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不得幹預朝政,參政,就比較容易發生變亂,這亦是困擾中原王朝幾千年的頑疾。
想搞軍事政變是軍人的本性,隻要條件成熟,就可能政變,縱觀曆代中原王朝的曆史,幾乎就是軍事政變的曆史。
或軍閥割據,或逼宮作亂,平白消耗了自己的國防力量,釀成外族入侵的大禍,史書上屢見不鮮。
確切的說,中原王朝曆史上沒有純粹的軍人,隻有權貴。為何如此,不過是家天下的延伸。皇帝富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連天下都是皇帝的,將領,權貴不過是皇帝的附庸,又如何能做到不幹政。
時至今日,大明的君權已然大大的弱化了,皇帝被架空了。
於是,規定軍人不得幹政的時機,便成熟了,軍人隻負責打仗,保衛邊疆,平定叛亂。同樣,文官也不得幹預軍務,從法令製度上杜絕了天啟,崇禎年間文官領軍,甚至太監打仗的荒唐事。
深夜,高麗行省,舊王城。
高麗王城如今改造成了提督府,是朝鮮提督毛文龍的治所。提督整個官職可大可小,靈活變通,毛文龍身為朝鮮提督,總管軍務,治下掌管著十萬兵馬,可說是一方大員,朝鮮地方的土皇帝了。
威嚴高大的治所之內,寒意甚重,數百位將領聚集在官廳之內,竊竊私語。
“咱聽人說,朝廷要裁軍。”
“是呀,咱兄弟的好日子,哎,到頭了。”
“有準信兒了麽,咱們也在裁撤之列?”
將領們正議論紛紛,門外衛兵驟然高唱道:“提督大人到!”
呼啦,廳內數百將領齊刷刷的起身,從外頭行來一位封疆大吏。三四十歲年紀,鬢角已經發白,沒穿軍服,穿一身華貴的常服,瞧著與那些一擲千金的大豪商,無甚兩樣。此人,自然便是朝鮮提督毛文龍。
毛文龍站定樓梯口上,環視一圈,便冷哼道:“何事喧嘩。”
下首,數百個將領大氣也不敢出一口,紛紛將頭低下了,頭看著提督大人向前走了兩步,一副氣定神閑的架勢。
毛文龍在上首坐了,方一抬頭,又冷哼道:“坐。”
“坐!”
親兵忙高喝一聲,底下數百人紛紛落座,都在偷偷瞧著提督大人的臉色,雖說是神色如常,卻總是透著那麽幾分陰霾。眾人心中咯噔一下,心知裁軍一事,必然不是空穴來風,大家夥的前程呀,毀了。
毛文龍安坐上首,咧了咧嘴,他麵臨的豈止是裁軍,他的土皇帝當到頭了。
前幾日,他收到了一封王爺的私信,翻來覆去的看,信中隻有一個意思,隱退吧。裁軍,隱退,這豈非是無妄之災,也難怪毛大人這幾天火氣旺,卻還要扮演出一副恭敬的樣子,又不敢發作。
他又哪裏敢發作,王爺有命,他縱然心中不服又能如何。
一揮手,毛文龍有些沮喪道:“請,通政司李大人。”
“請,通政司李大人!”
一聲高唱,外頭走進來一位江南使者,眾人定睛一看,見這個少年人,外貌並無出眾的地方,然而行走之間,氣度沉穩。但見他微笑拱手,示意眾人落座,舉止溫文爾雅,聽了毛文龍的介紹,視線轉顧過來,雙目朗朗,顧盼間,自有一番威嚴儀態。
毛文龍不敢小瞧他,忙道:“小李大人,年紀雖少,深沉內斂,待人處事,謙恭有禮,果真是殿下身邊的人。”
他一說是殿下身邊的人,下頭便一片死寂,那豈非是遼王府屬官,身負王命而來的,難怪連提督大人都得賠笑。
小李大人亦不敢托大,忙還了一禮:“毛大人,過譽了。”
他一伸手,從懷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公文,向前幾步,雙手呈上。
毛文龍更不敢怠慢了,忙接過王命,瞧著上頭的火漆,暗記頓時嚇的汗流浹背,什麽提督大人的氣勢都沒了。
“上諭,裁朝鮮之兵,五萬……”
“啊?”
下頭頓時一片嘩然,騷動起來,王爺這一刀可真夠狠的,朝鮮行省有官軍三萬,仆從軍七萬,加起來十萬兵馬,這一刀便被砍掉了一半。
上首,毛文龍勃然怒道:“做甚麽,要造反麽!”
