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固守
日本,江戶。
一身戎裝的楊天生端坐在城牆上,麵沉似水,城外則是持續了七天的大規模混戰。
半個月前,倭人亂黨如同變戲法一般,從山裏,島上,密林中潮水一般鑽了出來,聚眾圍攻各處大城,這些叛亂的倭人就象耗子一般無孔不入,楊天生猝不及防居然被堵在江戶城內,動彈不得,似乎外麵到處都在打仗,各種箭矢,彈丸橫飛,陷阱密布,明軍精騎剛出城就被堵了回來。
如今整個倭國似乎都在打仗,駐紮在靜岡的明軍主力也隻能固守待援。
楊天生心中火燒火燎的,心知若是不能盡快平息這場叛亂,他大好的前程也怕是要走到盡頭了。最讓楊天生忐忑的是大帥的態度,道路斷絕,遲遲收不到台灣方麵的軍令,楊天生心知大帥心中不悅,怕是對他和顏思齊兩人很不滿了。倭國新辟之地,可是台灣方麵軍糧,銀礦產地,萬萬亂不得。
倘若不能在短時間內將這場叛亂鎮壓下去,耽誤了軍糧供應是要出大亂子的。
久居上位,楊天生也不是幾年前那個海盜頭子了,雖心中發急卻仍是麵沉如水,看著城牆下忠於後水尾天皇的部隊與叛軍亡命搏殺。忠於天皇的部隊雖人數不少卻落於下風,被叛軍打的節節敗退。楊天生大怒,再退就退進城門了,這倭人的王室衛隊也太不頂用了,不堪一擊。
想來這也是正理,投靠王室的人多半是不得誌的諸侯,往日在德川家的傾軋下艱難度日,裝備,戰兵都是臨時拚湊,怎頂的住叛軍甲兵一波又一波的亡命衝鋒。楊天生也算代人受過,終體會到倭人拚命時的凶悍。身著堅甲,手持狹長倭刀的武士不顧生死,死了一波又上來一波,亡命衝擊著江戶城。
殘破的南段城牆曾被明軍火炮擊毀,如今還沒有完全修複。
潮水般湧來的叛軍便一波又一波,用人命去填,用牙齒咬,在幾段殘破的城牆與守軍一寸一寸的爭奪。若不是守軍得到了德川家囤積在江戶的大批軍械弓矢裝備,早幾天前江戶就被攻破了。慘烈的廝殺讓楊天生眼角直跳,這倭人拚起命來還真夠狠的,完全是不顧傷亡的拚命打法。
左側一個心腹冒著汗道:“大人,避一避吧。”
楊天生自然不會硬頂著,含糊著道:“去將國主陛下請來。”
左右親兵會意手按戰刀,殺氣騰騰去請後水尾天皇,如今不叫天皇改叫後水尾國主,過不多時,大隊護衛簇擁著臉色發白的後水尾,戰戰兢兢的湧到前線。後水尾陛下自幼養尊處優,可也不是什麽雄主,早嚇的麵無人色,一張慘白的臉哭喪著,倒是身邊衛隊人數眾多,並且人人衣甲鮮明。
楊天生不由分說,命後水尾的精銳衛隊頂上去。
一片嘩然,王宮衛隊人人麵有懼色,楊天生眼睛眯了起來,一個眼色,左右嚴陣以待的明軍士卒一排排將火繩槍端了起來,嚇的後水尾手腳都顫抖了,慌忙下令將精銳衛隊頂上去,投入缺口處慘烈的肉搏戰。在大批明軍火銃威脅下,三千王宮精銳衛隊抽出倭刀,嚎叫著衝了上去,幾段缺口處撕殺陷入白熱化。
楊天生再努了努嘴,一隊親兵將臉色蒼白的後水尾國主架上城牆。後水尾一露麵守軍果然士氣大振,盛裝打扮的後水尾在明軍護衛下,鼓起勇氣擂鼓助戰,守軍士氣大振嚎叫著撲上去,居然生生將叛軍趕了出去。楊天生最後看一眼激戰最慘烈處,身披黑色掛甲手持長矛的守軍,和赤膊上陣揮舞著倭刀的叛軍殺成一團,悄然離開。
除兩營明軍列著隊,躲在街壘後麵督戰,大部撤至戰線後方。
楊天生的打算是脫離戰場,重新整隊,免的部隊被叛軍衝散陷入各自為戰的尷尬境地,前麵就讓後水尾陛下先頂著吧。
半個時辰後,城中,戰線後方。
數道堅固的街壘後麵,擠滿了密密麻麻的明軍士兵,一排排明軍抱著火繩槍坐在泥地上,鴉雀無聲。一個個身穿紅色軍服的隊官,哨官手按戰刀,麵無表情監視著前方可容八馬並行的開闊街道。
三道街壘,明軍整整投入了四個營,兩千士兵擠的水瀉不通。
街壘後方的楊天生突然發現,他這個主官居然無事可做,對於巷戰,野戰,守城戰,台灣鎮軍是有一套標準戰法的。比如巷戰,作戰條例要求是密集火力,兩個營填進去真正做到了三步一人,可容八馬並行的街道上,前排整整擠了一百杆火銃,並且士兵分工明確,前排專職負責開銃,後排專職負責裝填。
