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真是令人捧腹,原來老高那條隱秘路徑,竟是此番戰役的製勝奇兵!”李光畢手執戰報,眼中閃爍著恍然大悟的喜悅,笑聲爽朗地回蕩在營帳之內。


    “確實如此,我等皆如霧裏看花,未曾窺得陛下與羅尚書那深不可測的布局之妙,此等智謀,令人歎為觀止!”郭汾陽撫須而笑,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然而,片刻的歡愉之後,李光畢的神色漸漸凝重起來,他輕歎一聲道:“此番雖是大捷,吐蕃各部悉數歸降我大瑞朝,但未來的治理之路,卻非坦途。這茫茫異域,風土人情迥異,語言如天塹,文化似鴻溝,實乃一大挑戰啊!”


    郭汾陽聞言,亦是收斂了笑容,眉頭微蹙,沉聲道:“所言極是,蠻荒之地,習俗相去甚遠,非但難以溝通,更恐生事端。我等身為朝臣,當如何化解這重重困難,使蠻荒之地化幹戈為玉帛,共沐皇恩,實乃當務之急。”


    曆經兩年的烽煙與征途,西陲的壯麗史詩終落下帷幕。大瑞帝國以鐵騎為筆,以熱血為墨,不僅重新勾勒了通往西域的黃金商路,更將其疆域之翼,壯闊地伸展至遙遠大食的呼羅珊城,仿佛天際之虹,橫跨沙漠與綠洲,連接起東西方的繁華與夢想。


    昔日吐蕃之境,曆經風雨飄搖,終得大瑞之庇佑,完璧歸趙,重歸一統,萬民歡騰,共慶和平之春。南域大理、越朝,亦在歲月的流轉中,徹底卸下了抵抗的盔甲,心悅誠服地融入了大瑞的懷抱,成為這盛世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四海之內,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文治武功並盛,儼然一幅盛世太平的輝煌畫卷。街道上,商賈雲集,駝鈴聲聲,訴說著東西方貿易的繁榮與昌盛;田野間,稻香四溢,麥浪滾滾,映照著農人辛勤耕耘的喜悅與希望。


    這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更是新紀元輝煌開啟的序章。大瑞帝國,以其博大的胸襟與非凡的勇力,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讓後世之人傳頌不衰,銘記於心。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每一個角落都回響著和諧與繁榮的旋律,共同編織著一個關於夢想、勇氣與和平的永恒故事。


    貞觀六年,春風和煦,萬物複蘇之際,大瑞王朝的皇帝於樂,以無上之威嚴與深邃之智慧,於京城皇宮之中莊嚴宣布了一項震古爍今的舉措——頒布《大瑞憲法》,一部旨在奠定國家千秋基業的全新法度。這部法典,不僅是治國理政的藍圖,更是民心所向、時代呼喚的結晶。


    樂聲悠揚,回蕩在金碧輝煌的殿堂之上,仿佛是天地間最和諧的共鳴,預示著新時代的曙光即將照耀這片古老的土地。皇帝於樂陛下身著龍袍,威嚴而不失仁厚,其聲如洪鍾,字字鏗鏘有力,宣布著《大瑞憲法》的誕生。


    《大瑞憲法》內容詳盡而周全,它不僅繼承了曆代先賢的治國智慧,更融入了皇帝陛下對天下蒼生的深切關懷與對國家未來的深遠考量。從國之大政到民生細務,從官員選拔到百姓權益,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法典的出台,標誌著大瑞王朝進入了一個法製昌明、社會和諧的新紀元。


    頒布之日,舉國歡騰,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以各種方式慶祝這一曆史性的時刻。他們知道,這部憲法的實施,將為他們帶來更加公正、平等的生活,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陽光下自由呼吸,共享國家繁榮的果實。


    而皇帝於樂,則站在曆史的潮頭,以他那超凡的遠見卓識和深厚的家國情懷,引領著大瑞王朝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邁進。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大瑞曆史的長卷之中,成為後世子孫傳頌的佳話。


    “哥哥,你在寫什麽?”


    “我對以後皇帝的十問。”


    樂樂詫異地看著哥哥,然後看著哥哥寫的字。


    “一詢,均田之策,其弊何在?是否田園均分之下,隱有未察之暗流湧動?


    二探,官商之勾結死穴何在?


    三疑,若天下果真平等無二,又恐何弊滋生?是否平衡之中,亦藏失衡之虞?


    四論,男女平等之議,利弊如何權衡?是時代之進步,還是秩序之挑戰?


    五求,欲求國家長治久安,終極良策何在?是古法新用,還是創新圖強?


    六析,內閣製度之下,隱憂何存?權力製衡間,是否暗藏傾軋之險?


    七辨,投票之製,其弊可察?民意匯聚之時,是否亦有誤導與操縱之虞?


    八思,皇家血脈傳承,是福是禍?權力更迭間,能否跳出興衰循環?


    九問蒼穹,世間萬物,真有絕對之公平乎?人心所向,是否總被現實所絆?


    十窺人性,貪婪之火,能否馴服於理智之籠?”


    “哥哥,世事輪回,各安天命。吾輩既已盡心竭力,追逐心中所願,且已圓滿己誌,便是對過往最好的交代。”樂樂輕聲細語,語中滿是對未來的釋然與對兄長的寬慰。


    “樂樂,我時常思量,待到塵歸塵,土歸土,與雙親重逢於彼岸之時,我是否能得他們諒解,不負此生所托?”於樂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哥哥何須多慮?你所行之事,皆光明磊落,無愧於心。父母在天之靈,必是欣慰滿滿,滿心滿眼皆是驕傲與讚許。他們知曉,你已盡你所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樂樂的話語溫柔而堅定,仿佛能驅散一切陰霾,讓兄長的心田重歸寧靜與溫暖。


    “樂樂,哥哥我心中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疲憊,非是身軀之累,而是心靈深處的沉重。”於樂凝視著那綿延至遠方的城牆外,廣袤無垠的大地仿佛在低語。


    城牆之外,萬物生長,生生不息,它們似乎以一種無言的方式訴說著生命的堅韌與不屈。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終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瑤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樂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樂公子並收藏平瑤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