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白眼狼
馬城會意輕一點頭,李倧大喜,似乎看到王位正在朝著他招手。巳時初,浩浩蕩蕩的一行人到了接官廳,光海君遣都承旨奇世石迎接天使,該是掀起波瀾的時候了。
馬城不客氣道:“本伯聽聞貴邦與建虜定了城下之盟,對我大明有二心,李朝君臣如何解釋。”
鄭仁弘、奇世石一幹李朝大臣大驚失色,慌忙辯解:“天使英明,本國是心向大明的,天地可昭,日月可表。”
馬城隻是冷笑道:“既是如此,那貴邦送去建州的貴女,糧食,鐵料銅料,金銀財寶也是假的麽。”
一幹朝鮮官員腦門冷汗直冒,強辯道:“小官敢以身家性命擔保此事與我王無關,馬總鎮當知,地方官員貪汙枉法者在所避免,有少數地方官員貪圖財物,與建州進行私下交易也是有可能的,小官立即派人赴地方追查此事,若屬實,將嚴懲不貸!”
馬城看著一幹朝鮮官員梗著脖子,極力抗辯,還擺出一副大叫無辜的樣子,心說這還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連城下之盟都簽了,還不肯承認投靠了建虜,這朝鮮上下的臉皮真是厚比城牆,睜著眼說瞎話,和後世朝鮮人的德行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一般無二的不要麵皮呀。
馬城森然一笑,冷聲道:“三天,本鎮要你朝君臣的解釋,三天後休怪某翻臉無情!”
一幹朝鮮官員慌忙道:“是是,我朝定會盡快給上國天使一個合理解釋。”
李朝官員連滾帶爬的走了,馬城倒是不急了,此地距離漢城隻有十裏,一言不和,老子們便要翻臉了,老子倒要看看李朝兵馬,能不能留住我三千開原鐵騎,驛館外麵,開原鐵騎早占領了戰略要點,趕走了駐軍。
鄭太監是副使,也有些驚慌了,苦勸道:“伯爺,此事萬萬不可鹵莽,朝鮮國,朝鮮是友邦啊!”
馬城好言安慰一番,出了事有老子們頂著,你怕個啥,如今天下書院都禁絕了,閹黨禍國,身為閹黨自然是要搞事的,朝中清流大多下野了,又沒人會彈劾你我兄弟,你這個閹黨做的也太窩囊了,你窩囊,你小心謹慎,讀書人會說你半句好話麽。閹黨就要有閹黨的做派,你這個閹黨覺悟太低了呀。
鄭太監被說的一楞一楞的,傻了,原來到處搞事才是閹黨的做派麽。
沒到半日李朝認聳了,信誓旦旦保證心向大明,立刻,馬上與建虜斷了往來。馬城心裏大罵我見了你個大頭鬼呀,信了你的鬼話才是真的見鬼了,這時已經是午後申末時分,馬城倒也不急,命人準備祭品,明日上午要隆重拜謁宣武祠、祭奠二十年前捐軀在漢江兩岸的大明將士英靈。
來都來了,不祭拜一下陣亡在異國他鄉的大明英烈,怎對的起良心。
兩日後辰時三刻,馬城,鄭安和兩人在綾陽君李倧,和許筠、禹煙等朝鮮大員,漢城府尹的陪同下前往漢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使團禮部的十六人儀仗鹵簿前導,節鉞、旌旗高舉,儀刀、豹尾槍在陽光下閃耀光輝,導引鼓、雲鑼節奏鮮明,百名鐵騎護衛,更有李朝駐軍沿途警戒,漢城民眾已知天朝使節駕臨,紛紛出城相迎,但被開原軍士阻隔,不許接近天使。
宣武祠建於萬曆二十七年,至今已近三十年,門前匾額“再造藩邦”四個大字乃朝鮮宣祖親筆所書,宣祖在世時,每年春秋兩次隆重拜祭宣武祠,但萬曆三十六年光海君署朝鮮國事以來,對宣武祠的祭祀等級逐年降格,近幾年光海君已不再親自來宣武祠拜祭,隻派王族貴戚代他祭拜,宣武祠這幾年也沒再修葺過,祠堂已經顯得有些破舊,非逢祭奠之期都是大門緊閉,祠堂裏荒草叢生、狐鼠出沒,漢城府尹得知天使今日要拜謁宣武祠,連夜命工匠民夫整修清掃,好歹幹淨整潔了。
