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子懷將邁出的腳默默地收回來。「是。」
☆、第25章 寧河大旱
光成四十八年,百年大旱。
流經皇甫王朝大半國土的寧江在烈日的連續炙烤後水位嚴重下降,影響最嚴重的當屬寧江下遊平原地帶。
開春下過一場雨後便滴雨未落,烈日暴曬下的土地龜裂,作物枯死,無水無食,向來富庶的平原地帶餓殍無數,民不聊生。
僅僅月餘就餓死渴死了上千人,薊縣,吳縣,孟萊縣官員自知無能,願摘去頭上烏紗帽請罪,另外幾個縣令閉門自守,隻管自己吃飽喝足,哪管他人瓦上霜。
深夜,一封密信被快馬加鞭呈到光成皇帝書案上。
次日早朝,兩名官員被革職,皇甫王朝法製嚴苛,這兩名前任刺史被當場處斬,頭顱滾了幾圈,睜著眼睛停在柱子邊,鮮血流了一地,所有官員跪地不起,伏低身體不敢抬頭。
「朕養著你們是做什麽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留你們何用!今日便將此事解決,不然朕砍了你們的腦袋!」
光成皇帝震怒,手中的摺子丟擲在地上,重重拍著龍椅,響亮的聲音如雷鳴般在殿內迴響,說完就重重咳嗽起來,伺候在側的太監總管立即送上手絹,又遞上一杯清茶。
文武百官匍匐在地,瑟瑟發抖,生怕惹怒聖上落得和那兩人一樣的下場。
將一杯清茶飲盡,氣息漸漸平穩,光成皇帝將茶杯遞迴,鋒利的眼神將底下的人挨個掃了一遍。
「左相,你有什麽看法?」
長孫修文伏低著身子,鼻尖幾乎地麵相碰,長長的鬍鬚拖著地。他站起身,左移一步對著龍椅作了一揖。
「微臣看來,薊縣陳縣令,吳縣吳縣令和孟萊縣知縣令都是心繫百姓的愛民好官,才會引咎辭官,若是派遣一名官員前去指揮,將眾心齊聚,有了主心骨,事情辦起來必定事半功倍。至於那些個自掃門前雪的官員,置百姓生死不顧,當革職查辦。」
光成皇帝聞言,既不點頭也不反對,微微陷入沉思。
「左相此言差矣。」一道聲音有些突兀在殿內響起,百官並未抬頭,隻消聽聲音就知道出聲的人正是日日和左相相對的右相蔡充。
「那三名縣令本就是辦事不利,對是對,錯是錯,對則賞,錯則罰,賞罰分明才是治國之道,若是人人推卸責任,後果難道讓左相來承擔?」蔡充一雙倒三角眼睛掃了一眼左相,對著光成皇帝行禮道:「皇上,微臣以為將旱區所有官員撤去換上今年剛上任的新官員必能收到奇效。」
「右相這麽認為?」光成皇帝身體微微向後靠在龍椅上。
「正是。」
「皇上。」左相又上前一步,彎腰進諫道:「若是此事由新任官員處理,經驗不足必定是一大問題,應當派遣一人前去指導才是。」
光成皇帝贊同的點點頭:「那左相有什麽好人選?」
「這個......」左相語塞,合適的人選他倒還未想好。
蔡充眼珠一轉,上前一步道:「皇上,微臣有一人推薦。」
「誰?」
「二皇子......」
「不可!」蔡充話還未說完,長孫修文急急打斷:「二殿下雖聰敏,但對於處理旱災確實有失經驗,而且二殿下掌管近日忙於學習武藝,實在抽不開身。」
「據我所知,二皇子已經不再林教頭那裏習武,早已開始學習治國之道,此時正好可以將所學付諸實際,而且二皇子從小就心思敏捷,此番前去必定能破除危機。」蔡充微微一笑,反駁得長孫修文語塞。
