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軍團
天將將亮,兵力尚未完全展開的東歐軍,便迫不及待的發起了試探性進攻,兩軍陣前喧囂了起來,調動,集結了一個時辰後,東歐軍前線左半邊的部隊動了,率先出戰的赫然是一部身穿黑色軍服洋兵,以騎兵為先導,後頭跟著大批步兵,在空曠的低地上擺開陣勢。
李爭鳴瞧著歐軍的進攻架勢,麵色凝重起來,這是大明與波蘭王國的首次交手,意義重大。關於波軍的情報,拜歐洲人的叛徒古斯塔夫所賜,明軍知道的還真不少,總知道這支東征的波蘭軍團,是當世歐洲最精銳的一支軍團,人數高達五萬之眾。
當是時,波蘭王國控製的地盤極大,強勢一時。
這個強大的王國全稱是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幅員遼闊,與俄國一般無二,是一個貴族執政的農奴製王國。大明的不幸是,趕上了這個強大王國最後的輝煌時期,還和這個王國最精銳的軍團發生了大規模戰爭。曠野間,波軍以騎兵護住側翼,中央步兵在軍號,鼓點,軍旗的指揮下,列成一個個嚴整的方陣。
明軍陣地上,李爭鳴看著一個個波軍掌旗手肩抗金色黑底禿鷹旗,引導著一個個步兵方陣逐漸成型,心中凜然,這支波蘭軍團的訓練有素,可是遠超俄國軍團,莫怪乎俄國人被波蘭人打的幾次三番的割地賠款。真正見識到了歐洲第一流的野戰軍團,名不虛傳。
波軍出動約萬人規模,騎兵數千,大部是列成方陣的步兵。
波蘭王國的騎兵號稱歐洲第一,最刺眼的,便是那些人馬俱甲,包裹在鐵罐子裏的重騎兵。
“波蘭翼騎兵。”
李爭鳴心中默默念叨著,大明重騎兵這是碰上師傅了,當年在南亞戰場身披全身家的明軍重騎兵,便經常被荷蘭兵錯認成波蘭翼騎兵。足可見這支波蘭翼騎兵在歐洲的赫赫威名,好在這樣的翼騎兵不多隻有約一千騎,餘下的,是配備半身甲的槍騎兵。
這支波蘭萬人軍團裝備精良,步卒使用重火繩槍作戰,此外,還有一些看上去機動性極強的輕騎兵,沒有穿戴任何甲胄,人手一麵大盾配一杆騎兵槍,李爭鳴還是首次見到如此古怪的兵種,稍一琢磨便心中了然。
歐洲人對槍騎兵的偏愛是有傳統的,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那些使用長槍大盾作戰的輕騎兵,便是這一思想的產物,為了增加機動性連盔甲都不要了,卻仍人手一杆長長的騎兵槍。
李爭鳴默默的觀察敵陣,心中竟生出一絲輕鬆,戰場嗅覺是天生的,絲毫勉強不得。李爭鳴便敏銳的嗅到了一絲勝機,這勝機,便來源於東歐人對槍騎兵的偏愛,固執,從這些改良版本的輕型槍騎兵身上,窺全豹便可見一斑,這正是波軍的最大弱點。
軍事變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大明新軍始終保留著一些舊軍的習俗。波蘭軍團同樣如此,他們對槍騎兵的癡迷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這便讓李爭鳴可以審時度勢,一個戰術構想在心中很快成形,可以利用波軍對槍騎兵的迷信,給波軍製造一個陷阱。正沉吟間,約六千波軍步兵在四千騎兵掩護下,脫離陣地,緩緩向前壓上。
波蘭軍團這一動,李爭鳴身側的參謀官們便敏銳的察覺,這支波蘭軍團進兵的速度極快。用六倍倍數的千裏鏡細看才赫然發現,這支波蘭軍團竟是全員不穿甲胄,竟似乎身上隻穿了一套單薄的黑色軍服,六千步兵中火繩槍兵占九城,餘下一成是長槍手。
明軍,尚且是首次見到這樣一支輕裝純火器部隊,觀察哨上參謀們便激烈的爭論了起來,這樣不裝備甲胄的純火器部隊,與大量裝備棉甲的明軍,孰優孰劣,激烈的爭吵自然不可能爭出結果。李爭鳴舉著千裏鏡,瞧著麵前的輕裝純火器步兵,竟陷入深沉的思考。
李爭鳴一時也想不明白,這種高深的問題,還是得請教大都督。