“張天順,李德水,無故喧嘩,擾亂軍議,拖出去。”
“行軍法,仗二十!”
毛大人大怒雷霆,咆哮起來,兩個倒黴的將領猝不及防,便被衛兵拖拽了出去,扒了軍服打棍子揍上去。官廳內頓時鴉雀無聲,足可見毛文龍在朝鮮威名之盛,等若一個朝鮮王,土皇帝。
良久,毛大人才壓下心中無名火,低喝道:“散了吧!”
喝退了一幹不下,毛文龍又趕忙擠出一絲苦笑,溫和道:“小李大人,請隨本官至靜室說話。”
那小李大人隻裝聾作啞,拱了拱手,隨他進了官廳一側的密室。
呼啦,外頭衛兵裏三層,外三層,一個個殺氣騰騰,將密室戒備的森嚴了起來。
房內,分賓主落座,毛文龍扭了扭身體,又溫和道:“敢問小李大人,王爺,可還有什麽訓示?”
年青的小李大人麵色一整,低聲道:“殿下口諭!”
“啊?”
方才還威風八麵的毛文龍,嚇了一跳,一個激靈跳了起來。
江南來使,神色肅穆,緩緩道:“殿下說,毛文龍,你威名遠播呀,曆數海內英雄,威名之盛,當屬毛公。
“毛公,你擁數十萬眾,坐千裏之地,很快活呀!”
撲通,毛大人嚇的跪下了,汗出如漿,兩股戰栗,熱汗都腦門上冒了出來,也便是王爺一句話,險些將毛文龍這樣的狠人,嚇的當場暈厥了。
“下官,下官不敢!”
“王爺說,毛文龍,你好自為之。”
“下官,謹遵王命!”
這一通驚嚇,可是把毛大人嚇的不輕,翌日趕忙著手裁撤軍隊,冗員,先把他麾下大大小小,亂七八糟的衙門都裁掉了一大半。
開城九年,三月末。
大明新政,大量裁撤地方武裝,大量裁撤朝鮮,東瀛,印加等殖民地仆從軍,加緊建設五十萬帝國常備軍。隨著一條條軍令,政令,法令的頒布,盛世大明從中興後的短暫混亂,走向正軌。
想搞軍事政變是軍人的本性,隻要條件成熟,就可能政變,縱觀曆代中原王朝的曆史,幾乎就是軍事政變的曆史。
或軍閥割據,或逼宮作亂,平白消耗了自己的國防力量,釀成外族入侵的大禍,史書上屢見不鮮。
確切的說,中原王朝曆史上沒有純粹的軍人,隻有權貴。為何如此,不過是家天下的延伸。皇帝富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連天下都是皇帝的,將領,權貴不過是皇帝的附庸,又如何能做到不幹政。
時至今日,大明的君權已然大大的弱化了,皇帝被架空了。
於是,規定軍人不得幹政的時機,便成熟了,軍人隻負責打仗,保衛邊疆,平定叛亂。同樣,文官也不得幹預軍務,從法令製度上杜絕了天啟,崇禎年間文官領軍,甚至太監打仗的荒唐事。
深夜,高麗行省,舊王城。
高麗王城如今改造成了提督府,是朝鮮提督毛文龍的治所。提督整個官職可大可小,靈活變通,毛文龍身為朝鮮提督,總管軍務,治下掌管著十萬兵馬,可說是一方大員,朝鮮地方的土皇帝了。
威嚴高大的治所之內,寒意甚重,數百位將領聚集在官廳之內,竊竊私語。
“咱聽人說,朝廷要裁軍。”
“是呀,咱兄弟的好日子,哎,到頭了。”
“有準信兒了麽,咱們也在裁撤之列?”
將領們正議論紛紛,門外衛兵驟然高唱道:“提督大人到!”
呼啦,廳內數百將領齊刷刷的起身,從外頭行來一位封疆大吏。三四十歲年紀,鬢角已經發白,沒穿軍服,穿一身華貴的常服,瞧著與那些一擲千金的大豪商,無甚兩樣。此人,自然便是朝鮮提督毛文龍。
毛文龍站定樓梯口上,環視一圈,便冷哼道:“何事喧嘩。”
下首,數百個將領大氣也不敢出一口,紛紛將頭低下了,頭看著提督大人向前走了兩步,一副氣定神閑的架勢。
毛文龍在上首坐了,方一抬頭,又冷哼道:“坐。”
“坐!”
