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有一老,是一寶。”
大凡談戀愛的,年輕人到家裏做客,有長壽老人的家庭,對於晚輩姻緣則是喜上加喜。
可偏偏有石女(一輩子不結婚的姑娘)暗暗地說,長壽老人容易借子女的運呢?
紅娘姐姐半信半疑,她一直覺得家裏有可愛的老頑童,有可愛的老人,是家裏的福氣才對。怎麽能有借命的說法呢?
古時候,隻聽說采氣的說法。比如,到大自然去,接受大自然的能量。比如,年老的老人與活蹦亂跳的小娃娃一起,看的心花怒放……
明代大臣謝遷有一首詩:“古稀華誕屆重陽,采采東籬菊正芳。想見聚星堂上客,壽觴齊舉溢秋香。“
百歲老人,過生日,兒女祝福,賓客都來獻壽,好不熱鬧。
祝壽,老人喜歡,幸福滿堂,就是最好的福氣。
怎麽能說,“老人長壽克子孫。”
真是無稽之談。紅娘姐姐百思不得其解?
度娘說,“老人長壽克子孫”,顯示的原因有三。從前,堯帝外出巡視,華封人走過來,說:“祝您長壽。”
華封人又說:“祝您富貴,祝您多子多福。”
堯帝笑著回答:“不必了,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這些都不是德行。”
哲學家莊子知道這件事之後,如此認為:“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不苛求壽命的長短,生死自然,就像做神仙一樣,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天地之間。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態,不必過於執著於生命的長度,而應更注重生活的質量和意義。當我們能夠放下對死亡的恐懼,以平和的心態麵對生死時,就能更好地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這樣的心境如同神仙一般超脫塵世,不為世俗所累,自在逍遙。
順應自然規律,珍惜當下,活出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長壽真的克子孫嗎?古人沒有明說,但是根據當下某些家庭情況,可以找到石女說的原因。
經濟方麵,若是子女收入低,還要給老人一大筆贍養費,難免家庭困頓。但是,那種離休老人,離休費很高,有兒女贍養,還解決了一個孩子的就業問題。這樣的老人可以說是大德之人,不給兒女添麻煩。
柴米油鹽,中年人的感悟。若是有的家庭情況生活拮據,中年人如果收入微薄,在此基礎上,還要管著老人的養老費用,那就是麵臨多重壓力。
父母七十歲了,兒女多半是四五十歲。按照年齡結構來分析,有些兒女上有老下有小,如果還需要房貸車貸,日子當然不好過。
有些中年兒女,可能隨時會失業,導致幾個月都沒有收入。
沒有錢,養老的困境,難以打破。有些父母在窮困中煎熬,子女無法好好反哺父母而自責。
再說身體方麵,若是老人一直生病,子女要花大量精力來照顧,總是力不從心。
多數的老人,到了一定年紀,病痛就來了。能自己走動,還好,生活能自理。
老人躺在床上的時候,家庭就難以維係了。子女在家照顧父母,就無法工作;老人很糊塗,總是製造麻煩。
在“大象新聞”網絡平台上,就講了江西南昌的一對父子。
孩子的難處,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得。不是不孝,而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紅娘姐姐覺得,應該破除迷信,怎麽能說老人長壽,把子孫的壽命用掉了。中國人講究,百善孝為先。
有的老人,自己八九十歲,但是兒女卻隻有六十七十歲。追求長壽,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過了七十歲,受到了委屈,才真正明白。
度娘覺得,老人長壽而且多福,是因果。
古人雲:“反求諸己。”
不要一直指責子女不孝順,要多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遠見,是否謀劃了晚年的生活。
幸福也好,不幸也好,都是中年時種下的因,晚年時得到的果。
有人說:“追求長壽的前提應該是:自己不遭罪,兒女不受累。”
打造幸福的因素,有物質基礎。
錢是養老的底氣,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老人如果在金錢方麵不麻煩子女,那麽子女在安排上隻是耗費一些精力,能輕鬆一些。
相對而言,退休的老人比不退休的老人,生活質量高很多。雖然退休金不一定很多,但是一直有,不要兒女攤生活費,也不用看兒女的臉色。有些老人,還要讓兒女看他們臉色。
金錢不是問題,那麽老人就會輕輕鬆鬆地去鍛煉,少焦慮,身體健康狀況也能多關注。
有些老人越老越糊塗,竟然說出生什麽孩子的話?可反過來就說,自己不去養老院。
於是紅娘姐姐勸說,既然不生養孩子,又不去養老院,這個邏輯怎麽說清楚呢?
積極育兒,子女在社會上混得有出息。有出息的子女,收入多一些,當然,贍養父母的能力自然就強了。
好的子女,不僅僅是自己成才,更是父母教育和幫助謀業的結果。
家風正,則代代相承代代相傳。傳遞家風,幾代人善意互動。
春秋時,孔子遇到不孝順的人,叫原壤。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孔子對其評價:“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一個家庭裏,子不孝,老人為老不尊的情況,不敢談論自己的家庭,說話都沒有底氣。
反觀,子女不孝,有時候,老人的榜樣不夠好,傳遞家風不到位。
孝順不是冒出來的,是代代傳遞的。想來,父母拋棄爺爺奶奶,憑什麽反過來要子女關愛父母?
