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抉擇
波軍騎兵受阻於明軍二線陣地的交叉火力,便如同一頭頭暴躁的公牛,挺槍躍馬,在明軍三麵交叉的密集火力下,左突右撞,付出數百騎傷亡後隻得無奈撤退,大群黑色軍服的騎兵潮水般退卻,扔下還在推進中的中央步兵方陣,竟成群結隊的揚長而去。
前線,明軍參謀官們鬆了口氣,大叫僥幸。
初次交手明軍犯了不少錯,波軍也暴漏了弱點,那些驕傲的貴族騎兵吃了虧,惱羞成怒,竟仍下農奴兵組成的步兵方陣獨自撤退了。於是,明軍得以重整兵力,順利收複了七零八落的一線陣地。
不多時,在軍官指揮下重新進入陣地的兩千明軍,依托胸牆,與推進至射程內的數千波軍步兵開始了慘烈的對射。密集的排銃聲,大片硝煙將對射中的雙方罩住,最先倒下的便是雙方率隊衝鋒的軍官。明軍軍官,率隊衝鋒是常態,波軍軍官指揮作戰也是直挺挺的。
密集的排銃對射,雙方軍官紛紛倒下。
明軍有胸牆的掩護占了極大的便宜,無遮無掩的波軍也極為頑固,冒著槍林彈雨組織排銃火力,在同袍的慘叫聲中,將笨重的重型火繩槍架起來,在軍官的嘶吼聲中,打出排銃,然後退後裝填。前排的士兵倒在彈雨下,後排的便挺著胸膛頂上去。
明軍陣地上,也不時有中彈的士卒慘叫著栽倒。
慘烈的對射中,明軍依靠輪火銃的射速優勢,又有胸牆的保護很快便占據了上風,重整隊列後的近三千波蘭士兵倒下的越來越多,前排密集的橫隊越來越稀疏,腳下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屍體,血肉模糊。對射,竟整整持續了半個時辰,明軍付出數百條人命的代價,而推進到陣地前的波軍幾乎全軍覆沒。
傷亡過半後又頑固的挨了幾輪排銃,波軍敗兵才停止了無意義的抵抗。
稀稀落落的波蘭士兵互相攙扶,轉身逃跑,傷亡不輕的明軍也無力追擊,隻能眼睜睜的放走了近千波軍步兵。
下午,大戰過後的烏拉爾山西麓。
躁動的波軍迎頭挨了一記悶棍,付出了慘重傷亡後,安靜了。
明軍前線可也是一片狼藉,救治傷患,調派兵力,雙方的大炮還在沉悶的對轟,遠遠看過去波軍的二十多門野戰炮被摧毀了三四門,山上明軍也有一個炮壘中彈,毀了兩門六磅大炮,好在沒有發生殉爆,中炮處輜重兵正在拚命的搶救彈藥。
一片狼藉中,明軍可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明軍和波蘭軍團的首次交手,誰也沒討到大便宜,從戰術上說是明軍慘勝,從戰略上對明軍極為不利,東歐聯軍兵力是明軍一倍,這種程度的消耗明軍拚不起。
山坳中,帥營。
李爭鳴若無其事的吃著熱飯,卻再三催要傷亡名錄,到傍晚時傷亡報告送了上來,戰亡八百,輕重傷過千,波軍陣亡則超過兩千,傷的反倒少,這是進攻一方難免會遭遇的,重傷的帶不走隻能在血泊中等死,用不著多久血便流幹了,死的極多。
這還隻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傷亡接近一比二,明軍占優。
李爭鳴嘴角卻抽搐起來,這一戰便去了兩千兵,重傷的極多,多半是被敵騎透陣而入時被撞翻,被衝殺的,被戰馬踐踏傷的極重。這般打法,怕是他的五萬兵力撐不了多久。
明軍是防守方又是預設陣地,因此在傷亡比例上便占了極大的便宜。
然而防守方又有一個極大的劣勢,需要防禦的戰線太長,一旦兵力不足便會被在某一點被突破,某一點被突破便會被分割,被繞擊,然後便會引發全線崩潰,這樣的消耗明軍是拚不起的。
萬幸,李爭鳴在前線隻布置了兩千兵力,沒有將大量戰兵擠在第一線。
這便是百戰老將用兵的老辣,若不是前線隻布置了少量兵力,這一戰,那損失便無法估算了。
“哼!”
