雲蒸霞蔚。魏國大軍在這樣冷熱交替下,必定病的病、累的累,士氣低落。壽春城內兵則以逸待勞。到時衝殺出去,定能殺得魏軍哭爹喊娘、潰不成軍。


    可是這一年,老天跟諸葛誕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等的雨季一直不來。


    這一年,諸葛誕從夏初撐到冬天,淮南居然沒下過一場雨。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排在最先。


    天時、天時,老天不想幫你,哪來的天時?


    這年的雨季,直到戰事結束才來。諸葛誕戰敗後,死前見了一眼。


    而諸葛誕押上自己身家性命的大戰,雨季是他算計當中必不可少的條件。


    沒了雨季這個要素,他將滿盤皆輸。


    時間一久,糧食漸漸減少,必須控製口糧發放。城內幾十萬人開始騷動。


    文欽隊伍裏也有高級軍官跑出去投降。


    城外魏軍兵強馬壯、有吃有喝,他們輪番上陣,拋石車每日不停,弩箭也天天轟射。


    眼看糧食一天天減少,文欽提議:將4萬中原兵趕出城去,隻留淮南兵和吳國兵在城裏。


    因為中原兵的家眷不在城裏,與淮南兵和吳國兵的想法不一致。極有可能在背後捅刀子。


    諸葛誕不同意文欽的意見,兩人吵起來。最後,文欽被諸葛誕拔刀斬殺。


    文欽的兩個兒子文鴦和文虎也在城裏,聽到消息後召集人手,想去報仇。


    可是手下人毫無鬥誌,無人響應。


    兩兄弟知道大事不妙,立即徒手翻越4丈高的壽春城牆逃走。


    兄弟二人找到司馬昭,向他投降。


    司馬昭一來聽說過文鴦的神勇,二來感覺到他們的統戰價值,於是沒有殺他們。


    兩兄弟被司馬昭派出去,每天騎馬繞著壽春城溜達,動員城裏士兵起義、投降。


    開始時,城頭有弩箭射他們。二人全身鎧甲,以兵器格擋,沒事。


    後來,城頭沒人再射他們了。


    司馬昭知道,城裏士兵已鬥誌全失。於是下令總攻。


    諸葛誕率領精兵衝出南城門,向南逃跑。


    奈何圍城魏軍實在太多。諸葛誕死在亂軍之中。


    就這樣,三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役結束了。


    魏國完勝。


    或者說,司馬家族完勝。


    此戰之後,吳國、蜀國都知道,再主動攻打魏國,實屬以卵擊石、不智至極。於是都改變策略,收縮防線,采取完全防守態勢。


    而身在蒼梧郡城的韋西風知道,要不了多久,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要發生:魏國當街殺天子。


    中原曆史到三國,隻有兩件事稱得上驚天動地:一件是秦始皇改諸侯為郡縣、中央集權;一件是漢武帝解讀皇權天授、自稱天子。


    即將發生的當街弑君,成濟在眾目睽睽之下殺死皇帝曹髦,是第三件。


    之後,司馬昭在無奈之下,為了轉移世人注意力,不得不提前對蜀國展開滅國之戰。


    而陰差陽錯之下,蜀國真的完蛋了。


    後來,司馬昭死,其子司馬炎上位,以晉代魏,魏國滅亡。


    最後,吳國被晉國覆滅,中原完成統一。


    但,統一卻不是百姓們幸福的開始,而是新的更大苦難的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好遇見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班門弄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班門弄茶並收藏幸好遇見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