宣武祠正中是英靈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軀的大明和朝鮮的將士,沒有具體名字和死亡人數,隻是籠統地拜祭,而在祠堂右側則是楊鎬的生祠,因為蔚山兵敗,楊鎬遭到兵部讚畫主事丁應泰的嚴厲彈劾,說楊鎬“貪猾喪師,釀亂欺罔”,楊鎬因此被革職,但朝鮮史家卻不認為蔚山之戰是大敗,隻是進攻失利而已,楊鎬是大明黨爭的犧牲品,朝鮮軍民對楊鎬充滿了感激和同情。
萬曆三十四年,朝鮮謝恩使柳寅吉、崔濂來京師專求楊鎬畫像,當時楊鎬被革職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計尋得一商丘舉人前往其家鄉,摹得楊鎬畫像,回到漢城後請能工巧匠照畫塑像,置於宣武祠內享受崇祀,由此可見楊鎬在朝鮮朝野間的地位何等崇高,馬城心中波瀾起伏,且不論援朝戰略上是否正確,卻終歸是打贏了,斷送了遼東的楊鎬也曾經輝煌過,卻救了一條白眼狼。
真真是一條白眼狼,後世朝鮮人別說不認楊鎬,還將中國視為仇敵,忘恩負義。
朝鮮,南北戰略縱深長達三千裏,是天然的狹窄戰場十分不利於騎兵作戰,若李朝君臣有心要抵抗,建虜騎兵在山區真是寸步難行,隻是朝鮮北部的山區,就能讓建虜騎兵陷在裏麵進退兩難,連毛文龍幾百人馬就能在朝鮮邊境混的風聲水起,建虜騎兵數次進山圍剿都被弄的灰頭土臉,當年百萬隋軍征朝,就是在朝鮮北部山區被弄的全軍覆沒,區區幾萬女真騎兵又能如何。因此李朝君臣根本就不願意抵抗,這身死異國他鄉,挽留了李朝江山的大明將士死的冤呐。
那塊再造藩邦的大牌匾高高在上,在馬城眼中卻是如此諷刺,禮成,大隊人馬回驛館,行至荒野無人處,十裏外王城中突然亮起幾處火頭,天幹物燥火勢很快蔓延起來,濃煙衝天,驛館內外一片慌亂。
“走水了!”
“救火呀!”
來迎接天使的李朝官員,百姓都是家住王城的,見火勢越來越大紛紛簇擁著回城救火,開原鐵騎此時突然發難,人喊馬嘶聲中鐵騎突然抽出馬刀,長槍在曠野上馳騁,一營騎兵控製住李朝大臣,大隊人馬狂飆突進將李朝駐軍分割,擊散,對百姓卻視而不見任其連滾帶爬的跑回王城。朝鮮大臣,將領嚇的麵如人色,想嗬斥卻又被虎視耽耽的騎兵長槍逼迫,哆嗦著擠成一團。
馬城會意輕一點頭,李倧大喜,似乎看到王位正在朝著他招手。巳時初,浩浩蕩蕩的一行人到了接官廳,光海君遣都承旨奇世石迎接天使,該是掀起波瀾的時候了。
馬城不客氣道:“本伯聽聞貴邦與建虜定了城下之盟,對我大明有二心,李朝君臣如何解釋。”
鄭仁弘、奇世石一幹李朝大臣大驚失色,慌忙辯解:“天使英明,本國是心向大明的,天地可昭,日月可表。”
馬城隻是冷笑道:“既是如此,那貴邦送去建州的貴女,糧食,鐵料銅料,金銀財寶也是假的麽。”
一幹朝鮮官員腦門冷汗直冒,強辯道:“小官敢以身家性命擔保此事與我王無關,馬總鎮當知,地方官員貪汙枉法者在所避免,有少數地方官員貪圖財物,與建州進行私下交易也是有可能的,小官立即派人赴地方追查此事,若屬實,將嚴懲不貸!”
馬城看著一幹朝鮮官員梗著脖子,極力抗辯,還擺出一副大叫無辜的樣子,心說這還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連城下之盟都簽了,還不肯承認投靠了建虜,這朝鮮上下的臉皮真是厚比城牆,睜著眼說瞎話,和後世朝鮮人的德行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一般無二的不要麵皮呀。
馬城森然一笑,冷聲道:“三天,本鎮要你朝君臣的解釋,三天後休怪某翻臉無情!”
一幹朝鮮官員慌忙道:“是是,我朝定會盡快給上國天使一個合理解釋。”
李朝官員連滾帶爬的走了,馬城倒是不急了,此地距離漢城隻有十裏,一言不和,老子們便要翻臉了,老子倒要看看李朝兵馬,能不能留住我三千開原鐵騎,驛館外麵,開原鐵騎早占領了戰略要點,趕走了駐軍。
鄭太監是副使,也有些驚慌了,苦勸道:“伯爺,此事萬萬不可鹵莽,朝鮮國,朝鮮是友邦啊!”
