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去你娘的!
第20章 下章入v!
“我沒你這樣的不肖子孫!簡直丟盡了我老路家的臉!”
祖宗氣急敗壞的聲音在路謙耳畔響起,差點兒沒將他耳膜給震破了。
可路謙覺得自己說的是實話,假如這會兒是朱家人坐在皇位上,這些個誅心的話不就是衝著他們去了?
以明末的那種情況,因為連年災害,導致餓殍遍野十室九空,再要是發生了像地龍翻身這種事兒……
就感覺吧,沒有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也有清軍入關,哪怕都熬過去了,算上康熙七年的山東地震,這已經是第二回 了。
反正,前明一定會涼,早晚的事兒!
祖宗:……罵罵咧咧。
路謙可沒空管他,自個兒的事情還多著呢。
至八月初,康熙帝下令準備天壇大祭,為的自是先前地龍翻身一事。這下可好,連原本還算清閑的禮部也跟著忙活起來了。
結果,八月中又發生了兩次餘震,所幸震感不算太強,又是發生在□□裏的,加上很多房舍壓根就來不及修繕,百姓們都住在城外的帳篷裏,倒是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但這接二連三的餘震,還是鬧得人心惶惶。
也不能說朝廷毫無作為,這是時代的局限性。在天災麵前,人們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很少。
康熙帝認為這樣下去不行,又一次加派人手四處張貼布告,這次卻是各種安撫人心的布告。
祖宗本身是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的,他覺得沒什麽用,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效果還是有的,尤其是路謙所寫的布告。
沒辦法,路謙特別有體會啊!
他幼年就遭遇了不少坎坷苦難,麵對家人相繼離世,他娘還丟下他改嫁了,換個人老早就崩潰了。哪怕後來,親姑母願意收容他,可寄人籬下的日子又是什麽滋味?更別提,他姑母路氏本來就在程府說不上話,便是想護著他也是有心無力。
帶著這樣的想法,路謙除了先前那篇歌頌朝廷的布告外,又接連寫了好幾篇,跟前頭的讚頌不同,後來的幾篇就接地氣多了。
“日子總歸是要過的,好壞都是過,總不能因為家破人亡了,索性就不活了吧?”
路謙就很有心得體會,他把朝廷的震後措施整理了一下,用特別淺顯易懂的話,跟老百姓分析了一番。
像什麽房舍坍塌了,那就由朝廷出錢重蓋一個;家舍全沒了,再打就是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米糧衣裳被褥等等,戶部已經加派人手在趕製了,如今不過才八月裏,就算京城冷得快,那也應該還是趕得及的,況且還可以直接發放布料棉花,由百姓自個兒去做……
總之,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人活著就要往前看。
祖宗就好似故意跟路謙作對似的,看了他寫的安撫布告,嗤笑一聲:“那人沒了呢?還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那得看沒的是誰。”
沒的若是長輩,身為晚輩就更該好好活著,怎能讓長輩在地下都放不下心來呢?倘若是丈夫或者妻子,滿人本身是沒有守節想法的,隻是因為他們奪了漢家江山,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沿襲了明朝製度的,因此並不反對守節,但甭管是續弦還是改嫁,都是合理合法的。
當然,還有失去了孩子的……
育嬰堂了解一下?
路謙瞬間才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唰唰的一篇小作文就寫好了。
對於這種安撫性質的布告,祖宗是不會跳腳的,他的態度一貫就很明確,屬於典型的冤有頭債有主,恨得是滿清韃子,以及原本身為明朝官員卻投靠清廷以獲取榮華富貴的叛徒們。
至於普通的小老百姓,祖宗一直抱著關愛智障人人有責的想法,覺得那些人不過是被狗韃子愚弄了,待將來再度改朝換代,百姓們自然可以迎來明君,過上好日子的。
也因此,路謙總算可以安安靜靜的做事而不被祖宗叨叨了。
小作文一篇篇的送上去,當然不止路謙一個人的,其他翰林官也都寫了。說真的,路謙跟類似於程大少爺這些個秀才比起來,當然是才華橫溢了。然而,放在翰林院這個遍地是大儒的地方,他所謂的才華真的不值一提。
不是他本人太弱,而是年歲、沉澱的問題。
那些個大儒隨便寫一篇文章,就能成為驚世之作,獲得滿堂喝彩,讓他們去寫布告真的是大材小用了。但這從側麵也說明了朝廷對這次災禍的重視,尤其是明史館那些人。
別忘了,但凡參加博學宏詞科的都是跟前明關係密切之人。說白了,詞科本身就是帶有很強烈的政治目的,從一開始的推薦參加考試,就已經注定了最終的結果。
無論誰被取中了,最終的勝利者就是朝廷。
這些跟明朝或多或少有著關係的人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先就是聲名顯赫的大儒。他們無論是在政壇,還是在遺民隱逸當中都有著極強的影響力,一朝出仕,哪怕什麽都不做,他們的身份也會顯示出朝廷的求賢若渴。
最重要的是,一旦由他們親手寫出感念朝廷安撫民心的文章,那就是代表著他們已經不再痛恨清廷。
不再痛恨,就是不再反對。
換言之,便是順應天意。
意義大了去了!
