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得這個玉璽時,沒有人看見吧?”
“沒有,是在一個裝滿玉器的箱裏找到的,而且很陳舊,像是沒人管的。而且裝它的盒子左一個右一個的,我弄了半天。”樂樂聽了哥哥的話後,知道這個玉璽不同尋常。
“好了,這件事隻能是咱們三個人知道,絕對不能說出去,回家也不能說,知道嗎?”
樂樂猜出事情的嚴重性了,用力地點了點頭。
“你們這幾日再去找找,看看有沒有像鑰匙一樣的飾物。”
“好的,哥哥,嘿嘿,我真的還想去呢?”
......
“眾卿,寧王來信說,關於蒙國的玉璽怎麽處理,你們有何看法?”
“陛下,玉璽是國家的象征,如果拿回來,意味著蒙國消亡,屬於咱們的臣民了,此事屬實為大事呀!”林重之先言道。
“是啊,陛下,蒙國這次戰敗,對於我國來說也是個考驗,我們是徹底納它入國,還是讓它成為傀儡,真的需要仔細考量。”徐演達的話讓眾人議論紛紛。
“陛下,微臣鬥膽直言,關於蒙國之事,臣有所疑慮。蒙國疆域遼闊,然人口卻相對稀疏,且散落各地,難以統一管轄。其土地多為草原與荒漠,不利於農耕,難以自給自足。
再者,蒙國百姓性格桀驁,思想愚昧,難以馴服,更遑論感化。若強行將其納入我國版圖,恐需耗費大量金銀與糧食以資扶持,而彼國所產,除牛羊之外,於我國並無大用。長此以往,得不償失,恐非長久之計。
因此,微臣以為,與其勞心勞力去馴化蒙國百姓,不如與之和平共處,互市通商,以取長補短,共謀發展。如此,既可避免無謂的交戰與消耗,又可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與繁榮。此乃微臣之淺見,望陛下明察。”陸雨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陣附和之聲。眾人皆覺其所言有理,紛紛點頭稱是。
“陛下,陸大人所言甚是,微臣認為,對於蒙國我們要采取對吐渾國之策,派兵駐守,監管蒙國。”叢孝的話讓鎮北王心中一震,這廝不會提議讓自己的女婿長駐蒙國吧!真是想什麽來什麽!
“而且微臣認為,寧王陛下最為合適擔任此任。”叢孝的話瞬間讓大堂之內沉寂下來。
良久,皇上笑了起來,“叢卿,我讓寧王擔任正使,你為副使,共同監管蒙國可否?”
“回陛下的話,老臣是有心向往,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老臣這副殘軀,估計到了蒙國的哈拉和林城也就散架了。老臣真是羨慕寧王殿下,年輕有為,精力旺盛,又有棟梁之才,真乃我國之大幸!”
叢孝的話讓獨孤懷遠感覺很刺耳,這分明是明誇暗貶啊!此意何為。
“寧王來信跟朕說,他的意思是讓蒙國四分五裂。”
女皇的話一出口,朝堂之上鴉雀無聲。此計最好,此計最妙!
......