中年父母,再苦再難,都要管好長輩,這其實是在管理自己的“晚年”。
長壽不是恥辱,如果總懷疑別人討厭自己,那就是年老而無德。
當我們剖析“老人長壽克子孫”的時候,更要剖析自己是如何安排一生的,是不是僅僅追求長壽,忽視養老的條件。
孝順二字,意義深遠。它不僅包含了對父母長輩的尊敬和關愛,更是一種順從、順應之意。孝順意味著我們要順著他們的期望去努力奮鬥,讓他們感到驕傲和欣慰。
孝順也是順應生命的規律。人到中年,應當專注於事業發展,努力拚搏,為家庭創造更好的條件;而到了晚年,則應學會享受生活,安度餘生。這種順應年齡階段的努力與閑適,才是人生的真諦。
孝順還體現在遵循自然規律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老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放棄追求健康和幸福。相反,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節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科學的方法養生保健,延緩衰老的進程。
孝順也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學會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要關注國家政策和社會福利,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孝順還涉及到家庭和睦、代際傳承。我們要理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家族的繁榮昌盛,一代更比一代強。
總之,孝順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行動和態度。通過順應年齡、規律、時代以及家庭關係,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孝順,讓父母長輩安心,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和美滿。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然而有些父母卻無情,隻顧自己。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就需要自己照顧自己。不過,這樣的情況反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為什麽有人如此絕情呢?也許,這與他(她)們的成長環境和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能源於多種原因。例如,一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家庭矛盾等問題而情緒不穩定,導致對孩子缺乏耐心和關愛;另一些父母則可能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或心理問題,如自私、嫉妒、自卑等,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此外,還有些父母可能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孩子應該聽從父母的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否則就是不孝。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會讓孩子感到壓抑和無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越老有時候返祖,並不自知自己的行為,他們以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有時傷害了孩子。好在孩子養的正,依然對父母百依百順。
對於這樣的老人,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改變事事做主的力量,適當示弱,不必事事逞強好勝。
男人一輩子都是少年,心裏都住著一個孩子,也渴望得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懷。
少年,風華正茂,中年有擔當,老年有德行,家庭有愛心,和諧共生,長長久久……
兩好合一好,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於天。
所以說,家族興旺,兒孫滿堂,老人的定海神柱作用功不可沒。
大凡談戀愛的,年輕人到家裏做客,有長壽老人的家庭,對於晚輩姻緣則是喜上加喜。
可偏偏有石女(一輩子不結婚的姑娘)暗暗地說,長壽老人容易借子女的運呢?
紅娘姐姐半信半疑,她一直覺得家裏有可愛的老頑童,有可愛的老人,是家裏的福氣才對。怎麽能有借命的說法呢?
古時候,隻聽說采氣的說法。比如,到大自然去,接受大自然的能量。比如,年老的老人與活蹦亂跳的小娃娃一起,看的心花怒放……
明代大臣謝遷有一首詩:“古稀華誕屆重陽,采采東籬菊正芳。想見聚星堂上客,壽觴齊舉溢秋香。“
百歲老人,過生日,兒女祝福,賓客都來獻壽,好不熱鬧。
祝壽,老人喜歡,幸福滿堂,就是最好的福氣。
怎麽能說,“老人長壽克子孫。”
真是無稽之談。紅娘姐姐百思不得其解?
