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風在西域鬧了一曲殺王設府大戲,給朝廷理順西北匈奴、羌、氐族關係,打開了有利局麵。
也為朝廷處理東北匈奴、烏桓關係提供了借鑒。
果然,主持東北軍務的範明友,在對付烏桓和匈奴時,也是一手屠刀、一手甜棗地幹了起來。
小皇帝的威望也因此得到提升。
****
王西風回到蔬菜大棚基地。
這兩年,王西風出使西域,這裏的建設一點沒落下。
因為王西風走之前,留下了許多竹簡說明書。
王木章、王潏父子倆按照竹簡提示認真建造、精心打理,兩年來成效顯著。
兆禾公公經常代表皇上來這裏“采購”。
劉弗陵的皇後是上官娘娘,她是權臣霍光的外孫女,照理說應該幸福滿滿。
可是她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因謀反被自己親外公誅族的上官桀的孫女、上官安的女兒。
她的本族,隻剩下她一人。還要接受外公家族的監視、指揮,心中淒苦可想而知。
她在得到皇帝同意後,到王家蔬菜大棚參觀過一次,由王西風妻子梁氏率家中婦女接待。
這個時代,還沒有對一般官僚夫人賜封號的製度。王家女人們都是平民。
但是這個時代也沒有後來那麽多繁文縟節。
老百姓見皇帝、皇後,也不用動不動就下跪。行通常拜禮就夠了。
據梁氏告訴王西風,上官皇後來時是冬天,她在蔬菜大棚裏流連忘返。走時依依不舍。
她悄悄對梁氏道:“生在皇家不如生在尋常官宦家;生在官宦家不如生在尋常百姓家。”
上官皇後不到二十歲,爺爺、外公家的爭鬥,夫家的尷尬,使她日日生活在矛盾之中。
梁氏對王西風道:“官人,我寧願做個百姓,不願做她那樣的皇後。”
王西風笑道:“娘子,這個你放一百二十個心。你沒機會做皇後。”
兩人調笑間不免動手動腳,鬧到興起,最後自然是滿室香豔景致。
梁氏也才二十多點。她嫁過來後,肚子一直沒動靜,心裏著急。
如同衛陵女王一樣,每次做完事,她就仰躺抬臀,不敢動彈,也不讓王西風碰她,生怕漏掉了寶貝。
王西風心知她這是徒勞,卻不能明說。
丫鬟蘭兒見主子肚子沒鼓起來,自己不敢先有了。於是與梁氏相反,每次完事後,她就立即下床,又蹦又跳。
兩隻兔子一彈一聳,把王西風笑得不行。蘭兒捂著雙峰直翻白眼。
王西風見兩個女人這樣正反折騰,可不是長久辦法。
他稟明父母,找大哥、大姐、二哥商量,從他(她)們那裏各過繼了一個孩子到自己名下,一子二女。
長女王友汀,6歲;長子王友直,4歲;小女王友瓊,2歲。
梁氏又買回來幾個丫鬟伺候他們。
這下子小家裏熱鬧起來了。
梁氏、阿蘭有得忙了,像個家的氣氛。
一妻一妾,床上多餘動作,漸漸就忘了。
尤其是妻子梁氏,慢慢沒了顧忌。肚子仍沒動靜,闈房裏的動靜倒是大了不少。
****
大漢國有近二十年沒發生大的戰爭,光軍費開支一項,就省下不少錢。
皇帝與霍光因此有財力輕徭薄賦,發展民生事業。
武帝中後期那種窮兵黷武、民不聊生的局麵,也得以慢慢扭轉。
從前,諸侯國之間開戰,勝利的一方,有土地、人口、錢財、資源幾方麵的繳獲。一場大戰下來,勝利者贏得盆滿缽滿。
可是大漢與匈奴作戰,繳獲物品裏沒有土地、資源、錢財,頂多是馬匹、奴隸,數量相當有限。
隻算經濟賬的話,大漢對匈奴作戰,次次都是虧的。隻是虧多虧少的問題。
霍去病顯神威封狼居胥的漠北戰役,和李廣利大敗被俘的酒泉戰役,都是虧光國本之戰。
這些年,大漢東北、西北兩個方向基本穩定下來,趙充國按當年與王西風交談的啟示,上了一道改邊防軍為屯田軍的奏疏。
大漢共有70多萬軍隊。
其中50萬分布在北方,“遼東~漁陽~雁門~朔方”、“西河~北地~隴西”一帶,麵向匈奴的防禦戰線上。
而且這些地域,因為常年受匈奴侵擾劫掠,沒有永業田。