“各位在座的賓朋,本公主在此深深地感謝你們的蒞臨,更感謝蒙國人民的這份無比盛情。我從未想過,會在哈拉和林,舉辦我這人生中重要的成人之禮。內心的喜悅與激動,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完全表達。喜悅之情如潮水般湧動,讓我幾乎不知從何說起。這份感動,這份喜悅,是我人生中的一份寶貴財富,我會永遠銘記在心。再次感謝你們,與我一同分享這特殊的時刻,讓這成人之禮更加難忘,更加絢爛。”
“我知道,我們兩國剛剛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但我不認為這場大戰是我們兩國人民的決裂之源,我認為通過這場大戰應該總結其中的道理,那就是這場戰爭到底該不該發生,應不應該發生,既然發生了,我們又得到了什麽?這是我們要反思的。”
“我認為,這場大戰不應該發生,並且,我們兩國之間的戰爭都不應該發生,蒙國人民是遊牧之族,你們擅長的是放羊牧業,打獵和騎術;而我們安國的百姓,擅長耕種務農,蒙國需要安國的鹽巴、茶葉、絲綢、瓷器等等,安國需要蒙國的牛羊之肉和皮,以及你們的特產,所以我們之間是互補的,不是爭搶的。安國占領蒙國,不會占什麽便宜,也不會把草場改成良田;蒙國占了安國的土地,也不會把良田改成牧場。因為這麽做除了耗時耗力外,所得沒有所失大,結果就是費力不討好。”
“各位,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親身經曆過這場殘酷的戰爭,深切地體驗過被圍困的絕望,那種在饑餓中掙紮求生的感覺仿佛還在心頭縈繞。有的人,心中的怒火尚未平息,複仇的念頭仍在腦海中盤旋。
然而,這一切的災難,究竟是誰造成的?是安國嗎?不,安國被迫進行戰爭的受害者,同樣有著自己的痛苦和無奈。那麽,是蒙國的人民嗎?更不是,他們同樣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的家園被毀,親人離散。
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為了滿足一己私欲,不顧兩國百姓生死,肆意挑起戰爭的人。他們才是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我們要記住這場戰爭的痛苦,更要明白,真正的敵人並不是對方的國家,而是那些破壞和平、製造災難的罪人。我們要為了和平而努力,為了不再讓無辜的百姓遭受戰爭的苦難而奮鬥。
我不明白的是,這天下之大,物產豐富,為什麽非要用戰爭才能解決事端。在我們安國,人與人之間,商人與商人之間,有了衝突大多是先進行私下商量的,協商不成就報官,由官家決定。惡意打鬥會遭到嚴懲。所以我們安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從不主動惹事,但絕不怕事。我想蒙國的人民應該也是同樣的,他們也喜歡和平,也喜歡牛羊遍地,安居樂業的日子。當我從安國一路走來,我見到的都是蒙國的老幼婦孺,他們的日子很淒慘,沿途很少能見到一個精壯的男人,他們有牧不能放,有家不能顧,卻為了一個十惡不赦的該死之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人的死也拖累一個家,這樣的結果是你們想要的嗎?
身為安國的公主,我之所以蒞臨此地,實乃承蒙我國偉大的女皇陛下之厚愛,她希望蒙國的子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她如海的皇恩。陛下特地囑咐我,要將她的善意與期許傳達給蒙國的每一位子民。她深情地告訴我,安國願與蒙國締結永恒的友誼,願兩國之間永無戰火,永遠和平共處,如同藍天與白雲,交相輝映,和諧共生。
此外,女皇陛下還特別強調,安國絕不會奴役蒙國的任何一個人。在她心中,蒙國的子民與我們安國的百姓無異,都是這片大地上不可或缺的生命,都是我們共同的兄弟姐妹。我們願與蒙國人民攜手共進,共創美好的未來,讓和平與友誼的種子在兩國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盛大的成人禮上,樂樂無疑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作為長樂公主殿下,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牽動著在場眾人的心弦。
樂樂的發言聲情並茂,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對過去的感慨。她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天籟之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著,讓人不禁為之動容。她的言辭真摯而深情,讓人感受到了她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眷戀與感激。
隨著樂樂發言的深入,場中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仿佛海浪一般洶湧澎湃。人們的情緒被她的發言所感染,紛紛起立鼓掌,為這位年輕而優秀的公主殿下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這場成人禮的效果可謂不同凡響,樂樂的發言成為了整個儀式的點睛之筆。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安蒙兩國的後續之路。她的發言不僅贏得了在場眾人的喝彩,更讓人們看到了她作為一位公主所具備的風采與氣質。
從此以後,樂樂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這次成人禮的輝煌記憶之中,成為了一段傳頌千古的佳話。樂樂讓蒙國的百姓見識到了什麽是真正的天下無雙,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傳奇!