李爭鳴對大都督馬城的仰慕,那是深入骨髓的,這種高深的問題大都督心中必然早有成算。在這個問題上,馬城還是真的深思熟慮過,很快便給前線將領解開了疑惑,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無論火器發展到什麽程度,有甲的步兵總比沒甲的步兵,生存能力要強很多。
馬城很快便飛書李爭鳴,不要被波蘭軍團的名氣嚇到了,不要失去睿智的判斷力。波蘭輕裝步兵,其實是仿照匈牙利輕裝步兵的模式建立的,看似強大的波蘭軍團,其實也處於變革時代的混亂中,在配不配甲胄這樣的問題上,波蘭人也是搖擺不定的。
波蘭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明軍就更不必去關切了,以強大的波蘭騎兵為例,甲胄脫了又穿,穿了又脫反複過多次,脫了甲胄防護能力太差,穿上甲胄又影響機動性,波蘭人也是兩難之間。使用重火繩槍作戰的波蘭步兵,同樣如此,重火繩槍實在太笨重了,再配上甲胄那還能打仗麽。
反倒是明軍早早便解決了這個難題,在裝備上的理念是極先進的。
明軍,已然淘汰了笨重的重火繩槍,改用了輕便的轉輪打火槍,每個士兵的負重能力是有限的,槍械變的輕便了,自然便可以配備同樣輕便的棉甲,做工精良的內穿鎖子甲,大明新軍從建立之初,便早早解決了這一難題,在甲胄和武器之間做出了巧妙的平衡。
有甲的明軍對上沒甲的波蘭軍團,那自然是要占上風的。
隨著波蘭軍團以軍旗為先導,高昂著驕傲的頭顱,隨著有節奏的鼓點高唱著嘹亮的軍歌,在遼闊平坦的低地上滾滾向前,明軍前線也同時集結了兵力,從塹壕中爬出來,在胸牆後組成了密集的銃陣。此時,東歐軍大營中又喧囂起來,野戰大炮被戰馬拖拽出來。
這一番調動,整整花費了東歐聯軍整個上午的時間。
到波蘭步兵進入明軍重炮的射程之內,天上大太陽已經曬的人汗流浹背。
轟!
明軍重炮率先發炮,揭開了大明新軍與波蘭軍團的首次交鋒的序幕,大炮一響,碩大的炮彈呼嘯著落下,彈跳起來,士氣高漲的波蘭步兵竟絲毫不亂,推進速度反倒更快了。
天將將亮,兵力尚未完全展開的東歐軍,便迫不及待的發起了試探性進攻,兩軍陣前喧囂了起來,調動,集結了一個時辰後,東歐軍前線左半邊的部隊動了,率先出戰的赫然是一部身穿黑色軍服洋兵,以騎兵為先導,後頭跟著大批步兵,在空曠的低地上擺開陣勢。
李爭鳴瞧著歐軍的進攻架勢,麵色凝重起來,這是大明與波蘭王國的首次交手,意義重大。關於波軍的情報,拜歐洲人的叛徒古斯塔夫所賜,明軍知道的還真不少,總知道這支東征的波蘭軍團,是當世歐洲最精銳的一支軍團,人數高達五萬之眾。
當是時,波蘭王國控製的地盤極大,強勢一時。
這個強大的王國全稱是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幅員遼闊,與俄國一般無二,是一個貴族執政的農奴製王國。大明的不幸是,趕上了這個強大王國最後的輝煌時期,還和這個王國最精銳的軍團發生了大規模戰爭。曠野間,波軍以騎兵護住側翼,中央步兵在軍號,鼓點,軍旗的指揮下,列成一個個嚴整的方陣。
明軍陣地上,李爭鳴看著一個個波軍掌旗手肩抗金色黑底禿鷹旗,引導著一個個步兵方陣逐漸成型,心中凜然,這支波蘭軍團的訓練有素,可是遠超俄國軍團,莫怪乎俄國人被波蘭人打的幾次三番的割地賠款。真正見識到了歐洲第一流的野戰軍團,名不虛傳。
波軍出動約萬人規模,騎兵數千,大部是列成方陣的步兵。
波蘭王國的騎兵號稱歐洲第一,最刺眼的,便是那些人馬俱甲,包裹在鐵罐子裏的重騎兵。
“波蘭翼騎兵。”
李爭鳴心中默默念叨著,大明重騎兵這是碰上師傅了,當年在南亞戰場身披全身家的明軍重騎兵,便經常被荷蘭兵錯認成波蘭翼騎兵。足可見這支波蘭翼騎兵在歐洲的赫赫威名,好在這樣的翼騎兵不多隻有約一千騎,餘下的,是配備半身甲的槍騎兵。
這支波蘭萬人軍團裝備精良,步卒使用重火繩槍作戰,此外,還有一些看上去機動性極強的輕騎兵,沒有穿戴任何甲胄,人手一麵大盾配一杆騎兵槍,李爭鳴還是首次見到如此古怪的兵種,稍一琢磨便心中了然。