所以說,就算再怎麽博覽群書才華橫溢,文人是鬥不過那些玩政治的。
別的不說,祖宗就傻乎乎的看著大家寫小作文,覺得沒毛病啊,是應該安撫老百姓啊,百姓何辜呢?偏偏每次遇到災禍,最倒黴的就是小老百姓。
他看了其他翰林寫的文章,回來就逼逼路謙。
“人家寫得才是錦繡文章,你寫的這是什麽?能不能注意一下言辭?什麽亂七八糟的大白話都往上頭寫?”
路謙就納悶了:“我先前誇朝廷做得好,不也是用的大白話?那時候你怎麽不罵我?”
“你想我罵你就說一聲,這點兒小要求我還是可以滿足你的……你都豁出去不要臉誇讚清廷了,咋地,我還要跟你說,你誇得不夠好,誇得不夠入味,還能再改改誇得更盡善盡美一些?”
祖宗一臉你當我傻的表情,看得路謙十分無奈。
路謙歎了一口氣:“這又不是科舉文章,這是要拿去貼到城裏各處布告欄的啊!若寫得太過於晦澀難懂,就算有人幫著念出來,你覺得有幾個老百姓聽得懂?”
多數百姓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倘若是跟考科舉似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細細雕琢反複推敲,這是打算逼死誰呢?
“我覺得他們比你寫得好多了。”祖宗認真的想了想,“你是不是嫉妒?”
路謙:……
再見了您呐!
其他翰林官寫的布告好嗎?當然好,簡直就是太好了,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拿來當科舉的範文用,就是有個很嚴重的問題。
別說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百姓了,路謙覺得,就這些布告所體現的文學水準,反正程表哥是肯定看不懂的。
遠在蔚縣的程表哥:……
京師大地震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南方,程二太太路氏哭了好幾宿,生怕路謙出事。程表哥急吼吼的寫了家信,但就算加錢送過來,再到路謙寄了回信,最快隻怕也起碼要一個月時間。要是路上再耽擱些時候,搞不好得年底才能收到了。他隻能祈禱路謙懂事點兒,趕緊寫封保平安的信來。
路謙不懂事兒。
他壓根就沒往那方麵去想,甚至於他都有好久沒回書院了。
但願書院別以為他涼了。
哦不,但願書院別先涼了。
這會兒也沒空考慮這事兒了,路謙隻將他寫的布告送了上去。
之後的事情,路謙就沒關注了。
再多半事情都恢複常態後,路謙等人也回到了明史館。值得一提的是,明史館並無人修繕。
沒辦法,如今的京城就是個大型的災後重建現場,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光是清理廢墟就是個耗時極長的工程了。在這種情況下,隻是掉了瓦片的明史館,當然沒人關注了。
不止是明史館,據說連宮裏這回都遭了大難。
事實上,宮裏的很多殿閣都是需要時間和金錢來維護的,因為明朝後期國庫空虛等等原因,反正就是各處都節省唄,那些不是很有必要修繕的房舍,索性就不修了。
久而久之,年久失修的宮殿就多了起來。可清軍入關不過區區幾十年,又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錢,還來不及將所有的宮殿都維修一遍。恰逢這次京師地震,好些房舍都塌了,沒塌的也需要大肆整修……
想想當皇帝當到這份上,也是蠻苦的。
路謙忍不住瞥了祖宗一眼。
祖宗瞬間炸毛:“看我幹嘛?是我把宮殿弄塌的?還是你覺得我大明王朝應該先將皇宮大肆翻新修繕粉刷一遍,再恭恭敬敬的將狗韃子迎進來?”
這次,路謙沒搭理祖宗,因為邵侍讀宣布各人都可以回家去了,休整兩日後再來。
回家?
路謙重新思考起了先前被他拋到腦後的問題。
書院怎麽樣了?
這個問題就非常好,路謙一路從明史館走到他借住的書院。首先看到的就是塌了一大半的牆,他頓時心裏一涼,有一種特別不詳的預感。
再往前走,到了大門處,卻發現並無人管著,心裏就更涼了。等徑直走到了書院內部,路謙側耳傾聽,完全沒有聽到往昔每日裏都有的誦讀聲,他基本上就心灰意冷了。
然後轉個彎兒,他險些跟人撞了個滿懷。
“哎喲……路檢討?”