“沒有,是在一個裝滿玉器的箱裏找到的,而且很陳舊,像是沒人管的。而且裝它的盒子左一個右一個的,我弄了半天。”樂樂聽了哥哥的話後,知道這個玉璽不同尋常。
“好了,這件事隻能是咱們三個人知道,絕對不能說出去,回家也不能說,知道嗎?”
樂樂猜出事情的嚴重性了,用力地點了點頭。
“你們這幾日再去找找,看看有沒有像鑰匙一樣的飾物。”
“好的,哥哥,嘿嘿,我真的還想去呢?”
......
“眾卿,寧王來信說,關於蒙國的玉璽怎麽處理,你們有何看法?”
“陛下,玉璽是國家的象征,如果拿回來,意味著蒙國消亡,屬於咱們的臣民了,此事屬實為大事呀!”林重之先言道。
“是啊,陛下,蒙國這次戰敗,對於我國來說也是個考驗,我們是徹底納它入國,還是讓它成為傀儡,真的需要仔細考量。”徐演達的話讓眾人議論紛紛。
“陛下,微臣鬥膽直言,關於蒙國之事,臣有所疑慮。蒙國疆域遼闊,然人口卻相對稀疏,且散落各地,難以統一管轄。其土地多為草原與荒漠,不利於農耕,難以自給自足。
再者,蒙國百姓性格桀驁,思想愚昧,難以馴服,更遑論感化。若強行將其納入我國版圖,恐需耗費大量金銀與糧食以資扶持,而彼國所產,除牛羊之外,於我國並無大用。長此以往,得不償失,恐非長久之計。
因此,微臣以為,與其勞心勞力去馴化蒙國百姓,不如與之和平共處,互市通商,以取長補短,共謀發展。如此,既可避免無謂的交戰與消耗,又可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與繁榮。此乃微臣之淺見,望陛下明察。”陸雨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陣附和之聲。眾人皆覺其所言有理,紛紛點頭稱是。
“陛下,陸大人所言甚是,微臣認為,對於蒙國我們要采取對吐渾國之策,派兵駐守,監管蒙國。”叢孝的話讓鎮北王心中一震,這廝不會提議讓自己的女婿長駐蒙國吧!真是想什麽來什麽!
“而且微臣認為,寧王陛下最為合適擔任此任。”叢孝的話瞬間讓大堂之內沉寂下來。
良久,皇上笑了起來,“叢卿,我讓寧王擔任正使,你為副使,共同監管蒙國可否?”
“回陛下的話,老臣是有心向往,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老臣這副殘軀,估計到了蒙國的哈拉和林城也就散架了。老臣真是羨慕寧王殿下,年輕有為,精力旺盛,又有棟梁之才,真乃我國之大幸!”
叢孝的話讓獨孤懷遠感覺很刺耳,這分明是明誇暗貶啊!此意何為。
“寧王來信跟朕說,他的意思是讓蒙國四分五裂。”
女皇的話一出口,朝堂之上鴉雀無聲。此計最好,此計最妙!
......
