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等,參拜王爺殿下,願王爺安康。\"”夏侯淵等十人齊聲說道,聲音中滿是恭敬。
於樂微微抬眼,眸光中閃爍著難以捉摸的光澤,他嘴角掛著一絲似笑非笑的弧度,但眼中卻透著幾分寒意。他輕描淡寫地開口:“嗬,諸位,你們這半個月來,休息得可還好?原以為你們會休上一個整月,沒想到這麽快就恢複元氣了。”
夏侯淵剛要開口解釋,卻被於樂那清冷的聲音打斷:“你們想說,是怕打擾本王處理政務,所以一直在等候本王的召見,是嗎?”他頓了頓,眼神變得銳利,“你們當真是如此體貼入微,還是把本王當成了愚鈍之人?”
他的話語雖輕,卻如同重錘一般落在眾人心頭,讓他們感到一陣莫名的壓力。眾將麵麵相覷,心中皆是一驚,不敢再輕言辯駁,知道這位王爺是怒了。
“你們的職位是皇上與吏部定好的,我不會做任何改變,我不可能欺君,你們也別拿自己的小聰明當本事。我醜話說在前頭,我不管你們來東北到底為了什麽,五年內沒有起色,你們就斷了回京為官的念頭吧!記住,我要的官,是為國為民辦實事的,不是來這裏鍍金的。
現在,我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想走可以馬上走。”
於樂的話語如同沉石般落在眾人心中,十人相視,皆是一副沉思的模樣。他們並非愚昧之輩,自然明白其中利害,知曉哪些事情可為,哪些事情不可為。原本,他們以為這位王爺會顧及朝廷的顏麵,主動召見他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時間如白駒過隙,半月已過,王爺卻仍舊沒有任何召見的跡象。
無奈之下,他們隻得主動前來。這一步,無疑是把自己置於了一個微妙的境地,仿佛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深坑,跳下去容易,想要再爬出來,卻是難上加難。
此刻,他們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王爺的疑慮,也有對未來的擔憂。然而,他們也知道,此時已沒有退路,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前行。
“好,既然沒人退出,那麽一個時辰後,被分到陽城以外的官員會有人護送出行。就這樣吧!”說完,於樂起身走了。
剩下的十人麵麵相覷,大眼瞪著小眼。
“這,這也太急了吧,一個時辰後就走!”左宗立十分不滿的說道。
“你可以不走,後果自負!”慕容叔平靜的說道。
“你......”左宗立無言以對。
十名朝官隻有夏侯淵與慕容乾留在了王府,分別擔任正四品的司馬與錄事參軍,其餘八人全部被下派到東北各州縣。
十人回到驛站後,八名外派的人開始收拾行囊,最後,夏侯淵與慕容叔送八人出城。
“夏侯兄,”慕容乾的聲音中充滿了難以掩飾的憂慮,他的眉頭緊鎖,仿佛被沉重的陰霾所籠罩,“你看,他們此行會不會凶多吉少?”
夏侯淵微微蹙眉,他試圖從慕容叔的言辭中捕捉出一絲安慰的線索,但失敗了。他輕歎一聲,回答道:“王爺向來以仁義為本,應當不會做出如此凶狠之事。”
然而,慕容乾卻似乎並未因此安心,他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可是,世事難料,人心叵測。難道就不會有人故意栽贓,意圖嫁禍於王爺?”
慕容乾的話語如同冰冷的箭矢,直刺夏侯淵的內心。他的眼皮不自主地跳動了幾下,仿佛被某種不祥的預感所觸動。他知道,慕容乾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著深深的憂慮和不安。他們身處的這個朝堂,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和危險,任何一點小小的差錯,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夏侯淵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動。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和清醒,不能被恐懼和憂慮所左右。他望著慕容乾,堅定地說道:“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輕心。隻要咱們相安無事,其它的又當如何!”
......
“陛下,長寧、長平與長樂三位公主,她們遞呈的奏折,您是否已經仔細審閱過了呢?\"皇太後每日必至禦書房,與剛剛下朝的皇帝安嘉傑商討朝政,這已成為他們之間難以割舍的習慣。這位皇太後並非滿足於平淡之輩,她胸懷壯誌,深知皇位的沉重與責任,但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與界限。既然無法直接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寶座,那麽,在幕後默默影響、輔佐皇帝,也未嚐不是一種選擇。她的心中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等待著被激發與釋放。
“母後,她們倒是提醒我了,您看這平樂大賽還舉行嗎?”安嘉傑根本就沒記得還有這麽一件大事。
“舉辦,但舉辦地要在京城,而且要以陛下的名義舉辦,不能叫平樂大賽。”皇太後堅定地說道。
“母後,您此舉恐有不妥吧!”安嘉傑微微皺眉,語氣中透露出對親情的珍視與對大局的考量,“她們的奏折上已寫得分明,白山書院早已籌備妥當。我們若是此刻拂了她們的麵子,隻怕會傷了和氣,日後難免生出嫌隙。此次,便讓她們去辦吧,也算是對她們的一次信任與尊重。”
皇太後眉頭緊鎖,目光銳利地掃向皇帝安嘉傑,“你可知,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大賽,更是關乎皇室顏麵與地位之爭。此時不爭,更待何時?”
安嘉傑深吸一口氣,堅定地看著皇太後,“母後,我身為皇帝,自當以天下為重,以和為貴。若連自家之事都要斤斤計較,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我已回複她們,此事便交由她們去辦。母後,您也請放寬心,此事既不會損了皇室的顏麵,亦不會讓天下人輕看了我們。反而會說我大度!”
