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血戰
鄧承誌昂首挺胸接了虎符,便興衝衝的去挑兵。
這些大明軍中的新銳將領,一聽說要領兵出征便如同打了雞血,一個賽一個的龍精虎猛,這般精銳雲集的盛況,中興之兆,與俄國人在東歐的崛起正處同一個時代,兩個即將崛起的帝國便將西伯利亞視為自己的後院,這便是數百年國運之爭。
鄧承誌挑的兵,多出自水師步戰隊,那便是昔年的台灣鎮軍精銳。
台灣鎮軍自打沈陽血戰後,平定了遼東便銳意進取,開辟塞北,常年坐鎮海參崴要塞,大舉擴編備戰,水師步戰隊便是其中的精華。台灣鎮軍常年坐鎮遠東,幾次擴編已然膨脹成一支總兵力八萬的大軍,並仿效台灣標營建立了五鎮編製,率先完成了近代化整編。
五鎮兵馬,算上工兵,輜重兵,炮兵諸多繁雜的兵種,每鎮定員一萬五千人,裝備精良,日日操練隻等著遠東決戰。這五鎮兵馬便是明軍敢於決戰遠東的底氣,以步兵為主的台灣鎮軍,以騎兵為主的遼軍,並稱大明新軍兩大主力。
這些年大明水師牢牢掌握著馬六甲海峽,占據著南洋富庶之地。
南洋富饒的產出,馬六甲海峽天文數字的通行費用,大多花費在這支台灣鎮軍身上,台灣巡撫南居益勞苦功高,五鎮大軍建成了,南老大人身子骨也累垮了,一病不起,聽說已是時日無多。馬城坐在溫暖如春的白虎堂中,翻看著一封家信,禍不單行,在南京主政的袁公身子骨也不大好了。
袁公的病竟比南公還重一些,馬城的寵妾王月得袁公多年關照,如今正在南京伺候飲食起居,信中憂心忡忡雖言辭委婉,卻還是請遼王殿下早做打算,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袁公的病怕是不太妙了。
南公,袁公竟病倒了,馬城便覺得十分棘手。
眼瞧著便是崇禎十四年了,歲月如梭,當年老當益壯的天啟帝黨,紛紛到了花甲之年,這兩位老大人,朝廷重臣一手奠定了大明中興的局麵後,終於撐不住了,大明朝政又到了緊要的關頭,治國理政是如此艱難,千頭萬序,剪不斷,理還亂。
為防不測,馬城親書一封走海路送去香港島。
如今坐鎮香港的前首輔方從哲,方公身子骨倒還結實,為今之計,便隻能請方公動一動貴體,移駕南京,心中明言當務之急是穩住皇上。方公主政是必然之事,滿朝文武沒人爭的過他,這位年僅六十的前首輔,當可穩住南京朝局,不至生變。
朝中兩位重臣病倒,壓力便全落到了馬城身上。
大都督馬城與朝中主政的天啟帝黨,本是一體,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馬城肩負千鈞重擔,打勝了,大明中興,打輸了,朝局不免會出現反複,一聲輕歎,朝著南邊拱了拱手,謂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兩位老大人珍重。
北線,統北城。
激戰再起,進攻的換成了俄國軍團,防守的換成了下馬步戰的遼騎,沿街血戰。何可綱不顧部下勸阻,親臨前線督戰,指揮明軍隔著百餘步的距離在長街上對射。
砰砰砰!
淩亂的銃聲中,下馬步戰的驍勇遼騎身披素色罩衫,依托民宅,院牆朝街上發銃。百步開外,身穿藍色軍服的俄兵則擠成三排,以排銃火力壓製明軍,大批俄兵在軍官指揮下,就那樣直挺挺的站在街道上,不時被明軍射來的銃子射翻,慘叫著,哭嚎著,卻仍是站的直挺挺,唱著軍歌。
劈啪!