李爭鳴冷冷的哼了一聲,將傷亡統計用鎮紙壓好,便親去傷兵營安撫人心。
入夜後,數十隻信鴿衝天而起,李爭鳴飛書瀚海城請援。
同一時間,東歐聯軍大營。
李爭鳴所不知道的是,波軍也陷入爭吵,紛亂,領兵出征的貴族將領們吵成一團,讓波蘭軍團的統帥雅科夫索別斯基焦頭爛額。巨大的傷亡,前線的慘敗,讓驕傲的波蘭貴族們難以接受,一些年輕的騎兵將領跳到桌子上,叫囂著要全線進攻,給明國人血的教訓。一些步兵軍團的將領,則拍著桌子指責騎兵的狂妄,使進攻的步兵軍團蒙受了慘重的傷亡。
吵鬧最後發展成了互毆,讓隨軍的俄國聯絡官目瞪口呆。
這便是十七世紀的波蘭軍團,乃至整個王國的常態,是由這個國家的體製決定的。這個處於沒落前夕的歐洲強國,如今的體製是貴族議會製,在體製上和大明末期也是極為相似的,不同的是大明是文人內閣製,波蘭是貴族議會製,麵臨的困境卻是相同的,人多嘴雜。
波蘭王國作為議會製的先行者,在強國四起的歐洲殖民大時代,很快便沒落了,因為人多嘴雜,掌握國家的貴族議會通常以爭吵,鬥毆收場,這和大明何其相似,從波蘭王國的沒落,沉淪,便可以瞧見這時代的體製,搞什麽貴族議會呢,行不通呀。
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需要的是軍事強人,需要的是鐵腕。
一夜爭論,騎兵將領和步兵將領互相揍的對方鼻青臉腫,波軍折了一陣竟內訌了。
翌日,山上。
李爭鳴瞧著昨天還急吼吼,氣勢如虹的波蘭軍團竟沒有動靜了,心中疑惑卻長出了一口氣,他對波蘭軍團十分忌憚,對哥薩克,俄軍反倒十分鄙夷,波軍既然沒什麽動靜,進攻的便換成了俄軍,對於俄軍李爭鳴是十分看不起的,俄軍的戰鬥力十分低劣。
瀚海城,帥府。
盧象升此時也陷入兩難的境地,南線請援,他便隻能加派援軍,南線是萬萬不能有失的。然而將兵力調派到南線,廣袤的後方便空虛了,他便要冒上被東歐人長途奔襲的風險。整晚糾結,猶豫,盧象升終於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放開北線,大舉增援南線李爭鳴部。
波軍騎兵受阻於明軍二線陣地的交叉火力,便如同一頭頭暴躁的公牛,挺槍躍馬,在明軍三麵交叉的密集火力下,左突右撞,付出數百騎傷亡後隻得無奈撤退,大群黑色軍服的騎兵潮水般退卻,扔下還在推進中的中央步兵方陣,竟成群結隊的揚長而去。
前線,明軍參謀官們鬆了口氣,大叫僥幸。
初次交手明軍犯了不少錯,波軍也暴漏了弱點,那些驕傲的貴族騎兵吃了虧,惱羞成怒,竟仍下農奴兵組成的步兵方陣獨自撤退了。於是,明軍得以重整兵力,順利收複了七零八落的一線陣地。
不多時,在軍官指揮下重新進入陣地的兩千明軍,依托胸牆,與推進至射程內的數千波軍步兵開始了慘烈的對射。密集的排銃聲,大片硝煙將對射中的雙方罩住,最先倒下的便是雙方率隊衝鋒的軍官。明軍軍官,率隊衝鋒是常態,波軍軍官指揮作戰也是直挺挺的。
密集的排銃對射,雙方軍官紛紛倒下。
明軍有胸牆的掩護占了極大的便宜,無遮無掩的波軍也極為頑固,冒著槍林彈雨組織排銃火力,在同袍的慘叫聲中,將笨重的重型火繩槍架起來,在軍官的嘶吼聲中,打出排銃,然後退後裝填。前排的士兵倒在彈雨下,後排的便挺著胸膛頂上去。
明軍陣地上,也不時有中彈的士卒慘叫著栽倒。
慘烈的對射中,明軍依靠輪火銃的射速優勢,又有胸牆的保護很快便占據了上風,重整隊列後的近三千波蘭士兵倒下的越來越多,前排密集的橫隊越來越稀疏,腳下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屍體,血肉模糊。對射,竟整整持續了半個時辰,明軍付出數百條人命的代價,而推進到陣地前的波軍幾乎全軍覆沒。
傷亡過半後又頑固的挨了幾輪排銃,波軍敗兵才停止了無意義的抵抗。
稀稀落落的波蘭士兵互相攙扶,轉身逃跑,傷亡不輕的明軍也無力追擊,隻能眼睜睜的放走了近千波軍步兵。
下午,大戰過後的烏拉爾山西麓。