皇太後的眼神逐漸柔和,她知道兒子有他的考量與智慧,最終也隻能點了點頭,“罷了,你既然已決定,那便由你去吧。”
於樂微微抬眼,眸光中閃爍著難以捉摸的光澤,他嘴角掛著一絲似笑非笑的弧度,但眼中卻透著幾分寒意。他輕描淡寫地開口:“嗬,諸位,你們這半個月來,休息得可還好?原以為你們會休上一個整月,沒想到這麽快就恢複元氣了。”
夏侯淵剛要開口解釋,卻被於樂那清冷的聲音打斷:“你們想說,是怕打擾本王處理政務,所以一直在等候本王的召見,是嗎?”他頓了頓,眼神變得銳利,“你們當真是如此體貼入微,還是把本王當成了愚鈍之人?”
他的話語雖輕,卻如同重錘一般落在眾人心頭,讓他們感到一陣莫名的壓力。眾將麵麵相覷,心中皆是一驚,不敢再輕言辯駁,知道這位王爺是怒了。
“你們的職位是皇上與吏部定好的,我不會做任何改變,我不可能欺君,你們也別拿自己的小聰明當本事。我醜話說在前頭,我不管你們來東北到底為了什麽,五年內沒有起色,你們就斷了回京為官的念頭吧!記住,我要的官,是為國為民辦實事的,不是來這裏鍍金的。
現在,我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想走可以馬上走。”
於樂的話語如同沉石般落在眾人心中,十人相視,皆是一副沉思的模樣。他們並非愚昧之輩,自然明白其中利害,知曉哪些事情可為,哪些事情不可為。原本,他們以為這位王爺會顧及朝廷的顏麵,主動召見他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時間如白駒過隙,半月已過,王爺卻仍舊沒有任何召見的跡象。
無奈之下,他們隻得主動前來。這一步,無疑是把自己置於了一個微妙的境地,仿佛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深坑,跳下去容易,想要再爬出來,卻是難上加難。
此刻,他們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王爺的疑慮,也有對未來的擔憂。然而,他們也知道,此時已沒有退路,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前行。
“好,既然沒人退出,那麽一個時辰後,被分到陽城以外的官員會有人護送出行。就這樣吧!”說完,於樂起身走了。
剩下的十人麵麵相覷,大眼瞪著小眼。
“這,這也太急了吧,一個時辰後就走!”左宗立十分不滿的說道。
“你可以不走,後果自負!”慕容叔平靜的說道。
“你......”左宗立無言以對。
十名朝官隻有夏侯淵與慕容乾留在了王府,分別擔任正四品的司馬與錄事參軍,其餘八人全部被下派到東北各州縣。
十人回到驛站後,八名外派的人開始收拾行囊,最後,夏侯淵與慕容叔送八人出城。
“夏侯兄,”慕容乾的聲音中充滿了難以掩飾的憂慮,他的眉頭緊鎖,仿佛被沉重的陰霾所籠罩,“你看,他們此行會不會凶多吉少?”
夏侯淵微微蹙眉,他試圖從慕容叔的言辭中捕捉出一絲安慰的線索,但失敗了。他輕歎一聲,回答道:“王爺向來以仁義為本,應當不會做出如此凶狠之事。”
然而,慕容乾卻似乎並未因此安心,他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可是,世事難料,人心叵測。難道就不會有人故意栽贓,意圖嫁禍於王爺?”
慕容乾的話語如同冰冷的箭矢,直刺夏侯淵的內心。他的眼皮不自主地跳動了幾下,仿佛被某種不祥的預感所觸動。他知道,慕容乾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著深深的憂慮和不安。他們身處的這個朝堂,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和危險,任何一點小小的差錯,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夏侯淵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動。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和清醒,不能被恐懼和憂慮所左右。他望著慕容乾,堅定地說道:“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輕心。隻要咱們相安無事,其它的又當如何!”
......
“陛下,長寧、長平與長樂三位公主,她們遞呈的奏折,您是否已經仔細審閱過了呢?\"皇太後每日必至禦書房,與剛剛下朝的皇帝安嘉傑商討朝政,這已成為他們之間難以割舍的習慣。這位皇太後並非滿足於平淡之輩,她胸懷壯誌,深知皇位的沉重與責任,但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與界限。既然無法直接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寶座,那麽,在幕後默默影響、輔佐皇帝,也未嚐不是一種選擇。她的心中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等待著被激發與釋放。
“母後,她們倒是提醒我了,您看這平樂大賽還舉行嗎?”安嘉傑根本就沒記得還有這麽一件大事。
“舉辦,但舉辦地要在京城,而且要以陛下的名義舉辦,不能叫平樂大賽。”皇太後堅定地說道。
“母後,您此舉恐有不妥吧!”安嘉傑微微皺眉,語氣中透露出對親情的珍視與對大局的考量,“她們的奏折上已寫得分明,白山書院早已籌備妥當。我們若是此刻拂了她們的麵子,隻怕會傷了和氣,日後難免生出嫌隙。此次,便讓她們去辦吧,也算是對她們的一次信任與尊重。”
皇太後眉頭緊鎖,目光銳利地掃向皇帝安嘉傑,“你可知,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大賽,更是關乎皇室顏麵與地位之爭。此時不爭,更待何時?”
安嘉傑深吸一口氣,堅定地看著皇太後,“母後,我身為皇帝,自當以天下為重,以和為貴。若連自家之事都要斤斤計較,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我已回複她們,此事便交由她們去辦。母後,您也請放寬心,此事既不會損了皇室的顏麵,亦不會讓天下人輕看了我們。反而會說我大度!”
皇太後的眼神逐漸柔和,她知道兒子有他的考量與智慧,最終也隻能點了點頭,“罷了,你既然已決定,那便由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