居然還是個熟悉的人,是書院的林先生。
其實,路謙原本跟林先生並不認識,還是他從學舍搬到了先生的院子裏後,才認識了這人。兩人的院子緊挨著,加上院舍狹小,出門又隻是一條路,時間一久難免會經常碰麵。因此,即便談不上交談,總歸是相熟的。
哪知,一貫穩重老成的林先生在認出了路謙之後,卻是猛的往後一跳,其動作之敏捷完全不像是一位五旬老人。
他充滿驚嚇的問道:“你是人是鬼?”
路謙心說,我是人,但你這麽一跳就跳到了一個暴躁老鬼的懷裏了。
當然,他也知道這應該是個誤會,因此好聲好氣的解釋了一番,說自己這一個月裏都待在宮中,忙得不可開交,連睡覺都是隨便找一處躺會兒,或者索性趴在桌案上眯會兒的。
不解釋還好,一解釋更糟。
“那、那……”林先生結結巴巴的看著路謙,他的表情充分說明了大事不妙。
路謙猜測道:“你們以為我死了,所以把我的東西都丟出去了?”
“不不不。”
“那還能是什麽?總不至於是發現了跟我長得很像的屍體?幫我安葬了?成吧,也算是積德行善了。”
林先生原本是容長臉,這會兒卻變成了苦瓜臉:“路檢討,你住的院子塌了一半,東西丟沒丟我也不知道,書院還來不及找人修繕。倒是有人去翰林院那頭問過了,但沒找到人,當時京城各處都亂成一團,我們書院也有好多先生學生受傷,還死了人……”
“唉,節哀。另外,朝廷應該會幫大家重蓋房舍的。”路謙安撫的拍了拍林先生的肩膀,對於他說的房舍坍塌沒太當回事兒,隻想著去瞅瞅看,能不能搶救一些東西出來。
沒曾想,林先生見他要走,又伸手拽住了他的胳膊:“那個、那個路檢討,你家裏人來信了……我們就說,你沒了。”
噢,原來是這樣啊!
路謙一口氣沒接上來,差點兒真的就當場沒了。
第20章 下章入v!
“我沒你這樣的不肖子孫!簡直丟盡了我老路家的臉!”
祖宗氣急敗壞的聲音在路謙耳畔響起,差點兒沒將他耳膜給震破了。
可路謙覺得自己說的是實話,假如這會兒是朱家人坐在皇位上,這些個誅心的話不就是衝著他們去了?
以明末的那種情況,因為連年災害,導致餓殍遍野十室九空,再要是發生了像地龍翻身這種事兒……
就感覺吧,沒有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也有清軍入關,哪怕都熬過去了,算上康熙七年的山東地震,這已經是第二回 了。
反正,前明一定會涼,早晚的事兒!
祖宗:……罵罵咧咧。
路謙可沒空管他,自個兒的事情還多著呢。
至八月初,康熙帝下令準備天壇大祭,為的自是先前地龍翻身一事。這下可好,連原本還算清閑的禮部也跟著忙活起來了。
結果,八月中又發生了兩次餘震,所幸震感不算太強,又是發生在□□裏的,加上很多房舍壓根就來不及修繕,百姓們都住在城外的帳篷裏,倒是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但這接二連三的餘震,還是鬧得人心惶惶。
也不能說朝廷毫無作為,這是時代的局限性。在天災麵前,人們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很少。
康熙帝認為這樣下去不行,又一次加派人手四處張貼布告,這次卻是各種安撫人心的布告。
祖宗本身是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的,他覺得沒什麽用,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效果還是有的,尤其是路謙所寫的布告。
沒辦法,路謙特別有體會啊!
他幼年就遭遇了不少坎坷苦難,麵對家人相繼離世,他娘還丟下他改嫁了,換個人老早就崩潰了。哪怕後來,親姑母願意收容他,可寄人籬下的日子又是什麽滋味?更別提,他姑母路氏本來就在程府說不上話,便是想護著他也是有心無力。
帶著這樣的想法,路謙除了先前那篇歌頌朝廷的布告外,又接連寫了好幾篇,跟前頭的讚頌不同,後來的幾篇就接地氣多了。
“日子總歸是要過的,好壞都是過,總不能因為家破人亡了,索性就不活了吧?”