躁動的波軍迎頭挨了一記悶棍,付出了慘重傷亡後,安靜了。
明軍前線可也是一片狼藉,救治傷患,調派兵力,雙方的大炮還在沉悶的對轟,遠遠看過去波軍的二十多門野戰炮被摧毀了三四門,山上明軍也有一個炮壘中彈,毀了兩門六磅大炮,好在沒有發生殉爆,中炮處輜重兵正在拚命的搶救彈藥。
一片狼藉中,明軍可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明軍和波蘭軍團的首次交手,誰也沒討到大便宜,從戰術上說是明軍慘勝,從戰略上對明軍極為不利,東歐聯軍兵力是明軍一倍,這種程度的消耗明軍拚不起。
山坳中,帥營。
李爭鳴若無其事的吃著熱飯,卻再三催要傷亡名錄,到傍晚時傷亡報告送了上來,戰亡八百,輕重傷過千,波軍陣亡則超過兩千,傷的反倒少,這是進攻一方難免會遭遇的,重傷的帶不走隻能在血泊中等死,用不著多久血便流幹了,死的極多。
這還隻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傷亡接近一比二,明軍占優。
李爭鳴嘴角卻抽搐起來,這一戰便去了兩千兵,重傷的極多,多半是被敵騎透陣而入時被撞翻,被衝殺的,被戰馬踐踏傷的極重。這般打法,怕是他的五萬兵力撐不了多久。
明軍是防守方又是預設陣地,因此在傷亡比例上便占了極大的便宜。
然而防守方又有一個極大的劣勢,需要防禦的戰線太長,一旦兵力不足便會被在某一點被突破,某一點被突破便會被分割,被繞擊,然後便會引發全線崩潰,這樣的消耗明軍是拚不起的。
萬幸,李爭鳴在前線隻布置了兩千兵力,沒有將大量戰兵擠在第一線。
這便是百戰老將用兵的老辣,若不是前線隻布置了少量兵力,這一戰,那損失便無法估算了。
“哼!”
李爭鳴冷冷的哼了一聲,將傷亡統計用鎮紙壓好,便親去傷兵營安撫人心。
入夜後,數十隻信鴿衝天而起,李爭鳴飛書瀚海城請援。
同一時間,東歐聯軍大營。
李爭鳴所不知道的是,波軍也陷入爭吵,紛亂,領兵出征的貴族將領們吵成一團,讓波蘭軍團的統帥雅科夫索別斯基焦頭爛額。巨大的傷亡,前線的慘敗,讓驕傲的波蘭貴族們難以接受,一些年輕的騎兵將領跳到桌子上,叫囂著要全線進攻,給明國人血的教訓。一些步兵軍團的將領,則拍著桌子指責騎兵的狂妄,使進攻的步兵軍團蒙受了慘重的傷亡。
吵鬧最後發展成了互毆,讓隨軍的俄國聯絡官目瞪口呆。
這便是十七世紀的波蘭軍團,乃至整個王國的常態,是由這個國家的體製決定的。這個處於沒落前夕的歐洲強國,如今的體製是貴族議會製,在體製上和大明末期也是極為相似的,不同的是大明是文人內閣製,波蘭是貴族議會製,麵臨的困境卻是相同的,人多嘴雜。
波蘭王國作為議會製的先行者,在強國四起的歐洲殖民大時代,很快便沒落了,因為人多嘴雜,掌握國家的貴族議會通常以爭吵,鬥毆收場,這和大明何其相似,從波蘭王國的沒落,沉淪,便可以瞧見這時代的體製,搞什麽貴族議會呢,行不通呀。
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需要的是軍事強人,需要的是鐵腕。
一夜爭論,騎兵將領和步兵將領互相揍的對方鼻青臉腫,波軍折了一陣竟內訌了。
翌日,山上。
李爭鳴瞧著昨天還急吼吼,氣勢如虹的波蘭軍團竟沒有動靜了,心中疑惑卻長出了一口氣,他對波蘭軍團十分忌憚,對哥薩克,俄軍反倒十分鄙夷,波軍既然沒什麽動靜,進攻的便換成了俄軍,對於俄軍李爭鳴是十分看不起的,俄軍的戰鬥力十分低劣。
瀚海城,帥府。
盧象升此時也陷入兩難的境地,南線請援,他便隻能加派援軍,南線是萬萬不能有失的。然而將兵力調派到南線,廣袤的後方便空虛了,他便要冒上被東歐人長途奔襲的風險。整晚糾結,猶豫,盧象升終於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放開北線,大舉增援南線李爭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