親兵忙高喝一聲,底下數百人紛紛落座,都在偷偷瞧著提督大人的臉色,雖說是神色如常,卻總是透著那麽幾分陰霾。眾人心中咯噔一下,心知裁軍一事,必然不是空穴來風,大家夥的前程呀,毀了。
毛文龍安坐上首,咧了咧嘴,他麵臨的豈止是裁軍,他的土皇帝當到頭了。
前幾日,他收到了一封王爺的私信,翻來覆去的看,信中隻有一個意思,隱退吧。裁軍,隱退,這豈非是無妄之災,也難怪毛大人這幾天火氣旺,卻還要扮演出一副恭敬的樣子,又不敢發作。
他又哪裏敢發作,王爺有命,他縱然心中不服又能如何。
一揮手,毛文龍有些沮喪道:“請,通政司李大人。”
“請,通政司李大人!”
一聲高唱,外頭走進來一位江南使者,眾人定睛一看,見這個少年人,外貌並無出眾的地方,然而行走之間,氣度沉穩。但見他微笑拱手,示意眾人落座,舉止溫文爾雅,聽了毛文龍的介紹,視線轉顧過來,雙目朗朗,顧盼間,自有一番威嚴儀態。
毛文龍不敢小瞧他,忙道:“小李大人,年紀雖少,深沉內斂,待人處事,謙恭有禮,果真是殿下身邊的人。”
他一說是殿下身邊的人,下頭便一片死寂,那豈非是遼王府屬官,身負王命而來的,難怪連提督大人都得賠笑。
小李大人亦不敢托大,忙還了一禮:“毛大人,過譽了。”
他一伸手,從懷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公文,向前幾步,雙手呈上。
毛文龍更不敢怠慢了,忙接過王命,瞧著上頭的火漆,暗記頓時嚇的汗流浹背,什麽提督大人的氣勢都沒了。
“上諭,裁朝鮮之兵,五萬……”
“啊?”
下頭頓時一片嘩然,騷動起來,王爺這一刀可真夠狠的,朝鮮行省有官軍三萬,仆從軍七萬,加起來十萬兵馬,這一刀便被砍掉了一半。
上首,毛文龍勃然怒道:“做甚麽,要造反麽!”
“張天順,李德水,無故喧嘩,擾亂軍議,拖出去。”
“行軍法,仗二十!”
毛大人大怒雷霆,咆哮起來,兩個倒黴的將領猝不及防,便被衛兵拖拽了出去,扒了軍服打棍子揍上去。官廳內頓時鴉雀無聲,足可見毛文龍在朝鮮威名之盛,等若一個朝鮮王,土皇帝。
良久,毛大人才壓下心中無名火,低喝道:“散了吧!”
喝退了一幹不下,毛文龍又趕忙擠出一絲苦笑,溫和道:“小李大人,請隨本官至靜室說話。”
那小李大人隻裝聾作啞,拱了拱手,隨他進了官廳一側的密室。
呼啦,外頭衛兵裏三層,外三層,一個個殺氣騰騰,將密室戒備的森嚴了起來。
房內,分賓主落座,毛文龍扭了扭身體,又溫和道:“敢問小李大人,王爺,可還有什麽訓示?”
年青的小李大人麵色一整,低聲道:“殿下口諭!”
“啊?”
方才還威風八麵的毛文龍,嚇了一跳,一個激靈跳了起來。
江南來使,神色肅穆,緩緩道:“殿下說,毛文龍,你威名遠播呀,曆數海內英雄,威名之盛,當屬毛公。
“毛公,你擁數十萬眾,坐千裏之地,很快活呀!”
撲通,毛大人嚇的跪下了,汗出如漿,兩股戰栗,熱汗都腦門上冒了出來,也便是王爺一句話,險些將毛文龍這樣的狠人,嚇的當場暈厥了。
“下官,下官不敢!”
“王爺說,毛文龍,你好自為之。”
“下官,謹遵王命!”
這一通驚嚇,可是把毛大人嚇的不輕,翌日趕忙著手裁撤軍隊,冗員,先把他麾下大大小小,亂七八糟的衙門都裁掉了一大半。
開城九年,三月末。
大明新政,大量裁撤地方武裝,大量裁撤朝鮮,東瀛,印加等殖民地仆從軍,加緊建設五十萬帝國常備軍。隨著一條條軍令,政令,法令的頒布,盛世大明從中興後的短暫混亂,走向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