街道上一團團硝煙升騰,羅藝慌忙跳下院牆,蜷縮著身體躲避銃子,慘叫聲起,房頂上一個義兵慘叫著了栽了下來,大口吐血。羅藝慌忙將那傷兵拽到身邊,瞧著那義兵胸前的血窟窿,心中叫苦不迭,俄兵的火繩槍射擊極慢,笨重,不適合巷戰。
明軍裝備的輪火銃,輕便,射速又快,在巷戰中是大占便宜的。
然則那粗笨的重型火繩槍,威力卻奇大無比,沾邊就死,那些俄國兵又不怕死,站的直挺挺以幾倍傷亡的代價,一步步壓縮著明軍的生存空間,這般打法,讓羅藝這樣的江湖悍匪也心中發寒,他行走江湖最怕這樣不怕死,又訓練有素的人馬。
所謂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俄兵便是不要命的。
密集的銃聲平息,羅藝一咬牙便彎弓搭箭,趁著俄兵射擊的間歇,一蹬院牆便翻了上去,瞧著正在低頭裝填的大群俄兵,稍一瞄準,嗡的一聲弓弦響動,一支破甲勁箭便如同流星趕月,激射而去。
百步外一聲淒厲的慘叫,一個直挺挺舉著刀,唱著歌的俄人軍官倒了下去。手指往箭囊裏一撈,撈了個空,心中無奈隻得重又躲回院落,瞧著射空的幾個箭囊,眉頭一皺,老老實實撿起一個傷兵的火銃,笨手笨腳的裝填了起來。一石強弓,沒有破甲重箭的加持也是白搭。
開原長弓隊,建虜的步射大陣,甚至大名鼎鼎的英格蘭長弓手,犀利不在於弓,而在於精鐵打造的破甲重箭。這世上叫的出名號的長弓部隊,無一例外,使用的都是勢大力沉的破甲箭頭,開原長弓配備的破甲箭頭仿效英國蘭人,箭頭,就占了整根箭的三分之一長度。
羅藝裝填好火銃,閉著眼睛開了一銃,正琢磨著去搜羅幾個箭囊。
“烏拉!”
外頭街道上,突然響起震天的嚎叫聲,聲震全城。
“烏拉!”
街壘後頭,親赴前線督戰的何可綱,怒目圓睜,瞧著對射中的俄兵突然發了狂,發出禽獸一般的吼叫聲,突然從四麵八方湧出來,揮舞著刀槍大劍發起全線猛攻,衝在最前頭的赫然是手持雙手大劍,衣甲鮮明的一個個俄軍軍官,高大的軍官嚎叫著引領衝鋒,揮舞著大劍,身上的鎖子甲閃閃發亮。
“列陣!”
前線遼騎何等精銳,在軍官的嘶吼聲中結陣而戰,呼啦,便在街道上豎起了如鋼鐵叢林一般的槍陣,兩側則以散兵組成交叉火力,抵禦強敵,如此強敵讓何可綱睜圓了眼睛,這般強敵,聞所未聞也。
鄧承誌昂首挺胸接了虎符,便興衝衝的去挑兵。
這些大明軍中的新銳將領,一聽說要領兵出征便如同打了雞血,一個賽一個的龍精虎猛,這般精銳雲集的盛況,中興之兆,與俄國人在東歐的崛起正處同一個時代,兩個即將崛起的帝國便將西伯利亞視為自己的後院,這便是數百年國運之爭。
鄧承誌挑的兵,多出自水師步戰隊,那便是昔年的台灣鎮軍精銳。
台灣鎮軍自打沈陽血戰後,平定了遼東便銳意進取,開辟塞北,常年坐鎮海參崴要塞,大舉擴編備戰,水師步戰隊便是其中的精華。台灣鎮軍常年坐鎮遠東,幾次擴編已然膨脹成一支總兵力八萬的大軍,並仿效台灣標營建立了五鎮編製,率先完成了近代化整編。
五鎮兵馬,算上工兵,輜重兵,炮兵諸多繁雜的兵種,每鎮定員一萬五千人,裝備精良,日日操練隻等著遠東決戰。這五鎮兵馬便是明軍敢於決戰遠東的底氣,以步兵為主的台灣鎮軍,以騎兵為主的遼軍,並稱大明新軍兩大主力。
這些年大明水師牢牢掌握著馬六甲海峽,占據著南洋富庶之地。
南洋富饒的產出,馬六甲海峽天文數字的通行費用,大多花費在這支台灣鎮軍身上,台灣巡撫南居益勞苦功高,五鎮大軍建成了,南老大人身子骨也累垮了,一病不起,聽說已是時日無多。馬城坐在溫暖如春的白虎堂中,翻看著一封家信,禍不單行,在南京主政的袁公身子骨也不大好了。
袁公的病竟比南公還重一些,馬城的寵妾王月得袁公多年關照,如今正在南京伺候飲食起居,信中憂心忡忡雖言辭委婉,卻還是請遼王殿下早做打算,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袁公的病怕是不太妙了。
南公,袁公竟病倒了,馬城便覺得十分棘手。
眼瞧著便是崇禎十四年了,歲月如梭,當年老當益壯的天啟帝黨,紛紛到了花甲之年,這兩位老大人,朝廷重臣一手奠定了大明中興的局麵後,終於撐不住了,大明朝政又到了緊要的關頭,治國理政是如此艱難,千頭萬序,剪不斷,理還亂。
為防不測,馬城親書一封走海路送去香港島。
如今坐鎮香港的前首輔方從哲,方公身子骨倒還結實,為今之計,便隻能請方公動一動貴體,移駕南京,心中明言當務之急是穩住皇上。方公主政是必然之事,滿朝文武沒人爭的過他,這位年僅六十的前首輔,當可穩住南京朝局,不至生變。
朝中兩位重臣病倒,壓力便全落到了馬城身上。
大都督馬城與朝中主政的天啟帝黨,本是一體,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馬城肩負千鈞重擔,打勝了,大明中興,打輸了,朝局不免會出現反複,一聲輕歎,朝著南邊拱了拱手,謂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兩位老大人珍重。
北線,統北城。
激戰再起,進攻的換成了俄國軍團,防守的換成了下馬步戰的遼騎,沿街血戰。何可綱不顧部下勸阻,親臨前線督戰,指揮明軍隔著百餘步的距離在長街上對射。
砰砰砰!