歐洲人對槍騎兵的偏愛是有傳統的,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那些使用長槍大盾作戰的輕騎兵,便是這一思想的產物,為了增加機動性連盔甲都不要了,卻仍人手一杆長長的騎兵槍。
李爭鳴默默的觀察敵陣,心中竟生出一絲輕鬆,戰場嗅覺是天生的,絲毫勉強不得。李爭鳴便敏銳的嗅到了一絲勝機,這勝機,便來源於東歐人對槍騎兵的偏愛,固執,從這些改良版本的輕型槍騎兵身上,窺全豹便可見一斑,這正是波軍的最大弱點。
軍事變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大明新軍始終保留著一些舊軍的習俗。波蘭軍團同樣如此,他們對槍騎兵的癡迷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這便讓李爭鳴可以審時度勢,一個戰術構想在心中很快成形,可以利用波軍對槍騎兵的迷信,給波軍製造一個陷阱。正沉吟間,約六千波軍步兵在四千騎兵掩護下,脫離陣地,緩緩向前壓上。
波蘭軍團這一動,李爭鳴身側的參謀官們便敏銳的察覺,這支波蘭軍團進兵的速度極快。用六倍倍數的千裏鏡細看才赫然發現,這支波蘭軍團竟是全員不穿甲胄,竟似乎身上隻穿了一套單薄的黑色軍服,六千步兵中火繩槍兵占九城,餘下一成是長槍手。
明軍,尚且是首次見到這樣一支輕裝純火器部隊,觀察哨上參謀們便激烈的爭論了起來,這樣不裝備甲胄的純火器部隊,與大量裝備棉甲的明軍,孰優孰劣,激烈的爭吵自然不可能爭出結果。李爭鳴舉著千裏鏡,瞧著麵前的輕裝純火器步兵,竟陷入深沉的思考。
李爭鳴一時也想不明白,這種高深的問題,還是得請教大都督。
李爭鳴對大都督馬城的仰慕,那是深入骨髓的,這種高深的問題大都督心中必然早有成算。在這個問題上,馬城還是真的深思熟慮過,很快便給前線將領解開了疑惑,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無論火器發展到什麽程度,有甲的步兵總比沒甲的步兵,生存能力要強很多。
馬城很快便飛書李爭鳴,不要被波蘭軍團的名氣嚇到了,不要失去睿智的判斷力。波蘭輕裝步兵,其實是仿照匈牙利輕裝步兵的模式建立的,看似強大的波蘭軍團,其實也處於變革時代的混亂中,在配不配甲胄這樣的問題上,波蘭人也是搖擺不定的。
波蘭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明軍就更不必去關切了,以強大的波蘭騎兵為例,甲胄脫了又穿,穿了又脫反複過多次,脫了甲胄防護能力太差,穿上甲胄又影響機動性,波蘭人也是兩難之間。使用重火繩槍作戰的波蘭步兵,同樣如此,重火繩槍實在太笨重了,再配上甲胄那還能打仗麽。
反倒是明軍早早便解決了這個難題,在裝備上的理念是極先進的。
明軍,已然淘汰了笨重的重火繩槍,改用了輕便的轉輪打火槍,每個士兵的負重能力是有限的,槍械變的輕便了,自然便可以配備同樣輕便的棉甲,做工精良的內穿鎖子甲,大明新軍從建立之初,便早早解決了這一難題,在甲胄和武器之間做出了巧妙的平衡。
有甲的明軍對上沒甲的波蘭軍團,那自然是要占上風的。
隨著波蘭軍團以軍旗為先導,高昂著驕傲的頭顱,隨著有節奏的鼓點高唱著嘹亮的軍歌,在遼闊平坦的低地上滾滾向前,明軍前線也同時集結了兵力,從塹壕中爬出來,在胸牆後組成了密集的銃陣。此時,東歐軍大營中又喧囂起來,野戰大炮被戰馬拖拽出來。
這一番調動,整整花費了東歐聯軍整個上午的時間。
到波蘭步兵進入明軍重炮的射程之內,天上大太陽已經曬的人汗流浹背。
轟!
明軍重炮率先發炮,揭開了大明新軍與波蘭軍團的首次交鋒的序幕,大炮一響,碩大的炮彈呼嘯著落下,彈跳起來,士氣高漲的波蘭步兵竟絲毫不亂,推進速度反倒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