也就是沒有長期種植的農戶。多數是草場和荒地。
趙充國奏折意思就是:把邊疆軍士變成半軍半耕的軍戶。戰時上前線,平時墾荒種地。
邊軍種地收成歸自己,不用納稅。
隻需口糧自給自足,其它待遇照舊。
這樣,既可將邊地開發成糧田,也解決軍士家屬生計出路。
可謂一舉幾得。
唯一的隱患是戰鬥力可能有所下降。
所以,這個政策是在邊境相對穩定、戰事較少的時候才更適應。
現在邊境局勢正是處在這種時期。
朝廷同意了趙充國的建議。
皇帝下旨:北方50萬邊軍中,40萬開始實施屯田軍製。
隨著“邊防軍”改“屯田邊防軍”政策的推行,先是在長城之內,大部分空地變成耕地。
隨後,長城以北的許多空地,也被開墾出來。
朝廷適時地采取一些鼓勵措施,轉移了一部分平民人口到邊區。
這部分主要是女性,以彌補女性不足,人口比例失調的現狀。
短時間內,長城內外變了麵貌,與內地普通村寨沒什麽兩樣。
如果沒有戰爭的話,國家耕地麵積會得到大幅提高。
從曆史的角度看,趙充國的這項建議,確實起到了當初決策者意想不到的作用。
1.降低了軍費開支。
這個辦法的特點是既沒有減少軍隊數量,又降低了政府對軍隊的支出。
如果一下子削減軍隊數量,許多利益糾纏之下,有不少人會接受不了,可能引起社會動蕩。
同時,萬一戰事又起,臨時去征兵,質量和數量都是麻煩。
2.荒地被開墾成為糧田,擴大了糧食產量。保障了糧食安全。
3.最具曆史意義的一點是:內地農耕文明向北推進了幾百上千裏。增加了將遊牧文明改造成定點放牧文明、甚至是農耕文明的籌碼。
這件事對後世最大的影響是:墾荒運動使農耕邊界北移,令北方遊牧民族的一部分,變成了農耕民族。
最後這點,是趙充國、乃至皇帝、以及整個朝堂都萬萬沒有想到的。
王西風則想:要不是有後世記憶,自己哪知這些道理?
這個政策,也隻有在匈奴無力南下攻打漢人時最合適。
而這二十來年,正是匈奴相當疲弱之時。
也為朝廷處理東北匈奴、烏桓關係提供了借鑒。
果然,主持東北軍務的範明友,在對付烏桓和匈奴時,也是一手屠刀、一手甜棗地幹了起來。
小皇帝的威望也因此得到提升。
****
王西風回到蔬菜大棚基地。
這兩年,王西風出使西域,這裏的建設一點沒落下。
因為王西風走之前,留下了許多竹簡說明書。
王木章、王潏父子倆按照竹簡提示認真建造、精心打理,兩年來成效顯著。
兆禾公公經常代表皇上來這裏“采購”。
劉弗陵的皇後是上官娘娘,她是權臣霍光的外孫女,照理說應該幸福滿滿。
可是她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因謀反被自己親外公誅族的上官桀的孫女、上官安的女兒。
她的本族,隻剩下她一人。還要接受外公家族的監視、指揮,心中淒苦可想而知。
她在得到皇帝同意後,到王家蔬菜大棚參觀過一次,由王西風妻子梁氏率家中婦女接待。
這個時代,還沒有對一般官僚夫人賜封號的製度。王家女人們都是平民。
但是這個時代也沒有後來那麽多繁文縟節。
老百姓見皇帝、皇後,也不用動不動就下跪。行通常拜禮就夠了。
據梁氏告訴王西風,上官皇後來時是冬天,她在蔬菜大棚裏流連忘返。走時依依不舍。
她悄悄對梁氏道:“生在皇家不如生在尋常官宦家;生在官宦家不如生在尋常百姓家。”
上官皇後不到二十歲,爺爺、外公家的爭鬥,夫家的尷尬,使她日日生活在矛盾之中。
梁氏對王西風道:“官人,我寧願做個百姓,不願做她那樣的皇後。”
王西風笑道:“娘子,這個你放一百二十個心。你沒機會做皇後。”
兩人調笑間不免動手動腳,鬧到興起,最後自然是滿室香豔景致。
梁氏也才二十多點。她嫁過來後,肚子一直沒動靜,心裏著急。
如同衛陵女王一樣,每次做完事,她就仰躺抬臀,不敢動彈,也不讓王西風碰她,生怕漏掉了寶貝。