度娘說,“老人長壽克子孫”,顯示的原因有三。從前,堯帝外出巡視,華封人走過來,說:“祝您長壽。”
華封人又說:“祝您富貴,祝您多子多福。”
堯帝笑著回答:“不必了,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這些都不是德行。”
哲學家莊子知道這件事之後,如此認為:“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不苛求壽命的長短,生死自然,就像做神仙一樣,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天地之間。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態,不必過於執著於生命的長度,而應更注重生活的質量和意義。當我們能夠放下對死亡的恐懼,以平和的心態麵對生死時,就能更好地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這樣的心境如同神仙一般超脫塵世,不為世俗所累,自在逍遙。
順應自然規律,珍惜當下,活出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長壽真的克子孫嗎?古人沒有明說,但是根據當下某些家庭情況,可以找到石女說的原因。
經濟方麵,若是子女收入低,還要給老人一大筆贍養費,難免家庭困頓。但是,那種離休老人,離休費很高,有兒女贍養,還解決了一個孩子的就業問題。這樣的老人可以說是大德之人,不給兒女添麻煩。
柴米油鹽,中年人的感悟。若是有的家庭情況生活拮據,中年人如果收入微薄,在此基礎上,還要管著老人的養老費用,那就是麵臨多重壓力。
父母七十歲了,兒女多半是四五十歲。按照年齡結構來分析,有些兒女上有老下有小,如果還需要房貸車貸,日子當然不好過。
有些中年兒女,可能隨時會失業,導致幾個月都沒有收入。
沒有錢,養老的困境,難以打破。有些父母在窮困中煎熬,子女無法好好反哺父母而自責。
再說身體方麵,若是老人一直生病,子女要花大量精力來照顧,總是力不從心。
多數的老人,到了一定年紀,病痛就來了。能自己走動,還好,生活能自理。
老人躺在床上的時候,家庭就難以維係了。子女在家照顧父母,就無法工作;老人很糊塗,總是製造麻煩。
在“大象新聞”網絡平台上,就講了江西南昌的一對父子。
孩子的難處,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得。不是不孝,而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紅娘姐姐覺得,應該破除迷信,怎麽能說老人長壽,把子孫的壽命用掉了。中國人講究,百善孝為先。
有的老人,自己八九十歲,但是兒女卻隻有六十七十歲。追求長壽,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過了七十歲,受到了委屈,才真正明白。
度娘覺得,老人長壽而且多福,是因果。
古人雲:“反求諸己。”
不要一直指責子女不孝順,要多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遠見,是否謀劃了晚年的生活。
幸福也好,不幸也好,都是中年時種下的因,晚年時得到的果。
有人說:“追求長壽的前提應該是:自己不遭罪,兒女不受累。”
打造幸福的因素,有物質基礎。
錢是養老的底氣,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老人如果在金錢方麵不麻煩子女,那麽子女在安排上隻是耗費一些精力,能輕鬆一些。
相對而言,退休的老人比不退休的老人,生活質量高很多。雖然退休金不一定很多,但是一直有,不要兒女攤生活費,也不用看兒女的臉色。有些老人,還要讓兒女看他們臉色。
金錢不是問題,那麽老人就會輕輕鬆鬆地去鍛煉,少焦慮,身體健康狀況也能多關注。
有些老人越老越糊塗,竟然說出生什麽孩子的話?可反過來就說,自己不去養老院。
於是紅娘姐姐勸說,既然不生養孩子,又不去養老院,這個邏輯怎麽說清楚呢?
積極育兒,子女在社會上混得有出息。有出息的子女,收入多一些,當然,贍養父母的能力自然就強了。
好的子女,不僅僅是自己成才,更是父母教育和幫助謀業的結果。
家風正,則代代相承代代相傳。傳遞家風,幾代人善意互動。
春秋時,孔子遇到不孝順的人,叫原壤。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孔子對其評價:“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一個家庭裏,子不孝,老人為老不尊的情況,不敢談論自己的家庭,說話都沒有底氣。
反觀,子女不孝,有時候,老人的榜樣不夠好,傳遞家風不到位。
孝順不是冒出來的,是代代傳遞的。想來,父母拋棄爺爺奶奶,憑什麽反過來要子女關愛父母?
中年父母,再苦再難,都要管好長輩,這其實是在管理自己的“晚年”。
長壽不是恥辱,如果總懷疑別人討厭自己,那就是年老而無德。
當我們剖析“老人長壽克子孫”的時候,更要剖析自己是如何安排一生的,是不是僅僅追求長壽,忽視養老的條件。
孝順二字,意義深遠。它不僅包含了對父母長輩的尊敬和關愛,更是一種順從、順應之意。孝順意味著我們要順著他們的期望去努力奮鬥,讓他們感到驕傲和欣慰。
孝順也是順應生命的規律。人到中年,應當專注於事業發展,努力拚搏,為家庭創造更好的條件;而到了晚年,則應學會享受生活,安度餘生。這種順應年齡階段的努力與閑適,才是人生的真諦。
孝順還體現在遵循自然規律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老去,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放棄追求健康和幸福。相反,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節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科學的方法養生保健,延緩衰老的進程。
孝順也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學會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要關注國家政策和社會福利,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孝順還涉及到家庭和睦、代際傳承。我們要理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家族的繁榮昌盛,一代更比一代強。
總之,孝順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行動和態度。通過順應年齡、規律、時代以及家庭關係,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孝順,讓父母長輩安心,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和美滿。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然而有些父母卻無情,隻顧自己。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就需要自己照顧自己。不過,這樣的情況反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為什麽有人如此絕情呢?也許,這與他(她)們的成長環境和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能源於多種原因。例如,一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家庭矛盾等問題而情緒不穩定,導致對孩子缺乏耐心和關愛;另一些父母則可能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或心理問題,如自私、嫉妒、自卑等,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此外,還有些父母可能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孩子應該聽從父母的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否則就是不孝。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會讓孩子感到壓抑和無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越老有時候返祖,並不自知自己的行為,他們以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有時傷害了孩子。好在孩子養的正,依然對父母百依百順。
對於這樣的老人,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改變事事做主的力量,適當示弱,不必事事逞強好勝。
男人一輩子都是少年,心裏都住著一個孩子,也渴望得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懷。
少年,風華正茂,中年有擔當,老年有德行,家庭有愛心,和諧共生,長長久久……
兩好合一好,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於天。
所以說,家族興旺,兒孫滿堂,老人的定海神柱作用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