「不可啊!」長孫修文大喊一聲,卻找不到理由反駁。此番若是真讓二殿下離宮,治理那災情嚴重的大旱,沒有一兩年是無論如何也回不來。到時候恐怕大皇子已經權傾朝野,手握大權了。
「皇上!」長孫修文在心裏搜尋著不讓二皇子離宮的辦法,猛地想起一個人。「皇上,微臣這兒還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
「那左相覺得誰更合適呢?」
「五皇子敏清王爺。」
今日早朝的事情下午就傳入了皇甫雲華的耳朵裏,管家把信紙遞上的時候皇甫雲華正在一邊喝茶一邊聽著穆子懷教他家那個小弟弟念詩的聲音。清脆的嗓音讀起詩來抑揚頓挫,像唱歌一般,皇甫雲華聽得有些昏昏欲睡。
看完信紙上簡短的兩行字,皇甫雲華看上去還有些困頓,心裏卻一片清明,對於此事非但沒有半點不滿,甚至還有幾分樂意之至。
「和信一起傳過來了話,說是過幾天大殿下會來向王爺致謝。」
「嗯。」皇甫雲華點點頭,將信紙收好,有些懶散的應了一聲。
耳邊又傳來穆子懷清朗的朗讀聲,皇甫雲華眼皮微沉,慢慢合上了眼睛。
嗯,學了三個月的《憫農》終於換了。
《靜夜思》?
不錯。
穆子懷又誦讀了一遍幾乎人人知曉的名詩《靜夜思》,臉上的好脾氣早就被磨光,手裏拿著一柄戒尺,看著坐在下麵的龍磊恨鐵不成鋼。
上一首學的《憫農》,他竟然學了整整三個月才學會,現在這首《靜夜思》也讀得磕磕絆絆。
明明已經十一歲了,學過的會背的詩卻沒有幾首,三年下來除了寫出了一手不錯的字之外,就一問三不知。倒是兩年前跟著龍修習武,武功突飛猛進。
☆、第25章 寧河大旱
光成四十八年,百年大旱。
流經皇甫王朝大半國土的寧江在烈日的連續炙烤後水位嚴重下降,影響最嚴重的當屬寧江下遊平原地帶。
開春下過一場雨後便滴雨未落,烈日暴曬下的土地龜裂,作物枯死,無水無食,向來富庶的平原地帶餓殍無數,民不聊生。
僅僅月餘就餓死渴死了上千人,薊縣,吳縣,孟萊縣官員自知無能,願摘去頭上烏紗帽請罪,另外幾個縣令閉門自守,隻管自己吃飽喝足,哪管他人瓦上霜。
深夜,一封密信被快馬加鞭呈到光成皇帝書案上。
次日早朝,兩名官員被革職,皇甫王朝法製嚴苛,這兩名前任刺史被當場處斬,頭顱滾了幾圈,睜著眼睛停在柱子邊,鮮血流了一地,所有官員跪地不起,伏低身體不敢抬頭。
「朕養著你們是做什麽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們!留你們何用!今日便將此事解決,不然朕砍了你們的腦袋!」
光成皇帝震怒,手中的摺子丟擲在地上,重重拍著龍椅,響亮的聲音如雷鳴般在殿內迴響,說完就重重咳嗽起來,伺候在側的太監總管立即送上手絹,又遞上一杯清茶。
文武百官匍匐在地,瑟瑟發抖,生怕惹怒聖上落得和那兩人一樣的下場。
將一杯清茶飲盡,氣息漸漸平穩,光成皇帝將茶杯遞迴,鋒利的眼神將底下的人挨個掃了一遍。
「左相,你有什麽看法?」
長孫修文伏低著身子,鼻尖幾乎地麵相碰,長長的鬍鬚拖著地。他站起身,左移一步對著龍椅作了一揖。