馬城好言安慰一番,出了事有老子們頂著,你怕個啥,如今天下書院都禁絕了,閹黨禍國,身為閹黨自然是要搞事的,朝中清流大多下野了,又沒人會彈劾你我兄弟,你這個閹黨做的也太窩囊了,你窩囊,你小心謹慎,讀書人會說你半句好話麽。閹黨就要有閹黨的做派,你這個閹黨覺悟太低了呀。
鄭太監被說的一楞一楞的,傻了,原來到處搞事才是閹黨的做派麽。
沒到半日李朝認聳了,信誓旦旦保證心向大明,立刻,馬上與建虜斷了往來。馬城心裏大罵我見了你個大頭鬼呀,信了你的鬼話才是真的見鬼了,這時已經是午後申末時分,馬城倒也不急,命人準備祭品,明日上午要隆重拜謁宣武祠、祭奠二十年前捐軀在漢江兩岸的大明將士英靈。
來都來了,不祭拜一下陣亡在異國他鄉的大明英烈,怎對的起良心。
兩日後辰時三刻,馬城,鄭安和兩人在綾陽君李倧,和許筠、禹煙等朝鮮大員,漢城府尹的陪同下前往漢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使團禮部的十六人儀仗鹵簿前導,節鉞、旌旗高舉,儀刀、豹尾槍在陽光下閃耀光輝,導引鼓、雲鑼節奏鮮明,百名鐵騎護衛,更有李朝駐軍沿途警戒,漢城民眾已知天朝使節駕臨,紛紛出城相迎,但被開原軍士阻隔,不許接近天使。
宣武祠建於萬曆二十七年,至今已近三十年,門前匾額“再造藩邦”四個大字乃朝鮮宣祖親筆所書,宣祖在世時,每年春秋兩次隆重拜祭宣武祠,但萬曆三十六年光海君署朝鮮國事以來,對宣武祠的祭祀等級逐年降格,近幾年光海君已不再親自來宣武祠拜祭,隻派王族貴戚代他祭拜,宣武祠這幾年也沒再修葺過,祠堂已經顯得有些破舊,非逢祭奠之期都是大門緊閉,祠堂裏荒草叢生、狐鼠出沒,漢城府尹得知天使今日要拜謁宣武祠,連夜命工匠民夫整修清掃,好歹幹淨整潔了。
宣武祠正中是英靈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軀的大明和朝鮮的將士,沒有具體名字和死亡人數,隻是籠統地拜祭,而在祠堂右側則是楊鎬的生祠,因為蔚山兵敗,楊鎬遭到兵部讚畫主事丁應泰的嚴厲彈劾,說楊鎬“貪猾喪師,釀亂欺罔”,楊鎬因此被革職,但朝鮮史家卻不認為蔚山之戰是大敗,隻是進攻失利而已,楊鎬是大明黨爭的犧牲品,朝鮮軍民對楊鎬充滿了感激和同情。
萬曆三十四年,朝鮮謝恩使柳寅吉、崔濂來京師專求楊鎬畫像,當時楊鎬被革職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計尋得一商丘舉人前往其家鄉,摹得楊鎬畫像,回到漢城後請能工巧匠照畫塑像,置於宣武祠內享受崇祀,由此可見楊鎬在朝鮮朝野間的地位何等崇高,馬城心中波瀾起伏,且不論援朝戰略上是否正確,卻終歸是打贏了,斷送了遼東的楊鎬也曾經輝煌過,卻救了一條白眼狼。
真真是一條白眼狼,後世朝鮮人別說不認楊鎬,還將中國視為仇敵,忘恩負義。
朝鮮,南北戰略縱深長達三千裏,是天然的狹窄戰場十分不利於騎兵作戰,若李朝君臣有心要抵抗,建虜騎兵在山區真是寸步難行,隻是朝鮮北部的山區,就能讓建虜騎兵陷在裏麵進退兩難,連毛文龍幾百人馬就能在朝鮮邊境混的風聲水起,建虜騎兵數次進山圍剿都被弄的灰頭土臉,當年百萬隋軍征朝,就是在朝鮮北部山區被弄的全軍覆沒,區區幾萬女真騎兵又能如何。因此李朝君臣根本就不願意抵抗,這身死異國他鄉,挽留了李朝江山的大明將士死的冤呐。
那塊再造藩邦的大牌匾高高在上,在馬城眼中卻是如此諷刺,禮成,大隊人馬回驛館,行至荒野無人處,十裏外王城中突然亮起幾處火頭,天幹物燥火勢很快蔓延起來,濃煙衝天,驛館內外一片慌亂。
“走水了!”
“救火呀!”
來迎接天使的李朝官員,百姓都是家住王城的,見火勢越來越大紛紛簇擁著回城救火,開原鐵騎此時突然發難,人喊馬嘶聲中鐵騎突然抽出馬刀,長槍在曠野上馳騁,一營騎兵控製住李朝大臣,大隊人馬狂飆突進將李朝駐軍分割,擊散,對百姓卻視而不見任其連滾帶爬的跑回王城。朝鮮大臣,將領嚇的麵如人色,想嗬斥卻又被虎視耽耽的騎兵長槍逼迫,哆嗦著擠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