路謙就很有心得體會,他把朝廷的震後措施整理了一下,用特別淺顯易懂的話,跟老百姓分析了一番。
像什麽房舍坍塌了,那就由朝廷出錢重蓋一個;家舍全沒了,再打就是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米糧衣裳被褥等等,戶部已經加派人手在趕製了,如今不過才八月裏,就算京城冷得快,那也應該還是趕得及的,況且還可以直接發放布料棉花,由百姓自個兒去做……
總之,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人活著就要往前看。
祖宗就好似故意跟路謙作對似的,看了他寫的安撫布告,嗤笑一聲:“那人沒了呢?還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那得看沒的是誰。”
沒的若是長輩,身為晚輩就更該好好活著,怎能讓長輩在地下都放不下心來呢?倘若是丈夫或者妻子,滿人本身是沒有守節想法的,隻是因為他們奪了漢家江山,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沿襲了明朝製度的,因此並不反對守節,但甭管是續弦還是改嫁,都是合理合法的。
當然,還有失去了孩子的……
育嬰堂了解一下?
路謙瞬間才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唰唰的一篇小作文就寫好了。
對於這種安撫性質的布告,祖宗是不會跳腳的,他的態度一貫就很明確,屬於典型的冤有頭債有主,恨得是滿清韃子,以及原本身為明朝官員卻投靠清廷以獲取榮華富貴的叛徒們。
至於普通的小老百姓,祖宗一直抱著關愛智障人人有責的想法,覺得那些人不過是被狗韃子愚弄了,待將來再度改朝換代,百姓們自然可以迎來明君,過上好日子的。
也因此,路謙總算可以安安靜靜的做事而不被祖宗叨叨了。
小作文一篇篇的送上去,當然不止路謙一個人的,其他翰林官也都寫了。說真的,路謙跟類似於程大少爺這些個秀才比起來,當然是才華橫溢了。然而,放在翰林院這個遍地是大儒的地方,他所謂的才華真的不值一提。
不是他本人太弱,而是年歲、沉澱的問題。
那些個大儒隨便寫一篇文章,就能成為驚世之作,獲得滿堂喝彩,讓他們去寫布告真的是大材小用了。但這從側麵也說明了朝廷對這次災禍的重視,尤其是明史館那些人。
別忘了,但凡參加博學宏詞科的都是跟前明關係密切之人。說白了,詞科本身就是帶有很強烈的政治目的,從一開始的推薦參加考試,就已經注定了最終的結果。
無論誰被取中了,最終的勝利者就是朝廷。
這些跟明朝或多或少有著關係的人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先就是聲名顯赫的大儒。他們無論是在政壇,還是在遺民隱逸當中都有著極強的影響力,一朝出仕,哪怕什麽都不做,他們的身份也會顯示出朝廷的求賢若渴。
最重要的是,一旦由他們親手寫出感念朝廷安撫民心的文章,那就是代表著他們已經不再痛恨清廷。
不再痛恨,就是不再反對。
換言之,便是順應天意。
意義大了去了!
所以說,就算再怎麽博覽群書才華橫溢,文人是鬥不過那些玩政治的。
別的不說,祖宗就傻乎乎的看著大家寫小作文,覺得沒毛病啊,是應該安撫老百姓啊,百姓何辜呢?偏偏每次遇到災禍,最倒黴的就是小老百姓。
他看了其他翰林寫的文章,回來就逼逼路謙。
“人家寫得才是錦繡文章,你寫的這是什麽?能不能注意一下言辭?什麽亂七八糟的大白話都往上頭寫?”
路謙就納悶了:“我先前誇朝廷做得好,不也是用的大白話?那時候你怎麽不罵我?”
“你想我罵你就說一聲,這點兒小要求我還是可以滿足你的……你都豁出去不要臉誇讚清廷了,咋地,我還要跟你說,你誇得不夠好,誇得不夠入味,還能再改改誇得更盡善盡美一些?”
祖宗一臉你當我傻的表情,看得路謙十分無奈。
路謙歎了一口氣:“這又不是科舉文章,這是要拿去貼到城裏各處布告欄的啊!若寫得太過於晦澀難懂,就算有人幫著念出來,你覺得有幾個老百姓聽得懂?”
多數百姓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倘若是跟考科舉似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細細雕琢反複推敲,這是打算逼死誰呢?
“我覺得他們比你寫得好多了。”祖宗認真的想了想,“你是不是嫉妒?”
路謙:……
再見了您呐!