這是台灣鎮軍標準的巷戰條例,每個兵學出身的將官都爛熟於胸。
尤其基層士官更是將這些條例奉若神明,因為這些條例都是軍中先輩用鮮血和聲明換來的。比如巷戰,在雙方都缺乏攻堅重武器的同等條件下,哪一方火力更密集,哪一方便能占據壓倒性優勢。
在擁擠的街道上搞排隊槍斃,那真真是腦袋進了水。如此狹窄的戰場環境下,前排火力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明軍的戰法通常是前排放槍,後排裝填,很接近同時代西方的戰法,三道街壘後麵是四營預備隊,再後麵是楊天生的護衛馬隊,騎兵數量不多隻有千餘騎,這還要加上楊天生的親兵營。
城中明軍人數並不算多,隻有區區四千步騎,卻是一股極精銳的力量。
城外叛軍少說也有幾萬人,因此楊天生謹慎的采取了守勢,正是這種謹慎也救了楊天生的前途。一時無事可做的楊大人,突然警醒,隨著台灣鎮軍的正規化,精銳化,身為主官的職能便因此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楊天生是猛然驚醒了,麾下士卒勇猛敢戰,基層軍官又如此訓練有素,那麽身為主官又該做些什麽。時代似乎不同了,主官的功能似乎不再是衝鋒陷陣,而是朝著更微妙的方向發展,比如組織協調。
在台灣鎮軍中,操練士卒有士官長負責,率隊衝鋒有大量中下級軍官,與傳統的明軍是截然不同的,那麽無事可做的主官又該做些什麽,楊天生突然有些惶恐,隨即深思,這倒是該細細思量一番了。
此時,喊殺聲漸近,視野之內出現大批潰兵。
後水尾的衛隊隻頂了半個時辰就潰敗了,大批潰兵沿街逃亡,大批身穿明晃晃黑色鐵甲,衣甲鮮明的潰兵沿街逃跑,反倒讓楊天生心中發笑,扶不上牆的爛泥呀,可惜了從德川家武庫中搬出來的精良軍械了,心中凜然,以倭人製倭人的法子是行不通的。
上有國主,下有四麵來投的倭人諸侯,卻都是些烏合之眾。
日本,江戶。
一身戎裝的楊天生端坐在城牆上,麵沉似水,城外則是持續了七天的大規模混戰。
半個月前,倭人亂黨如同變戲法一般,從山裏,島上,密林中潮水一般鑽了出來,聚眾圍攻各處大城,這些叛亂的倭人就象耗子一般無孔不入,楊天生猝不及防居然被堵在江戶城內,動彈不得,似乎外麵到處都在打仗,各種箭矢,彈丸橫飛,陷阱密布,明軍精騎剛出城就被堵了回來。
如今整個倭國似乎都在打仗,駐紮在靜岡的明軍主力也隻能固守待援。
楊天生心中火燒火燎的,心知若是不能盡快平息這場叛亂,他大好的前程也怕是要走到盡頭了。最讓楊天生忐忑的是大帥的態度,道路斷絕,遲遲收不到台灣方麵的軍令,楊天生心知大帥心中不悅,怕是對他和顏思齊兩人很不滿了。倭國新辟之地,可是台灣方麵軍糧,銀礦產地,萬萬亂不得。
倘若不能在短時間內將這場叛亂鎮壓下去,耽誤了軍糧供應是要出大亂子的。
久居上位,楊天生也不是幾年前那個海盜頭子了,雖心中發急卻仍是麵沉如水,看著城牆下忠於後水尾天皇的部隊與叛軍亡命搏殺。忠於天皇的部隊雖人數不少卻落於下風,被叛軍打的節節敗退。楊天生大怒,再退就退進城門了,這倭人的王室衛隊也太不頂用了,不堪一擊。
想來這也是正理,投靠王室的人多半是不得誌的諸侯,往日在德川家的傾軋下艱難度日,裝備,戰兵都是臨時拚湊,怎頂的住叛軍甲兵一波又一波的亡命衝鋒。楊天生也算代人受過,終體會到倭人拚命時的凶悍。身著堅甲,手持狹長倭刀的武士不顧生死,死了一波又上來一波,亡命衝擊著江戶城。
殘破的南段城牆曾被明軍火炮擊毀,如今還沒有完全修複。
潮水般湧來的叛軍便一波又一波,用人命去填,用牙齒咬,在幾段殘破的城牆與守軍一寸一寸的爭奪。若不是守軍得到了德川家囤積在江戶的大批軍械弓矢裝備,早幾天前江戶就被攻破了。慘烈的廝殺讓楊天生眼角直跳,這倭人拚起命來還真夠狠的,完全是不顧傷亡的拚命打法。
左側一個心腹冒著汗道:“大人,避一避吧。”
楊天生自然不會硬頂著,含糊著道:“去將國主陛下請來。”