“各位在座的賓朋,本公主在此深深地感謝你們的蒞臨,更感謝蒙國人民的這份無比盛情。我從未想過,會在哈拉和林,舉辦我這人生中重要的成人之禮。內心的喜悅與激動,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完全表達。喜悅之情如潮水般湧動,讓我幾乎不知從何說起。這份感動,這份喜悅,是我人生中的一份寶貴財富,我會永遠銘記在心。再次感謝你們,與我一同分享這特殊的時刻,讓這成人之禮更加難忘,更加絢爛。”
“我知道,我們兩國剛剛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但我不認為這場大戰是我們兩國人民的決裂之源,我認為通過這場大戰應該總結其中的道理,那就是這場戰爭到底該不該發生,應不應該發生,既然發生了,我們又得到了什麽?這是我們要反思的。”
“我認為,這場大戰不應該發生,並且,我們兩國之間的戰爭都不應該發生,蒙國人民是遊牧之族,你們擅長的是放羊牧業,打獵和騎術;而我們安國的百姓,擅長耕種務農,蒙國需要安國的鹽巴、茶葉、絲綢、瓷器等等,安國需要蒙國的牛羊之肉和皮,以及你們的特產,所以我們之間是互補的,不是爭搶的。安國占領蒙國,不會占什麽便宜,也不會把草場改成良田;蒙國占了安國的土地,也不會把良田改成牧場。因為這麽做除了耗時耗力外,所得沒有所失大,結果就是費力不討好。”
“各位,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親身經曆過這場殘酷的戰爭,深切地體驗過被圍困的絕望,那種在饑餓中掙紮求生的感覺仿佛還在心頭縈繞。有的人,心中的怒火尚未平息,複仇的念頭仍在腦海中盤旋。
然而,這一切的災難,究竟是誰造成的?是安國嗎?不,安國被迫進行戰爭的受害者,同樣有著自己的痛苦和無奈。那麽,是蒙國的人民嗎?更不是,他們同樣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的家園被毀,親人離散。
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為了滿足一己私欲,不顧兩國百姓生死,肆意挑起戰爭的人。他們才是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我們要記住這場戰爭的痛苦,更要明白,真正的敵人並不是對方的國家,而是那些破壞和平、製造災難的罪人。我們要為了和平而努力,為了不再讓無辜的百姓遭受戰爭的苦難而奮鬥。
我不明白的是,這天下之大,物產豐富,為什麽非要用戰爭才能解決事端。在我們安國,人與人之間,商人與商人之間,有了衝突大多是先進行私下商量的,協商不成就報官,由官家決定。惡意打鬥會遭到嚴懲。所以我們安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從不主動惹事,但絕不怕事。我想蒙國的人民應該也是同樣的,他們也喜歡和平,也喜歡牛羊遍地,安居樂業的日子。當我從安國一路走來,我見到的都是蒙國的老幼婦孺,他們的日子很淒慘,沿途很少能見到一個精壯的男人,他們有牧不能放,有家不能顧,卻為了一個十惡不赦的該死之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人的死也拖累一個家,這樣的結果是你們想要的嗎?
身為安國的公主,我之所以蒞臨此地,實乃承蒙我國偉大的女皇陛下之厚愛,她希望蒙國的子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她如海的皇恩。陛下特地囑咐我,要將她的善意與期許傳達給蒙國的每一位子民。她深情地告訴我,安國願與蒙國締結永恒的友誼,願兩國之間永無戰火,永遠和平共處,如同藍天與白雲,交相輝映,和諧共生。
此外,女皇陛下還特別強調,安國絕不會奴役蒙國的任何一個人。在她心中,蒙國的子民與我們安國的百姓無異,都是這片大地上不可或缺的生命,都是我們共同的兄弟姐妹。我們願與蒙國人民攜手共進,共創美好的未來,讓和平與友誼的種子在兩國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盛大的成人禮上,樂樂無疑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作為長樂公主殿下,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牽動著在場眾人的心弦。
樂樂的發言聲情並茂,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對過去的感慨。她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天籟之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著,讓人不禁為之動容。她的言辭真摯而深情,讓人感受到了她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眷戀與感激。
隨著樂樂發言的深入,場中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仿佛海浪一般洶湧澎湃。人們的情緒被她的發言所感染,紛紛起立鼓掌,為這位年輕而優秀的公主殿下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這場成人禮的效果可謂不同凡響,樂樂的發言成為了整個儀式的點睛之筆。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安蒙兩國的後續之路。她的發言不僅贏得了在場眾人的喝彩,更讓人們看到了她作為一位公主所具備的風采與氣質。
從此以後,樂樂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這次成人禮的輝煌記憶之中,成為了一段傳頌千古的佳話。樂樂讓蒙國的百姓見識到了什麽是真正的天下無雙,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傳奇!