王西風心知她這是徒勞,卻不能明說。
丫鬟蘭兒見主子肚子沒鼓起來,自己不敢先有了。於是與梁氏相反,每次完事後,她就立即下床,又蹦又跳。
兩隻兔子一彈一聳,把王西風笑得不行。蘭兒捂著雙峰直翻白眼。
王西風見兩個女人這樣正反折騰,可不是長久辦法。
他稟明父母,找大哥、大姐、二哥商量,從他(她)們那裏各過繼了一個孩子到自己名下,一子二女。
長女王友汀,6歲;長子王友直,4歲;小女王友瓊,2歲。
梁氏又買回來幾個丫鬟伺候他們。
這下子小家裏熱鬧起來了。
梁氏、阿蘭有得忙了,像個家的氣氛。
一妻一妾,床上多餘動作,漸漸就忘了。
尤其是妻子梁氏,慢慢沒了顧忌。肚子仍沒動靜,闈房裏的動靜倒是大了不少。
****
大漢國有近二十年沒發生大的戰爭,光軍費開支一項,就省下不少錢。
皇帝與霍光因此有財力輕徭薄賦,發展民生事業。
武帝中後期那種窮兵黷武、民不聊生的局麵,也得以慢慢扭轉。
從前,諸侯國之間開戰,勝利的一方,有土地、人口、錢財、資源幾方麵的繳獲。一場大戰下來,勝利者贏得盆滿缽滿。
可是大漢與匈奴作戰,繳獲物品裏沒有土地、資源、錢財,頂多是馬匹、奴隸,數量相當有限。
隻算經濟賬的話,大漢對匈奴作戰,次次都是虧的。隻是虧多虧少的問題。
霍去病顯神威封狼居胥的漠北戰役,和李廣利大敗被俘的酒泉戰役,都是虧光國本之戰。
這些年,大漢東北、西北兩個方向基本穩定下來,趙充國按當年與王西風交談的啟示,上了一道改邊防軍為屯田軍的奏疏。
大漢共有70多萬軍隊。
其中50萬分布在北方,“遼東~漁陽~雁門~朔方”、“西河~北地~隴西”一帶,麵向匈奴的防禦戰線上。
而且這些地域,因為常年受匈奴侵擾劫掠,沒有永業田。
也就是沒有長期種植的農戶。多數是草場和荒地。
趙充國奏折意思就是:把邊疆軍士變成半軍半耕的軍戶。戰時上前線,平時墾荒種地。
邊軍種地收成歸自己,不用納稅。
隻需口糧自給自足,其它待遇照舊。
這樣,既可將邊地開發成糧田,也解決軍士家屬生計出路。
可謂一舉幾得。
唯一的隱患是戰鬥力可能有所下降。
所以,這個政策是在邊境相對穩定、戰事較少的時候才更適應。
現在邊境局勢正是處在這種時期。
朝廷同意了趙充國的建議。
皇帝下旨:北方50萬邊軍中,40萬開始實施屯田軍製。
隨著“邊防軍”改“屯田邊防軍”政策的推行,先是在長城之內,大部分空地變成耕地。
隨後,長城以北的許多空地,也被開墾出來。
朝廷適時地采取一些鼓勵措施,轉移了一部分平民人口到邊區。
這部分主要是女性,以彌補女性不足,人口比例失調的現狀。
短時間內,長城內外變了麵貌,與內地普通村寨沒什麽兩樣。
如果沒有戰爭的話,國家耕地麵積會得到大幅提高。
從曆史的角度看,趙充國的這項建議,確實起到了當初決策者意想不到的作用。
1.降低了軍費開支。
這個辦法的特點是既沒有減少軍隊數量,又降低了政府對軍隊的支出。
如果一下子削減軍隊數量,許多利益糾纏之下,有不少人會接受不了,可能引起社會動蕩。
同時,萬一戰事又起,臨時去征兵,質量和數量都是麻煩。
2.荒地被開墾成為糧田,擴大了糧食產量。保障了糧食安全。
3.最具曆史意義的一點是:內地農耕文明向北推進了幾百上千裏。增加了將遊牧文明改造成定點放牧文明、甚至是農耕文明的籌碼。
這件事對後世最大的影響是:墾荒運動使農耕邊界北移,令北方遊牧民族的一部分,變成了農耕民族。
最後這點,是趙充國、乃至皇帝、以及整個朝堂都萬萬沒有想到的。
王西風則想:要不是有後世記憶,自己哪知這些道理?
這個政策,也隻有在匈奴無力南下攻打漢人時最合適。
而這二十來年,正是匈奴相當疲弱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