左右親兵會意手按戰刀,殺氣騰騰去請後水尾天皇,如今不叫天皇改叫後水尾國主,過不多時,大隊護衛簇擁著臉色發白的後水尾,戰戰兢兢的湧到前線。後水尾陛下自幼養尊處優,可也不是什麽雄主,早嚇的麵無人色,一張慘白的臉哭喪著,倒是身邊衛隊人數眾多,並且人人衣甲鮮明。
楊天生不由分說,命後水尾的精銳衛隊頂上去。
一片嘩然,王宮衛隊人人麵有懼色,楊天生眼睛眯了起來,一個眼色,左右嚴陣以待的明軍士卒一排排將火繩槍端了起來,嚇的後水尾手腳都顫抖了,慌忙下令將精銳衛隊頂上去,投入缺口處慘烈的肉搏戰。在大批明軍火銃威脅下,三千王宮精銳衛隊抽出倭刀,嚎叫著衝了上去,幾段缺口處撕殺陷入白熱化。
楊天生再努了努嘴,一隊親兵將臉色蒼白的後水尾國主架上城牆。後水尾一露麵守軍果然士氣大振,盛裝打扮的後水尾在明軍護衛下,鼓起勇氣擂鼓助戰,守軍士氣大振嚎叫著撲上去,居然生生將叛軍趕了出去。楊天生最後看一眼激戰最慘烈處,身披黑色掛甲手持長矛的守軍,和赤膊上陣揮舞著倭刀的叛軍殺成一團,悄然離開。
除兩營明軍列著隊,躲在街壘後麵督戰,大部撤至戰線後方。
楊天生的打算是脫離戰場,重新整隊,免的部隊被叛軍衝散陷入各自為戰的尷尬境地,前麵就讓後水尾陛下先頂著吧。
半個時辰後,城中,戰線後方。
數道堅固的街壘後麵,擠滿了密密麻麻的明軍士兵,一排排明軍抱著火繩槍坐在泥地上,鴉雀無聲。一個個身穿紅色軍服的隊官,哨官手按戰刀,麵無表情監視著前方可容八馬並行的開闊街道。
三道街壘,明軍整整投入了四個營,兩千士兵擠的水瀉不通。
街壘後方的楊天生突然發現,他這個主官居然無事可做,對於巷戰,野戰,守城戰,台灣鎮軍是有一套標準戰法的。比如巷戰,作戰條例要求是密集火力,兩個營填進去真正做到了三步一人,可容八馬並行的街道上,前排整整擠了一百杆火銃,並且士兵分工明確,前排專職負責開銃,後排專職負責裝填。
這是台灣鎮軍標準的巷戰條例,每個兵學出身的將官都爛熟於胸。
尤其基層士官更是將這些條例奉若神明,因為這些條例都是軍中先輩用鮮血和聲明換來的。比如巷戰,在雙方都缺乏攻堅重武器的同等條件下,哪一方火力更密集,哪一方便能占據壓倒性優勢。
在擁擠的街道上搞排隊槍斃,那真真是腦袋進了水。如此狹窄的戰場環境下,前排火力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明軍的戰法通常是前排放槍,後排裝填,很接近同時代西方的戰法,三道街壘後麵是四營預備隊,再後麵是楊天生的護衛馬隊,騎兵數量不多隻有千餘騎,這還要加上楊天生的親兵營。
城中明軍人數並不算多,隻有區區四千步騎,卻是一股極精銳的力量。
城外叛軍少說也有幾萬人,因此楊天生謹慎的采取了守勢,正是這種謹慎也救了楊天生的前途。一時無事可做的楊大人,突然警醒,隨著台灣鎮軍的正規化,精銳化,身為主官的職能便因此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楊天生是猛然驚醒了,麾下士卒勇猛敢戰,基層軍官又如此訓練有素,那麽身為主官又該做些什麽。時代似乎不同了,主官的功能似乎不再是衝鋒陷陣,而是朝著更微妙的方向發展,比如組織協調。
在台灣鎮軍中,操練士卒有士官長負責,率隊衝鋒有大量中下級軍官,與傳統的明軍是截然不同的,那麽無事可做的主官又該做些什麽,楊天生突然有些惶恐,隨即深思,這倒是該細細思量一番了。
此時,喊殺聲漸近,視野之內出現大批潰兵。
後水尾的衛隊隻頂了半個時辰就潰敗了,大批潰兵沿街逃亡,大批身穿明晃晃黑色鐵甲,衣甲鮮明的潰兵沿街逃跑,反倒讓楊天生心中發笑,扶不上牆的爛泥呀,可惜了從德川家武庫中搬出來的精良軍械了,心中凜然,以倭人製倭人的法子是行不通的。
上有國主,下有四麵來投的倭人諸侯,卻都是些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