「微臣看來,薊縣陳縣令,吳縣吳縣令和孟萊縣知縣令都是心繫百姓的愛民好官,才會引咎辭官,若是派遣一名官員前去指揮,將眾心齊聚,有了主心骨,事情辦起來必定事半功倍。至於那些個自掃門前雪的官員,置百姓生死不顧,當革職查辦。」
光成皇帝聞言,既不點頭也不反對,微微陷入沉思。
「左相此言差矣。」一道聲音有些突兀在殿內響起,百官並未抬頭,隻消聽聲音就知道出聲的人正是日日和左相相對的右相蔡充。
「那三名縣令本就是辦事不利,對是對,錯是錯,對則賞,錯則罰,賞罰分明才是治國之道,若是人人推卸責任,後果難道讓左相來承擔?」蔡充一雙倒三角眼睛掃了一眼左相,對著光成皇帝行禮道:「皇上,微臣以為將旱區所有官員撤去換上今年剛上任的新官員必能收到奇效。」
「右相這麽認為?」光成皇帝身體微微向後靠在龍椅上。
「正是。」
「皇上。」左相又上前一步,彎腰進諫道:「若是此事由新任官員處理,經驗不足必定是一大問題,應當派遣一人前去指導才是。」
光成皇帝贊同的點點頭:「那左相有什麽好人選?」
「這個......」左相語塞,合適的人選他倒還未想好。
蔡充眼珠一轉,上前一步道:「皇上,微臣有一人推薦。」
「誰?」
「二皇子......」
「不可!」蔡充話還未說完,長孫修文急急打斷:「二殿下雖聰敏,但對於處理旱災確實有失經驗,而且二殿下掌管近日忙於學習武藝,實在抽不開身。」
「據我所知,二皇子已經不再林教頭那裏習武,早已開始學習治國之道,此時正好可以將所學付諸實際,而且二皇子從小就心思敏捷,此番前去必定能破除危機。」蔡充微微一笑,反駁得長孫修文語塞。
「不可啊!」長孫修文大喊一聲,卻找不到理由反駁。此番若是真讓二殿下離宮,治理那災情嚴重的大旱,沒有一兩年是無論如何也回不來。到時候恐怕大皇子已經權傾朝野,手握大權了。
「皇上!」長孫修文在心裏搜尋著不讓二皇子離宮的辦法,猛地想起一個人。「皇上,微臣這兒還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
「那左相覺得誰更合適呢?」
「五皇子敏清王爺。」
今日早朝的事情下午就傳入了皇甫雲華的耳朵裏,管家把信紙遞上的時候皇甫雲華正在一邊喝茶一邊聽著穆子懷教他家那個小弟弟念詩的聲音。清脆的嗓音讀起詩來抑揚頓挫,像唱歌一般,皇甫雲華聽得有些昏昏欲睡。
看完信紙上簡短的兩行字,皇甫雲華看上去還有些困頓,心裏卻一片清明,對於此事非但沒有半點不滿,甚至還有幾分樂意之至。
「和信一起傳過來了話,說是過幾天大殿下會來向王爺致謝。」
「嗯。」皇甫雲華點點頭,將信紙收好,有些懶散的應了一聲。
耳邊又傳來穆子懷清朗的朗讀聲,皇甫雲華眼皮微沉,慢慢合上了眼睛。
嗯,學了三個月的《憫農》終於換了。
《靜夜思》?
不錯。
穆子懷又誦讀了一遍幾乎人人知曉的名詩《靜夜思》,臉上的好脾氣早就被磨光,手裏拿著一柄戒尺,看著坐在下麵的龍磊恨鐵不成鋼。
上一首學的《憫農》,他竟然學了整整三個月才學會,現在這首《靜夜思》也讀得磕磕絆絆。
明明已經十一歲了,學過的會背的詩卻沒有幾首,三年下來除了寫出了一手不錯的字之外,就一問三不知。倒是兩年前跟著龍修習武,武功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