其他翰林官寫的布告好嗎?當然好,簡直就是太好了,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拿來當科舉的範文用,就是有個很嚴重的問題。
別說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百姓了,路謙覺得,就這些布告所體現的文學水準,反正程表哥是肯定看不懂的。
遠在蔚縣的程表哥:……
京師大地震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南方,程二太太路氏哭了好幾宿,生怕路謙出事。程表哥急吼吼的寫了家信,但就算加錢送過來,再到路謙寄了回信,最快隻怕也起碼要一個月時間。要是路上再耽擱些時候,搞不好得年底才能收到了。他隻能祈禱路謙懂事點兒,趕緊寫封保平安的信來。
路謙不懂事兒。
他壓根就沒往那方麵去想,甚至於他都有好久沒回書院了。
但願書院別以為他涼了。
哦不,但願書院別先涼了。
這會兒也沒空考慮這事兒了,路謙隻將他寫的布告送了上去。
之後的事情,路謙就沒關注了。
再多半事情都恢複常態後,路謙等人也回到了明史館。值得一提的是,明史館並無人修繕。
沒辦法,如今的京城就是個大型的災後重建現場,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光是清理廢墟就是個耗時極長的工程了。在這種情況下,隻是掉了瓦片的明史館,當然沒人關注了。
不止是明史館,據說連宮裏這回都遭了大難。
事實上,宮裏的很多殿閣都是需要時間和金錢來維護的,因為明朝後期國庫空虛等等原因,反正就是各處都節省唄,那些不是很有必要修繕的房舍,索性就不修了。
久而久之,年久失修的宮殿就多了起來。可清軍入關不過區區幾十年,又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錢,還來不及將所有的宮殿都維修一遍。恰逢這次京師地震,好些房舍都塌了,沒塌的也需要大肆整修……
想想當皇帝當到這份上,也是蠻苦的。
路謙忍不住瞥了祖宗一眼。
祖宗瞬間炸毛:“看我幹嘛?是我把宮殿弄塌的?還是你覺得我大明王朝應該先將皇宮大肆翻新修繕粉刷一遍,再恭恭敬敬的將狗韃子迎進來?”
這次,路謙沒搭理祖宗,因為邵侍讀宣布各人都可以回家去了,休整兩日後再來。
回家?
路謙重新思考起了先前被他拋到腦後的問題。
書院怎麽樣了?
這個問題就非常好,路謙一路從明史館走到他借住的書院。首先看到的就是塌了一大半的牆,他頓時心裏一涼,有一種特別不詳的預感。
再往前走,到了大門處,卻發現並無人管著,心裏就更涼了。等徑直走到了書院內部,路謙側耳傾聽,完全沒有聽到往昔每日裏都有的誦讀聲,他基本上就心灰意冷了。
然後轉個彎兒,他險些跟人撞了個滿懷。
“哎喲……路檢討?”
居然還是個熟悉的人,是書院的林先生。
其實,路謙原本跟林先生並不認識,還是他從學舍搬到了先生的院子裏後,才認識了這人。兩人的院子緊挨著,加上院舍狹小,出門又隻是一條路,時間一久難免會經常碰麵。因此,即便談不上交談,總歸是相熟的。
哪知,一貫穩重老成的林先生在認出了路謙之後,卻是猛的往後一跳,其動作之敏捷完全不像是一位五旬老人。
他充滿驚嚇的問道:“你是人是鬼?”
路謙心說,我是人,但你這麽一跳就跳到了一個暴躁老鬼的懷裏了。
當然,他也知道這應該是個誤會,因此好聲好氣的解釋了一番,說自己這一個月裏都待在宮中,忙得不可開交,連睡覺都是隨便找一處躺會兒,或者索性趴在桌案上眯會兒的。
不解釋還好,一解釋更糟。
“那、那……”林先生結結巴巴的看著路謙,他的表情充分說明了大事不妙。
路謙猜測道:“你們以為我死了,所以把我的東西都丟出去了?”
“不不不。”
“那還能是什麽?總不至於是發現了跟我長得很像的屍體?幫我安葬了?成吧,也算是積德行善了。”
林先生原本是容長臉,這會兒卻變成了苦瓜臉:“路檢討,你住的院子塌了一半,東西丟沒丟我也不知道,書院還來不及找人修繕。倒是有人去翰林院那頭問過了,但沒找到人,當時京城各處都亂成一團,我們書院也有好多先生學生受傷,還死了人……”
“唉,節哀。另外,朝廷應該會幫大家重蓋房舍的。”路謙安撫的拍了拍林先生的肩膀,對於他說的房舍坍塌沒太當回事兒,隻想著去瞅瞅看,能不能搶救一些東西出來。
沒曾想,林先生見他要走,又伸手拽住了他的胳膊:“那個、那個路檢討,你家裏人來信了……我們就說,你沒了。”
噢,原來是這樣啊!
路謙一口氣沒接上來,差點兒真的就當場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