淩亂的銃聲中,下馬步戰的驍勇遼騎身披素色罩衫,依托民宅,院牆朝街上發銃。百步開外,身穿藍色軍服的俄兵則擠成三排,以排銃火力壓製明軍,大批俄兵在軍官指揮下,就那樣直挺挺的站在街道上,不時被明軍射來的銃子射翻,慘叫著,哭嚎著,卻仍是站的直挺挺,唱著軍歌。
劈啪!
街道上一團團硝煙升騰,羅藝慌忙跳下院牆,蜷縮著身體躲避銃子,慘叫聲起,房頂上一個義兵慘叫著了栽了下來,大口吐血。羅藝慌忙將那傷兵拽到身邊,瞧著那義兵胸前的血窟窿,心中叫苦不迭,俄兵的火繩槍射擊極慢,笨重,不適合巷戰。
明軍裝備的輪火銃,輕便,射速又快,在巷戰中是大占便宜的。
然則那粗笨的重型火繩槍,威力卻奇大無比,沾邊就死,那些俄國兵又不怕死,站的直挺挺以幾倍傷亡的代價,一步步壓縮著明軍的生存空間,這般打法,讓羅藝這樣的江湖悍匪也心中發寒,他行走江湖最怕這樣不怕死,又訓練有素的人馬。
所謂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俄兵便是不要命的。
密集的銃聲平息,羅藝一咬牙便彎弓搭箭,趁著俄兵射擊的間歇,一蹬院牆便翻了上去,瞧著正在低頭裝填的大群俄兵,稍一瞄準,嗡的一聲弓弦響動,一支破甲勁箭便如同流星趕月,激射而去。
百步外一聲淒厲的慘叫,一個直挺挺舉著刀,唱著歌的俄人軍官倒了下去。手指往箭囊裏一撈,撈了個空,心中無奈隻得重又躲回院落,瞧著射空的幾個箭囊,眉頭一皺,老老實實撿起一個傷兵的火銃,笨手笨腳的裝填了起來。一石強弓,沒有破甲重箭的加持也是白搭。
開原長弓隊,建虜的步射大陣,甚至大名鼎鼎的英格蘭長弓手,犀利不在於弓,而在於精鐵打造的破甲重箭。這世上叫的出名號的長弓部隊,無一例外,使用的都是勢大力沉的破甲箭頭,開原長弓配備的破甲箭頭仿效英國蘭人,箭頭,就占了整根箭的三分之一長度。
羅藝裝填好火銃,閉著眼睛開了一銃,正琢磨著去搜羅幾個箭囊。
“烏拉!”
外頭街道上,突然響起震天的嚎叫聲,聲震全城。
“烏拉!”
街壘後頭,親赴前線督戰的何可綱,怒目圓睜,瞧著對射中的俄兵突然發了狂,發出禽獸一般的吼叫聲,突然從四麵八方湧出來,揮舞著刀槍大劍發起全線猛攻,衝在最前頭的赫然是手持雙手大劍,衣甲鮮明的一個個俄軍軍官,高大的軍官嚎叫著引領衝鋒,揮舞著大劍,身上的鎖子甲閃閃發亮。
“列陣!”
前線遼騎何等精銳,在軍官的嘶吼聲中結陣而戰,呼啦,便在街道上豎起了如鋼鐵叢林一般的槍陣,兩側則以散兵組成交叉火力,抵禦強敵,如此強敵讓何可綱睜圓了眼睛,這般強敵,聞所未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